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理念.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46237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理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学设计理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学设计理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学设计理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学设计理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理念.docx

《教学设计理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理念.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设计理念.docx

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理念

作者:

李娟(高中生物云南保山生物二班)评论数/浏览数:

1/4251发表日期:

2009-07-2823:

20:

16

一、教学设计理念

本课以培养会学习的、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为最终教学目标,以探究性学习促进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构建,以“生物生活化、生活理论化、理论经常化”为具体的教学指导思想。

本节教学采用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创设教学情境,部分模拟科学研究工作,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科学研究过程,训练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使学生始终能主动地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兴奋的传导,其中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及其结构基础反射弧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的知识,因此只需通过回顾即可,兴奋的传导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知识,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辅以课件可使其直观化,从而突破难点。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也要首先通过图片让学生看清其结构,以利于问题的解决。

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结合生活实际和临床实际等方面的有关常识,以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

我对教学内容的处理策略是:

将兴奋的传导形式、方向作实处理,将传导过程中能量的变换、影响兴奋传导的因素及人们对该过程的控制作虚处理,这样处理是根据课堂教学时间只有45分钟而定的。

本节内容理论性较强,具有相对独立性,微观又不直观,这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故拟通过多媒体课件,建立模型,对局部16

/1

放大,变微观为直观等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推理,探究以加深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细胞间的传递过程及实质,并对二者作出比较,理解信息的传递是通过不同形式的能量相互转化而实现的。

2、能力目标:

模仿科学研究过程,尝试设计实验,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及细胞间的传递方向。

3、情感目标:

认识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形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四、教学重点:

兴奋的传导

五、教学难点:

兴奋的传导

六、教具:

多媒体课件、“安定”说明书、“金思力”说明书等。

七、教学方法:

探究性学习法

八、教学设计思路

导课: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即实现“生物生活化、生活理论化”。

让学生推选一位学生代表,老师与该生合作做一个“心慌慌”的游戏,然后分析游戏引入本节课题。

16

/2

回顾:

反射的概念、类型、结构基础及神经元的结构,为学习兴奋的传导做准备。

新课学习:

首先,兴奋的传导:

①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②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然后,设计实验:

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及在细胞间的

传递方向。

结课:

人和动物体受到来自体内或体外的刺激时,都会产生兴奋。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在细胞间以递质的形式传递。

九、教学流程设计

环节一:

导课:

生物生活化。

教学活动首先从一个游戏切入,该游戏学生经常在课余玩,将之引入课堂,即生物生活化,且游戏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反射现象,再加上师生共同完成,这样做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环节二:

生活理论化。

在学生兴趣正浓时,简明精炼地分析游戏,引出反射的概念,将学生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实现了生活理论化,由此课件演示“人体神经系统组成图”,学生通过现察就会发现,人体的神经遍布全身,这样就为学生进一步地学习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背景,在了解神经系统的全貌的前提下指出:

各种反射活动的完成都是通过一定的神经结构反射弧来完成的。

课件演示反射弧的示意图,回顾反射弧的结构,并提请学生观16

/3

察:

反射弧是由一个个的神经元组成的,课件演示神经元的结构图,回顾神经元的结构,重点让学生注意图中神经元间的联系,课件演示神经元间的联系的示意图突触,以上各步演示是按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为后面的学习做了充分的准备。

此时启发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当感受器受到刺激后,神经纤维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即所谓的兴奋),变化发生后又是怎样传到效应器的?

(2)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必需解决两个问题:

①兴奋在一个神经内是怎样传导的?

②兴奋在神经元间又是怎样传递的?

经过这样的思考分析,本节课学习的重难点问题便得于顺理成章地提出,两个问题于此同时提出,以便通盘考虑。

环节三:

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通过前面师生共同回顾,分析、蓄势,学生已十分想弄清兴奋的传导到底是怎样进行的,这时不急于讲述,而将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请学生讨论、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你们准备怎么办。

这样做,能使学生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求解决办法的好习惯,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可能会提出多种思路,最后归结为:

在人工控制下对反射弧进行实验操作,体现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结论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

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讨论形成后,首先课件演示神经纤维的模式图,学生可能会对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产生疑惑,这时可告诉学生,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是科学家用电位测量仪测出来的,是有实验依据的,同时简单介绍一下电位测量仪的用法,这也为后面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做准备,16

/4

然后课件演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的变化情况,此为重难点,此处动画演示分步进行,演示前提请学生仔细观察,请学生边观察边表述观察到的现象。

首先刺激导致电位变化,电位变化后又导致刺激部位与临近部位出现电位差,有了电位差,就出现电荷移动,有了电荷移动,就形成电流,这个电流仅在神经纤维局部形成,故叫局部电流,此演示可重复1-2次,然后让学生完整表述全过程,在学生表述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完善,最后达成共识:

兴奋即是电位变化,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的,具体产生及传导情况如下:

刺激—>电位变化—>电位差—>电荷移动—>局部电流。

此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

环节四:

探究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问题解决之后,再次演示神经元间的联系示意图,并提请学生观察思考:

神经元间并没有直接接触,根据电学原理,电流不可能传到下一个神经元,那么局部电流是怎样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的呢?

这时可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总结一下自然界信号传递的形式。

学生会想到:

电、声、光、波、化学物质等,学生将理化知识应用于生物,体现了综合,随后追问学生此处最可能为哪一种形式,让学生讨论。

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后可初步认为:

此处以化学物质的形式传递的可能性最大,这样通过质疑、讨论,使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得到具体的培养。

经过充分的讨论之后,演示局部电流传到突触后引起突触小体内小泡移动并释放递质,递质移动后与后膜接触又引起后膜电位的变化,一系列动画过程映证了学生的猜测,学生的猜测得到证实会使学生获得极大地满足,成就感油然而生,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观察此动16

/5

画并表述该过程,又一次具体落实对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最后完整地演示传导及传递过程,让学生对整个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并进一步地总结出在兴奋的产生及整个传导过程中的能量变换情况,这样做是遵循由整体到局部,由局部又回到整体的认知规律。

环节五:

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及在细胞间的传递方向。

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加以比较:

形式不同,前者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后者以递质的形式,通过这一比较,学生可能会提出另一问题,那就是传导的方向与传递的方向如何。

当问题提出后,让学生讨论并设计出实验方案。

此时学生可能根据刚学的知识,想到对反射弧进行实验操作,即:

用电刺激仪刺激有生理活性的反射弧,在一定部位用电位测量仪测量并记录电位变化情况,根据测量结果来确定传导和传递的方向,这样对学生模仿能力的培养便落到了实处。

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的探究,结合“反射弧模式图”,

具体解决下列问题:

①刺激部位

②测量部位

③可能的测量结果及相应结论

④科学家实际测量结果

⑤结论

类似的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也要解决上述几个问题,前者当堂完成,后者由学生课外自行完成,一实一虚,讲究策略。

环节六:

结课。

16

/6

当人和动物受到来自体内或体外的各种刺激时,都会产生兴奋。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以递质的形式进行。

九、板书设计:

关于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兴奋的传导的板书,课件中已较完备,此处不再重复。

以下是关于“传导方向”的板书设计:

(一)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

1、刺激部位:

2、测量部位:

3、可能的测量结果:

4、相应结论

16

/7

5、科学家实际测量结果:

6、结论:

一、教学设计理念

本课以培养会学习的、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为最终教学目标,以探究性学习促进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构建,以“生物生活化、生活理论化、理论经常化”为具体的教学指导思想。

本节教学采用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创设教学情境,部分模拟科学研究工作,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科学研究过程,训练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使学生始终能主动地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兴奋的传16

/8

导,其中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及其结构基础反射弧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的知识,因此只需通过回顾即可,兴奋的传导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知识,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辅以课件可使其直观化,从而突破难点。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也要首先通过图片让学生看清其结构,以利于问题的解决。

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结合生活实际和临床实际等方面的有关常识,以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

我对教学内容的处理策略是:

将兴奋的传导形式、方向作实处理,将传导过程中能量的变换、影响兴奋传导的因素及人们对该过程的控制作虚处理,这样处理是根据课堂教学时间只有45分钟而定的。

本节内容理论性较强,具有相对独立性,微观又不直观,这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故拟通过多媒体课件,建立模型,对局部放大,变微观为直观等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推理,探究以加深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细胞间的传递过程及实质,并对二者作出比较,理解信息的传递是通过不同形式的能量相互转化而实现的。

2、能力目标:

模仿科学研究过程,尝试设计实验,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及细胞间的传递方向。

3、情感目标:

认识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形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16

/9

四、教学重点:

兴奋的传导

五、教学难点:

兴奋的传导

六、教具:

多媒体课件、“安定”说明书、“金思力”说明书等。

七、教学方法:

探究性学习法

八、教学设计思路

导课: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即实现“生物生活化、生活理论化”。

让学生推选一位学生代表,老师与该生合作做一个“心慌慌”的游戏,然后分析游戏引入本节课题。

回顾:

反射的概念、类型、结构基础及神经元的结构,为学习兴奋的传导做准备。

新课学习:

首先,兴奋的传导:

①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②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然后,设计实验:

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及在细胞间的

传递方向。

结课:

人和动物体受到来自体内或体外的刺激时,都会产生兴奋。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在细胞间以递质的形式传递。

九、教学流程设计

环节一:

导课:

生物生活化。

16

/10

教学活动首先从一个游戏切入,该游戏学生经常在课余玩,将之引入课堂,即生物生活化,且游戏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反射现象,再加上师生共同完成,这样做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环节二:

生活理论化。

在学生兴趣正浓时,简明精炼地分析游戏,引出反射的概念,将学生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实现了生活理论化,由此课件演示“人体神经系统组成图”,学生通过现察就会发现,人体的神经遍布全身,这样就为学生进一步地学习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背景,在了解神经系统的全貌的前提下指出:

各种反射活动的完成都是通过一定的神经结构反射弧来完成的。

课件演示反射弧的示意图,回顾反射弧的结构,并提请学生观察:

反射弧是由一个个的神经元组成的,课件演示神经元的结构图,回顾神经元的结构,重点让学生注意图中神经元间的联系,课件演示神经元间的联系的示意图突触,以上各步演示是按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为后面的学习做了充分的准备。

此时启发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当感受器受到刺激后,神经纤维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即所谓的兴奋),变化发生后又是怎样传到效应器的?

(2)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必需解决两个问题:

①兴奋在一个神经内是怎样传导的?

②兴奋在神经元间又是怎样传递的?

经过这样的思考分析,本节课学习的重难点问题便得于顺理成章地提出,两个问题于此同时提出,以便通盘考虑。

16

/11

环节三:

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通过前面师生共同回顾,分析、蓄势,学生已十分想弄清兴奋的传导到底是怎样进行的,这时不急于讲述,而将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请学生讨论、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你们准备怎么办。

这样做,能使学生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求解决办法的好习惯,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可能会提出多种思路,最后归结为:

在人工控制下对反射弧进行实验操作,体现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结论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

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讨论形成后,首先课件演示神经纤维的模式图,学生可能会对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产生疑惑,这时可告诉学生,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是科学家用电位测量仪测出来的,是有实验依据的,同时简单介绍一下电位测量仪的用法,这也为后面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做准备,然后课件演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的变化情况,此为重难点,此处动画演示分步进行,演示前提请学生仔细观察,请学生边观察边表述观察到的现象。

首先刺激导致电位变化,电位变化后又导致刺激部位与临近部位出现电位差,有了电位差,就出现电荷移动,有了电荷移动,就形成电流,这个电流仅在神经纤维局部形成,故叫局部电流,此演示可重复1-2次,然后让学生完整表述全过程,在学生表述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完善,最后达成共识:

兴奋即是电位变化,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的,具体产生及传导情况如下:

刺激—>电位变化—>电位差—>电荷移动—>局部电流。

此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

环节四:

探究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问题解决之后,再次演示神经元间的联系示16

/12

意图,并提请学生观察思考:

神经元间并没有直接接触,根据电学原理,电流不可能传到下一个神经元,那么局部电流是怎样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的呢?

这时可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总结一下自然界信号传递的形式。

学生会想到:

电、声、光、波、化学物质等,学生将理化知识应用于生物,体现了综合,随后追问学生此处最可能为哪一种形式,让学生讨论。

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后可初步认为:

此处以化学物质的形式传递的可能性最大,这样通过质疑、讨论,使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得到具体的培养。

经过充分的讨论之后,演示局部电流传到突触后引起突触小体内小泡移动并释放递质,递质移动后与后膜接触又引起后膜电位的变化,一系列动画过程映证了学生的猜测,学生的猜测得到证实会使学生获得极大地满足,成就感油然而生,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观察此动画并表述该过程,又一次具体落实对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最后完整地演示传导及传递过程,让学生对整个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并进一步地总结出在兴奋的产生及整个传导过程中的能量变换情况,这样做是遵循由整体到局部,由局部又回到整体的认知规律。

环节五:

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及在细胞间的传递方向。

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加以比较:

形式不同,前者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后者以递质的形式,通过这一比较,学生可能会提出另一问题,那就是传导的方向与传递的方向如何。

当问题提出后,让学生讨论并设计出实验方案。

此时学生可能根据刚学的知识,想到对反射弧进行实验操作,即:

用电刺激仪刺激有生理活性的反射弧,在一定部位用电位测量仪测量并记录电位变化情况,根据测量结果来确定传导和传16

/13

递的方向,这样对学生模仿能力的培养便落到了实处。

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的探究,结合“反射弧模式图”,

具体解决下列问题:

①刺激部位

②测量部位

③可能的测量结果及相应结论

④科学家实际测量结果

⑤结论

类似的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也要解决上述几个问题,前者当堂完成,后者由学生课外自行完成,一实一虚,讲究策略。

环节六:

结课。

当人和动物受到来自体内或体外的各种刺激时,都会产生兴奋。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以递质的形式进行。

九、板书设计:

关于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兴奋的传导的板书,课件中已较完备,此处不再重复。

以下是关于“传导方向”的板书设计:

(一)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

1、刺激部位:

2、测量部位:

16

/14

3、可能的测量结果:

4、相应结论

、科学家实际测量结果:

56、结论:

1516

/

16

/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