江苏省新沂市瓦窑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53465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新沂市瓦窑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苏省新沂市瓦窑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苏省新沂市瓦窑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苏省新沂市瓦窑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苏省新沂市瓦窑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新沂市瓦窑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

《江苏省新沂市瓦窑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新沂市瓦窑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新沂市瓦窑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

江苏省新沂市瓦窑中学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瓦窑中学2021届高三月考

语文

2021年3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如今,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手机客户端新媒体的崛起给年轻一代的阅读和交流提供了更多可能,但由此而带来的“碎片化”阅读趋势也越来越引起大众的关注。

身处其中的青年人应如何对待这样的阅读方式?

其实,“碎片化”阅读作为一种快速阅读方式,也并非全无是处。

有人认为,“碎片化”阅读可以使大量的信息和知识以概念和模块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比如“知乎”等问答网站的兴起,让知识的获取更加方便,大家可以迅速找到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有现实指导性的建议,这种获取信息的方式也不见得是坏事。

但另一个共识是,对于想要通过阅读提高思维能力,获取某个领域专业知识的人来说,“碎片化”阅读显然是不够的。

入职某金融公司不久的小楠就在努力抵抗“碎片化”阅读对自己传统阅读方式的冲击。

“微信上的内容太多太杂,但是时间太少了。

如果有大段的时间,比如周末或者晚饭后,我还是愿意坐下来,有系统地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

”他说。

“碎片化”阅读与传统的阅读方式孰优孰劣?

无法一概而论。

其实一次阅读是否深入有效,关键在于阅读者对阅读内容的选择,而非阅读方式的选择。

手捧畅销的成功学书籍,和认真阅读一些有含金量的微信推送文章,两者高下,不言而喻。

(摘编自《如何做一个靠谱的阅读者》)

材料二: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阅读成为常态,上下班通勤、等人排队、出差途中,这些碎片化时间都可以成为阅读时间。

一篇篇微信、一条条微博、一段段抖音小视频、一个个喜马拉雅音频,内容涵盖时政新闻、明星八卦、育儿心得、心灵鸡汤甚至广告软文……我们从早到晚看微信、刷微博,每天花费大量时间阅读,仿佛天下事十之八九尽在胸中。

可这种泛化阅读并没有带来个人真正的成长,这是很多人共同的感觉。

这一方面与互联网的内容呈现特点有关,跳跃式的非线性阅读,使得人们的思维不断被分散,注意力很难集中于某一个主题,结果阅读变成浏览,知识的获取变成了简单的资讯检索。

另一方面,在眼球经济时代,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不少内容生产者热衷于用耸人听闻的标题或所谓爆款文章来吸引人们的关注,这些内容适合浅阅读,迎合了大众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可阅读者的思辨能力却在逐渐退化。

因此,在这个“形散”已经不可避免的时代,要想保证“神不散”,读者在阅读活动过程中就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阅读的时间可以碎片化,但阅读的内容不能碎片化,即要形成知识系统。

因为没有目的的阅读,就如同没有购买需求的主妇进了熙熙攘攘的大集市,茫然不知所措。

在碎片化时代进行阅读,一定要珍惜自己的时间,集中注意力,并且要具备一定的判断力,有针对性地选择阅读内容,这样我们才不会成为被动的信息接收器,才能在信息泛滥的互联网环境中,最大化地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达到阅读的目的。

日本龙谷大学经济学部客座教授原尻淳一曾根据谷歌公司7:

2:

1的投资基准比,从阅读时间分配上对读者的知识结构的建构进行了规划:

70%的时间阅读专业领域,20%的时间阅读专业领域周边,10%的时间看未知的领域。

从“知道分子”到“知识分子”,从泛化阅读到主题化阅读,其实就是在明确了个人知识体系之后,根据体系内各方面的重要程度优化时间和精力分配,采取苦读、略读、浏览等不同的阅读方式,优化自身知识结构的结果。

此外,为了应对跳跃性的思维过程和欲罢不能的鸡汤消费,读者可能还需要在阅读形式上进行某些妥协,譬如每周抽取一定的时间脱离数字化环境,迫使自己在纸质的印刷文字上深耕.其实,许多图书馆、文化馆、独立书店已经推出了不少读书日、读书月活动,号召人们将深度阅读作为放松身心的方式。

(摘编自《信息过量时代,如何克服阅读焦虑》)

材料三:

阅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思维方式。

以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媒介为主导的阅读方式,有可能趋向思维的碎片化、平面化、同质化,而在印刷时代形成的那种比较个性化的感知能力可能在降低。

信息时代的阅读很方便,有以往阅读方式所不具备的巨大潜能,当然要充分利用。

现今,进行科学研究已经离不开网络资源。

对于数字化新的阅读形态,只能主动跟进,而不能消极抵制。

但要注意,新的阅读形态可能有利有弊,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阅读方式。

纸质阅读和数字化阅读可以并存,既读书,也读“网”。

一般而言,读“网”比较适合“浅阅读”,了解新闻信息,也是上网比较方便。

但读纸质书更适合“深阅读”。

要想读经典,最好还是读纸质书。

因为上网阅读往往会受到其他推送信息的干扰,使这种本来“深阅读”的思维与感受变为“浅阅读”。

传统的纸质书阅读本身就是一个审美过程,装帧、开本、版式、纸张,都可能含有独特的美学意蕴,令人玩味不尽。

每本书的流传过程,它的来路,都可能带有文化记忆。

“坐拥书城”“有书卷气”是说一种令人羡慕的气质,这些在网络和电子设备上是得不到的。

读书终究是一种生命体验,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所以无论现代信息科技如何发达,不能也不应当完全取代传统的阅读。

在信息时代,既要适应和利用网络阅读,又要警惕和尽可能减少网络阅读带来的弊害。

(摘编自《信息时代的读书生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媒体的崛起给年轻一代的阅读和交流带来了好处,也带来了弊端,但总体来说弊端要大于好处。

B.阅读方式对人的思维能力.产生影响,而“碎片化”阅读的方式无法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这是社会共识。

C.泛化阅读导致读者思维分散,是因为内容生产者用耸人听闻的标题或所谓爆款文章来吸引人们的关注。

D.网络阅读无法培养出“有书卷气”这样的气质,信息时代在有针对性地进行网络阅读的同时不能忽略传统阅读。

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浏览问答网站虽然属于“碎片化”阅读,但是读者可以从中得到生活和工作的现实指导性建议。

B.阅读的质量与数量并无关系,每天花费大量时间阅读不一定能使人得到真正的收获与成长。

C.要想从“知道分子”变成“知识分子”,就不能“浅阅读”,而要有目的性地对专业领域进行苦读。

D.阅读方式的选择相当重要,纸质书阅读比互联网阅读更有利于培养读者个性化的感知能力。

3.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某同学想了解区块链的有关知识,于是到网上搜集浏览大量有关的信息。

B.某同学每周末抽出一下午的时间到图书馆或者阅览室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目。

C.某教师到网站上浏览与教育有关的书籍,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D.某人在浏览某博客文章后。

在文后发表留言和作者进行互动。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说明。

(4分)

5.这三则材料论述的内容都与阅读有关,但论述上各有侧重点,请简要概括。

(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斑竹村里凤凰舞惠敏

麦芒节气之后,我们跟随老杨进入湖北省重点贫困村——斑竹村,老杨在斑竹村驻队已经五年了,口口声声“我们村”,弄得一车人好像都是这里的村民似的,我们倒也乐意,城市待久了,会向往能让胸中裂开,盛得下光辉、雨露、清风流水的田园。

快进村口的时候,一嘟噜一嘟噜的红桃毛茸茸、密匝匝地垂在枝头,像村姑们刚染的红指甲,随风撒着迷魂散。

我们一行人,情绪亢奋,眼睛挂了钩子,馋得慌。

活了八百多年的花栎树,伸出千万只绿掌,把影团儿铺在灰白的水泥路面上,风起,扑扑啦啦,晃晃悠悠,扩展它老迈却旺盛的疆土。

老花栎百米开外,一农舍,一家人。

老杨熟门熟道,黄狗儿凑近摇摇带着黑尖儿的尾巴,盯住我们,它想向上吠,但瞥一眼老杨,又有点不好意思,默默地溜起墙角,远远卧住。

房子九成新,红顶白墙,周周正正,朱红防盗大门敞开,立于一侧的女人,所有皮肤都向下松垮垮地坠着,她老了,肩一个高一个低,花布衫挑着,飘荡荡。

女人的眼睛已浑浊不清,但在看到老杨时却蓦然涌出一束光来。

堂屋里堆满了粮食,麻袋清一水地摞着。

女人说,里面是前天才收的麦子,苞谷是去年的,还剩不少,眼看着地里又要拔出新苞谷了,都快没地方放了。

南漳县斑竹村因盛产斑竹而得名,本地有传说,斑竹上的斑纹是王昭君辞别乡亲之泪,是苦泪悲泪,珍贵神奇的很,可一路上却不曾得见,我心中不甘,想寻几株来看。

便问女人:

“现在哪里能找到斑竹呢?

”女人说:

“斑竹村里原来是有些个,现在见不到了,只有老林子里有点吧。

”说话间,一个少年晃出来,跟我齐头,肤白,几颗黑痣挂在鼻翼四周抢眼,逗号,句号。

男孩叫瑞,几年前差一点辍学,也没少挨过命运的皮鞭。

瑞7岁时,为了躲债的父亲一逃了之,母亲出走再嫁,近八十岁的爷爷奶奶颤颤巍巍扛起了爹娘的担子。

一家人,老的老,小的小,贫困像一根斑竹狠狠地从他们体内穿堂而过。

我问瑞:

“你现在大了,知道父母为什么离婚吗?

”瑞低头,玩手指。

我为我的残酷而后悔,正准备找个开心的话题。

瑞忽然抬头:

“是穷吧。

”他开始盯住墙角一处发呆,若有所思的样子。

瑞清瘦言短,此刻,我只觉得他的内心有很多奇怪的念头在往外涌,他的“穷”在屋檐下炸裂延伸,受伤后的他因失血过多而自卑、胆怯,绕着同学们走,躲着人群溜边,父亲的逃避和母亲的放弃早已泥成了一口缸,记忆拼命攒压流出苦水,死死地围住他。

他没被淹死,却时常呛水,从7岁到12岁,他一直背着这口缸,拼命地抵抗拒载,缸在路上颠簸,水飞溅出来降落在脸上,男孩成了斑竹,逗号写出12岁之前的篇章,沮丧、苦楚没完没了,这一切在扶贫工作队驻村后,慢慢画上了句号。

瑞从此多了几个爸爸和妈妈:

杨伯伯、胡叔叔、谭叔叔、王阿姨。

瑞被爸爸妈妈接到家里玩,走出农村去看世界,他们给瑞买书写信,还给他零花钱,空了一起看看星星聊聊天。

奶奶不哭了,土坯房变成了大白房,无论冬夏,太阳都会攀上屋前的老花栎,和瑞一起追逐绿油油、金灿灿的未来。

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合作社每年的分红收入足够他们画出一个金色的版图,上面种着明天和希望,他们要与它世世相守,凤凰于飞和鸣锵锵。

用凤凰作比,自然有来头。

我和几个当地的中年汉子树下闲聊。

他们说,这儿是宝地,有人看到过凤凰哩。

我自然不信,随他们信口自嗨。

老杨见我不屑,翻出手机用照片证实,因为拍摄角度巧妙,山棱棱中凤凰、凤头、凤翅、凤爪依稀有形,忽然明白,楚人尊凤,是骨子里的基因,是这里祖祖辈辈的基因,这似乎成了规矩,老杨是楚人,又是“村民”,护着规矩当然再正常不过了。

曾经,斑竹村的年轻人走了,他们在花栎树下出发,散落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即便是出苦力,挣微薄的养命钱,他们也发誓再不要回到这里,这里瘦弱不堪,濒临窒息,老花栎下的家分明就是整日喉咙里卡住的土疙瘩。

如今,精准扶贫让土疙瘩亮了,花了,新了,世代耕种的土疙瘩,疲惫的土疙瘩,衰老的土疙瘩,孤独的土疙瘩早已被姿仪绰约的无限风光惊醒,被村西数百亩各类培育养殖基地唤醒,被村东大大咧咧的光伏发电方阵照醒,被村中簇新的别墅里家人的欢笑暖醒。

他们回来了,要在自己的土地上掀开一轮一轮火热的生活了。

初次走进斑竹村感受里有点点滴滴的痛,更有凤凰涅渠的壮烈和希冀。

从古到今,人都在造心,如果说以前村人的心是斑竹,那么现在和未来,只有美玉才配镶嵌他们的心,凤凰才能托起他们的梦。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杨不仅是个体,也是集体,是精准扶贫工作组的代表,他的“我们村”是扎根在扶贫村的精神体现。

B.文章用大量的篇幅写了男孩瑞前后生活的变化,意在突出扶贫工作给人们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改变。

C.斑竹村的年轻人出去了又回来,是精准扶贫改变了他们的村庄,召唤他们回来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

D.文章阐述了“我”在斑竹村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写出了斑竹村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写更有说服力。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二段使用了大量的叠音词,既使描写的景物生动形象,又烘托了斑竹村蒸蒸日上的生活场面。

B.文中画线句子写女人眼睛由“浑浊不清”到“涌出一束光",形象地刻画出女人看到老杨时心理的变化。

C.文章中瑞母亲的嫌贫爱富与扶贫工作人员的爱心接力形成了鲜明对照,凸显出扶贫工作人员的伟大。

D.文章结尾部分以整齐的排比句罗列了斑竹村扶贫工作成功后的喜人景象,表达了对扶贫工作的赞美。

8.文中的“逗号”“句号”各指什么?

请简要概括。

(4分)

9.请结合全文,分析标题“斑竹村里凤凰舞”的含义。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曹翰,大名人。

少为郡小吏,好使气陵人,不为乡里所誉。

乾祐初,周世宗镇澶渊,署为牙校,入尹开封,留翰在镇。

会太祖寝疾翰不俟召归见世宗密谓曰主上不豫王为冢嗣不侍医药而决事于外廷失天下望。

世宗征淮南,留铠甲千数在正阳,既而得降卒八百,部送归京师。

时翰适从京师来诣,过正阳十数里遇之,虑劫兵器为叛,矫杀之。

及见世宗,具言其事,世宗不悦。

翰曰:

“贼以困归我,非心服也,所得器甲,尽在正阳,苟为所劫,是复生一淮南矣。

因不之罪。

乾德二年,太祖亲征,时王全斌拥众十万余据郫县叛,谋窥成都,翰率兵会刘光毅、曹彬等讨平之。

未几,军校吕翰杀武怀节,据嘉州以叛,翰及诸将夺其城。

谍知贼约三鼓复来攻,翰戒知更使缓,向晨犹二鼓,贼众不集而溃,因而破之。

既班师,会河决澶州,令翰董其役,翰出银器助役,沉所乘白马以祭。

金陵平,江州军校胡德、牙将宋德明据城拒命。

翰率兵攻之,凡五月而陷,屠城无噍类,杀兵八百。

所略金帛以亿万计,伪言欲致庐山东林寺铁罗汉像五百头于京师,因调巨舰百艘,载所得以归。

太平兴国四年,从征太原,为攻城南面都部署。

翰筑土山瞰城中,数日而就,守军甚恐。

又从征幽州,率所部攻城东南隅,卒掘土得蟹以献。

翰谓诸将曰:

“蟹水物而陆居,失所也。

且多足,彼援将至,不可进拔之象,况蟹者解也,其班师乎?

”已而果验。

五年,拜威塞军节度,仍判颍州。

翰在郡岁久,征敛苛酷,政因以弛。

翰阴狡多智数,好夸诞,贪冒货赂,饮酒至数斗不乱。

每奏事上前,虽数十条,皆默识不少差。

上以其有功,每优容之。

会汝阴令孙崇望诣阙,诉翰私市兵器,所为多不法。

诏遣御史滕中正鞫之,狱具,当弃市,上贷其罪,削官爵,流锢登州。

咸平元年,谥号武毅。

——节选自《宋史·曹翰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太祖寝疾/翰不俟召归/见世宗密谓曰/主上不豫王/为冢嗣/不侍医药/而决事于外廷/失天下望

B.会太祖寝/疾翰不俟召归/见世宗密谓曰/主上不豫/王为冢嗣/不侍医药/而决事于外廷/失天下望

C.会太祖寝/疾翰不俟召/归见世宗/密谓曰/主上不豫王/为冢嗣/不侍医药/而决事于外廷/失天下望

D.会太祖寝疾/翰不俟召/归见世宗/密谓曰/主上不豫/王为冢嗣/不侍医药/而决事于外廷/失天下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乾祐是年号,中国古代年号是用于纪年的名号,由汉武帝首创。

新君即位大多改用新的年号。

一个皇帝可使用多个年号。

B.开封,即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市,简称汴,古称东京、汴京,是北宋的都城,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

C.三鼓,鼓是古代的时间单位,古代将全夜分为五个更次,又称五鼓或五夜。

三鼓对应的时间是晚上20—22点。

D.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多由朝廷颁赐,亦有民间所加,称私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翰年轻的时候仅仅为郡里的一个小官,并且气势凌人,在乡里没有好的名声,但是后来被周世宗所赏识,获得委任。

B.周世宗征淮南时得到八百降俘,适逢曹翰从京师来,曹翰担心这些人会抢劫兵器造反,于是假托皇帝的命令,把这些人全杀了。

C.曹翰在平定江州的叛乱后,杀光了城里的所有人,然后调集巨舰百艘,想要把庐山东林寺的五百座铁罗汉像运到京师去。

D.曹翰在征幽州时,士兵掘土捉到螃蟹,然后送给了曹翰,曹翰由此预感到敌人援军将至,应该退兵,不久,他的预感果然得到验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既班师,会河决澶州,令翰董其役,翰出银器助役,沉所乘白马以祭。

(4分)

(2)诏遣御史滕中正鞫之,狱具,当弃市,上贷其罪,削官爵,流锢登州。

(4分)

14.班固称赞司马迁在《史记》的创作中“不虚美,不隐恶”,本文作者为曹翰作传时是如何落实这一史家传统的?

请简要说明。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春日京中①有怀

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②,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③几留宾④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注】①京中,指西都长安。

作者曾在东都洛阳居住,结识了许多知己好友。

后来,他又回到西都长安。

②游秦,此处指游长安。

③西第:

东汉外戚梁冀为大将军,其府第在洛阳城西。

因马融曾为之写《大将军第颂》,后人称之为西第。

这里泛指豪华府第。

④留宾:

汉游侠陈遵,豪饮好客,宴会时常取客人车辖投入井中,以防客人中途离去。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借典故表明自己会像陈遵那样款待昔日好友,使他们尽兴而归。

B.颔联以“徒”和“漫”,使景物人格化,形象表现诗人的惆怅心绪。

C.首联错落有致地巧用重字“游”和“春”,使气韵回环、节奏和谐。

D.尾联诗人托洛城的春光风物表达自己的情感,构思新颖,造语清新。

16.围绕“春”,诗人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

试做简要分析。

(6分)

原创(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认为《诗经》大部分都是一些圣贤们为抒发愤懑而写作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描绘周瑜的儒将装束,以“______________”表明周瑜的赫赫战功。

(3)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中,词人在竹西亭解鞍下马,见到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诗人杜牧由衷赞美的扬州繁华景象一去不复返。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8-20小题。

沿着绿色铺开的道路,我穿过敦煌街道。

麻雀蹲在树上叫着,抖掉身上的黑夜,观察日出前每一个细节。

一辆辆早起的出租车穿梭在大街上,偶尔刺耳的喇叭声,唤醒睡梦中的旅客。

莫高窟绚烂的壁画,精美的彩塑,精彩的本生故事,九色鹿舍已救人,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在脑海里浮动成一首首错散成韵的诗。

党河水安静地流淌,河岸上的草木舔着水花,自顾自地灿烂、摇曳、生长。

我沿着河岸前行,荡荡的河水仿佛东汉“草圣”张芝、张昶兄弟的墨池。

每天清晨,他们在墨池里蘸一蘸笔尖,就把水染黑了。

他们家的庭院,到处挂满布,写着黑字的布在风里飘扬。

这些集月之阴柔、日之阳刚、地之宽厚、天之崇高于一体的草书字,像篝火呼啦啦燃烧在黑夜,像七月敦煌的天气,烫透、蒸熟那些生硬的果实。

党河岸上,土坯房上,许多烟囱冒起了烟,人们在告别昨夜的梦吗?

有音乐从窗户里流出,有诵读声飘在村庄上空。

这些美好的声音,让缀满果实的杏树心花怒放,让李广杏子像海绵球.一样在墙上轻轻蹦跳。

阳光向四面舒展开去,华彩斑斓,无边无际。

18.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我们齐声朗诵那首《沁园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B.对政治的敏感,对生活的敏感,对性格的敏感……是作家必须具备的素质。

C.她磕磕巴巴地说:

“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认错了。

D.“还没结婚吧?

”“……”她飞红了脸,手扭在一起,更加忸怩起来。

19.比拟能准确再现情态,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拟进行简要赏析。

(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果改写成:

“阳光华彩斑斓,无边无际,向四面舒展开去。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4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4分

近日,有“中国画熊猫第一人”之誉的画家刘中,在距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500天之际,①呈奉历时两年绘就的巨作《冰雪国宝万里图》长卷。

②甫一亮相,便震惊四座。

③画卷幅长逾200余米,将“熊猫健儿”所展现的北京冬奥会全部体育项目尽收其中,堪称人类冰雪运动的视觉史册;④形态各异的“熊猫健儿”将北京冬奥会15个运动大项及109个小项予以精彩演绎,使观众首次领略到憨态可掬的“国宝”熊猫身手也可以如此强健;⑤五千余只“熊猫观众”象征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飘飞的瑞雪则昭告着全球华人对成功举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美好祝福!

⑥作品体量巨大,气势磅礴,视野开阔,彰显出一位中国美术家放眼全球、贯通古今、立足当代的开阔视野及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憧憬、坚守与担当。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90个字。

(5分)

12月3日23时10分,嫦娥五号上升器月面点火。

3000牛发动机工作约6分钟后,顺利将携带月壤的上升器送入预定环月轨道,成功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夭体起飞。

点火起飞后,上升器经历垂直上升、姿态调整和轨道射入三个阶段,进入预定环月飞行轨道。

随后,上升器将与环月等待的轨返组合体交会对接,将月球样品转移到返回器,后者将等待合适的月地入射窗口,做好返回地球的准备。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出头的瑶族姑娘小卜,是瑶寨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

临近毕业时,小卜犯难了:

家里的父老乡亲希望她能回去做教师,传播知识,为改变家乡的贫穷状况尽一份力;对小卜有录用意向的一家著名外企,则鼓励小卜加盟公司,发挥专业特长,创造优质生活;而小卜自己认为当前创业环境好,很想创办一家民族服装设计公司,实现自己的创业梦。

面对小卜的就业选择,你会给出什么建议?

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瓦窑中学2021届高三月考参考答案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答案】1.DA项“但总体来说弊端要大于好处”无中生有。

B项“碎片化”阅读的方式无法提高人的的思维能力”错,材料一说的是“对于想要通过阅读提高思维能力……显然是不够的”。

C项因果关系不当,“读者思维分散”的原因是“跳跃式的非线性阅读”。

2.C“就不能‘浅阅读’,而要有目的性地对专业领域进行苦读”错,材料二说的是“在明确了个人知识体系之后采取苦读、略读、浏览等不同的阅读方式,优化自身知识结构的结果”。

3.D材料二论述的是如何避免泛化阅读问题,也就是阅读要有目的,人们要利用空闲时间进行纸质阅读。

D项说的是与作者互动,与材料二的观点不符。

4.①论证结构上,层层深入,先摆事实,然后分析原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论证方法上,综合运用事实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

③从人们利用智能手机进行移动阅读的日常现象入手引出话题(一点2分,两点4分,任答两点给4分)

5.①材料一侧重于论述在信息化时代如何正确看待“碎片化”阅读。

②材料二侧重于论述在眼球经济时代如何避免泛化阅读。

③材料三侧量于论述在信息时代如何正确看待网络阅读和纸质阅读。

(一点2分,共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答案】6.(3分)B7.(3分)C

8.(4分)表面上指瑞脸上的黑痣。

“逗号”指瑞12岁之前父母离婚、无依无靠、自卑胆怯,痛苦、沮丧、苦楚的生活;“句号”指扶贫工作人员像亲人一样对待瑞,让他摆脱了贫穷、苦楚的生活,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答出表层意思给1分,答出“逗号”或“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