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值语句的递归下降翻译程序设计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45657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赋值语句的递归下降翻译程序设计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赋值语句的递归下降翻译程序设计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赋值语句的递归下降翻译程序设计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赋值语句的递归下降翻译程序设计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赋值语句的递归下降翻译程序设计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赋值语句的递归下降翻译程序设计2.docx

《赋值语句的递归下降翻译程序设计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赋值语句的递归下降翻译程序设计2.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赋值语句的递归下降翻译程序设计2.docx

赋值语句的递归下降翻译程序设计2

赋值语句的递归下降翻译程序设计

1引言

递归下降法是语法分析中最易懂的一种方法。

它的主要原理是,对每个非终极符按其产生式结构构造相应语法分析子程序,其中终极符产生匹配命令,而非终极符则产生过程调用命令。

因为文法递归相应子程序也递归,所以称这种方法为递归子程序下降法或递归下降法。

其中子程序的结构与产生式结构几乎是一致的。

本文将采用这种方法对赋值语句进行翻译,并得到逆波兰式的中间代码结果。

另外我还完成了对逆波兰式的中间代码翻译执行的程序。

1.1逆波兰式简介

在通常的表达式中,二元运算符总是置于与之相关的两个运算对象之间,所以,这种表示法也称为中缀表示。

对中缀表达式的计值,并非按运算符出现的自然顺序来执行其中的各个运算,而是根据算符间的优先关系来确定运算的次序,此外,还应顾及括号规则。

因此,要从中缀表达式直接产生目标代码一般比较麻烦。

波兰逻辑学家J.Lukasiewicz于1929年提出了另一种表示表达式的方法。

按此方法,每一运算符都置于其运算对象之后,故称为后缀表示。

这种表示法的一个特点是,表达式中各个运算是按运算符出现的顺序进行的,故无须使用括号来指示运算顺序,因而又称为无括号式。

下面我们对照地给出一些表达式的两种表示:

中缀表示后缀表示

A+BAB+

(1)

A+B*CABC*+

(2)

(A+B)*(C+D)AB+CD+*

(3)

x/y^z-d*exyz^/de*-

(4)

(a=0∧b>3)∨(e∧x<>y)a0=b3>∧exy<>∧∨

(5)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

(1)在两种表示中,运算对象出现的顺序相同;

(2)在后缀表示中,运算符按实际计算顺序从左到右排列,且每一运算符总是跟在其运算对象之后。

顺便提及,Lukasiewicz原来提出的是前缀表示,即把每一运算符置于其运算对象之前。

例如,中缀式a+b和(a+b)/c相应的前缀表示分别为+ab和/+abc。

因此,为了区分前缀和后缀表示,通常将后缀表示称为逆波兰表示。

因前缀表示并不常用,所以有时也将后缀表示就称为波兰表示。

2需求分析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赋值语句的递归下降翻译程序设计,并给出对应的逆波兰式中间代码。

〈赋值语句〉:

:

=〈标识符〉:

=〈算术表达式〉

算术表达式的文法:

〈算术表达式〉∷=〈项〉{〈加法运算符〉〈项〉}

〈项〉∷=〈因子〉{〈乘法运算符〉〈因子〉}

〈因子〉∷=〈标识符〉|〈无符号整数〉|‘(’〈表达式〉‘)’

〈加法运算符〉∷=+|-

〈乘法运算符〉∷=*|/

设计赋值语句文法,给出该文法的属性文法,用递归下降分析法实现对赋值语句的翻译,给出翻译的逆波兰式结果。

3总体设计

本文采用用递归下降分析法实现对赋值语句的翻译,并给出翻译的逆波兰式结果。

3.1设计原则

设计赋值语句文法,给出该文法的属性文法,用递归下降分析法实现对赋值语句的翻译,给出翻译的逆波兰式结果。

按照递归下降分析技术,递归下降识别程序是由一组子程序组成,每个子程序对应于一个非终结符号。

该子程序处理相应句型中相对于此非终结符号的产生式。

3.1.1文法

〈赋值语句〉:

:

=〈标识符〉:

=〈算术表达式〉

算术表达式的文法:

〈算术表达式〉∷=〈项〉{〈加法运算符〉〈项〉}

〈项〉∷=〈因子〉{〈乘法运算符〉〈因子〉}

〈因子〉∷=〈标识符〉|〈无符号整数〉|‘(’〈表达式〉‘)’

〈加法运算符〉∷=+|-

〈乘法运算符〉∷=*|/

3.1.2属性文法的设计

下面,我们按照以上文法,说明如何按语法制导翻译方法将简单算术表达式翻译成为后缀式。

为了突出翻译的重点,这里不过多地涉及某些语义处理细节,属性文法中只给出了语义规则。

产生式

属性文法

〈赋值语句〉:

:

=〈标识符〉:

=〈算术表达式〉

POST=〈标识符〉&〈算术表达式〉&=

〈算术表达式〉∷=〈项〉{〈加法运算符〉〈项〉}

POST=〈项〉&{〈项〉&〈加法运算符〉}

〈项〉∷=〈因子〉{〈乘法运算符〉〈因子〉}

POST=〈因子〉&{〈因子〉&〈乘法运算符〉}

〈因子〉∷=〈标识符〉|〈无符号整数〉|‘(’〈表达式〉‘)’

POST=〈标识符〉|〈无符号整数〉|〈表达式〉

在属性文法中,POST就是我们要得到的逆波兰式。

“&”表示各个逆波兰式的连接。

3.2数据结构和模块说明

3.2.1主函数

图1主函数流程图

3.2.2语义分析函数

本函数的功能是实现对赋值语句的语义分析。

最后得到对应的逆波兰式结果。

图2语义分析函数流程图

3.2.3语句函数

本函数实现了对语句的分析,结果返回的也是逆波兰式。

图3语句函数

3.2.4赋值语句函数

赋值语句的产生式如下:

〈赋值语句〉:

:

=〈标识符〉:

=〈算术表达式〉

本函数的功能是将其转化为对应的逆波兰式:

POST=〈标识符〉&〈算术表达式〉&=

图4赋值语句函数

3.2.5表达式函数

表达式的产生式如下:

〈算术表达式〉∷=〈项〉{〈加法运算符〉〈项〉}

本函数的功能是将其转化为对应的逆波兰式:

POST=〈项〉&{〈项〉&〈加法运算符〉}

图5表达式函数

3.2.6项函数

项的产生式如下:

〈项〉∷=〈因子〉{〈乘法运算符〉〈因子〉}

本函数的功能是将其转化为对应的逆波兰式:

POST=〈因子〉&{〈因子〉&〈乘法运算符〉}

图6项函数

3.2.7因子函数

因子的产生式如下:

〈因子〉∷=〈标识符〉|〈无符号整数〉|‘(’〈表达式〉‘)’

本函数的功能是将其转化为对应的逆波兰式:

POST=〈标识符〉|〈无符号整数〉|〈表达式〉

图7因子函数

3.3开发工具的选择

操作系统:

windowsXP

内存:

1G

平台:

VC++6.0

4详细的算法设计

4.1语义分析函数

stringlrparser()

{

stringtemp="";

scaner();

kk=0;

if(syn==1)

{

temp=yucu();

if(syn==6)

{

scaner();

if(syn==0&&kk==0)

{

cout<<"分析成功!

"<

}

}

else

{

if(kk==0)

{

cout<<"error:

lostend"<

}

kk=1;

}

}

else

{

cout<<"error:

can'tfindbegin"<

kk=1;

}

return(string)temp;

}

4.2语句函数

stringyucu()

{

stringtemp=statement();

while(syn==26)

{

temp+="\n"+statement();

}

return(string)temp;

}

4.3赋值语句函数

stringstatement()

{

stringID,eplace,temp;

scaner();

if(syn==10)

{

ID=token;

scaner();

if(syn==18)

{

eplace=expression();

temp=ID+""+eplace+"=";

}

else

{

cout<<"error:

lost:

="<

kk=1;

}

}

else

{

cout<<"lostID"<

kk=1;

}

return(string)temp;

}

4.4表达式函数

stringexpression()

{

stringag1,ag2,temp;

inttpsyn;

ag1=term();

temp=ag1;

while(syn==13||syn==14)

{

tpsyn=syn;

ag2=term();

stringaa=(tpsyn==13)?

"+":

"-";

temp+=""+ag2+""+aa+"";

}

return(string)temp;

}

4.5项函数

stringterm()

{

stringag1,ag2,temp;

inttpsyn;

ag1=factor();

temp=ag1;

scaner();

while(syn==15||syn==16)

{

tpsyn=syn;

ag2=factor();

stringaa=(tpsyn==15)?

"*":

"/";

temp+=""+ag2+""+aa+"";

scaner();

}

return(string)temp;

}

4.6因子函数

stringfactor()

{

scaner();

stringfplace="";

if(syn==10)

{

returntoken;

}

elseif(syn==11)

{

sprintf(temp,"%d",sum);

return(string)temp;

}

elseif(syn==27)

{

fplace=expression();

if(syn==28)

{

returnfplace;

}

else

{

cout<<"error:

without)"<

kk=1;

}

}

else

{

cout<<"error:

without("<

kk=1;

}

return"";

}

4.7对目标代码的翻译函数

这里只给出了关键的代码:

do

{

fin>>word;

switch(word[0])

{

case'=':

ag1=getValue(s.top());s.pop();

ags=s.top();s.pop();

insertTable(ags,ag1);

break;

case'+':

ag1=getValue(s.top());s.pop();

ag2=getValue(s.top());s.pop();

s.push(int2str(floor(ag2+ag1)));

break;

case'-':

ag1=getValue(s.top());s.pop();

ag2=getValue(s.top());s.pop();

s.push(int2str(floor(ag2-ag1)));

break;

case'*':

ag1=getValue(s.top());s.pop();

ag2=getValue(s.top());s.pop();

s.push(int2str(floor(ag2*ag1)));

break;

case'/':

ag1=getValue(s.top());s.pop();

ag2=getValue(s.top());s.pop();

if(ag1==0)s.push("9999999");elses.push(int2str(floor(ag2/ag1)));

break;

default:

s.push(word);

}

}while(!

fin.eof());

5软件调试

使用VC++自带的功能对源代码进行了调试,直至没有语法错误和语义错误。

6软件的测试方法和结果

采用文本文件输入源代码,然后程序通过读取文本文件中的源代码,进行语义分析,最后输出逆波兰式的中间代码结果。

本文一共测试了三组典型数据:

begina:

=(2+3*4)*4/(3+7)end#

begina:

=2+3*4;x:

=(a+b)/cend#

begina:

=(x*y/(zmvj8969-r))-sdf;x:

=(a+b)/c;yue:

=123+r+1+2-4end#

图8测试结果

另外本文还实现了对逆波兰式的翻译结果。

计算出了在程序中的每个变量的值。

图9命令行方式执行

图10对逆波兰式的翻译执行结果

7有关技术的讨论

在对赋值语句的翻译过程中,我只是实现了对语句的翻译,并给出逆波兰式。

而实际有用的还必须要能计算出运行的结果,也就是能够达到计算出变量数值的结果。

8收获与体会

在本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学习到了好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真正体会到了编译原理的强大。

也同时为自己能够编写出这样一个强大的程序而感到欣慰。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体会到了编译原理的实用性,提高了学习兴趣。

同时这次课程设计消除了我对编译原理学习的畏难情绪.另外这次课程设计使我获得了对词法分析器和语法分析器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

在这次编译原理的课程设计中,我采用了递归子程序方法进行语法分析,对文法中的每个非终极符号按其产生式结构产生相应的语法分析子程序,完成相应的识别任务。

其中终结符产生匹配命令,非终结符则产生调用命令。

因为使用了递归下降方法,所以程序结构和层次清晰明了,易于手工实现,且时空效率较高。

实际的语法分析工作,从调用总程序的分析子程序开始,根据产生式进行递归调用各个分析子程序。

另外,我使用了一种简单的语义规则实现了用递归下降分析法实现了输出逆波兰式的目的。

不过这种方法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可以推广到while,if等语句,虽然本课程设计并没有这个要求。

本文还实现了对逆波兰式的翻译结果。

计算出了在程序中的每个变量的值。

9结束语

编译原理一般认为是较难的一门课.不过我感觉这门课其实并不是很难的,只要课后认真做习题,课前稍微复习一下,绝对没有什么太大的难度。

看懂词法分析的理论部分后,语法分析就没什么大碍了。

学习好了理论知识,然后再来做课程设计就简单多了。

另外我做的只是编译器中很小的一部分,以后我肯定会继续加强。

参考文献

[1]胡元义,柯丽芳,《编译原理学习指导》[M].西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1

[2]陈意云,《编译原理与技术》[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1

[3]胡伦俊,徐兰芳,骆婷,《编译原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