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3到6单元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729603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3到6单元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五年级下册3到6单元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五年级下册3到6单元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五年级下册3到6单元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五年级下册3到6单元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3到6单元教案全册.docx

《五年级下册3到6单元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3到6单元教案全册.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下册3到6单元教案全册.docx

五年级下册3到6单元教案全册

第三单元唱大戏

1《看大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聆听、感受、模唱的音乐活动中,体会歌曲旋律与豫剧唱腔的相似之处,并在歌曲演唱中初步表现豫剧唱腔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了解豫剧的唱腔、流派、地方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感受和体验戏曲歌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对戏曲音乐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学唱歌曲,通过歌声表现歌曲中豫剧的风格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表演戏歌《唱脸谱》。

师:

同学们,刚才老师演唱的是什么艺术种类?

生:

戏曲。

师:

刚才的歌词中,你们都听到了哪些戏曲人物呢?

(学生自由回答)

师:

接下来,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认识这些脸谱。

(师出示课件图片)课上到现在,同学们会觉得奇怪,以往的课都是唱歌呢,今天怎么唱戏了呢?

今天呀,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戏曲大世界,我们今天要学的歌曲名字叫《看大戏》。

(出示课件)

首先,大家来欣赏一遍,你听这首歌曲中有什么跟别的歌曲不同的地方呢?

二、新课教学

1.学生听音频范唱。

2.学生看视频第二次聆听。

师:

谁听到《看大戏》这首歌曲跟以往的歌曲有什么不同呢?

生:

根据自己的感受回答问题。

3.师一句一句教生跟唱。

4.师增加句子长度教生跟唱。

5.师完整大声唱,让生小声跟唱。

6.师伴奏,生唱。

三、拓展延伸

1.师:

在刚才的戏曲中,同学们都听到了哪些打击乐器的声音呢?

师再次播放歌曲,让生分辨。

师出示课件,带领生认识锣、鼓、钹等民族打击乐器。

2.师带领生了解经典豫剧曲目。

师:

同学们,你们都了解哪些豫剧曲目呢?

咱们河南台有一个很经典的戏曲节目,是什么呢?

(生自由回答)

师:

对,《花木兰》、《穆桂英挂帅》、《朝阳沟》等都是很有名的豫剧。

3.师带领生欣赏豫剧视频。

4.师带领生简单学几句《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

师:

同学们唱过之后,有没有发现豫剧有什么特色?

(生自由答)

师:

豫剧比较粗矿豪爽,曲谱中经常有上滑音和下滑音,那你们觉得这跟什么有关呢?

5.模仿说河南话,感受河南方言同豫剧唱腔之间的联系。

师:

大家听一听“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这一句的旋律,它和河南话的音调有什么联系呢?

(生聆听思考)

四、小结

师:

大家真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小戏迷。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这首具有戏曲音乐风格的歌曲,它是根据豫剧的唱腔风格创作出来的,让我们感到了它那活泼、欢快和风趣的情绪,我想大家一定感受到了,戏曲音乐是音乐与语言最完美的结合。

在今后的音乐课上,老师还会为大家介绍其他的戏曲歌曲,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最后,就让我们用“河南话”说声“再见”吧!

 

2《花木兰》《故乡是北京》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民乐与管弦乐合奏《花木兰》《故乡是北京》,对传统戏曲有初步了解,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2.通过欣赏乐曲《花木兰》《故乡是北京》,能够分辨乐曲结构,感受乐曲音乐形象。

教学重、难点

欣赏乐曲《花木兰》《故乡是北京》,感受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看大戏》

教师播放歌曲《看大戏》伴奏,学生进行复习演唱。

师:

上节课我们学唱了歌曲《看大戏》,这是一首具有河南豫剧风格的创作歌曲。

今天我们首先要欣赏民乐与管弦乐合奏的器乐曲——《花木兰》。

二、欣赏乐曲《花木兰》

1.简介花木兰。

2.完整聆听乐曲。

教师播放乐曲《花木兰》音频,在聆听前提出问题:

(1)乐曲分成几个部分?

(三个部分:

ABA′。

(2)乐曲的那几个部分的情绪分别是怎样的?

(A段昂扬有力、B段抒情优美、A′欢快热烈。

聆听以后,教师请学生谈谈初步感受。

3.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一部分。

(1)教师出示主题A,教师弹琴,学生轻声随琴哼唱(可改用降E调),感受乐曲的戏曲风格。

(2)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表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音乐情绪昂扬、有力,表现了木兰决心替父从军的决心及在战场英勇杀敌的飒爽英姿……

(3)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主题A伴奏。

(4)再次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一部分。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

主题A是由哪件民族乐器与管弦乐队演奏的?

学生自由回答:

由板胡与管弦乐队演奏。

4.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二部分。

(1)教师出示主题B,教师弹琴,学生轻声随琴哼唱(可改用降B或A调),感受乐曲的戏曲风格。

(2)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表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音乐情绪抒情、优美;表现了木兰及将士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3)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主题B伴奏。

5.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三部分。

提示学生注意:

(1)这部分音乐与前面哪个部分基本相同?

(与第一部分相同,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结束部分情绪更为热烈。

(2)乐曲第三部分表现了什么?

(表现了木兰与将士们在战场英勇杀敌,得胜后荣归故里,家乡父老热烈欢迎壮士凯旋的场景。

6.完整欣赏乐曲《花木兰》,随音乐进行展开想象。

三、欣赏《故乡是北京》

1.歌曲的体裁导入:

歌曲的种类很多,有艺术歌曲、群众歌曲、少儿歌曲……现在请你听这首是属哪一类?

——欣赏《故乡是北京》——戏歌。

它是以戏曲的素材写成的歌,听起来别有风味。

2.再听一遍:

作品与本课主题的联系。

设问:

为什么主人翁到过许多名城,“静静地想一想,我还是最爱我的北京”?

歌曲是怎样表达对家乡的爱?

(从演唱的体裁“戏歌”及其歌词内容上对家乡的赞美,来表达对故乡的情。

3.复听歌曲:

请大家从演唱的形式来品味作品的意境。

设问:

歌曲演唱的形式?

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演唱形式?

(独唱——女高音独唱;女高音独唱更显得亲切,在歌曲中有许多拖腔,用独唱形式能很细腻地表达出来。

更好地表达主人翁对家乡的情谊)。

4.小结:

在外乡的游子,最爱的还是自己的故乡。

请在课后,学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并把它抄下来,下次我们大家来交流,也是各地音乐文化的大汇展。

3《西湖美》

教学目标:

1、感受江南文化及越剧音乐的风格特点。

2、学会由越剧填词的歌曲《西湖美》。

教学重点

在越剧欣赏中能学唱越剧调填词歌曲《西湖美》。

教学难点

能用越剧语言演唱歌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练声连音练习模唱练习

二、感受西湖

1、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你们说苏杭是哪里呢?

学生回答。

2有同学去过杭州西湖吗?

请谈一谈对西湖的印象。

学生交流

3、是不是这样呢?

我们一起来见证一下,观看课件(背景音乐西湖美)

4、感觉怎样?

你想说点什么?

5、历代的文人雅士来到西湖禁不住诗兴大发,留下千古名句,让你又想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有关西湖的诗句)

6、配乐朗诵西湖美歌词

三、体验学唱

1、初听范唱

2、复听歌曲

3、听旋律,注意间奏

4、填词演唱

5、重难点教唱

6、集体演唱

四、越剧欣赏

1、怎样让歌曲唱出越剧的味道呢?

同学们了解越剧吗?

2、欣赏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

3、学生交流自己品出来越剧味道,师小结简单介绍越剧特点。

4、在歌曲《西湖美》中找一找越剧的影子,从歌词的字数、间奏来体会歌曲的戏曲特点,学生交流。

5、师生运用吴侬软语学唱歌曲,配伴奏音乐

6、学生表演

五、课堂小结

学生谈收获,师小结。

 

第四单元影视音乐

1《映山红》《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目标

1、欣赏二声部童声合唱歌曲《映山红》《让我们荡起双桨》,感受歌曲优美抒情,娓婉动听,富有诗情画意的曲调,品味音乐所表现的孩子们对理想的执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2、在欣赏中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二声部童声合唱,并能听辨区分歌曲中两个不同声部的旋律。

3、学生在听、看、演、唱等活动中欣赏,在感受中理解乐曲的形象、主题并且初步学会演唱歌曲主旋律。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欣赏二声部童声合唱歌曲《映山红》《让我们荡起双桨》,感受歌曲优美抒情,娓婉动听,富有诗情画意的曲调,品味音乐所表现的孩子们对理想的执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2、教学难点:

进一步体会理解二声部童声合唱,并能听辨两个声部的不同旋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活动

1、师生共同回忆过去所学的关于美好童年、憧憬美好未来的歌曲。

2、复习相关歌曲。

二、欣赏《映山红》

三、师小结:

同学们这些歌曲都表达了我们少年儿童美好的童年生活,也歌唱了我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老师也从你们的歌声中感悟到了你们积极向上,追求美好理想的信心。

其实听了你们的演唱,老师也想起我童年的时候流传着一首歌曲,也是我十分喜欢的一首歌曲叫《让我们荡起双桨》

四、引入新课

导入新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板书课题)

五、新课教学

1.这么优美动听的歌曲我们再来听一遍,请你闭上眼睛用心感受一下歌曲的速度、拍子以及强弱规律是怎样的呢?

(歌曲速度不是很快,2|4拍,强、弱)

2.接下来老师也想演唱一遍歌曲,请你听一听老师是用什么样的感情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的?

(饱含着热情,优美亲切的声音)

3.跟琴用“la”模唱歌曲旋律。

(提示:

身体坐直了,保持好唱歌的姿势)

4.设问:

同学们刚才在演唱时,有没有觉得某个地方有点抓不住?

(生答),解决弱起的演唱难点,并思考弱起给歌曲带来了怎样的美感?

5.跟琴用唱名演唱歌曲的歌谱。

(提示换气符号,四分休止符)感受休止符这种“停、走”对音乐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生答。

(荡漾的、起伏的、流动的)

6.休止符让音乐产生了起伏的感觉,歌曲的名字叫什么?

《让我们荡起双桨》,你明白”荡”的意思吗?

(荡漾的、起伏的、流动的)休止符就让这首歌曲荡了起来。

旋律中除了休止符还有哪些音符也有这种荡漾的感觉?

(附点音符、前倚音)

7.大屏幕出示附点音符和前倚音。

师带领学生分别演唱附点音符和前倚音的乐句并进行比较。

8.完整演唱歌曲的歌谱,请同学们把歌曲旋律荡漾的感觉用自己的声音表现出来。

9.填词演唱,用优美又带着热情的声音演唱歌曲。

(师弹伴奏,生唱词)

10.第一次唱词就唱的这么好,老师觉得非常满意。

最后一句“迎面吹来凉爽的风”有的同学吹到了,有的同学还没有吹到,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

(师范唱这句)

11.大屏幕出示歌谱,提示反复记号和段落跳跃记号。

12.跟琴演唱第2、3段歌词,解决一音多字的难点。

13.跟琴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14.聆听第二部分合唱部分,并说说有什么感受?

生答,师总结。

15.跟琴唱第二声部歌谱,师生合作。

(师唱第二声部,生唱第一声部并进行交替)

16.一首歌曲我们不光可以用歌声来表现歌曲也可以用动作来表现,师带领学生边唱边做动作。

全体起立(师放歌曲伴奏).

六.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让我们荡起双桨》把电影里的景色烘托的更加美丽(白塔高耸,绿树红墙更坚挺的屹立在湖边),使影片更加逼真感人,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后,请同学们再次唱起《让我们荡起双桨》让这优美的歌声传遍我们校园的每个角落。

2《迎春》《纸风车》

教学目标

1.复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2.欣赏电视剧《大宅门》音乐选段《迎春》、《纸风车》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复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进一步提高学生演唱的能力。

2.通过讲解让同学们初步了解影视音乐的意义和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歌曲复习

 师:

上一课老师带大家一起学唱了影视作品里的插曲,大家还记得是哪部影视作品啊?

生:

(《祖国的花朵》)

师:

那我们现在学唱的是其中哪首插曲呢?

生:

(《让我们荡起双桨》)

师:

那跟着录音把这首歌在复习一遍(播放音乐)。

生:

(学生跟着录音唱)

师:

大家还记得,《让我们荡起双桨》属于影视作品里的哪一类音乐的?

(片头曲、插曲还是片尾曲呢?

生:

(插曲)

二:

新课导入

师:

对!

今天老师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影视作品的插曲,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大家仔细听!

想想和我们上节课听到的插曲有什么不同?

(播放音乐《迎春》)

师:

听完音乐,大家想想有什么不同呢?

生:

(没有歌词)

师:

那大家感觉旋律又有什么感受?

生:

(优美)

师:

那同学们有没有听出这段音乐中主要演奏的乐器是什么吗?

生:

(琵琶)

师:

同学们是怎么听出来的呢?

生:

(听出了琵琶的轮奏)

师:

琵琶是我国民族乐器之一,琵琶最大的特点就是手指的轮奏,而古筝更多的是刮奏。

这段音乐出自电视剧《大宅门》,《大宅门》讲述的是自清光绪年间北方一家药铺的兴衰史及医药世家白府三代人的坎坷命运,恩恩怨怨。

题目是《迎春》,是一首情景配乐。

师:

提到迎春,同学们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情景呢?

生:

(冬天过去春天来到的情景)

师:

乐曲《迎春》呢!

正是体现了冬天过去春天来到的情景!

在影片中,它更多的是体现了人物内心的一种等待与希望。

书上截取其中一段,现在老师带你起来唱一唱,同学们感受一下这段音乐在旋律上有什么特点呢?

先听老师唱一遍。

(用“啦”带同学们唱)

生:

(学生跟琴唱)

师:

大家看看乐谱,有哪些音符之间大距离比较大呢?

生:

(每小节第一个小节)

师:

那同学们看看乐谱,旋律的起伏又是怎样的呢?

是大还是小呢?

生:

(大)

师:

所以,旋律就像北方人性格一样,大大咧咧,大起大落,这正是北方民族音乐的特点!

听老师再弹两遍,我们在完整的听一遍,听听书上的这段音乐在整个乐曲中出现了多少次?

(播放音乐)

生:

(两次)

师:

所以我们就把这段音乐称为《迎春》的主题,作曲家为了能更好的突出主题,所以将这段旋律中出现了第二次。

这段乐曲就是由我国著名的电影作曲家赵季平所写,现在老师再给大家欣赏一段音乐,同样出自《大宅门》。

(播放音乐)

师:

大家回想一下和前一段音乐有什么不同感受?

生:

(欢快)

师:

大家看看乐谱,听老师弹一遍,同学们可以跟在后面哼唱。

生:

(学生跟琴哼唱)

师:

这段音乐题目叫做《纸风车》,大家见过纸风车吗?

生:

(见过)

师:

大家觉得这段乐句像是在玩纸风车吗?

生:

(像)

师:

这段音乐有没有相同的乐句呢?

生:

(第一句和第二句一样、第三句和第四句一样)

师:

作曲家为了能让听众更好记住音乐,感受影视作品,在作曲时通常会使用相同的乐句,这在音乐被称为旋律重复,同样也是影视音乐的一大特点。

师:

大家玩过纸风车吗?

生:

(玩过)

师:

有谁能告诉老师纸风车是怎么转的呢?

生:

(学生比划)

师:

那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转一转。

(播放音乐)

生:

(学生跟着做)

师:

同学们做得真好,那同学们听出了这段音乐中有哪些乐器呢?

生:

(笛子、京二胡)

师: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两首同样是他为《大宅门》所写的,大家来听一听!

(播放音乐《啼春细雨》、《戏台》)。

在《大宅门》中还有一首好听的主题曲,我没问你来听一听(播放视频)

师:

下节课,老师将带大家去欣赏另一个影视片段的音乐!

去感受影视音乐给我们带来的无穷魅力!

 

3《送别》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

2.基本发声方法在歌曲《送别》中的运用

3.培养学生单独或自由组合同伴上台演唱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正确发声在《送别》中的运用

2.歌曲情感的把握

3.“外”“涯”“角”几个开口音高音吐字的口腔位置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的气息支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发声复习:

①火车传递游戏(母音:

U)

②吐丝训练(快吐、慢吐)

③回声练习(Ma、La、Ha)

2、练声曲

①哼鸣练习:

5432|1-||

恩(Nu)

②连音练习

1234|5432|1-||

MiMa

练习提示:

练习一:

体会以鼻腔为中心的面罩共鸣的形成

练习二:

注意口腔打开,母音在腔体内变化,感受气息的支点作用。

二、讲授新课:

1、新歌教学

①欣赏示范曲,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思想情感(多媒体播放音乐,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②母音跟唱,熟悉曲调(哼鸣,U)

③朗读歌词,将歌词带入,咬字正确。

深入学唱歌词,从中找出发音上存在困难的母音,通过有效的练习加以解决。

(“外”“涯”“角”几个开口音高音吐字的口腔位置,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④完整演唱歌曲

⑤加强发声歌唱的流畅性,感受声乐作品的艺术性

1.演唱提示:

1、用缓吸缓呼的换气方式,控制气息的过渡流失。

2、“道”“拂”“浊”“声”“之”“涯”“角”“余”高音用相应的母音逐一解决。

3、高音乐句“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体会高位置与深呼吸的对抗作用。

4、表达出歌曲婉转,抒情的情感。

2、拓展训练

①小组成员分别演唱《送别》

②演唱者和小组成员分别指出演唱的不足及解决方法

③教师做评价总结,并归纳解决方案。

训练提示:

1、要求学生单独或自由组合同伴上台演唱。

2、开展互评时,可再次聆听示范曲,找差距,建立好的声音回响。

3、歌曲综合练习

①《故乡的小路》

②《半屏山》

③《我有玩具大家玩》

④《小篱笆》

进行儿歌表演。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巩固练习了气息、哼鸣、连音等几种基本的发声方法,并且运用这几种发声方法演唱了歌曲《送别》,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的发声方法的同时体会歌曲的内涵,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再唱一次《送别》。

 

第五单元古韵新声

1《梅花》

教学目标:

1.深情的背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感,知道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竞相开放的特性象征着坚强不屈的性格并用歌声加以表现。

2.使学生对我国古诗文化有进一步了解,感受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难点:

1.深情的背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感,知道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竞相开放的特性象征着坚强不屈的性格并用歌声加以表现。

2.十六分音符切分的节奏及演唱时旋律的音准。

3.结合古诗的韵律表现歌曲的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听歌曲,感受意境。

配乐读诗导入:

看图:

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梅花)

你们谁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梅花呢?

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所以中国历代文人志士爱梅、颂梅者极多,无数的诗句,或咏梅言志,或借梅寄情,比如: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2.聆听歌曲,有感情朗读诗句。

(二)歌曲教学

1.看曲谱听旋律,学习歌谱。

导言:

刚才的背景音乐就是我们要学习歌曲的旋律,我们一起看着曲谱聆听一遍歌曲的旋律。

(默唱一遍旋律——试识乐谱)

2.解决难点:

导言:

同学们,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冬天非常寒冷,一阵风吹过,有两朵梅花随风飘落,我们一起来听老师弹奏的旋律,听一听梅花落到哪个音上了?

指导:

两个音的音高不一样,给我们带来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

(唱一唱)

3.唱曲谱:

导言:

这段旋律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带着自己对旋律的感受再来演唱一遍曲谱。

4.加词演唱:

导言:

这样好听的曲子加上这样有韵律的诗,会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我们来唱一唱。

5.演唱歌曲(演唱第一乐段)

学生看曲谱演唱,听完后看到问题解决。

①注意咬字清晰,每一个字的归韵

如“墙”字的ang,“寒”字的an...

老师演唱第一、二乐句,学生模仿演唱。

导言:

诗已经唱完了,我们听听作曲者是如何表现的?

②完整听歌曲,为歌曲划分乐段

导言:

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

为什么?

(同学们展开议论)

导言:

大家认为谁的表述最准确?

教师总结。

③自己学习第二乐段

导言:

同学们自己来把第二乐段唱一唱。

6.对比旋律线:

①分析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的旋律线,进行旋律线对比,体会情绪不同。

②从旋律线中感受音乐情感,唱出感情。

指导:

气息的连贯、语气的亲切,特别注意高音的气息支持,把声音送出去,再送回来的感觉。

③找出最能表现梅花坚强性格的一句?

“凌寒独自开”

读这一句诗并演唱。

指导:

在唱“凌寒”时不要把声音冒出去,而要借“数枝梅”的音高唱出,这句主要是抒发出情感,唱出赞美之情。

7.介绍曲作者:

导言:

听了同学们的演唱,然我感受到了,你们都像一个一个古代的小诗人,你们想知道这么动听的曲子是由谁来作曲的吗?

介绍曲作者——郑秋枫

结合我们刚刚学过的歌曲,我们来说一说郑秋凤作曲家作曲的风格是亲切,自然,真实的反应艺术作品,仿佛在我们的眼前出现了冬天美丽的画面,在雪白的雪中出现了好多鲜艳的梅花......

(三)拓展

【阶段目标】有感情的朗诵学过的梅花的诗词,在学习梅花坚强的品质的同时进一步增加学生对我国古诗文化的喜爱。

师:

正是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坚强性格,使得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对梅花深爱有加,和梅花有关的艺术作品更是数不胜数,下面让我们在欣赏梅花绘画作品的同时,朗读一首我们曾经学过的描写梅花的诗词。

有很多诗歌都是赞美梅花的,我们来欣赏一首由毛主席谱写的诗词《卜算子咏梅》

1.同学配乐朗诵

2.同学小结从梅花身上学到了什么?

今天我们通过唱梅、颂梅你们从梅花身上学到了什么精神。

预设:

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坚强不屈,这也正是同学们所要学习的品质。

结束语:

同学们: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和文化,古诗新唱正是对我们民族音乐和文化的传承,在以后的音乐课中我们还会学习到更多好听的古诗歌曲,最后让我们再来演唱一遍《梅花》来结束今天的音乐旅程。

2《梅花三弄》《渔舟唱晚》

教学目标:

1、欣赏古曲《梅花三弄》

2、使学生了解古琴音乐的特点、风格等知识。

3、欣赏《渔舟唱晚》,让学生了解并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4、通过欣赏《渔舟唱晚》,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现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5、引导学生听辨、讨论、联想,综合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

1、欣赏古曲《梅花三弄》,了解相关文化。

2、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验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教学难点:

听辨音乐的结构及音乐表现的意境、内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让学生听辨乐器音色。

2、提问:

中国的民族乐器有哪些?

导入课题。

3、介绍有关古琴的知识引入新课 

古琴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

本世纪初为区别西方乐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古”字,被称作"古琴"。

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上的古老乐器。

二、欣赏古曲《梅花三弄》

(1)播放《梅花三弄》音乐,让学生欣赏一组有关梅花的视频。

(2)听录音,让学生说说古琴音色有什么特点?

曲调有什么特点?

这首乐曲表现了什么意境?

(3)聆听《梅花三弄》的主题音乐,想象一弄、二弄、三弄所表现梅花的形象。

(4)唱一唱《梅花三弄》音乐主题,让《梅花三弄》主题音乐记在同学们的脑海里。

(5)讨论:

“三弄”指什么?

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每次重复都采用泛音奏法,故称为“三弄”。

(6)分段欣赏《梅花三弄》,引导学生想象各乐段表现的意境。

(7)全曲欣赏,感受乐曲表达的意境,内涵。

三、欣赏古曲《渔舟唱晚》

(一)理解乐曲:

(1)纯听音乐,初步感受,充分想象。

(2)反馈、讨论

(3)板书课题,分析,介绍题目来源、作者及背景

(4)前部分欣赏,细节分析。

(二)小结:

结构、音色、指套

(三)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