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复习《实验探究与设计》专项检测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47996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5.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复习《实验探究与设计》专项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考化学复习《实验探究与设计》专项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考化学复习《实验探究与设计》专项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考化学复习《实验探究与设计》专项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考化学复习《实验探究与设计》专项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复习《实验探究与设计》专项检测题含答案.docx

《中考化学复习《实验探究与设计》专项检测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复习《实验探究与设计》专项检测题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复习《实验探究与设计》专项检测题含答案.docx

中考化学复习《实验探究与设计》专项检测题含答案

《实验探究与设计》专项检测题

一、单选题

1.市场的防晒霜都宣传可以防晒,暑假期间,我市某学校学生外出徒步旅行,准备借此机会做一个关于某品牌防晒霜的实验,看它是否有效。

其中四位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表:

实验人

实验方案

小敏

一只手背上涂上防晒霜,另一只手不涂。

一天后,比较两只手背的灼伤程度。

小英

第一天手背上涂上防晒霜,第二天不涂。

比较这两天被灼伤的程度。

小玲

在同学的手背上涂上防晒霜,自己的不涂。

一天后,比较自己手背和同学手背被灼伤的程度。

小红

脸上涂上防晒霜,两手背上都不涂。

一天后,比较脸与手背被灼伤的程度。

你认为4人中实验方案最好的是()

A.小敏B.小英C.小玲D.小红

2.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B.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测定溶液的pH时,如果先将pH试纸用水润湿,测定结果一定偏大

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

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与事实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降温使水结冰体积膨胀温度低,分子静止不动、体积变大

B.NaOH和Ca(OH)2溶液都呈碱性溶液中都含有金属离子

C.硝酸钾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的快温度越高,硝酸钾的溶解度越大

D.中和反应都有水生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4.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为少年儿童做过“母子火焰”实验。

据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说法错误的是(  )

A.要使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

B.子火焰中燃烧的物质是石蜡蒸气

C.这一现象说明蜡烛中的石蜡沸点较低,受热易成气态

D.导管的一端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很充足

5.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不需要用到的实验用品是

A.AB.BC.CD.D

6.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没有正确使用对比思想的是

A.

比较二氧化碳的含量

B.

研究二氧化锰的作用

C.

区分硬水和软水

D.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7.下图所示装置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红磷的量可多可少

B.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止水夹

C.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压强持续减小

D.最终集气瓶内的液面上升至1处,证明了空气中氧气含量

8.从下列对比实验不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A.AB.BC.CD.D

9.下列除去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Zn粉中含少量的ZnO:

加入足量稀H2SO4充分反应后过滤

B.CO2中混有HCl,通过饱和的NaHCO3溶液

C.Na2SO4溶液中含少量H2SO4:

加入足量Ba(OH)2充分反应后过滤

D.CaCO3固体中含少量Na2CO3:

加入足量稀HCl充分反应后过滤

10.图为实验室用CO还原Fe2O3的实验装置,关于此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CO的实际用量要大于理论计算值

B.实验时应先点燃酒精喷灯再点燃酒精灯

C.硬质玻璃管中的现象为黑色粉末变红

D.此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11.草酸(H2C2O4)在一定条件下受热会发生分解生成出H2O、CO、CO2,有同学为验证分解产物中CO、CO2这两种物质的存在情况,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三套装置,洗气瓶中装有澄清石灰水。

对于实验可行性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可行B.乙、丙可行C.只有丙可行D.都可行

12.化学学习中,我们获得结论的最重要依据是

A.老师的结论B.同学的结论

C.网上查到的结论D.分析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

13.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

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会发生颜色的变化。

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观察B.实验C.猜想与假设D.作出结论

二、实验题

14.实验室制取O2或CO2气体的发生装置如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

(2)在制取气体的实验中,为什么都要对装置进行气密性检验___________________,对该装置进行气密性检验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3)要制取较多CO2,应对图中仪器进行怎样改进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制取CO2时,某同学在装置中添加了多孔隔板(图2),实验时,可将固体药品放在_______(填“a”或“b”)处,图2与图1相比有什么优点____。

证明二氧化碳气体已经集满的方是______。

(4)C+O2

CO2是我们最熟悉的反应,生成物也只有CO2,为什么在实验室我们不利用碳的燃烧来制取CO2,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答出1条)

15.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本实验所用的氢气来自于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

如果要还原得到6.4克铜,则理论上需要消耗____克氢气?

(请列式计算)

(2)但实际消耗的氢气质量一定大于理论值,造成这一结果最主要的原因是___

(3)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发现试管中出现的红色物质又变回黑色,其可能的原因是以下的______(填字母,下同),若试管出现破裂现象,其可能的原因有______(正确的都要选出)。

A实验开始时先给试管加热,然后通氢气

B盛放氧化铜的试管口略向上倾斜

C实验结束时先停止通氢气,再停止加热

D加热前试管外壁沾有水

E加热时氢气未验纯

F加热时,试管接触酒精灯的灯芯

16.在学习过程中,小青同学提出一个问题:

“碳燃烧时可能生成CO2,也可能生成CO,那么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也有多种可能?

【猜想】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中:

①只有CO2,则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只有;③既有CO,又有CO2。

【查阅资料】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遇CO2无变化,但遇到微量CO会立即变成蓝色。

【方案设计】通过上述资料和已有知识,小青初步设想用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和澄

清的石灰水对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进行检查。

【实验验证】经过思考之后,小青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打开弹簧夹,先通一会儿纯净、干燥的N2,通一会儿N2的目的是;

(2)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加热。

【结论】充分反应后,小青观察到:

试纸,石灰水,证明猜想③是正确的,

A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定量计算】小青称取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的质量为1g,充分反应后,装置C的质量增

加了0.22g。

计算装置C中生成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克?

【反思与评价】从环保的角度分析该实验装置中不完善之处是。

三、推断题

17.研究人员提出使用含汽油的混合燃料的方案,以解决汽车尾气的问题。

该方案的一种模拟过程如右图所示,常温下,C、D均为气体。

(1)写出C的化学式:

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

____________;反应②:

______________;

(3)在模拟转化关系图中,你认为可以循环重复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

(填字母)

18.为探究碱的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1)如甲图所示,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后,溶液红色褪去,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是_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乙图所示,在NaOH溶液中通入CO2,然后滴加氯化钡溶液(呈中性)如丙图。

有白色沉淀产生。

说明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则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废液处理。

实验结束后将试管丙内所有物质全部倒入一大烧杯中,再将甲烧杯所得溶液缓慢加入,全部加入充分搅拌后测得溶液pH为3。

在将甲烧杯所得溶液缓慢加入的过程中,大烧杯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最终大烧杯中除了酚外,还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

最后,调节pH接近7,达到排放标准。

四、计算题

19.根据不同物质的性质,提供物质的方法可以有多种。

下面呈现的是化学课堂上“物质提纯”的小组竞赛场景。

(1)甲组抽到的题目是“从30gNaCl和2gKNO3的混合物中提纯NaCl”。

同学们经研究认为依据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采用如下物理方法来提纯。

上述两固体__(填“能”或“不能”)全部溶解,操作m的名称是__,蒸发结晶后得到NaCl的质量____30g(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甲组一位同学问道:

“能否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从上述溶液a中析出KNO3,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请你判断此方法是否可行,并说出理由____。

(2)乙组抽到的题目是“从NaCl和Na2CO3的混合物中提纯NaCl”。

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利用两物质化学性质的差异,可采用如下化学方法来提纯。

上图中的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由于BaCl2溶液的用量不易控制,会使溶液b的溶质有多种情况,导致蒸发后得到的固体可能不纯。

(3)同学们对乙组方案中溶液b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作出猜想)猜想一:

NaCl、BaCl2猜想二:

NaCl猜想三:

________

(设计方案)经讨论,大家认为只有一种试剂就能作出判断。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________

稀硫酸

 若看到_____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一正确

 若无明显现象

 猜想二正确

 若看到冒出气泡

猜想三正确

 

各组依据上述设计方案进行了实验,验证了反应后溶质的确有三种情况。

(4)同学们对甲乙两组提纯方法的效果进行了研讨。

(反思评价)大家认为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都可以实现物质的提纯。

用化学方法提纯还要考虑到反应物用量对提纯效果的影响。

(拓展提升)老师说:

“合理选择试剂,用化学方法可以从NaCl和Na2CO3的混合物中提纯NaCl,方法是向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充分反应后,经蒸发结晶就能得到NaCl。

20.化学实验有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两类。

定性和定量实验对学习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制取很有帮助。

以下是老师在课堂上已演示过的几个探究实验。

(1)定性实验:

A、B都是研究物质组成的定性实验。

①实验是通过证明生成物来推测水的元素组成的,其中a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

②B实验测定蜡烛可能的组成。

证明蜡烛中含氢元素的操作及现象是:

实验操作:

___________;实验现象:

___________;证明含碳元素的操作及现象是:

实验操作:

_________;实验现象:

_______;

(2)定量实验:

①C实验是利用红磷燃烧消耗气体,使瓶内气压减小,根据倒吸的水量,进而推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此处可燃物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②若将4g氢气与24g氧气混合点燃,过量的物质为______;请计算生成水的质量______。

(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A2.D3.D4.D5.A6.D7.D8.C9.B10.A11.B12.D13.C

14.长颈漏斗防止装置漏气,影响气体的收集关闭止水夹,从仪器A处注入适量的水形成液封后,若看到仪器A内液面不下降,则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试管换成锥形瓶或广口瓶CaCO3+2HCl=CaCl2+H2O+CO2↑a可控制反应随时开始或停止点燃的火柴放在集气瓶口,火柴熄灭,说明已满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很难收集到纯净的CO2气体;燃烧的条件下,很难将其控制在一个密闭的环境中进行,因而无法收集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5.0.2g加热前要用氢气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反应后要继续通氢气直到试管冷却CABDEF

16.【猜想】①C+2CuO

2Cu+CO2↑②CO【实验步骤】排尽装置中的空气【结论】变成蓝色;变浑浊;黑色固体变成红色;【定量计算】0.5g【反思与评价】没有进行尾气处理

17.CO2CaH2+2H2O=Ca(OH)2+2H2↑Ca(OH)2+CO2=CaCO3↓+H2OAC

18.升高

白色沉淀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NaCl、BaCl2、HC1

19.

(1)①能;②过滤;③小于;④不行,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降温过程中无法得到KNO3的饱和溶液

(2)BaCO3;(3)①NaCl和Na2CO3;②稀硫酸;③白色沉淀;(4)稀盐酸。

20.氢气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珠把烧杯迅速翻转过来,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P+5O2

2P2O5氢气27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