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试题阅读与表达08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730010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试题阅读与表达08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试题阅读与表达08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试题阅读与表达08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试题阅读与表达08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试题阅读与表达08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试题阅读与表达08含答案.docx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试题阅读与表达08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试题阅读与表达08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试题阅读与表达08含答案.docx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试题阅读与表达08含答案

阅读与表达(八)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囧”之文化考

“囧”从2008年开始在中文地区的网络社群间成为一种流行的表情符号,成为网络聊天、论坛、博客中使用最频繁的字之一,它被赋予“郁闷、悲伤、无奈”之意。

“囧”被形容为“21世纪最风行的一个汉字”。

“囧”在网络的使用,最初的启示来自日本,Orz是一种源自于日本的网络象形文字,这种看似字母的组合并非念成一个英文单词,而是一种象形的符号,在日文中原本的意义是“失意体前屈”,代表一个人面向左方、俯跪在地,O代表这个人的头、r代表手以及身体,z代表的是脚。

日本人最初在网络上,例如在电子邮件、IRC聊天室以及即时通讯软件中广泛使用这个符号,来表现他们失意或沮丧的心情。

中国台湾地区的网民受到Orz的启发,用“囧”替换掉了“O”,使得日文中的失意体前屈的头部具有了更加写意的表情,写作“囧rz”。

“囧”字本意是光明,它从字典里复活,被赋予的新意是:

悲伤、无奈或者极为尴尬的心情。

要理解这一点很容易,如果把“囧”字看成是一张人脸,那么“八”就是两道因悲伤和沮丧而下垂的眉毛,“口”则是张口结舌的那个口。

当一个人说“我很囧”时,可以想象他的那副表情完全和“囧”一样。

而“囧”字的发音和“窘”完全一致,简直再完美不过。

高二语文试卷第1页共10页

高二语文试卷第2页共10页

网络代表了新技术和新文化,在这个平台上每天都在催生新事物,也伴随着旧事物的消亡。

新潮的网友们把古老的汉字翻出来,赋予新鲜的含义,让人看到古老和现代的巧妙对比。

然而,这件事最妙的地方还不止于此。

“囧”字的构成在中文造字法里属于象形,它很像是古代的窗户,“八”和“口”构成了雕花的窗棂。

有窗就有亮,引申而来就变成了光明的意思。

而现代网民在使用“囧”字的时候,居然也是用了和古人一样的方法,也是采取“象形”,不过把窗子变成了人脸。

为什么很多人不分代际,都能迅速接受这个字的网络新含义?

因为他们接受的不是某种从天而降的新发明新创造,而是欣喜地看到古老的造字法有了新的应用;同时,又因为传统文化自身的力量,迅速接受了这种新鲜的诠释。

由此可见汉字的字形只是外壳,它的内核是中国人的文化心理。

当汉字出现之后,中国人习惯了文字和形象之间的直接关联。

所以,尽管时光流逝,“囧”字已经几乎被人们完全遗忘,但是一旦有机会重新出现在人们面前,又可以恢复鲜活的生命力。

想到后人和祖先在用相同的方式造字,一定有什么东西是所有中国人共通的,它不随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变化而消亡,所有中国人可以凭借它而彼此相认,永不相忘。

汉语之所以始终有鲜活的生命力,是因为人民始终在参与这个游戏,并且在这个游戏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也许一段时间之后,《新华字典》里会增加一条新的解释。

而我们的后人在一千年后翻出这个字,他们能感受到我们现在的感受。

想到那么久以后汉语还依然存在,让人觉得很宽慰;想到自己早已不在,让人觉得非常之囧。

1.下列选项中关于“囧”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囧”字是目前在中文地区的网络社群间使用最频繁的一种流行的表情符号之一。

B.“囧”字最初来自日本,在使用的过程中,发展成为一种网络象形文字。

C.“囧”字被网民赋予“郁闷、悲伤、无奈”之意,从这个字可以想象出人的表情。

D.“囧”在中文造字法里属于象形,其形状像古代的窗户,有窗就有亮,引申为光明之义。

2.下列不属于“囧”被网民迅速接受并使用的原因的一项是h()

A.代表新技术、新文化的网络催生了新事物。

B.古老的象形造字法使“囧”具有了新的含义。

C.传统文化自身的力量接受了新义的诠释。

D.中国人共同的文化心理可以彼此产生文化认同。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台湾地区网民把日文“Orz”替换为“囧rz”,使得日文中的失意体前屈的头部具有了更加写意的表情。

B.现代网民表达“悲伤、无奈或者极为尴尬的心情”时使用的“囧”字,也是采取“象形”,不过把窗子变成了人脸。

C.因为网民参与了“囧”字的造字游戏,并且在这个游戏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使得汉语有了鲜活的生命力。

D.“囧”在网络中的应用,或许会使《新华字典》增加一条新的解释,后人使用新的含义的时候,也会感受到我们现在的感受。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溪,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

且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

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犹尚有管叔、蔡叔之事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

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

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①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

子贡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

孔子曰:

“赐失之矣。

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

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

孔子曰:

“鲁人必拯溺者矣。

”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楚之边邑曰卑梁,其处女(姑娘)与吴之边邑处女桑于境上,戏而伤卑梁之处女。

卑梁人操其伤子以让吴人,吴人应之不恭,怒,杀而去之。

吴人往报之,尽屠其家。

卑梁公怒,曰:

“吴人焉敢攻吾邑?

”举兵反攻之,老弱尽杀之矣。

吴王夷昧闻之,怒,使人举兵侵楚之边邑,克夷而后去之。

吴、楚以此大隆。

吴公子光又率师与楚人战于鸡父,大败楚人,获其帅潘子臣、小帷子、陈夏啮。

又反伐郢,得荆平王之夫人以归,实为鸡父之战。

凡持国,太上知始,其次知终,其次知中。

三者不能,国必危,身必穷。

《孝经》曰:

“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

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

”楚不能之也。

鲁季氏与郈氏斗鸡,季氏之鸡不胜。

季平子怒,因归郈氏之宫而益其宅。

郈昭伯怒,伤之于昭公,曰:

“禘③于襄公之庙也,舞者二人而已,其余尽舞于季氏。

季氏之舞道,无上久矣。

弗诛,必危社稷。

”公怒,不审,乃使郈昭伯将师徒以攻季氏,遂入其宫。

仲孙氏、叔孙氏相与谋曰:

“无季氏,则吾族也死亡无日矣。

”遂起甲以往,陷西北隅以入之,三家为一,郈昭伯不胜而死。

昭公惧,遂出奔齐,卒于干侯。

鲁昭听伤而不辩其义,惧以鲁国不胜季氏,而不知仲、叔氏之恐而与季氏同患也。

是不达乎人心也。

不达乎人心,位虽尊,何益于安也?

以鲁国恐不胜一季氏,况于三季?

同恶固相助。

权物若此其过也,非独仲、叔氏也,鲁国皆恐。

鲁国皆恐,则是与一国为敌也,其得至干侯而卒犹远。

注释:

①臣妾,男女仆人。

②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③禘(dì),古代帝王祭祀先祖的一种典礼。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过:

过错

B.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拜:

酬谢

C.国必危,身必穷穷:

处于困境

D.公怒,不审审:

仔细考察

5.以下四组中能够体现“治乱存亡须察其秋毫”的一组是(3分)()

①且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

②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

③鲁人必拯溺者矣

④吴人应之不恭,怒,杀而去之

⑤无季氏,则吾族也死亡无日矣

⑥以鲁国恐不胜一季氏,况于三季

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④⑥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治世、乱世、生存、死亡,像可知,又像不可知;像可见,又像不可见。

所以智士贤者都用尽心思去探求治乱存亡的征兆,以期做到明察秋毫。

B.子贡赎回了一个在诸侯做奴仆的鲁国人,但没有从国库中领取赎金;子路救了一个溺水的人,却收下了人家一头牛。

孔子肯定了子路的行为,否定了子贡的做法。

高二语文试卷第4页共10页

C.吴、楚两国边境城镇百姓因采桑姑娘游戏中的误伤事件而引起摩擦,后来事态逐步恶化,引发了两国军事冲突,楚国损失惨重,连楚平王的夫人都被掳到吴国。

D.季氏和郈氏因玩斗鸡引起冲突,鲁昭公听信了郈昭伯对季氏的中伤后率领军队前去攻打季氏,结果被季、仲、叔三家联合打得大败,逃到齐国,最终客死于干侯。

7.翻译下列句子(9分)

(1)、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3分)

(2)季平子怒,因归郈氏之宫而益其宅。

(3分)

(3)不达乎人心,位虽尊,何益于安也?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8分)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

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

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大业,却屡遭当国者的排挤、压制和迫害。

8.如何理解“百种千般巧”的“巧”?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9.上阕写“道是天公不惜花”,下阕写“道是天公果惜花”,欲抑先扬,具有“味外之旨”,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天下归心。

(2)所以游目骋怀,,信可乐也。

(3)寄蜉蝣于天地,。

(4)携来百侣曾游,。

(5)然秦以区区之地,,,百有余年矣。

(6)醉不成欢惨将别,。

(7)天高地迥,;兴尽悲来,。

(8),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9)不义而富且贵,。

(10)邻国相望,,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

(11)大学之道,,在亲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3分)

走近芦苇

  ①清寒的早晨,阳光已经有些灿烂了,风却依然凛冽,丝丝地割人。

②滩上有一大片芦苇,大概可以称为“芦苇荡”了。

早些年,一到秋天,芦苇就被人割了去,或当柴烧,或作造纸原料。

不知是因为忙碌,还是其他什么原因,今年,这片芦苇没有在秋天里砍去,就这样以整体的阵势,经历了一整个冬天。

寒冷无疑征服了它们,改变了它们。

那种征服与改变是强有力的,无法抵御的,你只有接受它,听凭它摆布。

你能做到的只是心中有数,紧紧地守住你生命之中最重要的东西,本质的东西。

③你这样做了,所以你才能这样依然故我,那寒冬只改变了你的外在,你的容颜,你的服饰。

而你的心已经沉入脚下的泥土,在那里顽强地过冬,如那些同样在泥土下越冬的小动物。

生命的顽强在于它保留自己本质的有效方式,这种方式它不必告诉别人,它必须守住这至关重要的秘密。

④但芦苇毕竟真的变老了,一片褴褛,一片令人心酸的枯衰,只那一声不响的沉默还在显示着它本性的强硬。

枯叶在风中呜咽,枯干的芦花在风中摇曳,似乎都是一副无可奈何的模样。

这大片的无可奈何是不是让我也受了感染,情不自禁的无可奈何了呢?

⑤人生有太多的无可奈何,就像那些无可奈何的芦苇一样。

我们经历过,也可能为此沮丧过。

我们同样在被岁月与生活征服和改变的时候,裹紧身子,守住信念与信心,摆出一幅越冬的样子。

或许我们的外在形体也确实被改变了,褴褛和枯衰了,但我们的心也在厚厚的泥土之中,那泥土就是我们无边的智慧和倔强的秉性。

我们失去些什么,得到些什么呢?

我们无疑是战胜了,保住了我们的本性与本质。

我们无疑会为此庆幸,为此作为胜利者而越发目光敏锐,坚定不移,信心百倍。

⑥走进芦苇,想跟芦苇说些什么?

芦苇无言,我亦无言,无言是否也是一种理解,一种沟通,一种心有灵犀呢?

脚下泥土松软,头顶阳光充沛,泥土与阳光都是春天的样子了。

芦苇和我近在咫尺,这是怎样的一种亲近?

生命的亲近,躯体的亲近,思想和心灵的亲近,或者另外一些我们尚且弄不明白的思维和行为的亲近。

我们同样是在越冬之后,带着褴褛和枯衰走进早春的,在没有荣誉的寂静之中,在容易被遗忘的一隅,在往往可能遇到的误解和鄙视的目光之下,我们是不是由衷地涌起一缕无可奈何呢?

也许不会,这时候的我们已经因经历太多,明了和洞悉一切而宠辱不惊了。

我们明白了自身的价值和和崇高之处,我们还需要那些烟云一霎的掌声和鲜花吗?

⑦脚下松软的泥土弹跳着,暗示我行走的节奏。

我便感觉到了我的轻盈和愉悦,一种解透人生、战胜自己的轻盈与愉悦。

这是一种越冬乃至更深层次的脱胎换骨的过程,涅磐的过程,也是自我解脱、自我净化的过程。

我们经历过,战胜过,我们就可以说我就是“我”。

也只在这时候,我们才真正感觉到了理解自己,在滚滚红尘之中守住自己善的本质,原来是最难的事情。

⑧猛然地发现脚下的泥土的表层有些异样的东西,那是密匝匝的褐色的小尖椎,那是芦苇的笋尖,那是又一茬新生的芦苇尖锐的宣言,那宣言同样是强大的、无可置疑和不可抗拒的。

那就是生命,那就是新生的思想和人生方式,那就是我们从痛苦和迷惘中越冬时所期盼的目的。

要不了多久,那些越冬的苍老的芦苇就要倒伏下来,代之而起的将是更加年轻的欣欣向荣的强大的阵势。

⑨我知道这才是必然,才是世间万物历尽苦难生死更替的本真。

(1)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这是一篇以芦苇为题材的文章,但它不仅仅写芦苇,而是既写芦苇又写人生,并且通过写与芦苇的对话,来揭示生命的意义。

B.第②至第④段中,对芦苇的称谓由第三人称改为第二人称,这样写的目的是便于作者抒发感情。

C.“保留自己本质的有效方式”就是在困难来时,要接受它,听凭它摆布,才能固守自己的本质。

D.“枯叶在风中呜咽”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芦苇在寒峭中的神态描摹得形象逼真。

E.文章意在告诉人们,以芦苇“苇尖”为代表的新生事物代替以枯老芦苇为代表的旧事物是历史必然,是任何人改变不了的。

(2)第⑤段中加线句“我们的心也在厚厚的泥土之中”的含义是什么?

请简要回答。

(4分)

(3)文章第⑧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6分)

(4)明代翰林学士解缙有云“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而作者笔下的芦苇却又另一番样子,试分析两种芦苇有什么不同。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3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3分)

魔盒

(1)在一抹缠绵而又朦胧的夕照的映衬下,我四周高耸着的伦敦城的房顶和烟囱,似乎就像监狱围墙上的雉堞。

从我三楼的窗户鸟瞰,景色并不令人怡然自得——庭院满目萧条,死气沉沉的秃树刺破了暮色。

远处,有口钟正在铮铮报时。

(2)这每一下钟声仿佛都在提醒我:

我是初次远离家乡。

这一年,我刚从爱尔兰的克尔克兰来伦敦碰运气。

眼下,一阵乡愁流遍了我全身——这是一种被重负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伤心的感觉。

(3)这是我一生中最沮丧的时刻。

接着突然响起敲门声。

(4)来人是女房东贝格斯太太。

刚才她带我上楼看房时,我们只是匆匆见过一面。

她身材纤细,银丝满头;我开门时她举目望了望我,又冲没有灯光的房间扫了一眼。

(5)“就坐在这样一片漆黑中,是吗?

”我这才想起,我居然懒得开灯。

“瞧,还套着那件沉甸甸的外衣!

”她带着母亲般的慈爱拉了拉我的衣袖,一边嗔怪着,“你就下楼来喝杯热茶吧。

噢,我看你是喜欢喝茶的。

(6)贝格斯太太的客厅活像狄更斯笔下的某一场景……她一边准备茶具一边说,“你进屋时我注意到了你手提箱上的标签。

我这一辈子都在接待旅客。

我看你的心境不佳。

(7)当我坐下和这位旅客的贴心人交谈时,我的忧郁感渐渐被她那不断地殷勤献上的热茶所驱散了。

(8)随后,我告诉贝格斯太太我必须告辞了。

然而她却坚持临走前给我看一样东西。

她在桌上放了一只模样破旧的纸板盒——有鞋盒一半那么大小,显然十分“年迈”了,还用磨损的麻绳捆着。

“这就是我最宝贵的财产了,”她一边向我解释,一边几乎是带有敬意地抚摸着盒子,“对我来说,它比皇冠上的钻石更为宝贵。

真的!

(9)我估计,这破盒里也许装有什么珍贵的纪念品。

是的,连我自己的手提箱里也藏有几件小玩意——它们是感情上的无价之宝。

(10)“这盒子是我亲爱的母亲赠给我的,”她告诉我,“那是在1912年的某个早上,那天我第一次离家。

妈妈嘱咐我要永远珍惜它——对我来说,它比什么都珍贵。

……“这盒子已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了。

”贝格斯太太继续说:

“1917年凯撒的空袭,后来德国法西斯的轰炸……我都把它随身带到防空洞里。

房屋损失了我并不在乎——我就怕失去这盒子。

(11)我感到十分好奇,贝格斯太太任然津津乐道地说:

“此外,我从来没有揭开过盖子。

”她的目光越过镜片好笑地打量着我:

“您能猜出里面有什么吗?

(12)我困惑地摇了摇头。

无疑,她最珍惜的财产当然是非凡之物。

她忙着又给我倒了点热气腾腾的茶,接着端坐在安乐椅上,默默地注视着我——似乎①在思索着如何选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13)然而,她的回答却简单得令人吃惊——“什么也没有,”她说,“这里头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

(14)一个空盒!

天哪,究竟为啥将这么一个玩意当做宝贝珍藏,而且珍藏达40年之久呢?

我隐隐约约地怀疑起来,这位仁慈的老太太是否稍稍有点性格古怪?

(15)“一定感到奇怪,是吧?

”贝格斯太太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珍藏着这么一个似乎②是无用的东西。

不错,这里头的确是空的。

(16)这时我朗声大笑了起来——我不想再将此事刨根究底地追问个水落石出。

(17)“没错,是空的。

”她认真地说,“40年前,我妈将这盒子合上捆紧,同时也将世上最甜蜜的地方——家的声响、家的气味和家的场景统统关在里头了。

自此以后,我一直没将盒子打开过。

我觉得这里头仍然充满了这些无价之宝呢。

(18)这是一只装满了天伦之乐的盒子!

和所有纪念品相比较,它无疑既独特又不朽——相片早已褪色,鲜花也早已化作尘土,只有家,却依然如自己的手指那么亲近!

(19)贝格斯太太现在不再盯着我了,她注视着这陈旧的包裹,指头轻抚盒盖,陷入沉思之中。

(20)又过了一会儿——还是在那晚,我又一次眺望着伦敦城。

灯火在神奇地闪烁着,这地方似乎③变得亲切得多了。

我心中的忧郁大多已经消失。

我苦笑着想到:

这是被贝格斯太太那滚烫的茶冲跑的。

此外,我心中又升腾起一个更深刻的思想——我明白了,每个人离家时总会留下一点属于他的风味;同时,就像贝格斯太太那样,□□□□□□□□□□□□□□□,这也是完全办得到的。

(本文有删节)

12.

(1)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6分)

(2)联系全文,在空格内写一句话,要求连贯、生动,能揭示主旨。

(不超过15字)(3分)

(3)有人建议把标题“魔盒”改为“贝格斯太太”,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

(6分)

(4)赏析文中贝格斯太太的形象。

(不超过100字)(8分)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A.有些事虽然是好事,但办得不是时候也会招来群众埋怨的;所以我们想问题、办事不能剃头挑子一头热。

B.看着五光十色的烟花,听着振聋发聩的爆竹,人们感到,春节这个中国特有的古老节日以20010年为标志正在向传统回归.

C.社会的奢华和富庶让许多人丢掉了吃苦耐劳的精神,难道他们要做中华民族的不肖子孙吗。

D.有些人就爱打肿脸充胖子,明明家里条件不好,但出门在外仍旧是西装革履的。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广西公务员考试泄题事件发生后,人事部官员指出,公务员考试中的权钱交易问题相当严重,已成为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应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

B.2009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已在北京揭晓。

当选人覆盖了证券、IT、航空、新能源等行业和领域。

解读这份名单,我们可以清晰地辨认出2009年中国经济的热点和脉搏。

C.金钱会腐蚀一些艺术家,诱使其放弃审美理想,消磨其艺术个性,成为精神上的雇佣劳动者,这必然损害其作品的社会价值。

D.完善的规划、细致的预算、周密的方案让国际展览局考察团的全体成员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上海举办2010年世博会的科学态度和严谨作风。

15.下列句子语意连贯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理学家为什么崇古抑律?

古体与律体之辨跟诗歌史联系起来,就是古体的典范——汉魏晋诗与律体的典范——唐诗之辨。

①那么,为什么讲求声、对偶等形式技巧就是品格低呢?

②他们认为,诗歌的审美方面、形式技巧方面对于人的道德修养没有正面的价值。

③以这种价值观去看诗歌的体载样式,古体诗就高于律诗。

④既然诗歌的审美方面没有价值,本来可以不讲,但是如果要进入到诗歌领域去谈诗的话,那么,形式方面人为的工巧因素越多,其价值就越低。

⑤抛开诗歌的内容不论,单从形式上看,近体诗要讲求声律、对偶等,这些讲求在理学家看来,是其在品格上低于古体诗的重要原因。

A.⑤①②④③B.⑤③②④①C.④③②①⑤D.④①②③⑤

16.将下面的划线句改成一个切合语境的比喻句,使之形象生动。

(3分)

高二语文试卷第9页共10页

科学是从不同角度来看问题,每个学派都有某些独到的视角、话语和方法。

面对世界,我们都是在黑暗中探索发现。

不同的人对世界的感受不一样这样我们共同的出的东西可能就和世界的关系同构度高一些。

答:

17.调整下面文段画线部分语句的结构和顺序,使句式整齐,文意连贯。

(可以增、减字数,但不能改变原文意思)(6分)

那险情奇景既摄人心魄又诱人心神。

看,河流宽阔汹涌、大浪滔天,古树参天、林涛阵阵的森林;飞流直泻、响声震天的瀑布,小溪流水潺潺、清澈见底;奇花异草招蜂引蝶、争奇斗艳,绿水滢滢、平静如镜的湖泊。

我深深地对科罗拉多大峡谷那恢弘神美的形貌风骨产生敬畏并赞叹不已。

答:

六、写作(60分)

18.读下面小诗《秋实》,按要求作文。

  秋天,成熟的果实低下了头,

  不是在自我陶醉,它是在想——

  我是怎样变得成熟?

  不是风,我怕早已霉烂枝头。

  不是雨,我怕早已枯落山沟。

  不是光,我怕早已灰暗苍白,

  不是热,我怕早已憔悴丑陋。

  感谢风吹雨打,给了我成熟的筋骨,

  感谢光照日晒,给了我成熟的俊秀。

  要求:

以“秋实的沉思”为话题作文。

注意:

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B  2.A  3.C4.A(动词,犯错)

5.B(①④不能体现“治乱存亡须察其秋毫”)

6.D(率领军队前去攻打季氏的是郈昭伯而不是鲁昭公)

7.

(1)(3分)孔子能从细小的事情上看到结果,他对事物的发展变化看得多远啊。

(2)(3分)季平子非常恼怒,就把郈氏的房屋侵占了来增大自己的宅院。

(3)(3分)不明白别人的心思,虽然地位尊贵,对于国家的安定有什么好处呢?

8.(4分)(l)姿态之“巧”:

花瓣儿薄如蝴蝶翅膀,轻盈有致(l分):

颜色之“巧”:

花朵固小,却猩红如染,鲜艳娇美(1分);“巧”亦指花的精神:

“百种千般”言其精神气质.形貌和气韵、外在的表现和内在的含蓄配合相宜、谐和一致(2分)。

9.(4分)上片“道是”是扬,下片“道是”是抑,欲抑先扬,抑扬之间、流露;词人对大自然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l分)以婉约之笔曲折地表达了自己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愁苦情怀,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

(3分)

10.

(1)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3)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4)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