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知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732418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基础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一基础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一基础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一基础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一基础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基础知识.docx

《一基础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基础知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基础知识.docx

一基础知识

一、基础知识

(一)

1.学习对行为改变的永久性只是“相对的”

2.条件化辨别通过:

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作用形成

3.顿悟依靠问题情景安排,只有在答案的基本部分得到一定的安排使他们被觉知,顿悟才会容易到来

4.操作条件反射在行为塑造中起关键作用

5.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各个阶段都有它独特结构

6.儿童游戏形式发展:

模仿性游戏---角色性游戏---表演性游戏---有规则游戏

7.“人格理论很少强调结构的心理学家是:

斯金纳

8.班杜拉自我强化的发展和认识过程体现了:

个体--情景交互作用的过程

9.当代人格心理学中,特质概念提出这是阿尔波特

10.功能自主概念提出者阿尔波特

11.西方心理学开始于1908年

12.最先使用符号互动术语的是:

布鲁默

13.符号互动论基本假设

①个体对事物采取的行动是以该事物对其意义为基础的

②事物的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而不是存在事物的自身中

③个体在应对他所遇到的事物时,往往通过自身的解释去运用或修改事物对它的意义

14.社会交换论的创始人是:

霍曼斯

15.社会化包括:

道德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语言社会化不包括经济社会化

16.归因理论的创始人:

海德

17.本能不仅仅对个体行为起作用

18.个体从事某种工作前,对自己所能达到成就目标的主观估计抱负水平

19.社会赞许动机的作用:

学会社会规范、对自己的行为有所选择和约束

20.应激会引起机体一系列生理反应(出现一时狭窄现象错)

21.班杜拉对强化的进一步发展的观点是:

自我强化

22.罗杰斯对健康人格的描述:

自我经验的开放态度、自我的协调、机体估价过程、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23.当儿童面将两杯同样多的水中的一杯倒进一个细长杯子中,儿童认为高杯子中水多、儿童思维发展处于:

前运算思维阶段

24.态度改变既有量变(一致性改变)也有质变(不一致性改变)

25.肖华在班级中感受到同学的热情、关怀,并愿意为集体奉献一份力量、这是:

归属和爱的需要

26.提出儿童友谊发展五阶段说的是:

塞尔曼

27.班杜拉否认对于习得的必要性的概念是:

观察学习

28.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强度最高的需要是:

生理需要

29.使沟通成为一个双向的相互过程,指的是:

反馈

31、维果斯基文化历史发展观,心理功能的四个层次:

心理活动随意功能、心理活动抽象概括功能、各种心理功能间的变化组合、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32、三种记忆特点

记忆

存储时间

主要编码方式

容量

感觉记忆

0.25秒—2秒

视觉编码

较大

短时记忆

5秒—2分

言语听觉编码,也存在视觉记忆、语义编码

7±2个模块

长时记忆

1分以上

语义编码和表象编码

无限度

33、睡眠:

按脑电图的研究将非快速眼动睡眠分为四阶段;第三四阶段的睡眠称为“慢波睡眠”,每个周期约90分钟

阶段

脑电波特点

机体状态

睡眠状态

持续时间

第1阶段

混合的、频率波幅都比较低的脑电图

身体放松,呼吸变慢

浅睡状态。

易唤醒

约10分钟

第2阶段

偶出现短暂爆发、频率高、波幅大“纺锤波”的脑电图

很难被唤醒

约20分钟

第3阶段

脑电波,波幅变大,出现Delta波,有时也有“纺锤波”

约40分钟

第4阶段

大多数脑电波开始出现Delta波

肌肉进一步放松,身体功能各项指标变慢

深睡状态。

梦游、尿床

约10分钟

 

34、美国儿科研究院关婴儿情感发展里程碑:

自我显爱意交流;有机思想思维求

关键阶段

时间

标志

第1个里程碑:

0--3个月

自我调节和对外部世界的兴趣

第2个里程碑:

2--7个月

开始显露爱

第3个里程碑:

3--10个月

有意识的交流

第4个里程碑:

9--18个月

有机的自我意识的发展

第5个里程碑:

18--36个月

情绪思想的形成

第6个里程碑:

36--48个月

情绪思维

35、皮亚杰心理发展理论:

阶段名称

年龄(岁)

思维特点

感觉运动阶段

0--2

①初生婴儿只能靠感觉和动作去认识世界

②6个月以前婴儿认为看不见的东西是不存在的

③2岁时,已经知道了事物的恒常性

前运算思维阶段

2--7

①个体开始用语言符号去吸收知识,从事思考活动

②表面上只是从自己观点看世界

具体运算思维阶段

7--11

①个体能按具体事例从事推理思考,

②有了完全心理运算能力

③数学方面超越了简单的加减水平

④对自己行为控制能力加强,加强了对他人行为敏感性

形式运算思维阶段

12--15

①个体能运用抽象的、合于形式逻辑的演绎和归纳等推理方法去思考解决问题

②认识能力的发展接近成熟的程度

36、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

(三期六段)避罚功利与认同;权威法制价念行。

三期、时间

六段

道德发展情况

道德成规前期

(3岁—小学中年级)

避罚服从取向

缺乏是非观念,专注行为结果(如打破几个杯子),遵从他人规则以逃避惩罚、获得奖赏

相对功利取向

开始基于自己的利益和他人将给予的回报来考虑服从原则,以被满足的需要来评价行为

道德循规期

(小学高年级开始)

寻求认可取向

希望取悦他人,帮助他人,好孩子标准是成人定的,为寻求认可遵守好孩子的标准规范

顺从权威取向

服从团体规范,尊重法律权威,判断是分时初具法制观念

道德自律期

(小学高年级开始)

法制观念取向

尊重法律,相信法律是为大众利益而制定的,所以大家应该遵守

价值观念取向

相信道德法则的普遍价值,认识人性的尊严,凭自己的良知去做十分判断

37、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序号

阶段

年龄岁

发展任务及品质

危机

危及解决结果

1

婴儿期

0--1

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希望实现

信任---

不信任

积极:

好的感觉、信任自己他人,乐观

消极:

坏的感觉、不信任自己他人,悲观

2

学步期

2--3

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意志实现

自律---羞愧

积极:

自我控制;意志训练,能做决定

消极:

刻板严厉,过度自责,怀疑,关注自我,空虚

3

儿童早期

3--6

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实现

创新---罪恶

积极:

生活目的;成功的欢乐,主动性,方向性,目的性

消极:

对深思的目标或取得的成就感到内疚

4

学龄期

6--12

发展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实现

勤奋---自卑

积极:

能力;能够被生产性工作吸引,因完成工作而自豪

消极:

不适合感和自卑感,不能完成工作

5

青春期

12--18

建立自我同意一感,防止同一性角色混乱;体验忠实实现

自我同一性角色混乱

积极:

忠诚;对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有信心,一生的憧憬

消极:

角色混乱,没有固定标准,感到虚伪

6

成年早期

18--25

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爱情实现

亲密---孤独

积极:

爱;感情的共鸣,分享想法、工作和感情

消极:

失去对工作的兴趣,人际关系贫乏

7

中年期

约至50

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体验关怀实现

繁殖----停滞

积极:

关心他人;能投入工作,有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消极:

失去对工作的兴趣,人际关系贫乏

8

老年期

成年晚期

获得完善感,避免厌失望厌倦感;体验智慧的实现实现

自我整合---失望

积极:

智慧;秩序感和意义感,对自己和自己的成就感到满足

消极:

怕死;对生活或生活中已得到的或没有发生的事感到痛苦、失望

 

一、基础知识

(二)

1.大脑各部分及其功能:

1)额叶:

脑发育最晚的部分

2)颞叶:

与听知觉、视知觉、记忆有关

3)枕叶:

视觉中枢所在

4)顶叶:

损伤出现失用

5)边缘系统:

主要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6)丘脑:

感觉和运动中继站

7)大脑左右半球功能:

左分综抽逻语算;有知音绘形思占

2.描记脑自发电位的方式有:

脑电图EEG、脑电地形图BEAM、多导睡眠图PSG

3.视觉的陈述:

1)视杆细胞:

只在暗示觉中起作用,看到无彩光

2)视锥细胞:

在明、暗视觉中都起作用,看到无彩光和有彩光

3)四种心理原色:

红、黄、绿、蓝

4)颜色的三种心理:

色调、明度、饱和度

4.形状知觉中图形的组织原则:

邻近性、相似性、对称性、简单性、良好连续性、线条方向性邻相对简良线

5.意识:

对个体身心系统具有统合、管理和调控作用

6.表象的特征:

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

7.思维:

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间接的和概括的反应,对经验的改组,幼儿思维一般都是直观动作思维,创造性思维需要对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组织

8.动机:

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或维持个体行为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可由任务选择来判断行为动机的方向、对象或目标,通过努力程度或坚持性来判断动机强度大小。

1)社会性动机:

成就动机、交往动机、权利动机;

2)生物性动机:

饥饿、渴、性、睡眠

9.需要:

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基本动力

10.挫折后的反应

1)直接反映:

情绪反应、攻击反应、冷漠、幻想、退行

2)间接反映:

压抑、合理化、逃避、替代、升华、补偿、认同、投射、反向形成

11.16、情绪: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行为

情绪的成分:

主观体验、外部表现、生理唤醒

情绪研究的维度:

强度、肌张力水平、快感度、复杂度

原始情绪的种类:

愤怒、快乐、恐惧、悲哀

情绪状态分类:

心境、激情、应激

情绪的社会意义:

积极情绪、消极情绪

12.动机理论

本能论:

特定的活动是先天内安排好的

唤醒论:

人类活动不是为了减少驱力,而是为了增加驱力(感觉剥夺实验证明的是唤醒理论)

驱力降低理论:

生理需要造成驱力状态,满足需要则能降低驱力

诱因论:

强调外部条件作为动机起因的重要性

13.情绪理论:

1)早期理论:

詹姆斯---兰格理论(外周理论):

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詹姆斯);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兰格)

坎农---巴德理论:

情绪中枢在中枢系统的丘脑,大脑对丘脑抑制的解除是自主神经活跃起来

2)情绪认知理论:

阿德诺评价--兴奋学说:

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

沙赫特辛格--理论:

情绪状态是由认知过程、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

拉扎勒斯理论:

情绪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3)伊扎德动机--分化理论:

情绪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人格系统动力核心

14.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能力以知识技能为前提错)

15.气质类型:

多血质(稳定、灵活)胆汁质(不稳定、灵活)粘液质(稳定、

不灵活)抑郁质(不稳定、不灵活)

16.人格特征:

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独稳统功

17.能力发展存在性别差异

18.年龄特征划分标准:

生理发展、智力发展、人格发展、活动特点、生活事件

19.在认知发展的年龄特征中,最重要的一环是:

思维

20.在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中,最重要的一环是:

人格

21.年龄特征研究一般以横向为主

22.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普莱尔

23.我国最早的儿童心理学研究始于: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24.佛洛伊德心理发展五阶段:

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生殖器期(3—6岁)、潜伏期(6—11岁)、青春期(11、13岁---)

25.--出生5个月是婴儿脑电活动发展重要阶段:

--约4岁开始内抑制开始发展起来,皮质对皮下的调控作用逐渐加强,

--12--36日期间,婴儿脑电活动逐渐成熟。

26.--婴儿4个月时颜色视觉功能已接近成人水平;

--正常健康婴儿听觉生下就有;

--味觉胚胎3个月时开始发育;

--嗅觉胎儿7-8个月时已相当成熟,有初步嗅觉反应;

--胎儿在49天时已具有初步触觉反应。

27.--关于婴儿物体知觉发展:

--婴儿3个月时具有了分辨简单形状能力;

--8-9月以前获得了形状恒常性;

--4个月以前有大小知觉恒常性;

--6个月以前能辨别大小。

28.婴儿一生下来就有注意。

新生儿已有注意选择性,具备了对外界进行扫视能力;

--1-3个月婴儿注意已明显偏向曲线、不规则图形;

--6个月婴儿表现更广泛复杂的吸吮、抓握、操作等日常感知活动;

--1岁以后婴儿听某物便注意那个物体(第二信号系统出现)

29.人类个体在胚胎末期已有听觉记忆;

--新生儿有了再认表现;

--3个月婴儿对操作条件反射的记忆能保持4周之久;

--12个月以后的婴儿再现、模仿能力迅速发展,延迟模仿能力产生。

30.关于婴儿学习可划分为三个层次:

习惯化;经典/操作条件反射;语言的掌握、概念的学习;

31.--婴儿一生下来就有学习能力;

--6个月以后再认能力加强;

--10-12月婴儿能进行基本的数的概念学习,能进行高级的,对现实事物的分类。

32.幼儿思维特点是:

具体形象和抽象逻辑性萌芽;

--幼儿初期:

直觉行动思维。

--幼儿中期:

抽象逻辑思维萌芽。

33.--数概念形成发展关健年龄2-3岁5-6岁;

--6-7岁逐渐能按事物功用分类。

34.--19-20月是:

词语爆发期;

--婴儿言语发生时间在:

10-14月;

--婴儿最早在9个月时可说出第一个有意义(特定)词语;

--15个月基本能说出50个词;

--20-30月基本掌握语法关健时期。

35.皮亚杰将儿童道德认知划分为两个阶段:

他律期、自律期。

--他律期:

他律道德,5-8岁,遵守规范、服从权威

--自律期:

自律道德,8-9岁,不再盲从权威、认识到道德的相对性。

36.--儿童开始理解性别稳定性时间是5-7岁;

--2岁左右辨认照片上的性别、不能确定自己性别;

--2.5-3岁能说出自己性别,但不能认识性别不变性,

--学龄儿童一开始理解男女性别的生理差异。

37.--由具体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关健年龄10-11岁左右;

--初中后(12-15岁)进入形式运算阶段(抽象逻辑性,开始运用并检验假设)

--高中(15-18岁)抽象思维具备了:

假设性、预计性、内省性进入成熟期。

38.--20-30岁生理和知觉能力达顶点;

--30岁体力达顶点,以后开始衰退;

--女性更年期发生在45-55岁之间,平均47岁,持续8-12年,

--男性50岁左右进入更年期。

39.成年期认知发展:

①成年期智力较青少年处于相对稳定阶段,智力特点体现在对知识运用上;②成年初期个体观察具有主动性、多维性、持久性

③成年期机械记忆下降、逻辑记忆达高峰;

④成年期个体想象中的合理成分及创造性成分明显增加;

成年期智力操作方式由抽象上升为具体。

40.关于老年人认知发展;

最早衰退的是听觉,

视觉55岁以后衰退严重。

味觉60岁以后感受性下降。

机械记忆减退、回忆力下降。

智力有所减退、非全部减退。

41.自我强化:

是指个体根据内在的行为标准和对环境强化的预期进行自我称赞或自我责备,以调自己行为的过程。

42.成班杜拉扩展的强化概念:

自我强化、环境的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

43.不仅环境因素、行为本身结果也会通过个体评价影响行为,是自我强化标准发展和认识过程,

44.自我强化的发展和认识过程体现了:

个体--情境交互作用的过程。

45.社会学习理论基本观点与大多数行为理论区别在于:

承认内部认知过程。

46.符号互动论现代主要代表人物是:

戈夫曼。

47.使用社会角色来说明人际交往中存在着可预见的互动行为模式的是:

米德。

48.挫折包括:

挫折情景、挫折认知、挫折反应。

49.挫折后的心理防御机制为:

建设性防御机制:

升华

替代性防御机制:

补偿、认同。

掩饰性防御机制:

文饰、反向、幽默。

逃避性防御机制:

否定、幻想、退行、潜抑。

攻击防御机制:

投射、转移。

50.侵犯由三方面组成:

伤害行为、侵犯动机、社会动机。

51.提出挫折--侵犯学说的是:

多拉德。

52.如果挫折强度一定,预期惩罚越大,侵犯发生的可能性越小;如果预期惩罚一定,则挫折越大,侵犯越可能发生。

53.影响挫折后反应的因素包括:

个人挫折阈、需要迫切感、动机强度、自我期望和抱负水平。

54.认知失调论主要研究:

态度的改变,态度改变是为了维持态度的三因素一致,

55.1)认知失调论代表人物是:

费斯廷格

2)贾尼斯和霍夫兰提出了:

态度改变的劝说情景模式

3)近因效应是印象形成效应。

4)心理动力场概念提出者:

勒温

5)人际交往三维理论提出者:

舒茨

56.主张在与他人处于互动关系的个体的日常情景中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派别是:

符号互动理论

57.只要有限的治疗条件能够得到保障,在来访者身上那个会观察到的变化:

来访者能根据机体估价过程而不是价值条件来评价自己的经验。

58.班杜拉对强化进一步发展是:

自我强化。

59.操作条件反射最优化的三个主要步骤为:

期望行为的选定和限定。

提供学习环境,选择恰当强化物。

限定和使用辨别线索。

60.形象思维(艺术家、作家、导演、设计师)逻辑思维(人类思维典型形式)辐合思维(发散思维)、常规思维(创造思维)

61.注意功能:

选择性、持续性(稳定性)分配性。

62.智觉特性有:

知觉中的对象与背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在知觉中作用,知觉恒常性,(不包括随意性)

63.人际关系三个特点是:

个体性,直接性,情感性。

64.维持与协调人际交往三原则:

相互性原则自我价值保护原则交换性原则

65.P--A--C分析(相互作用分析理论):

柏恩1964年提出P--父母状态,A--成人状态,C---儿童状态。

66.群体功能有:

组织功能、协调功能、教育功能、激励功能组协教激

67.群体形成的必经阶段:

初期阶段、风暴阶段、常规阶段、作业阶段

68.自然群体可以分为:

大型自然群体和初级自然群体。

69.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创始人是:

多伊奇。

70.从众行为产生原因为:

寻求行为参照,避免对偏离恐惧、群体凝聚力

71.本能是操作个体行为乃于社会现象的,来自人的内部自然力,是人类长期进化过程中所获得的,不仅仅只对个体行为作用。

72.个体从众数量临界值是:

3--4人。

73.戈夫曼等人看来,心智、自我和社会是密切关联的三种结构或现象,三者形成,维持与发展都以:

使用符号及符号相互作用来实现。

74.班杜拉和沃尔特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

观察学习理论。

75.在社会学习理论中强调:

“间接强化和自我强化”的作用,用以解释许多社会行为的学习。

76.道德社会化内容包括:

道德情感、道德判断、道德观念、道德行为。

77.态度功能:

认知功能、适应功能、自我防御功能。

78.两种心理学观点提出者:

卡尔-雅斯培尔斯

79.理解的心理学:

探讨的是精神世界内部有意义的关系。

80.对文化屏障理解最准确的是:

来访者与心理治疗师文化背景不一样。

81.文化存在和发展由人类创造和运用符号的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所构建的文化系统决定,这种观点是由:

新进化论文学提出的。

82.心理治疗实践中存在两种思维模式:

临床思维、系统思维;在心理治疗实践中临床思维和系统思维分别是:

分离式抽象、综合式抽象。

83.成功命题:

个体的某种行为得到奖赏,他就会重复这种行为。

价值命题:

某种行为结果对个体越有价值,他重复下何种行为的可能性越高。

剥夺--满足命题:

个体或群体重复获得奖赏次数越多,奖赏对个体价值越小

刺激命题:

相同刺激可能引起相同或相似的行为。

侵犯与赞同命题:

个体行为未受到期望奖赏或受到意料外惩罚,他可能产生愤怒情绪、从而出现侵犯行为;反之,他可能会高兴,出现赞同行为。

84.文化变迁中三种类型:

文化革新、文化传播、文化涵化;在文化变迁中表现最缓慢,最温和的方式为:

文化涵化。

85.海德提出的著名理论是:

平衡论、

86.试图以行为主义来解释人们社会行为的学说是:

模仿与社会学习理论。

87.班杜拉对习得的必要性的概念是:

观察学习;

88.使人类能逐渐形成满足延迟能力的是:

自我强化。

89.提出成年期“心理延缓偿付期”是:

艾里克森;

90.提出儿童友谊发展5阶段说的是:

塞尔曼。

91.情绪思维形成在:

幼儿期。

92.1)认为新生儿即有兴趣、痛苦、厌恶、微笑四各表情的学者是:

孟昭兰。

2)将婴儿气质划分为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的是:

托马斯。

3)通过“陌生情景”研究法,把婴儿依恋分为安全依恋、回避依恋、反抗依恋,心理学家是:

安斯沃斯。

4)将婴儿气质划分为活泼型、安静型、一般型学者:

布雷泽尔顿。

93.将儿童心理学范围扩展到从出生到成熟期(青少年--青春期)的心理学家是:

霍尔

94.(发展心理学概论)是世界上第一部心理学著作。

提出追求人心理发展全貌,作者:

柯林渥斯

95.心理发展阶段:

婴幼儿(0---7岁)婴儿期(0---3岁)幼儿期(3--7岁)青少年期(7--18岁)成年期(18----60岁)成年早期(18岁----35岁)老年期(60至死亡)。

92、婴儿大脑出生时是成人脑重的25%,0--1岁婴儿脑重增长最快;

1)3岁时相当于成人脑重75%;

2)大脑皮质在胎儿6-7个月时,脑的基本结构就已具备;

3)出生时脑细胞已分化,细胞构筑和分化已基本完成;

4)2岁时脑及各部分相对大小和比例基本类似于成人。

93、皮亚杰认为2-7岁儿童思维基本特点:

相对具体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性、刻板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