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与建议.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35474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6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论与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结论与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结论与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结论与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结论与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结论与建议.docx

《结论与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论与建议.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结论与建议.docx

结论与建议

陕西澄合百良旭升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炭资源整合项目(1.20Mt/a)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写本)

 

评价单位: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

证书编号:

国环评甲字第3609号

编制时间:

二零一三年十月

陕西澄合百良旭升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炭资源整合项目(0.60Mt/a)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已于2013年3月委托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承担,目前其环境影响报告书已编制完成,现将报告书主要内容及结论介绍如下。

一、地理位置及交通

百良旭升煤矿工业场地西距合阳县直线距离约8.0km,行政区划隶属陕西省合阳县知堡乡管辖。

区内公路密集成网,108国道从井田边缘通过,由矿区至附近各乡镇及合阳县有公路相接,合阳至韩城、蒲城、渭南、西安等地均有公路相通。

矿井拟新建进场道路和运煤公路,交通主要是以公路运输为主,交通运输条件便利,煤炭外运条件良好。

本矿井交通地理位置见附图一。

二、项目工程概况

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实施方案的通知》(陕政发【2006】26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延安等六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批复》(陕政函【2007】74号)及《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韩城等六县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批复》(渭政函[2007]48号),拟对原“合阳县百良镇第一煤矿及合阳县百良第二联营煤矿”2个煤矿通过扩大井田面积、增加开采煤层数实施煤炭资源整合,整合后企业名称为“陕西澄合百良旭升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为“百良旭升煤矿”)。

整合后矿井生产能力0.60Mt/a,井田面积4.8241km2,开采4号及5号煤层,井田内地质资源量为26.3418Mt,设计可采储量为16.2589Mt,服务年限20.0a。

矿井在整合区西部边界外(紧邻边界)、殿下村的东南侧新建工业场地,该处场地占地为旱地,占地9.90hm2,绿化率为20%,在工业场地内东部布置1个混合立井;将原百良第二联营煤矿场地改建为风井场地,并改造其原有主、副立井作为回风立井,安全出口为位于井田东南部的已掘斜井井筒。

整合后矿井采用采用1个混合立井、2个回风立井及1个斜井安全出口单水平(5号煤层中)开拓方式,各煤层均采用长壁综采采煤方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首采4号煤层。

井下主运输采用胶带输送机,辅助运输采用蓄电池电机车+无极绳连续牵引车运输;工业场地新建地面生产系统,原煤经筛分后分成±50mm两级产品,采用筒仓储煤,并设置袋式除尘器及洒水装置,由汽车外运;新建锅炉房,配备除尘脱硫装置;新建矿井水处理站和工业场地污水处理站;项目产生矸石全部综合利用,设计在工业场地以东约0.15km处的荒沟内设置排矸场,占地5.0hm2,仅在综合利用途径不畅时使用。

矿井通风采用中央分列抽出式通风;水源为已有供水工程供水及处理后的矿井水、地面污废水;工业场地供热由锅炉房内设的3台SZL4.2-1.25/110/70-P型燃煤热水锅炉(单台容量6t/h)供给,采暖期运行3台,非采暖期运行1台,风井场地采用电取暖设备;工业场地为双回路电源,一回引自西卓煤矿110kV变电站35kV出线间隔,另一回引自坊镇35kV变电站35kV出线间隔,距离均为4.0km;在矿井工业场地内新建一座35/10/0.4kV变电站,井下10kV电压供电,地面动力照明均以380/220V电压供给;风井场地10kV双回路电源均引自工业场地35kV变电站不同母线段,距离约2.5km。

项目总投资48724.96万元,其中环保估算投资为2195万元,占工程建设静态总投资的4.50%。

本矿井建设总工期为22个月,总在籍人数436人,矿井全员工效为4.17t/工·日。

矿井工作面回采率≥95%;采区回采率≥80%。

三、主要建设内容结论

(1)与产业政策、环境规划相符性分析结论

项目实施符合《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实施方案的通知》(陕政发【2006】26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延安等六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批复》(陕政函【2007】74号)及《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韩城等六县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批复》(渭政函【2007】48号)等相关要求及程序。

项目建设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相关要求,符合《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陕西省生态功能区划》、《陕西省水功能规划》等相关环保规划要求,项目占地与区域及当地的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

从产业政策、规划相符性角度而言,本项目建设可行。

(2)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结论

整合后矿井工业场地选在整合区西部边界外(紧邻边界处)、殿下村东南侧,占地9.90hm2;将原百良第二联营煤矿场地改建为风井场地,占地2.60hm2;排矸场位于工业场地以东约0.15km的荒沟内,占地5.0hm2,从资源、工程、环境、经济等方面来看,整合后矿井各场地选址是合理、可行的。

(3)清洁生产评价结论

项目生产规模附合相关产业政策,采用了同类企业较先进的采煤工艺,选用国内成熟、可靠的开采设备,实施全机械化生产,采用了必要的“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清洁生产措施,符合小煤矿资源整合的相应技术水平要求,但仍有部分清洁生产指标未达到三级标准要求,其清洁生产水平距我国煤炭行业基本水平仍有一定差距,环评要求矿方应加强管理、不断改进和提高生产工艺水平,使矿井综合清洁生产水平必须达到国内煤炭行业基本水平,并向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靠拢。

(4)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结论

整合后的百良旭升煤矿各污染物均实现了达标排放,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为43.42t/a、0t/a、43.75t/a和115.39t/a,建设单位应行文向当地环保部门进行申请总量排放指标或通过排污权交易获取总量排放指标。

(5)水土保持方案结论

根据本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在采取相应的工程和植物方面的水土保持措施后,该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四、项目环境影响结论

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见附图二。

(1)生态

生态环境现状与保护目标

评价区是一个自然和人工共存的半自然生态系统,由于区内的干旱少雨,加之人类的粗放式经营,区内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地貌以黄土沟谷为主,耕地以旱地为主,植被属旱作农业区;水土流失主要为水力侵蚀形式,以轻度、中度水力侵蚀为主;该区以低覆盖度植被为主、动植物种类少,区内未发现国家级及省级珍稀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土地利用以草地为主,旱地次之,其余类型较少。

目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力土壤侵蚀,随着“退耕还林”等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的实施,植被覆盖度会有所提高,生态环境将得到一定的控制和改善。

评价区内没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重要动植物栖息地。

评价区主要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为井田内及周边0.5km范围内居民点、地表和地下水体以及地表植被。

项目施工及运营期环境影响

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主要为工程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挖损原地表,临时弃渣弃土乱堆乱放时造成植被破坏,增加水土流失,经预测,建设期排往排矸场的弃渣量为2万m3;运营期各煤层开采后,全井田地表最大下沉出现在井田中西部,沉陷值约为4.5m,地表沉陷最大影响范围分别在各煤层开采边界以外90m范围内,采煤地表沉陷将对土地资源、地面建构筑物等产生一定影响;在预测期内,项目预测扰动原地貌可能产生的流失总量为9335t,其中新增流失量5008t,背景流失量4327t。

项目生态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项目施工生态影响主要包括场地平整及地面建构筑物建设、场外道路施工和井巷掘进,影响是暂时和局部的,施工期永久占地、临时占地破坏的植被、水保设施等由建设单位按规定进行土地复垦或给予补偿。

风井场地、井田内的村庄、井田边界、井筒、主要大巷、断层及采空区分别留设保护煤柱;对沉陷区采取及时平整、整治复垦等措施;对井田内乡村道路、输变电、通讯线路,采取采前加固、采后修复或重修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加以治理。

根据《陕西省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开采水土流失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本项目每年共计缴纳生态补偿费180万元,专款用于地表沉陷生态恢复治理。

(2)地下水

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及质量现状

地下水保护目标为井田范围内浅层地下水、评价区内民井、孙家沟组裂隙承压水及奥灰水。

评价区内3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点监测结果表明,3个水质监测点各项目指标监测结果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表明该区域地下水水质良好。

项目施工及运营期地下水环境影响

项目建设期的工程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如果处置不当排放,将对地下水水质产生影响,井巷工程施工穿越地下含水层会造成含水层水量流失。

根据预测,本井田4号和5号煤层开采后其导水裂隙是贯通的。

本井田各煤层开采后直接影响的含水层主要为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产生的导水裂隙在井田的绝大部分区域导通整个下石盒子组地层,对其含水层及相对隔水层均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在上覆地层较薄弱区域将会部分侵入了上石盒子组底部,将对上石盒子组底部K5砂岩裂隙含水层产生一定影响,但并未导通上石盒子组,因此,不会触及上石盒子组之上的孙家沟组含水层及第四系含水层,井田煤层开采对该两层含水层产生影响的可能性很小;采煤引起的地下水流失量为350.06×104m3/a。

井田内各可采煤层处于奥灰区域水位高程以下,属于带压开采的矿井。

井田内开采煤层基本处于相对安全区,仅在井田的中北部存在小范围的临界区,在该区实施煤层开采时只要严格按《煤矿防治水规定》中相关要求进行,则对煤系下伏奥灰含水层产生影响的可能性较小。

采煤造成的井田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的水位变化区域半径为沿5煤层开采边界外延271m,引用影响半径为1816m。

本井田采煤不会对煤系下伏含水层水质产生明显影响,对评价区内浅层地下水和二叠系孙家沟组裂隙承压水的影响较小,对评价区内的居民用水影响甚微。

项目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在场地周围设置截污沟并在场地内设置沉淀池,用于收集施工生产废水,经沉淀后综合利用。

使用隔水性能良好且毒性小的材料封堵井筒施工时揭穿的地下含水层。

工业场地采取地面硬化、防渗等各项措施控制地表污水渗入地下。

项目运营期的生活污水处理后全部回用于地面生产杂用水;矿井水经处理达标后部分回用,剩余部分外排入灵井水库作为当地灌溉用水及生态用水补充水,最大限度的实现了废水资源化;在开采奥灰水临界区域、断层附近区域时,应加强观测矿井涌水量变化,加大井下排水能力,防止发生透水及顶板事故;同时,应对井田内及周围民用水井进行长期跟踪监测,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周围居民用水困难,确保居民用水安全;加强对矿井固体废弃物的管理和处置,消除其对地下水的不良影响。

(3)地表水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和保护目标

本区地表水保护目标主要为井田东部边界处的徐水河。

徐水河上2个水质监测断面监测结果表明,评价区监测时段内各监测断面各监测指标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标准,表明评价区内地表水环境良好。

项目施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和防治措施

施工期排水主要来自施工场地内生产排水、井筒施工淋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排水。

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采用双瓮漏斗式环保厕所收集生活污水,施工生产废水设沉淀池收集复用于工程施工,不外排。

项目运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和防治措施

运营期矿井地面生产、生活污水经过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进行二级生化处理后全部用于场地生产杂用水;井下涌水经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工艺处理达标后部分回用于井下生产、黄泥灌浆等,剩余部分先排至工业场地东侧的蓄水池内临时储存并尽量就地利用,然后由管道外排至工业场地以东约1.2km的灵井水库,作为当地灌溉和生态用水,正常情况下,不会影响当地地表水环境。

(4)环境空气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各测点环境空气中SO2、NO2的1小时平均浓度值和日均浓度值均符合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要求,TSP和PM10日均值在拟建工业场地测点存在超标现象,超标原因主要与项目场地正在进行建设和交通运输引起的道路扬尘有关。

建设期环境空气影响与防治措施

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因素主要为各种施工及物料运输、储存产生的扬尘,其影响范围一般在施工区、运输道路、储存场附近区域。

施工期应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土石方开挖应及时回填,建筑材料集中堆放并进行围挡,运输车辆覆盖篷布;施工场地及道路及时清扫洒水,采取措施后,施工期对环境空气影响较小。

营运期环境空气影响与防治措施

项目运营期环境空气污染源主要为输煤、储煤、筛分及产品运输过程的煤尘污染,以及锅炉烟气排放的大气污染物SO2、NOX和烟尘。

设计和环评提出,采用筒仓储煤、封闭式矸石临时堆场存矸,封闭输煤、筛分系统,安装除尘器及洒水抑尘装置等措施后,其设备除尘效率及污染物排放浓度均达到《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的允许限值,排放的煤尘浓度对周围空气环境的影响较小;锅炉配备脱硫除尘器,经预测所排的大气污染物扩散浓度在各时段均可满足环境空气二级标准的要求,其净增落地浓度值较小,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均在可以接受的限度之内。

(5)声环境

声环境质量现状

矿井工业场地各厂界及敏感点殿下村现状噪声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矿井风井场地各厂界现状噪声值除东厂界昼间值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外,其余昼、夜值均超标,其原因主要是风井场地现场正在施工所致。

建设期声环境影响与防治措施

建设期噪声污染源主要为施工过程中的机械噪声与交通运输噪声。

施工期应选用低噪设备,合理安排工期等,可减轻和防止施工噪声影响。

施工期声环境影响是暂时的,随着施工的结束,这种影响会消失。

营运期声环境影响与防治措施

在采取降噪措施后,工业场地及风井场地昼间各厂界噪声预测贡献值均满足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类标准要求,夜间两场地部分厂界噪声预测贡献值均有不同程度超标;噪声敏感点(殿下村)昼、夜噪声预测值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区标准要求;营运期运煤道路交通噪声昼间距路中心线20m之外区域、夜间距路中心线160m范围以外能满足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

在采取各项经济技术可行的噪声控制措施后,厂界噪声仍有不同程度超标,但噪声超标厂界外均为沟谷或土塬,其200m范围内无居民点,而评价范围内的噪声敏感点昼、夜噪声预测值均达标,因此,本矿井营运期场地生产噪声基本不会产生扰民现象,在环境可接受的程度内,但交通噪声会对沿线殿下村和段家凹村部分居民将产生一定影响。

项目针对噪声源不同分别采取隔声、减震、加消声器等防治措施。

在设计阶段优选低噪产品或配套提供降噪设施;设计及环评提出锅炉房、空压机房、筛分车间和机修车间等设置隔声门窗;锅炉房的鼓风机进口和引风机出口安装消声器;在驱动机头上安装可拆卸式隔声箱;通风机风机口上加设消声塔;空压机置于车间内,进气口设置在机房外,并设置K型消声器;输煤栈桥进行封闭、采用隔声材料并实施减震处理;机修车间禁止夜间工作;工作的人员佩戴耳塞、耳罩等劳保产品;同时在噪声源周围绿化降噪。

环评要求矿方应对受交通噪声影响的民居安装双层真空隔声窗,并减少夜间运煤车数,必要时应禁止夜间运煤,将夜间交通噪声对居民的影响减至最小。

(6)固体废弃物

建设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工程建设期弃方2万m3排入排矸场。

施工营地生活垃圾集中送至当地垃圾场处置。

建筑垃圾收集分类存放,全部回填场地。

建设期固体废物不会对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运营期固体废物处理和综合利用情况

项目生产期掘进矸石4500t/a、地面筛分矸石72300t/a、锅炉房灰渣总量为1164t/a、脱硫渣约372t/a、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58t/a,矿井水处理站煤泥约945t/a,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泥约3t/a。

井下掘进矸石全部回填井下废弃巷道及采空区。

筛分矸石综合利用于澄合矿务局电力中心矸石电厂,锅炉灰渣、脱硫渣送往澄合矿务局多种经营公司新型建筑材料厂综合利用;生活垃圾收集后送合阳县环卫部门统一处置;矿井水处理站煤泥压滤后销售;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泥按“陕环函【2011】120号”文件要求,脱水后送至市政垃圾场填埋处置。

固体废物处置对环境的影响

工程固体废弃物全部得到综合利用或妥善处置,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7)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识别

由于本矿井不单独设炸药库,因此,其环境风险主要为排矸场拦渣坝垮塌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

矸石坝垮塌风险事故影响分析及措施

排矸沟坝体事故主要指由于坝体质量问题以及区域汇流面积过大、流量强,造成排矸场拦渣坝溃解,进而引起弃渣泥石流发生,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影响正常的生产,甚至威胁人群安全,其影响范围受堆放物的量、坝体高度、汇流面积以及地形等诸多因素影响,一般在下游500m范围内。

本项目的煤矸石全部进行综合利用,排矸场仅在综合利用不畅时使用,排矸场溃坝的可能性较小;本矿井排矸沟汇水面积较小,平时干枯,雨季有少量径流。

根据水保方案,排矸沟拦渣坝是按50年一遇洪峰流量设计,100年一遇洪峰流量校核的,正常情况不会发生排矸沟溃坝事故。

本项目排矸场周围500m范围内没有居民居住,1000m范围内也没有常年流水地表水体,一旦溃坝后不会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影响,对当地地表水环境产生的影响也较小,但会阻塞沟道,增大地表水悬浮物含量。

只要选择正确的设计等级与防洪标准,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坝址地区的工程地质勘探、测量,确保工程质量,设置专人对排矸场进行管理和维护,加强监管,及时发现隐患,正常情况下可杜绝溃坝事故的发生;如果万一发生溃坝情况,应按事先制定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快速、高效、有序进行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小溃坝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并及时的消除其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五、要求与建议

(1)要求

严格执行省煤炭资源整合“三先三后”的要求,对于原矿井必须先关闭后整合;对于原井场进行改造利用,应拆除地面废弃的生产设施,及时实施相应的环保和生态恢复措施,并进行验收后再整合。

加强建设期环境管理,及时解决施工引起的各类污染,并且积极落实施工期的环境监理。

严格按设计要求留设保护煤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好沉陷区整治及复垦工作。

优先对固废进行综合利用,合理处置生活垃圾,避免固废对环境的影响。

在开采断层保护煤柱外侧及附近煤层时,应加强观测矿井涌水量等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矿井生产安全。

矿井属带压开采矿井,环评要求矿方应进一步加强对井田内奥灰水的勘探,在临界区实施煤层开采时应严格按《煤矿防治水规定》中相关要求进行生产,采煤过程中实现“预测预报,逢掘必探,先治后采”,密切关注奥陶系灰岩岩溶水,确保奥灰含水层不受矿井开发影响,防止突水事故的发生。

整合区内可能存在采空区积水,会对矿井安全生产产生一定的影响,开采中要加以防范,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密切注意井田内井(泉)的水质、水量变化情况,确保评价区内居民的用水安全。

建设单位进一步加强噪声治理,以实现厂界噪声达标排放。

矿方应进一步提高清洁生产水平,优化施工工艺,加强节能措施,使矿井综合清洁生产水平必须达到国内煤炭行业基本水平,并向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靠拢。

矿方应积极的进一步拓展矿井废水利用途径,最大限度的实现矿井废水资源化,将其对当地水环境的影响减至最小。

当发生生产不均衡造成煤仓无法继续储煤时,应及时停产处理,防止煤炭及选煤矸石露天堆放,消除增加煤尘污染的可能性。

建设单位应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补充、完善相应职能机构及规章制度,配备得力的技术与管理人员。

(2)建议

生产期应注重研究井下保护性开采技术,保护地下水资源;必须做到“预测预报,逢掘必探”,严格执行《煤矿防治水规定》。

矿方应对评价区内村庄民井实施长期跟踪观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建设期排入矸石场的弃土可考虑作为矿井运营期黄泥灌浆用土。

六、评价总结论

陕西澄合百良旭升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符合陕西省和渭南市关于煤炭资源整合的相关政策要求,项目占地与区域及当地的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选址合理,项目建设可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符合当地的环境保护规划和经济发展规划,不存在重大环境制约因素,在严格执行本环评报告和设计所提的各项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的前提下,可将不利影响控制在环境可接受范围内。

从环保角度而言,项目建设可行。

附图一:

交通位置图

 

附图二:

保护目标图及评价范围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