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教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38678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5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教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教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教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教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教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教学案.docx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教学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教学案.docx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教学案

1新闻两则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掌握新闻常识,学习写简单的新闻(重点)。

2.体会新闻体裁中遣词造句的语言特色(难点)。

3.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导学】

1.知识储备:

●关于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0日 ,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

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历时42天,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并以运动战和城市攻坚战相结合,合围并歼灭其重兵集团。

此役,人民解放军伤亡6万余人,歼灭国民党军11个军部、46个师共43万余人,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以及江苏、安徽两省全境和浙江省大部及江西、湖北、福建等省各一部分,为尔后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条件。

渡江战役开始后,新华社连续发表了毛泽东写的两则新闻《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你看过这两则新闻吗?

能否和同学说一说。

●关于新闻:

(1)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

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

新闻(消息)是简明和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体裁。

  

(2)新闻的分类:

新闻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

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

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3)新闻的基本要求:

 让事实说话 (特点:

内容真实准确,立场观点鲜明;报道迅速及时;语言简明扼要。

)  

(4)新闻结构的五部分:

新闻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导语、主题、背景结语相关知识见课文第7-8页)

补充知识:

标题,就是新闻的题目。

新闻的标题可以是单行标题.也可以用双行或多行标题。

标题的本体是正题(单行标题只有正题,也叫主标),通常是概括新闻中最主要的内容和含意,要求明确、简练、突出。

正题前可以加上引题(引标),正题后可以加上副题(副标),这样就形成了双行或多行标题。

另外,用电讯发出的新闻通常还有个“

电头”。

用来交代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

  

(5)新闻的六要素(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

  

(6)新闻的结构:

“倒金字塔”式。

  

(7)新闻的写法:

以记叙为主,有时兼有议论和描写。

2.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溃退(kuì)要塞(sài)阻遏(è)锐不可当(dānɡ)歼灭(jiān)绥靖(suí)(jìnɡ)

(2)按照意思写出词语

①形容来势凶猛,不可抵挡。

当,阻挡,抵挡。

(锐不可当)②已经。

(业已)

③(军队)被打垮而退却。

溃,败逃,散乱。

(溃退)

④军事上的险要出,防御重地。

(要塞)⑤安抚平定。

(绥靖)

3.整体感知:

(1)在书上划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新闻结构五部分。

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

20日夜起,……课文最后。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

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

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2)每个小组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大家交流一下当天的新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预习检测】展示课前预习效果:

检测预习导学的内容(小测本听写)。

小组评分()

【课堂探究】

1.导语前面的电头起什么作用?

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电头写明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说明材料真实可信,消息及时。

导语可知渡江的详细区域和战役的全局情况。

2.主体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

为什么中路军和西路军放在一起写?

为什么最后才写东路军?

从其结构来看,它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以及各路军进展情况来安排结构顺序的。

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到的敌军的抵抗,都比较小,东路军所遇之抵抗较为顽固,所以中路军、西路军放在一起写,东路军后写。

而中路军渡长江行动在前,西路军在后,因此,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

3.作者对西路军的渡江情况作了哪两方面的评论?

详略是如何安排的,两方面的顺序能否颠倒?

为什么?

评论中对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和敌人拒绝签订和平协议有很大关系。

前者略议,是因为这个问题不言而喻;后者详评,是为了把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相区别,以利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

同时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正是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直接原因。

此处着重点明这一点,更有力地证明了我军发动渡江战役在政治上是完

全正确的。

至于后评论敌军,是为了

引出下面对东路军渡江战役的记叙。

【随堂检测】分析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句中的含义和作用。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百万:

从内容看,中路30万,西路35万,东路35万,约合百万。

交代了人民解放军渡江的人数,同时,写出了解放军的所向披靡的气势。

 不含:

不包括。

因九江当时尚未解放,这样写体现了新闻必须真实

准确的特点,不会产生歧义。

 

均是:

都是。

写出了人民解放军渡江战线之长,烘托出战绩辉煌。

 

(2)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封锁长江。

较为:

比较。

与上文中路军、西路军相比,抵抗比较顽强。

同时呼应上文“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说明敌人确实负隅顽抗

,做了垂死挣扎。

然:

但是,表示转折。

充分写出人民解放军不畏强敌英勇善战的气概,也说明敌人的抵抗终究抵挡不住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

一切:

所有的。

写出敌人失败得非常彻底,说明人民解放军力量强大。

【拓展延伸】

收集当天的报纸,找出你感兴趣的一则新闻并用红笔画出导语部分。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探究活动】

1.朗读积累,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朗读课文,概述各部分主要内容。

2.比较阅读,理解提升:

分别阅读两则新闻,小组协作,将两者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找出来

相同——

文体相同:

都属于新闻(借此可以介绍有关新闻的文体知识)。

作者相同:

两则新闻的作者都是毛泽东。

目的相同:

鼓舞士气,指明方向,争取进一步的胜利。

主旨相同

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大背景相同:

都处于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阶段。

……

不同——

具体时间不同: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写于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前一天;《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写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结束,淮海战役前夜。

具体写法不同:

《人民解

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巧用对比,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与敌军的节节败退形成对比;《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妙用暗示,关于历史上南阳所发生的重要战事的介绍,点明南阳位置之重要,暗示出南阳解放的重大意义及蒋介石的暗淡

前途。

构思特点不

同: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括千里战线,分步叙写,多而不杂;《中原我军解

放南阳》勾联历史与现在,纵横挥写,引而有度。

语言风格不同: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大气磅礴,如“百万”“均是”“占领”“控制”“切断”等;《中原我军解

放南阳》广博儒雅,语言含蓄,如“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他的”。

【拓展延伸】

就现代战争的话题谈谈你的认识。

【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校本作业。

2.预习第二课。

2019-2020学年八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美国,一部佳作未必卖座,而卖座的不一定是上乘之作。

                    。

A.但美国影评界却公认获得本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母女情深》二者兼备。

B.但获得本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母女情深》却被美国影评界却公认为是卖座的佳作。

C.获得本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母女情深》,美国影评界公认为二者兼备。

D.美国影评界认为获得本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母女情深》是卖座的佳作。

2.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是一档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自主研发的大型演播室季播节目。

B.某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邀请全国各个年龄段,各个领域的诗词爱好者共同参与诗词知识比拼。

C.某节目邀请康震、王立群、蒙曼与郦波等四位观众喜爱的文化专家担任嘉宾。

D.少数民族对于中国的重大贡献在哪里?

一是疆域贡献,二是制度贡献,三是文化贡献。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女子之嫁也

A.丈夫之冠也

B.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C.往之女家

D.与民由之

4.下面对《记承天寺夜游》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苏轼写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他贬官黄州时期。

B.文中作者自称“闲人”,充满自豪与庆幸,庆幸自己做官清闲,才得以饱览这样美的月色。

C.“欣然”与“念无与为乐者”都是心理描写,前者写出作者的兴奋、喜悦之情,后者写出他遭贬后的寂寞之感。

D.最后三句是借景抒情,寥寥数语,种种微妙复杂的情感尽在其中。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人恒过

B.饿其体肤

C.吾与汝毕力平险

D.上自劳军

二、名句默写

6.(9分)古诗词名句填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去年天气旧亭台。

(晏殊《浣溪沙》)

(2)微动涟漪,__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采桑子》)

(3)中原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敦儒《相见欢》)

(4)《如梦令》中抒写瞬间美的享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字词书写

7.在下面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粗制____造藏污纳_________寡欢

____立鸡群正____危坐_____首低眉

无可____疑然失色____广____无垠

四、诗歌鉴赏

8.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第三、四联。

五、文言文阅读

9.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与朱元思书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①经纶世务者

②窥谷忘反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3)作者描绘富春江的异水时,抓住了它特征来写,描绘奇山时,又抓住了它的特征来写。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4)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的?

全文结构有什么特点?

10.文言文阅读。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日: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下列句子中的词的用法、意思相近的一组是()

A.之:

春冬之时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或:

或王命急宣或以钱币乞之

C.以: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蒙辞以军中多务

D.故:

故渔者歌曰是故教然后知不足

3).(甲)(乙)两文写景都极富特色。

(甲)文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如:

只用“,”8个字,便写出了春冬之时的江水澄澈,景色明媚。

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这是采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何作用?

而(乙)文的“晓雾将歇,猿声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这句话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用了什么方法?

请说说你的理解。

4).(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请从文中各摘录一句直接抒发这种情感的句子。

六、现代文阅读

11.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程 怡

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

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

“上?

”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

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

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

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

“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

”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

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

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

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

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爸爸问我懂不懂这句诗,我说:

“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

”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

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

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

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

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

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

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

”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

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

(有删改)

1)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请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学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你对第③段画线部分的理解。

3)第④段爸爸高兴得流泪,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全文,概括爸爸的形象。

5)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的理解。

12.阅读课文第七至九自然段,回答问题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

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不是平凡的树。

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干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罢,但是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1)“它没有婆娑的姿态……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什么作用?

2)第七自然段连用了四个反问句,有什么作用?

3)结合第八自然段的内容,简要说说白杨树与北方的农民有哪些相似之处。

4)作者在第九自然段中写“贵族化的楠木”的目的是什么?

七、语言表达

1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八、作文

14.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作文。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回味”一词作如下解释:

(回味)huiwèi①名食物吃过后的余味:

~无穷。

②动从回忆里体会:

我一直在~他说的话。

回味的过程是再次感受的过程,是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重新认识的过程。

在生活和学习中,许多时候,一盘菜、一句话、一首诗,乃至一片云、一件事、一份情……都会令你回味无穷。

请以“回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A

4.B

5.D

二、名句默写

6.

(1)一曲新词酒一杯

(2)惊起沙禽掠岸飞(3)簪缨散几时收(4)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三、字词书写

7.滥垢郁郁鹤襟颔置黯袤

四、诗歌鉴赏

8.1)对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强烈感慨。

2)颈联写到的楼上所见之景有晴空下奔涌的大河,汉阳一带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茂盛的芳草。

眼前的“树木”“芳草”勾起对家乡“一草一木”的回想,由景生情,强烈的思乡之念也就油然而生。

尾联情景交融,那弥漫在长江之上的浩浩烟波,正是诗人无边乡愁的形象化表达,那越来越深的暮色,也不断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

五、文言文阅读

9.1)

①筹划;

②通“返”,返回、回去。

2)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汹涌的波浪像飞奔的马。

3)水清、流急;山高、树荣;

4)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及鄙弃功名利禄,淡泊人生的思想。

5)按照游江的顺序为线索写景,在结构上,先总写,后分写,即先写异水,后写奇山。

全文形成了总分结构。

10.1).

(1)阙:

通缺,中断,空缺

(2)疾:

(3)襄:

(4)歇:

消失

2).D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作用:

侧面描写(或“间接描写”)渲染出三峡秋景的凄清萧瑟,也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

景物特点和方法:

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辉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

这四个短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由上文的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动静结合,并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组合,使读者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

4).

(甲)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乙)实是欲界之仙都

六、现代文阅读

11.1)

(1)_孩提时,爸爸以自己奇特的吟啸教“我”记住了陆游的诗;(3)上学后,爸爸教“我”理解杜甫诗中思念亲人的感情

2)①写出了夏天夜晚满天繁星的景色。

②表现出了夏夜“我”朦胧欲睡的状态。

③引出“我”被父亲吟诗声唤醒的情节。

3)还未上学的“我”小小年纪居然懂得了诗的意思

4)①爸爸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②爸爸又是一个深爱孩子、懂得教育的慈父.

5)爸爸教“我”的诗永生难忘,这些诗蕴含的精神情怀(爸爸的人格魅力)影响“我”的一生,表达了“我”对爸爸的感谢与怀念。

12.1)欲扬先抑。

写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将“好女子”与“伟丈夫”形成对比,突出白杨树伟岸、正直、朴质、坚强不屈的特点。

2)连用四个反问句,构成排比,层层深入地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读来气势磅礴,酣畅淋漓。

3)极普通,不被人重视;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

4)以贵族化的楠木与白杨树的“极普通”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白杨树的“不平凡”,引出对那些赞美楠木的“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的叙写,表明自己对共产党所领导的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之情。

七、语言表达

13.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八、作文

14.参考例文:

回味

回味就像个糖果罐,贮藏着自己经历过的甜,不经意间就能尝出我的思绪。

从罐子里随便挑出一颗,都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回味自己的过去,谁说不是一件幸福的事呢?

取出一颗回忆,透过晶莹的球体,就从中看过去的自己从时间中升华、聚像,就好像放映机再次倒带、重播,不断地勾起你的过去。

这次,我从回忆中回到了初一开学的那天,一切都还那么熟悉、那么的依恋。

刚踏入班级,那儿的热情就驱散了我因陌生带来的恐惧,不需要太多地装饰自己的言行,做自己都不认识的自己。

才刚开学,就和自己都不了解的他们闹成了一片,打啊、疯啊、笑啊,真想时间永远停留在那个片段。

可后来,我开始不多话了,不知不觉地学会了莫名地伤感、莫名地失落,突然感觉自己可以当个哲学家,由一个小事物都可以推敲出它存在的意义,只是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后来我知道,这只是青春期荷尔蒙爆发导致我想得太多,就像金融危机,波及范围大、持续时间长。

不过我才没那么脆弱,这点荷尔蒙是阻止不了我四核的驱动器,没过多久,我又是那个多动狂了,和死党们接着闹、接着笑,一起唱着喜欢的歌,不那么专业,但却显得那么的舍不得。

后来,我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单纯的幻想,却显得那么白痴。

不避讳地说,当她的笑容第一次定格在我眼眶的时候,我就把它记录进我回忆的日记里,想着想着,也就成了个嗜好,不断地像妄想着和她一起说笑、一起开心、一起难过,但不更新她对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