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春秋感人英雄事迹材料1500字.docx
《最新春秋感人英雄事迹材料15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春秋感人英雄事迹材料1500字.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春秋感人英雄事迹材料1500字
春秋感人英雄事迹材料1500字
纵观历史传承,每一历史事迹无一不是通过历史故事源远流长,从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与人类社会的演变过程来看,故事都是整个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将知识传承的主要途径。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秋感人英雄事迹,希望能够帮到你!
春秋感人英雄事迹1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因为歼灭了叛党而召开了一个庆功会,宴请群臣,名为“太平宴”。
席间觥筹交错,君臣兴致很高,宴会从白天一直进行到了晚上。
不知不觉中外面已经天黑了,而大厅中灯火通明,轻歌曼舞,热闹非凡。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楚庄王见大家还没有尽兴,便命自己的宠妾许姬出来献舞。
帐幔中舞动出两列婀娜多姿的舞女,许姬从中转出来,伴随着悦耳的音乐翩翩起舞。
只见她目含秋水、眉若远黛,歌喉未展先有情,庄重而又柔美。
有美酒畅饮,又有美女歌舞助兴,厅中气氛越发热烈起来。
酒至半酣,楚庄王命许姬为众谋士和将领斟酒,大厅里一阵欢呼。
就在许姬为一位将军斟酒的时候,突然一阵风从外面吹来,将席间的蜡烛全部吹灭。
顿时人声嘈杂。
就在此时,许姬觉得自己的手被人一把握住,她用力挣脱开,并顺手将那人帽子上的缨子揪了下来。
许姬连忙走到楚庄王旁边哭着告状:
有人趁着天黑竟然轻薄自己,希望大王给自己做主。
她建议大王马上点上蜡烛,只要看一看大家的帽子便能找出调戏自己的人来。
楚庄王想了想,并没有按照许姬说的那样做,反而吩咐先不急着点蜡烛,请大家把帽子都摘下来,不必拘于礼数开怀畅饮。
等到大家把帽子都摘了下来,楚庄王才命令侍者点蜡烛,此时再想查出非礼之人就没那么容易了。
宴席结束后,许姬责怪楚庄王没有替自己洗刷清白。
庄王笑着劝解道:
“今天的宴会是为了犒劳大家的,如果席间出现兴师问罪的事,自然会影响大家的兴致。
酒本来就是乱性之物,况且许姬国色天香,哪有人不喜欢呢?
如果我因为此事治了那个人的罪,别人自然会说我心胸狭窄,那样还有谁愿意为我效命呢?
”许姬听了便没有再提起这件事。
七年后,楚国与郑国展开了一场恶战,前部主帅唐狡自告奋勇率军迎敌,甘当先锋,为大军杀出了一条血路。
最终楚庄王取得了胜利,要厚赏唐狡。
唐狡却跪拜在地说:
“罪将只能将功折罪,才能报答您的不杀之恩哪!
”原来在“太平宴”上轻薄许姬的人就是唐狡,当时楚庄王没有治他的罪,他心怀感恩,所以今日舍命相报。
之后楚庄王不仅重赏了唐狡,更是将许姬送给了他。
人们都称赞楚庄王的宽容大度,从此对他更加忠诚。
“君则敬,臣则忠。
”楚庄王心胸开阔,一个“绝缨宴”,使得他更得人心。
楚庄王能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是和他的宽容大度、知人善任分不开的。
由此可见,没有一定的胸襟是不能成就一番大业的。
春秋感人英雄事迹2
楚庄王继位后,白天打猎游玩,晚上喝酒赏月,根本不理国事,更没把霸主的地位放在心上。
他就这样过了三年,人们都把他当做昏君看待。
其实楚庄王有自己的打算,他认为楚国的令尹权力太大,自己刚刚继位,地位还不稳固,不知道朝中那些大臣有胆识,有谋略,可以委以重任,所以即便自己如何努力也做不成什么大事。
于是他索性饮酒作乐,不理朝政了。
这样便让令尹以为自己是个无能之辈。
曾经有大臣劝告楚庄王,可是他们的话全是隔靴搔痒,根本说不到点上。
楚庄王根本不想听,他最后下了一道命令,谁再敢多嘴,就定谁的罪。
结果就真的没人敢说话了。
楚庄王非常失望,感叹连一个不怕死的大臣都没有。
有一天,大夫申无畏来见楚庄王。
楚庄王便问他:
“你来干什么?
是找我喝酒还是赏乐?
”
申无畏答道:
“有个人给我出了一个谜语,我猜不出来。
大王聪明过人,希望您能帮帮我。
”
楚庄王说:
“什么谜语?
你暂且说来听听!
”
申无畏说:
“在楚国的山上有一只身披五彩的鸟,在一个地方不飞不叫停留了三年,谁也不知道是什么鸟。
”
楚庄王笑着说:
“这不是一般的鸟。
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这事不能着急。
”
申无畏磕了个头,说:
“大王到底英明!
”说完他便出去了。
接连几天又有别的大臣冒死劝谏楚庄王管理朝政,那些大臣都说:
“您要再这么下去,别说成为诸侯中的霸主,恐怕连那些小的属国都管不了了。
”
楚庄王就从那天起开始管理朝政。
他一面改革政治,调整人事,从令尹的手中夺回大权,一方面招兵买马,训练军队,准备和晋国争夺霸主的地位。
经过几年的时间,楚庄王收服了南边的一些小部落,之后又打败了宋国。
楚庄王继位第八年,他亲自率领大军打败了陆浑的戎族。
陆浑在洛阳的南边,楚庄王打完胜仗之后便在周朝的边界上阅兵,向周天子示威,周王室赶快派人去慰劳他。
楚庄王阅兵回来,刚走到半路,便遇到军队要同他作战。
原来是令尹门越椒想要造反,自从楚庄王削弱了他的权力,他便更加坚定了造反的决心。
这次他看楚庄王率军出征了,便马上让本族的人马占领了郢都,并带了人马拦截楚庄王。
楚庄王假装害怕退兵,暗地里却让大军四下里埋伏好,只派一队兵马去把门越椒引过来。
门越椒过了一条河,接着去追楚庄王。
等到门越椒知道中了计,想要赶紧回去,河上的大桥却已经拆去了。
大将乐伯在河对岸冲着门越椒大喊,让他投降,门越椒便叫将士们隔着河射箭。
乐伯手下有个小军官叫养由基,他冲着门越椒喊道:
“隔着这么宽的河,射箭有什么用?
我听说令尹擅长射箭,我们不妨走近点,各自站在桥头,一人射三箭来赌个输赢。
你觉得怎么样?
”
门越椒说:
“要比箭,我先射。
”
养由基同意了让他先动手。
门越椒对自己的箭术非常有信心,于是他开始向河对岸射箭。
可是养由基用自己的弓轻轻地一拨,射过来的箭就掉在河里了。
接着第二枝箭又来了。
他把身子一蹲,那枝箭从他头顶上飞了过去。
门越椒嚷着说:
“不许蹲,不许蹲!
”
养由基说:
“好,这回我就不蹲,您只剩一箭了。
”说完就瞧见第三箭已经过来了。
养由基不慌不忙,伸手一抓,便将那枝箭接在了手里,说:
“您射完了,这下改轮到我了。
”说完只听“嘣”地一声,门越椒赶快往左边一躲。
养由基笑着说:
“别害怕,我只是拉拉弓,箭还在手里呢。
”接着他又把弓弦拉了一下,门越椒赶快又往右边一躲。
养由基就在他往右边躲的那一下子,射出了一箭,正射中了门越椒的脑门上。
门越椒一下子便倒了下去,他带来的兵马逃的逃,降的降。
楚庄王又打了一个胜仗。
由于养由基一箭便消灭了敌人,因此楚国人就管他叫“养一箭”。
楚庄王平定了令尹门越椒的叛乱以后,就封本国的一位隐士为令尹。
那位隐士便是孙叔敖。
他开始改革楚国的制度,整顿军队,开垦荒地,挖掘了楚国最大的一条河道。
河道修好后,一百多亩庄稼能够受其灌溉,每年可以多打下不少粮食。
又过了几年,楚国变得更加富强。
公元前597年,楚国跟晋国大战一场。
这时候晋国的国君是晋景公。
楚庄王把晋景公的军队打得七零八落,拼命逃窜。
有人劝楚庄王追上去,把晋人赶尽杀绝。
楚庄王说:
“楚国自从城濮之战以后,一直抬不起头来。
这次打了胜仗,已经将楚国的耻辱洗刷掉了。
晋国灭不了楚国,楚国也灭不了晋国。
晋楚两国应该讲和,杀再多的人是没有意义的。
”楚庄王立刻下令收兵,让晋国的人马逃了回去。
有人又对楚庄王说:
“我们把晋人的尸首堆起来,造成一座小山,一来可以为胜仗留个纪念,二来也可以显显威风。
”
楚庄王听了,瞪着那个人说:
“只不过偶然打了个胜仗,有什么好纪念的!
杀人又不是多么光彩的事,把尸首全都埋了吧!
”楚庄王沉寂了三年,之后便一鸣惊人,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
“玉在匣中求善价,钗在奁内待时飞。
”贾雨村的这句话也反映出了楚庄王当时的心境。
只不过作为一个王者,他的腾飞更有力:
懂得审时度势,伺机而动,不争一时之气,这才是王者风范;胜不骄败不馁,这才是一个强者应该具有的素养和心态。
春秋感人英雄事迹3
齐桓公死后,齐国内部发生了争夺王位的斗争,公子昭逃到了宋国,宋襄公就通知各路诸侯,希望大家共同护送公子昭去齐国继位。
可是宋襄公毕竟没有齐桓公那样的号召力,除了三个小国带了兵马过来,其他的国家都没有当成一回事。
于是宋襄公率领四国的军队打到齐国,帮助公子昭继位,即齐孝公。
齐国本来是诸侯国中的强国,如今,齐国的国君靠的是宋国的力量登上的王位,因此宋国的地位也就提高了。
宋襄公也有一位有野心的君主,他希望自己能够接替齐桓公的位子成为中原的霸主。
可是这次他的号召却只有三个小国响应,几个中原大国却没有把他当回事。
宋襄公希望能够借助大国去征服小国,于是派人去联络楚国。
他的如意算盘是:
如果楚国答应和他合作,那么在楚国势力下的小国自然也就臣服了。
宋襄公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大臣们,其中公子目夷提出了反对意见。
他认为宋国目前的国力还不够强大,想要成为盟主并不会有什么好处。
可是宋襄公一心想成为霸主,根本听不到那些反对的声音。
他立刻邀请楚成王和齐孝公来宋国开会,共同商议会合诸侯订立盟约的事。
两个诸侯都同意了他的请求。
公元前639年,眼看就要到了会盟的日子,宋襄公驾着车去开会。
临走时公子目夷劝他多带些人马以防不测,可是宋襄公认为开会就是为了不打仗,自己怎么可以带兵去呢?
公子目夷怎么也说服不了他,只好空手跟着去。
在商议的过程中,果然发生了争执,楚成王和宋襄公都想做盟主,顿时争吵不休。
楚国是大国,依附楚国的诸侯也多。
宋襄公还想继续争论。
楚国的一班随行人员全都脱掉了外衣,露出了里面的铠甲,他们将宋襄公绑了起来。
后来,经过鲁国和齐国的调解,让楚成王做了盟主,才把宋襄公放了回去。
宋襄公回去之后仍然不服气,就连宋国的邻国郑国也跟着楚成王一起反对他,这使得宋襄公更加生气。
为了出这口气,宋襄公决定先攻打郑国。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出兵攻打郑国。
郑国急忙向楚国求救。
可是楚成王并没有派兵来救援,而是直接率领军队攻打宋国。
宋襄公没想到楚国来这么一手,急忙往回赶,最后在泓水的南岸驻扎下来。
两军隔岸对峙,楚军开始渡过泓水,进攻宋军。
公子目夷见此,连忙催促宋襄公下令展开攻击。
可是宋襄公反而责怪公子目夷:
“对方还没有过完河,我们怎么能这时候发起攻击呢?
这样太不仁义了。
”
正说着,楚国军队已经上岸了,他们正排队摆阵。
公子目夷心里着急,又催促宋襄公,可是宋襄公又以人家没有排好队伍为由拒绝发起攻击。
没多久,楚国士兵已经摆好阵势,只听得战鼓声响,楚军便如洪水般奔涌而至,将宋军打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
这时,宋襄公才急忙指手画脚想要继续抵抗,可惜他的大腿上中了一箭。
要不是将士拼命保护他离开,他早已经战死沙场了。
宋襄公逃回国都商丘,宋国人都抱怨说他们的国君不会打仗,根本不应该那样打。
宋襄公后来知道了大家背后的议论,但是仍然坚持自己没有做错:
“讲仁义的人就应该这样打仗,这是规矩。
譬如遇见头发花白的人就不能抓来做俘虏;遇到受伤的人就不能再去伤害他。
”
公子目夷十分无奈,他气愤地说:
“打仗就是为了战胜敌人,如果怕伤到人那还不如不打呢。
如果遇见头发花白的人就不抓,那干脆让人家抓走算了。
”
宋襄公受了重伤,再加上心中有气出不来,不到一年就去世了。
临死时他嘱咐太子:
“楚国是我们的仇人,你一定要报这个仇。
晋国的公子重耳是个人才,将来一定能够成为霸主,当你遇难的时候就去向他求助吧!
”
乍一看,宋襄公确实很迂腐,可是从另一方面,我们从他的身上也看到了东方的“骑士精神”。
春秋时期是一个非常注重礼仪的历史阶段,而宋襄公本人更是出身贵族,从小接受的就是贵族教育。
所以想让他不讲仁义,那是非常困难的。
对他来说,战争中取胜固然重要,可是赢得光明正大更重要。
春秋感人英雄事迹4
孙武,字长卿,生卒年不详,后人尊称其为孙子,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惠民县)人。
祖父田书为齐大夫,攻伐莒国有功,齐景公赐姓孙,封采地于乐安。
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也是世界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公元前532年的齐国内乱后,孙武毅然到了南方的吴国,潜心钻研兵法,着成兵法十三篇。
他的兵法得到吴王的认可,被任命为。
公元前506年,吴楚大
战开始,孙武指挥吴国军队以三万之师,千里远袭,深入大国,五战五捷,直捣楚都,创造了我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为吴国立下了卓著战功。
他所着的《孙
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兵书,被誉为“兵经”、“兵家鼻祖”。
出身贵族,另寻立足之地
孙武的
祖先是妫满,他被周朝天子册封为陈国国君。
后来由于陈国内部发生政变,孙武的直系远祖妫完便携带家小逃到齐国,投奔齐桓公。
齐桓公早就听说了陈公子妫完的
大名,知道他虽然年轻,但很有才华,就任命他为负责管理百工之事的工正。
妫完在齐国有了安身之地后,由姓妫改姓田,故他又被称为田完。
一百多年后,田氏家
族出了很多人才,经过几代相传,已成为齐国的一大家族,地位越来越显赫,在齐国的领地也越来越大。
田完的五世孙田书,做了齐国的大夫,很有军事才干,因为
领兵伐莒(今山东莒县)有功,齐景公在乐安封给他一块采地(诸侯封赐给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又称“采邑”式“食邑”),并赐姓孙氏。
因此,田书又
被称为孙书。
孙书的儿子孙凭,做了齐国的卿,成为齐国君主以下的最高一级官员,孙武就是孙凭的儿子。
孙武出生在贵族家庭,优越的家庭
条件给他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环境,使他得以阅读古代军事典籍《军政》,了解黄帝战胜四帝的作战经验以及伊尹、姜太公、管仲的用兵史实。
那个时代,战乱频繁,
兼并激烈,他的祖父、父亲都是善于带兵作战的将领,他从小也耳闻目睹了一些战争,这就为孙武军事才能的培养提供了更加优越的条件。
也可以说,孙武是一个幸运儿。
当时,齐国内部矛盾重重,危机四伏。
齐景公初年,左相庆封灭掉了右相崔杼。
接着田、鲍、栾、高等四大家族又联合起来,赶走了庆
封。
后来,内乱越来越严重,争权夺利的斗争也愈演愈烈。
孙武对这种内部斗争极其反感,不愿参与其中。
为了摆脱混乱的环境,他萌发了远奔他乡、另谋出路去施
展自己才能的念头。
当时,南方的吴国自寿梦称王以来,联晋伐楚,国势强盛,很有新兴气象。
因此,孙武认定吴国是他理想的施展才能和实现抱负的地方。
大约在
齐景公三十一年(公元前517年)左右,孙武正值18岁的青春年华,他毅然离开乐安,告别齐国,长途跋涉,到了吴国。
孙武到了吴国
后,便结识了从楚国而来的伍子胥。
伍子胥也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他原是楚国的名臣,公元前522年,因父亲伍奢和兄长伍尚被楚平王杀害而潜逃到吴国。
他立
志兴兵伐楚,为父兄报仇。
他们两个人都有要成大事的心愿,因此谈得十分投机,遂结为好友。
那时,吴国的局势也在动荡不安之中,他们便决定暂时先避隐深居,
再找机会施展自己的本领,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公元前515年,吴国公子光利用吴国伐楚,国内空虚的机会,派刺客杀了吴王僚,然后自立
为王,称阖闾。
因为他是靠不正当手段才登上的王位,所以格外地礼贤下士,广招贤才。
他知道伍子胥原是楚国的名臣,就派人找到了他,对他委以重用。
阖闾又体
恤民情,不贪美味,不近女色,注意发展生产,建筑城垣,训练军队,因而大得民心。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吴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孙武虽然隐居在吴都
郊外,但他对吴王的所作所为也很清楚,他也更加看清了自己的前途。
他在隐居之地,一边灌园耕种,一边根据自己以前积累的知识写作兵法,并请好友伍子胥向吴
王推荐自己。
孙武练兵,难得将才
阖闾即位三年,即公元前512年,吴国国内稳定,仓廪充足,军队精悍,决定向西
进兵征伐楚国,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
伍子胥向阖闾提出,这样的长途远征,一定不能掉以轻心,要有一位深通韬略的军事家筹划指挥,才有取胜的把握。
他向吴
王阖闾推荐了孙武,吴王答应接见孙武,看看他是否真如伍子胥所说那样有本事。
孙武把自己撰写的兵法13篇呈献给吴王。
吴王将这13篇
兵法一一看完,感觉兵法头头是道,对孙武赞口不绝。
身为一国之君,他考虑的还是比较周全的,他怕孙武如果万一是个纸上谈兵的人,要是对他重用那就惨了,就
想考验一下孙武说:
“你的兵法我都看过了,写得很好,使我受益不浅,但不知你是否能将这些理论运用于实战,你可以试一下指挥队伍吗?
”孙武回答说:
“可
以”。
吴王又问道:
“先生打算用什么样的人去演练?
”孙武答:
“随君王的意愿,用什么样的人都可以。
不管是高贵的还是低贱的,也不论是男的还是女的,都可
以。
”吴王想给孙武出个难题,便派出他后宫中的美女180人,交给孙武操演。
心想:
如果你真能将我后宫中的美人练好了,那才是真正有本事。
孙武这么聪明的人,当然知道吴王是故意为难他。
他也决定在吴王面前展露一下自己的才能,他隐居那么长时间才写出来的兵法肯定不是白写的。
于是,他就把
180名宫女分为左右两队,以吴王宠爱的妃子两人担任两队队长。
孙武站在指挥台上,认真宣讲操练要领。
他问道:
“你们都知道自己的前心、左右手和后背
吗?
”宫女们回答:
“知道。
”孙武又解释说:
“向前,就是看前心所对的方向;向左,看左手方向;向右,看右手方向;向后,转朝背的方向。
听明白了吗?
”宫
女们回答:
“听明白了。
”安排就绪,孙武便击鼓发令,然而尽管孙武三令五申,宫女们口中应答,内心却感到新奇、好玩,她们不听号令,捧腹大笑,队形大乱。
孙武说:
“是我规定不明确,你们军令军法不熟悉,错在将帅。
”于是再次三令五申,击鼓发令。
宫女们仍大笑不止。
孙武说:
“规定不明确,军令军法不熟悉,是
将帅之错;既然已反复地说明了,仍不执行命令,那就是队长的错了。
”孙武便召集军吏,根据兵法,要斩两位队长。
吴王眼见孙武要杀掉自
己的爱姬,马上派人传命说:
“我已经知道能用兵了。
没有这两个美人侍候,寡人吃饭也没有味道。
请不要杀了她们。
”孙武毫不留情地说:
“臣既然受命
为将,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
”孙武执意杀掉了两位队长,又重新选定了两个队长,继续练兵。
当孙武再次击鼓发令时,众宫女前后左右,进退回旋,跪爬滚
起,全都合乎规矩,阵形十分齐整。
孙武派人向吴王报告:
“队伍已训练整齐,请吴王来看看!
”吴王刚失去两个爱妃,痛心不已,不想去看。
其实,这也不是孙武
的错,谁让他想出用自己的后宫美人给孙武做试验品的呢?
他本来只是想试一下孙武是否真的有才,能否重用他,没想到却因此而失了两位爱妃。
真是意外啊!
虽不
高兴,但也了解到孙武是一位既能着书立说,又能统兵作战的人,就知道孙武是帮助自己成就霸业的难得的将才。
于是,就封孙武为,令他日夜练兵,准备伐楚。
西征南伐,赫赫战功
吴军在孙武的严格训练下,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就在公元前512年,阖闾、伍了胥和孙
武,指挥吴军攻克了楚的属国钟吾国(今江苏宿迁东北)、舒国(今安徽庐江县西)。
这时阖闾被胜利充昏了头脑,想要长驱直入攻克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县纪南
城)。
孙武认为这样做不妥,便进言道:
“楚军是天下的一支劲旅,非舒国和钟吾国可比。
我军已连灭二国,人疲马乏,军资消耗,不如暂且收兵,蓄精养锐,再等
良机。
”吴王听从了孙武的话,感觉有道理,就下令班师。
伍子胥也完全同意孙武的主张,并向吴王献策说:
“我军虽然人马疲劳,不宜远
征。
不过,我们也可以设法使楚人疲困。
”于是伍子胥与孙武共同商订了一套扰楚、疲楚的计策,即组成三支劲旅,轮番袭扰楚国。
在第一支军队袭击时,楚国便调
集主力迎战。
但楚军一出,孙武却率吴军撤退了。
当楚军刚返回时,吴国派出的第二支袭扰军队又开始了行动。
这种车轮式的袭击战搞得楚国被动应付,军队疲惫不
堪,国力也消耗严重,致使一些小属国纷纷叛离,吴国却在袭扰中大有收获。
公元前506年,楚国攻打蔡国,那时,蔡国已经是吴国的附属
小国,吴国当然不会不管不问。
于是,阖闾和伍子胥、孙武指挥训练有素的3万精兵,乘坐战船,溯淮而上,直趋蔡国与楚国的交战。
楚军见吴军来势凶猛,不得不
放弃对蔡国的围攻,收缩部队,调集主力,以汉水为界,加紧设防,抗击吴军的进攻。
不料孙武突然改变了沿淮河进军的路线,放弃战船,改从陆路进攻,直插楚国纵深。
伍子胥问孙武:
“吴军习于水性,善于水战,为何改从陆路进军呢?
”
孙武告诉他说:
“用兵作战,最贵神速。
应当走别人料想不到的路,以便打它个措手不及。
逆水行舟,速度迟缓,楚军必然乘机加强防备,那就很难破敌了。
”伍子胥很佩服他能想出这样的高招。
就这样,孙武在3万精兵中选择了强壮敏捷的3500人做先锋,披坚执锐,轻装疾进。
等到了汉水东岸,楚军迎击时孙武又领兵后撤,引诱楚军追击,三战三
胜。
此后两军在柏举(今湖北麻城东北)决战,孙武用先发制人的战术冲乱了楚军的阵脚,然后吴王率领主力攻击围歼,又大获全胜。
以后孙武用半渡而击、乘楚军
用餐时攻击等灵活战术打得楚军毫无还手之力。
因为孙武的神勇指挥,从柏举之战到占领楚国国都郢,吴军只用了十天的时间,楚王仓皇而逃。
孙武以3万破楚军
20万,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
然而,这时越国乘吴军伐楚之机进攻吴国,秦国又出兵帮助楚国对付吴军,这样,阖闾又不得不引兵返吴。
此后,吴又继续伐楚,楚为免亡国,将国都由郢迁到都(今湖北宜城县东南)。
公元前496年,阖闾听说越王允常去世,新即位的越王勾践年轻稚弱,越国国内不大稳定,认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便不听孙武等人的劝告,不等准备工作全
部就绪,就仓猝出兵,想要击败越国。
不料,勾践整顿队伍,主动迎战,两军相遇于吴越边境。
勾践虽然年轻,却想出了对付吴军的妙计,他派死刑犯首先出阵,排
成三行,把剑放在脖子上,一个个陈述表演后,自刭于阵前。
吴国士兵不知那是一个个罪犯,居然看得忘了神,傻了眼,越军乘机发动冲锋,吴军仓皇败退,阖闾也
重伤身亡。
孙武和伍子胥整顿军备,以辅佐夫差完成报仇雪耻大业。
公元前494年春天,勾践调集军队从水上向吴国进发,夫差率10万精
兵迎战于夫椒(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边),在孙武、伍子胥的策划下,吴军在夜间布置了许多诈兵,分为两翼,高举火把,只见在黑暗的夜幕中火光连成一片,迅速
向越军阵地移动,杀声震天,越军惊恐万状,军心动摇,吴军乘势总攻,大败越军,勾践在吴军的追击下带着5000名甲士跑到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市东南)上的
一个小城中凭险抵抗,由于吴军团团包围,勾践只得向吴屈辱求和,夫差认为勾践既然败在了自己手下,就不会再有什么作为,就不听伍子胥的劝阻,同意了勾践的
求和要求。
公元前484年,孙武再次显露出其杰出的军事才能,辅佐吴王夫差在艾陵之战中战胜齐国,从而使吴国国威大振,在两年后的黄池会盟中取代晋国成为霸主。
司马迁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里指出:
“(吴国)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
孙武虽然帮助吴国建立了霸业,但夫差日渐骄横,不听忠言信谗言。
中了勾践的“美人计”,逼死了对他最为忠心的功臣伍子胥。
至于孙武后来的命运如何,至今
还不完全清楚,一种说法是,孙武辅佐吴王夫差建立霸业后,看到自己的好友都被逼死了,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为免遭杀身之祸,遂
退隐林泉,重新修改他的兵法去了;还有人说,他重返齐国,在家乡隐居授徒。
总之,他的下场还是好的。
事情不出伍子胥所料,越王勾践屈
辱求和后,卧薪尝胆,立志报复,他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越国富足,越军精悍。
公元前482年,越军乘吴军主力聚集黄池与中原诸侯盟会、吴国国内兵力空虚
之际,发兵袭击吴国,攻入吴国国都,吴国遭此劫难,便一蹶不振,由盛转衰,延至公元前473年,正式被越国灭亡,夫差愧恨交加,自刎而死。
孙武所梦想的由
吴王统一华夏,也就成为泡影。
孙武思想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孙武被后人尊崇为“兵圣”、“兵家之祖”和“兵家之
师”,除了他战功显赫外,更主要的是他留给后世一部不朽的军事名著――《孙子兵法》。
该书有13篇,共5000余字。
但这短短的几千字里却包含着一个博大
精深的理论体系和十分丰富的军事思想内容,对中国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孙武的军事思想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观
点。
他强调战争的胜负不取决于鬼神,而是与政治清明、经济以展、外交努力、军事实力、自然条件诸因素有联系,预测战争胜负主要就是分析以上这些条件如何,
这就体现了他朴素的唯物论观点。
孙武不仅相信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着,强调在战争中应积极创造条件,发挥人的主观能
动性,促成对立面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化,表明孙武掌握了生动活泼的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