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政治教师用书第15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课时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51059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27.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总复习政治教师用书第15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课时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考总复习政治教师用书第15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课时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考总复习政治教师用书第15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课时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考总复习政治教师用书第15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课时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考总复习政治教师用书第15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课时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总复习政治教师用书第15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课时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考总复习政治教师用书第15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课时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总复习政治教师用书第15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课时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Word版含答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总复习政治教师用书第15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课时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考总复习政治教师用书第15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课时1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Word版含答案

课时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考纲展示]

1.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

■►课前八分钟记忆填一填,背一背,想一想

授课提示:

对应学生用书第220页

授课提示:

对应学生用书第220页

考点一 唯物辩证法

[抓教材·夯基础——自主扫描]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则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二者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提示: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2.唯物辩证法按其本质是辩证否定观。

提示:

唯物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抓重点·析难点——互动探究]

问 题 矛盾与联系、发展的关系(易懂问题 名师点拨)

(1)三者都科学地揭示了世界的存在状态;都是唯物辩证法不可或缺的三个观点,但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2)联系构成发展,没有联系就没有发展。

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是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动力源泉,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

(3)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

事物之间的联系说到底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联系。

辩证法承认矛盾的存在,就必然承认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就必然主张用普遍联系的观点观察事物、分析问题。

(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任何事物的发展源于事物的内部矛盾,都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运动的结果。

唯物辩证法承认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必然承认事物的发展,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练题组·链热点——直通高考]

题组一 唯物辩证法

1.中医《格致余论》中说:

“与其求疗于有病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盖疾成而后药者,徒劳而已,是故已病而不治,所以为医家之怯;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

如是则思患而预防之者,何患之有哉?

此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之意也。

”中医强调“治未病”说明(  )

①“未病”是量变,“已病”是质变,量变比质变更重要 ②应注意矛盾双方转化的条件性,创造或改变条件避免“未病”向“已病”转化 ③“未病”与“已病”没有严格的界限,因此“未病”与“已病”都要重视 ④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未病”与“已病”,提高对疾病的预见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发展观、矛盾观的相关知识。

不能简单地认为量变比质变更重要,①说法不恰当;“未病”与“已病”之间有严格的界限,③说法错误;②④正确切题,故选D项。

答案:

D

2.我国已经完成了9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的源解析工作。

其中,北京、南京、上海的首要污染来源分别是机动车、燃煤和流动源。

因此,各地科学治理大气污染应当(  )

①把握主要矛盾,重点治理首要污染源 ②把握矛盾普遍性,部署统一治污方案 ③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着重抓住主流 ④把握矛盾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

首要污染来源分别是机动车、燃煤和流动源,体现抓主要矛盾的观点,①符合题意;统一治污违背了矛盾特殊性原理,排除②;材料未能体现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舍去③;各地污染源各不相同,治污应从本地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本地的污染源,体现矛盾特殊性原理,④符合题意;故选B。

答案:

B

题组二 2016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全面实施

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

3.未来20年,我国将成为老龄化问题严重的国家。

面对严峻的人口形势,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十八届五中全会又决定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这说明(  )

①矛盾具有特殊性,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③联系具有普遍性,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其对立面转化

A.①③B.①②

C.②④D.③④

解析:

面对严峻的人口形势,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分别做出了相应的人口政策调整,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①③正确;②④在材料中未体现。

答案:

A

4.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于契合人们生育意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及改善人口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医疗资源配置、入学入托压力加大等现实问题,需要我们理性对待,有计划地实施生育措施。

这启示我们(  )

①必须坚持联系的、发展的观点

②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③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④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摆脱规律的制约

A.①③B.①②

C.②④D.③④

解析: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体现了一分为二的观点,也要求我们必须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①②正确,故选B项;③不符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其存在和发挥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错误。

答案:

B

 

考点二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抓教材·夯基础——自主扫描]

1.联系的普遍性

(1)原理: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方法论要求: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温馨提示] 

“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不等于“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因为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并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2.联系的客观性

(1)原理:

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要求: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温馨提示] 

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们所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的关系不矛盾:

(1)人们可以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只是改变了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并不是从根本上取消了事物自身的客观联系。

如果否认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任何新的具体联系都不可能建立。

(2)从性质上看,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它一旦形成以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3.联系的多样性

(1)原理: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

(2)方法论要求: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1.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只有人力才能改变。

(2016·高考海南卷)

纠错: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力不能随意改变。

2.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没有确定的界限。

(2016·高考海南卷)

纠错:

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是有严格的界限的。

3.联系是客观的,发明创造要避免改变事物的联系。

(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

纠错:

人不可以改变联系的客观性,但事物具体的联系形式是可以改变的。

4.间接联系比直接联系更能激发人的创新意识。

(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

纠错:

间接联系和直接联系是联系多样性的表现,不能说哪一类联系更能激发创新意识。

5.创新意识是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

(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

纠错:

承认事物之间联系的客观性是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

[抓重点·析难点——互动探究]

 问题1 正确区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重难问题 师生共研)

茶叶曾经是沿着古丝绸之路走出去的“明星”产品。

今天,“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使我国茶叶企业看到了新的发展契机。

“一带一路”沿线的俄罗斯是世界最大的茶叶进口国,对中国茶格外青睐,尤为偏好高品质的红茶,近年来对绿茶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位于大别山茶区的某茶叶集团目前主要外销大众茶,市场以中亚、中东地区为主,该企业希望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机遇,打开俄罗斯的茶叶市场。

结合材料,就该企业如何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机遇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提示: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机遇,调整制造标准,积极开拓新市场。

[总结提升] 

普遍性

客观性

多样性

含义

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表现

①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②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事物的联系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方法论

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要求我们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正确认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易懂问题 名师点拨)

(1)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2)对联系问题我们既要坚持唯物主义,又要坚持辩证法。

人们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必须要以坚持事物的客观性为前提。

(3)所谓人们可以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只是改变了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并不是从根本上取消了事物自身的客观联系。

如果否认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任何新的具体联系都不可能建立。

所以,联系具有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不能改变联系。

[练题组·链热点——直通高考]

题组一 联系的普遍性

1.“让时间停下来,哪怕只是一秒!

”相信很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感慨。

不过,2016年还真的多出了“1秒”。

天文专家表示,虽然只是小小的1秒,但对人类的意义非同小可。

如果有些国家单独拒绝“闰秒”,一些高精度的系统就无法和世界衔接,比如小到股票交易,大到卫星上天,都会出现一系列的蝴蝶效应。

这说明(  )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③承认规律的客观性,按自然规律办事 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征服自然

A.①③        B.①②

C.②③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联系和规律的客观性。

④是无视自然,凌驾于自然之上的错误行为;材料中不是人为事物的联系,不选②;“闰秒”现象的出现及其影响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①③正确,故答案为A项。

答案:

A

2.20世纪30年代,喜旱莲子草(革命草)作为饲料被引入我国。

后来迅速蔓延,造成本土植物种类及以这些植物为食的鱼类迅速减少、水体严重污染、蚊虫大量滋生等诸多问题。

这表明(  )

①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②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③事物联系是创造出来的

④事物联系都有“人化”特点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做好本题要明确喜旱莲子草(革命草)被引入我国后带来的问题。

这一物种被引入我国后导致本土植物种类减少等问题,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不能违背;同时说明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因此①②符合题意。

③观点错误,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④错误,联系有自在事物的联系,并非都是“人化”的联系。

故选A。

答案:

A

题组二 联系的客观性

3.宋代徐玑在《黄碧》中说,“水清知酒好,山瘦识民贫”。

其中所呈现的水与酒、山与民的关系告诉我们(  )

A.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B.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C.事物的联系是多样化的

D.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解析:

题干告诉我们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D项正确;A、C两项分别强调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与题意无关;B项强调的是自在事物的联系,与题意不符。

答案:

D

4.漫画中的母亲把自己在麻将桌上的失利(“输”)迁怒于身后看“书”的孩子,这一做法(  )

①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②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表现

③违背了联系的普遍性 ④违背了事物规律的客观性

A.①②B.①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

本题考查联系的客观性。

把失利(“输”)迁怒于“书”,有悖联系的客观性,①符合题意;漫画中母亲认为看书(“输”)会导致自己打麻将失利,表明其世界观是唯心主义,②不符合题意;该做法只是胡乱联系,而不是否认联系,③不符合题意;该做法没有把握事物之间的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有违规律的客观性,④符合题意。

故选D。

答案:

D

题组三 联系的多样性

5.在澳大利亚,受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的“侵害”,桉树生长缓慢,成为一种优质木材。

19世纪被引进美国后,桉树失去了天敌的危害,又有好的水土环境,生长极快,成为易开裂和弯曲的“废材”。

桉树从优质木材变成“废材”进一步印证了(  )

①事物的联系是多变的,稳定的联系不存在 ②人能够改变人为事物的联系,但不能建立人为事物的新联系 ③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一切以条件为转移 ④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题中事例表明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一切以条件为转移,同时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④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但联系存在的条件是不断变化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稳定的联系不存在,人能够改变人为事物的联系,也能够建立人为事物的新联系,排除①②。

故选D。

答案:

D

6.科学研究表明,人们随手丢弃的一块手机废旧电池的污染量相当于100个普通干电池的污染量,可污染约6万升水。

人们喝了被污染的水,可能会出现肺气肿、骨质改变、贫血等病症,甚至可能瘫痪。

这体现了(  )

①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②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事物的联系

③联系具有主观性

④联系具有多样性

A.①③B.②③

C.②④D.①④

解析:

随意丢弃手机废旧电池会对水造成污染,人们喝了被污染的水会出现多种病症,这说明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联系有直接、间接之分,①④入选;材料中没有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②不选;联系是客观的,③表述错误。

故选D。

答案:

D

题组四 物联网迅速发展

近年来,传感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融合发展,全球物联网应用已进入实质推进阶段。

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在物联网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成为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引领与方向。

7.物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定位、跟踪、控制和信息的互换、共享。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

这进一步佐证了(  )

①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

②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呈现“人化”的特点而具有主观性

④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

A.①③B.②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联系的普遍性与多样性。

①说法错误,人们不能根据主观愿望创造联系,联系具有客观性。

物联网的发展表明人们在联系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②正确。

③说法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

C

8.当代信息技术前沿呈现出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宽带、三网融合“五朵金花”绽放的局面,基于宽带的移动互联网支撑物联网与计算机的协同和融合,引导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

这表明(  )

A.综合思维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B.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C.整体设计就能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

D.辩证否定的实质是联系

解析:

本题考查系统优化的方法。

三网的协同和融合强调了要优化系统内部结构。

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A项错误;联系具有客观性,整体设计就能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的观点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C项观点错误;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D项错误。

答案:

B

 

考点三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抓教材·夯基础——自主扫描]

1.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类别

整体

部分

区别

内涵

全局和全过程

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

地位功能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联系

相互依赖

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相互影响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也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相互转化

整体与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整体相对于比它更大的场合,它就成了部分;部分相对于比它更小的场合,它就成了整体

方法论

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2.系统优化的方法

系统的基本特征

系统优化方法

实践方面

认识方面

整体性

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有序性

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使各要素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

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力求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1.事物的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2015·高考四川卷)

纠错:

整体功能不等于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只有当部分以有序、合理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2.部分的变化推动整体的发展。

纠错:

部分的发展才能推动整体的发展。

3.着眼于事物的要素进行系统优化。

(2016·高考浙江卷)

纠错:

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系统优化方法要求着眼于整体。

[抓重点·析难点——互动探究]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重难问题 师生共研)

历史上,海南曾因地处边陲而被视为“化外之地”;在明代,海南因航海和卫戍的需要而受到重视,被称为“南溟奇甸”。

改革开放以后,海南地位空前提高。

在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下,海南成为全国最大经济特区。

海南人民努力把海南建设成生态示范省、国际旅游岛。

海南的发展历史揭示了什么哲学道理?

提示:

①整体统率部分,部分的发展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②只有在统筹全局的前提下发展好局部,才能实现整体目标。

[总结提升] 

1.正确把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在做有关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的选择题时,要注意一些错误观点,如:

①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只有当部分以合理有序的结构构成整体时)。

②部分的变化推动整体的发展(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的发展,不一定是推动)。

③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性作用(在一定条件下)。

(2)在做有关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的非选择题时,要仔细分析材料是强调整体的地位与作用,还是强调部分的地位与作用,一般侧重强调其中一个方面。

强调整体的地位与作用的表述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

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强调部分的地位与作用的表述

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也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既体现整体又强调部分的表述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2.正确区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与系统优化方法

(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系统属于整体的一种情况,系统除了强调整体性外,还有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和有序性。

要素只是部分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组成一个系统的相互作用着的部分。

(2)在做题目的时候,有时两者可以同时用,有时只能用一个。

如“中国好声音由浙江卫视与灿星制作公司共同投资、共担风险、共同招商、均分收益的合作模式”,体现了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与系统优化方法;“产业结构优化、结构性减税”等体现的是系统优化方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统筹城乡发展”体现了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等。

[练题组·链热点——直通高考]

题组一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幸福指数”是一个综合的主体感受反应的技术指标,其中单一元素的突进,也许在提升幸福感上的作用并不明显,而某单一元素的塌陷却常会给幸福感带来滑坡效应。

这表明(  )

①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②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③关键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④部分的变化推动整体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D.②④

解析:

“幸福指数”是一个综合的主体感受反应的技术指标,单一元素的塌陷会给幸福感带来滑坡效应,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也说明关键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起决定作用,①③正确;整体功能不是必然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②错误;部分的变化不一定推动整体的发展,④错误。

故选B。

答案:

B

2.“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效应;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效应。

”从哲学上看,这一宣传标语强调了(  )

A.任何事物都是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B.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

C.关键部分往往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D.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解析:

本题强调的是整体的作用,B符合题意。

排除A、C、D。

答案:

B

题组二 系统优化的方法

3.同一片天空,紧邻的区域,空气会发生相互传输和影响。

立足一地一时治理雾霾还远远不够,京津冀联防联控破解区域性环境污染势在必行。

区域联合治理雾霾的方法体现了(  )

A.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B.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C.把要素结合起来就能发挥最大功能

D.系统要素的有序性决定事物的发展

解析:

注意设问的要求是“区域联合治理雾霾的方法”体现的道理,B符合题意。

A与题意不符,C、D错误。

答案:

B

4.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赫伯特·西蒙说:

“管理就是决策。

”“在一个企业内,如果投资占1分,科技占3分,管理则占6分。

”采用科学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说明(  )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比自在事物的联系具有优越性 ②人能够改变规律服务于自己的需要 ③统筹全局能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④系统具有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特征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

①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和自在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没有优劣之分;规律是客观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