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面系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728866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面系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桥面系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桥面系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桥面系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桥面系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桥面系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

《桥面系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面系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桥面系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

桥面系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桥面系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进水口或泄水孔偏高

1.现象

进水口或侧向泄水孔的时水口高出桥面,造成排水滞阻,桥面积水或者根本无法排水。

2.原因分析

⑴由于整体标高控制不当,造成桥面铺装厚度不均,泄水孔偏高。

⑵测量放样有差错,进水口偏高。

⑶管件安装误差大,又没加以固定,造成偏高。

⑷桥面铺装时没有认真处理好接坡。

3.预防措施

⑴进水口标高应略低于桥面,当桥面铺装标高调整应及时调整进水口标高,以免施工发生标高控制错误。

⑵测量放样要认真细致、定位准确,标高误差只能是负误差。

⑶管件安装要根据测定位置安设,要及时固定。

⑷桥面铺装时应认真处理好接坡,接坡顺畅。

4.处理措施

⑴当进水口高出桥面无法排水时,应拆除重新安装。

⑵如果接坡不顺严重影响排水时,应凿除接坡桥面重新处理。

(二)落水管堵塞

1.现象

落水管排水不畅或不能排水,造成进水口处积水或桥面大面积积水。

2.原因分析

⑴施工时杂物落入管子里造成堵管。

⑵坡度小和有弯头的管段淤积物造成堵管。

3.预防措施

⑴施工期间采取临时措施,封住进水口,防止杂物落入管内。

⑵在易淤积杂物的管段设置清扫孔,定期检查清扫。

4.治理方法

⑴加强施工人员责任心教育,确立安全质量管理目标。

⑵如落水管发生堵塞,将堵塞的管段拆卸,排除堵塞物,重新安装。

(三)桥面积水

1.现象

大雨时桥面积水较深或雨后桥面局部有积水。

2.原因分析

⑴设计不当,排水坡度不足局部汇水面过大、落水管设置不当或口径过小,纵横坡交会未考虑汇水、泄水方向,造成雨水不能及时排泄。

⑵进水口或泄劲水孔偏高,或者落水管堵塞。

⑶桥央铺装不平整或进水口处接坡不顺造成局部低洼积水。

3.预防措施

⑴排水设计应综合考虑、合理设计,特别是在桥面加宽、交叉口、纵横坡交会处应有专门的排水设计。

⑵施工时控制好进水口标高,并采取长话防止杂物落入管中。

⑶桥面铺装时加必控制桩或采用机械摊铺,避免局部低凹,进水口处接坡应派专人认真处理。

4.治理方法

⑴设计不合理的地方根据桥面积水情况,加密进水口和泄水管。

⑵进水口偏高应拆除重新安装,接水管堵塞应排除杂物,重新安装。

⑶桥面局部低洼应视情况确定是否找平,进水口接坡不顺应凿除重新处理。

(四)变形缝宽度偏差过大

1.现象

梁就位后,梁羰变形缝宽度不一致,有的比标准缝度大出许多、有的很小甚至没有,造成伸缩装置安装困难或无法安装。

2.原因分析

⑴预制梁长度误差过大。

⑵梁体安装就位时偏向一端。

⑶墩台跨径偏差超过容许范围。

3.预防措施

⑴梁预制时严格控制长度误差和斜交梁的方向角。

⑵录像体安装前测量放样,按测定位置安装,避免偏向一端。

⑶墩台施工时应加强测量复核,确保误差不超出容许范围。

4.治理方法

梁安装后,已造成缝宽过大的,安设伸缩装置时要适当加强,过小的要加工出必要的伸缩缝隙。

(五)预埋件位置偏差过大

1.现象

预埋钢筋和预埋铁偏位或倾斜,造成后道工序施工困难。

2.分析原因

⑴预埋定位不准确,造成偏差。

⑵浇筑混凝土时预埋件被碰动移位。

3.防治措施

⑴定位要准确,工要固定。

⑵浇筑混凝土时尽量避免碰动预埋件。

⑶梁安装念头要控制在容许范围内,使梁上预埋件不出现偏差过大。

(六)变形缝漏水

1.现象

变形缝局部有水迹或滴水。

2.原因分析

⑴橡胶止水带端头没有埋入混凝土中。

⑵“U”形铁皮没有按水流方向搭接。

两侧没有坐满浆,端头没有埋入混凝土中。

3.预防措施

⑴橡胶止水带宜用整条连续的,端头要埋入混凝土中。

⑵采用“U”形铁皮时,要顺水流方向搭接,要坐满浆,端头埋入混凝土中。

(七)伸缩装置不平整

1.现象

车辆通过时跳车。

2.原因分析

⑴伸缩装置两根角铁或型钢高低偏差较大。

⑵橡胶板伸缩缝的板面凹凸不平或相接处桥面铺装不平整。

⑶伸缩装置的固定螺栓松动失效。

3.防治措施

⑴伸缩缝角铁安装前应校正,使其线形与桥面一致。

二根角铁高差符合设计要求。

⑵橡胶板安装要根据温度控制温差预留量,使其温度变化后不会拱起或凹下,保持平整状态。

⑶伸缩缝桥面保持平整,若为沥青混凝土桥面,宜采用后开槽工艺安装伸缩缝提高与桥面的顺坡度。

⑷固定螺栓应紧固可靠,要有防震止松措施。

(八)沥青铺装层开裂、脱皮,铺装表面出现坑槽

1.现象

桥面防水层上的沥青铺装层,在通车后一至数月后,首先在车轮经常经过的板角产生裂缝,并很快发展为纵横交错裂缝,一至二年发生严重碎裂、脱皮,以至脱落形成坑洼。

2.危害

桥面铺装层开裂,使水由裂缝浸入铺装层,甚至会浸入上部结构的梁板,当桥面及梁、板的钢筋受到裂缝浸入水作用而锈蚀;为碱-骨料反应提供水源;铺装脱落出坑,造成车辆跳车,加速桥面的进一步破坏。

3.原因分析

⑴桥央平整度不好或桥面伸缩缝附近不平整,使车辆行驶产生较大冲击。

⑵桥面防水层,由于与主梁顶面和桥面水泥混凝土铺装层间联结不好,将铺装层与主梁分为两个独立体系,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变形不一致,形成桥面铺超前享受层与主梁顶面间的空隙;铺装层偏薄,强度低,板角及板缝处的应力集中形成板角裂缝隙。

⑶主梁钢度小,变形大,回剧了裂缝发展的速度。

4.治理方法

⑴铺筑沥青混凝土面层以前,须对水泥混凝土面层的平整度、粗糙度等进行检查,应符合规定的设计要求。

并测设中线和边线的标高,根据所需铺筑沥青混凝土的最小、最大及平均厚度计算沥青混凝土的数量,做好用料计划。

⑵清扫水泥混凝土面层,保持清洁、干燥,并喷洒粘层油,粘层沥青宜采用快裂的洒布型乳化沥青,也可采用快、中凝液体石油沥青或煤沥青,并采用机械喷布工艺,用量一般控制在0.3~0.4kg/m2,要求洒布均匀。

⑶浇洒粘层沥青工艺要求

①如上述所述,粘层沥青应均匀洒布(亦可涂刷)。

浇洒过量的局部地段或积聚油量较多时应予以刮除。

②当气温低于10℃或水泥混凝土面层潮湿(或不洁),不得浇洒粘层沥青。

③浇洒粘层沥青后,严禁除沥青混合料运输车外的其他车辆、行人通行。

④粘层沥青洒布后,应紧接铺筑沥青混凝土面层,但乳化沥青应待破乳、水分蒸发完后铺筑。

⑤洒布沥青粘层前宜在路缘石上方涂刷石灰水或粘贴保护纸张,以免沥青沾染缘石。

⑷铺筑沥青面层时伸缩缝处理。

伸缩缝隙处宜用黄砂等松散材料临时铺垫与水泥混凝土顶面相平,沥青混凝土面层可连续铺筑。

铺筑完成后再按所用伸缩缝装置的宽度,划线切割,挖除伸缩缝部分的沥青混凝土后再安装伸缩装置。

⑸热拌沥青混合材料的运输。

①沥青混凝土面层铺筑用沥青混合料采用较大吨位的自卸汽车运输,车厢应清扫干净。

为防止沥青与车厢板粘结,车厢侧板和底板可涂一薄层油水混合液(柴油与水比例为1:

3)但不得有余液积聚在车厢底部。

②支料车应用篷布覆盖,用以保湿、防雨、防污染,夏季运输时间短于0.5h时,亦可不加覆盖。

③连续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应在摊铺机前10~30cm处停住,不得撞击摊铺机,卸料过程中运料车应挂空档,靠摊铺机推动前进。

④沥青混合料运至摊铺地点后应凭运料单接收并检查拌和质量及温度要求,遇有已经结成团块,或已经遭雨淋湿的混合料不得铺筑在桥面、道路上。

⑹沥青混凝土面层的铺筑

①铺筑沥青混凝土面层应采用机械摊铺,并宜以伸缩缝的间距确定一次铺筑的长度,要求在相邻两个伸缩缝之间昼不设施工缝。

桥面的宽度宜在1d内铺筑成,每次铺筑的纵向按缝宜在上次铺筑的沥青混凝土的实际温度未降至100℃时予以接缝铺筑并碾压。

②根据水泥混凝土面层的平整度、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厚度和结构层次决定一次铺筑或两次铺筑。

沥青混凝土面层厚度大于6cm时,宜采用两次铺筑以提高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平整度。

③沥青混合料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

摊铺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

摊铺速度一般控制在2~6m/min,可根据沥青混合料供应及机械配套情况及摊铺层厚度、宽度确定。

④摊铺好的沥青混合料应紧接碾压,(碾压方法、要求可参照沥青路面施工有关规定),如因故不能及时碾压或遇雨时,应停止摊铺,并对卸下的沥青混合料覆盖保湿。

⑤当先铺筑的沥青混凝土的实际温度降至80℃以下时,与后铺筑的混凝土应按冷按缝方式处理,即铣刨接缝处的沥青混凝土,要求接缝顺直。

纵缝的铣刨宽度宜为20~30cm,横缝的铣刨宽度应为3m直尺测量后决定,一般不宜小于100cm,如铣刨机时,强按划线用切缝机切割后,再凿除。

⑥沥青混凝土面层的铺筑和碾压宜从下坡进行,施工车辆和施工机械不准停留在新铺筑的沥青混凝土面层上,也不准柴油机之类的油料滴漏在沥青混凝土面层上,以免引起沥青混凝土软化、拥包。

(九)防撞栏杆预埋钢筋偏位

1.现象

预埋钢筋紧挨模板或偏到边界线以外。

2.原因分析

⑴预埋定位不准确,造成偏差。

⑵浇筑混凝土时预埋件被碰动移位。

⑶梁安装时位置偏差超标造成预埋件偏离正确位置。

3.防治措施

⑴定位要准确,并要固定。

⑵浇筑混凝土时尽量避免碰动预埋件。

⑶预制梁安装位置要控制在精度范围以内。

(十)防撞栏杆线形不顺直

1.现象

线形不直顺,突进突出,呈折线型。

2.原因分析

⑴局部放线错误。

⑵无部总体线形测量控制,而每次测量放线长话短,造成前后段测量放样偏差。

⑶每块模板长度偏大,难以拼成圆顺的弧线。

⑷模板拼装准确,支撑牢固,有足够刚度,避免“跑模”现象发生。

3.治理方法

如果线形无法满足要求,应敲掉重做。

(十一)接缝错位现象

1.现象

缝的断面不垂直或不平整,桥梁变形缝与防撞护栏杆变形缝互相错位,不在同一断面上。

有的因变形缝两侧沉降不均而损坏。

2.原因分析

⑴封头板本身质量差,造成断面不平。

⑵封头板立模时就有偏差甚至有错台。

⑶错把封头模板按垂直结构而不是垂直垂直水平面立模,造成整个结构上下断缝互相不在同一垂直面上。

3.预防措施

⑴封头模板质量要达到要求,确保使用效果。

⑵要按垂直水平面立模。

⑶立模要上下对齐,确保结构断面不错位,确保断面上下贯通。

本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内容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