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生平著作观点DOC.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71624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生平著作观点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生平著作观点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生平著作观点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生平著作观点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生平著作观点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生平著作观点DOC.docx

《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生平著作观点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生平著作观点DOC.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生平著作观点DOC.docx

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生平著作观点DOC

NANCHANGUNIVERSITY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作业二

(研究生用)

 

姓名:

陶旭辉

专业:

西方经济学

学号:

405430115216

 

2016年3月

一、亚当斯密的生平、著作、经济学术观点

1.学术生平:

1723~1740年间,亚当·斯密在家乡苏格兰求学,在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ofGlasgow)时期,亚当·斯密完成拉丁语、希腊语、数学和伦理学等课程;1740~1746年间,赴牛津学院(TheOxfordAcademy)求学,但在牛津并未获得良好的教育,唯一收获是大量阅读许多格拉斯哥大学缺乏的书籍。

1750年后,亚当·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学不仅担任过逻辑学和道德哲学教授,还兼负责学校行政事务,一直到1764年离开为止;这时期,亚当·斯密于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获得学术界极高评价。

而后于1768年开始着手著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

1773年,《国富论》已基本完成,但亚当·斯密多花三年时间润色此书,1776年3月此书出版后引起大众广泛的讨论,影响所及除了英国本地,连欧洲大陆和美洲也为之疯狂,因此世人尊称亚当·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1778~1790年间亚当·斯密与母亲和阿姨在爱丁堡定居,1787年被选为格拉斯哥大学荣誉校长,也被任命为苏格兰的海关和盐税专员。

1784年斯密出席格拉斯哥大学校长任命仪式,因亚当·斯密之母于1784年5月去世所以迟未上任;直到1787年才担任校长职位至1789年。

亚当·斯密在去世前将自己的手稿全数销毁,于1790年7月17日与世长辞,享年67岁。

亚当·斯密并不是经济学说的最早开拓者,他最著名的思想中有许多也并非新颖独特,但是他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统的经济学说,为该领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完全可以说《国富论》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

但是如果自由竞争受到阻障,那只“无形的手”就不会把工作做得恰到好处。

因而亚当·斯密相信自由贸易,为坚决反对高关税而申辩。

事实上他坚决反对政府对商业和自由市场的干涉。

他声言这样的干涉几乎总要降低经济效率,最终使公众付出较高的代价。

亚当·斯密虽然没有发明“放任政策”这个术语,但是他为建立这个概念所做的工作比任何其他人都多。

有些人认为亚当·斯密只不过是一位商业利益的辩护士,但是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

他经常反复用最强烈的言辞痛斥垄断商的活动,坚决要求将其消灭。

亚当·斯密对现实的商业活动的认识也并非天真幼稚。

《国富论》中记有这样一个典型观察:

“同行人很少聚会,但是他们会谈不是策划出一个对付公众的阴谋就是炮制出一个掩人耳目提高物价的计划。

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体系结构严密,论证有力,使经济思想学派在几十年内就被抛弃了。

实际上亚当·斯密把他们所有的优点都吸入进了自己的体系,同时也系统地披露了他们的缺点。

亚当·斯密的接班人,包括象托马斯·马尔萨斯和大卫·李嘉图这样著名的经济学家对他的体系进行了精心的充实和修正(没有改变基本纲要),今天被称为经典经济学体系。

虽然现代经济学说又增加了新的概念和方法,但这些大体说来是经典经济学的自然产物。

在一定意义上来说,甚至卡尔·马克思的经济学说(自然不是他的政治学说)都可以看作是经典经济学说的继续。

2.主要著作:

2.1《道德情操论》(1759)

在亚当斯密生活的那个时代,“道德情操”这一短语,是用来说明人(被设想为在本能上是自私的动物)的令人难以理解的能力,即能判断克制私利的能力。

因此,亚当私密竭力要证明的是:

具有利己主义本性的个人﹝主要是追逐利润的资本家﹞是如何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中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尤其是自私的感情和行为,从未而建立一个有必要确立行为准则的社会而有规律的活动。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建立的经济理论体系,就是以他在《道德情操论》的这些论述为前提的。

《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不仅是亚当斯密进行交替创作、修订再版的两部著作,而且是其整个写作计划和学术思想体系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

《道德情操论》所阐述的主要是伦理道德问题,《国富论》所阐述的主要是经济发展问题,到21世纪的观点看来,这是两门不同的学科,前者属于伦理学,后者属于经济学。

亚当斯密把《国富论》看做是自己在《道德情操论》论述的思想的继续发挥。

《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这两部著作,在论述的语气、论及范围的宽窄、细目的制定和着重点上虽有不同,如对利己主义行为的控制上,《道德情操论》寄重托于同情心和正义感,而在《国富论》中则寄希望于竞争机制;但对自利行为的动机的论述,在本质上却是一致的。

在《道德情操论》中,亚当斯密室把“同情”作为判断核心的,而其作为行为的动机则完全是另一回事。

2.2《国富论》(1776)

《国富论》系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的巨著。

第一篇论劳动生产力改善的原因及其生产物在各阶级的人们间之自然的分配顺序。

第一篇开始说明:

各种生产力的最大改善,起因于分工。

有分工,才有货币。

因为,有了分工,必有交换;有了交换,就要货币;所以,货币是助长分工所必须的。

这样的议论,自然进展到交换的条件;那就是价值论及价格论。

关于价格的研究,谓价格被分为工资、利润及地租;因此,为了说明价格取决于工资、利润及地租的比率这一事实,必须讲到这些比率的变动。

第二篇论资产的性质、积蓄及用途。

第二篇有五大论点:

一论资产的性质及分类;

二论社会总资产中的一种特别部门(即货币)及银行的各种操作以节约货币的方法;

三论资本的积蓄及生产与不生产的劳动;

四论利息的升降;

五论资本的各种用途,并予以比较。

第三篇论各国富裕进步的不同。

第三篇说明:

国富的自然进步,资本是最初用于农业,而后用于各种制造业,最后用于国外贸易。

第四篇论经济政策与经济学说之诸体系。

即商业体系与农业体系。

第五篇论元首或国家的收入。

并具体说明下列三点:

一,哪些是君主或政府的必要费用;在这些费用当中,哪些该由社会一般人民的奉献来支应;哪些则该由特别的社会团体或个人来承担。

二,有哪些不同的方法,可以让一般社会成员为整个社会应该承担的费用作出奉献;这些方法分别有哪些重要的优缺点。

三,最后一点则说明,究竟是什么理由,使得几乎所有现代政府都举债度日;而那种债务,对整个社会的真实财富,亦即,对整个社会土地与劳动每年的产出,会造成什么影响。

《国富论》中他有下列重要主张:

1>个人主义:

经济体制之建构,应以保障个人之生存及发展为原则。

因为每个人若能充分发展自我,则社会整体也将获得进步。

2>财产私有制:

就是主张私人有权拥有及支配自己的财富。

因为如此才能使个人充分发展,同时促进文明的发展。

3>追求利润具有正当性:

企业家投资工商业虽然为了追求利润,但是在过程中往往产生服务人群、贡献社会的效果,促进社会进步。

4>经济自由:

主张政治中立,不随便干预经济活动,使每个人得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地进行其经济活动,如此才能有效率。

5>价格机能:

商品的价格,由市场来决定,如此价格自然会调整恰当,而且资源也会配置得当,结果将始社会效益达到最佳的状态。

他认为人类有自私利己的天性,因此追求自利并非不道德之事。

倘若放任个人自由竞争,人人在此竞争的环境中,不但会凭着自己理性判断,追求个人最大的利益,同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市场)”使社会资源分配达到最佳状态。

3.经济学术观点:

3.1分工理论

亚当斯密认为,分工的起源是由人的才能具有自然差异,那是起因于人类独有的交换与易货倾向,交换及易货系属私利行为,其利益决定于分工,假定个人乐于专业化及提高生产力,经由剩余产品之交换行为,促使个人增加财富,此等过程将扩大社会生产,促进社会繁荣,并达私利与公益之调和。

他列举制针业来说明。

“如果他们各自独立工作,不专习一种特殊业务,那么他们不论是谁,绝对不能一日制造二十枚针,说不定一天连一枚也制造不出来。

他们不但不能制出今日由适当分工合作而制成的数量的二百四十分之一,就连这数量的四千八百分之一,恐怕也制造不出来。

分工促进劳动生产力的原因有三:

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专业而日进;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需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发明,只有在分工的基础上方才可能。

3.2货币理论

货币的首要功能是流通手段,持有人持有货币是为了购买其它物品。

当物物交换发展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后,商品的价值就用货币来衡量。

这时,便产生了货币的另一功能-价值尺度。

亚当斯密也谈到货币的储藏功能、支付功能。

但是,他特别强调货币的流通功能。

3.3价值论

提及价值问题,亚当斯密指出,价值涵盖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前者表示特定财货之效用,后者表示拥有此一财货取另一财货的购买力。

进一步指出,具有最大使用价值之财货,往往不具交换价值,水及钻石是其著名的例子。

不过水与钻石价值之比较是百年之后边际效用学派才圆满解决此一问题。

3.4分配理论

亚当斯密的分配论,是即劳动工资、资本利润及土地地租自然率之决定理论。

亚当斯密指出,尽管雇主拥有抑低工资的力量,工资仍有其最低水平,此一最低水平是劳动者必须能够维持基本生活,假定社会工人需求增加或工资基金提高,工资将高于最低水平。

就另一角度言之,一国国富、资本或所得增加,将促使工资上涨,工资上涨则促进人口增加。

资本利润之高低如同劳动工资,决定于社会财富之增减,资本增加固可促使工资上涨,却使利润为之下降。

亚当斯密指出,假定商人投资同一事业,因为彼此相互竞争,自然致使利润率降低。

地租系指对土地使用所支付的价格。

亚当斯密认为,地租高低与土地肥沃程度及市场远近有关。

3.5资本积累理论

资本累积是大量进行分工必备的另一要素。

分工的扩张与生产效率的提高跟资本的总额成正比。

资本的累积必须在分工之前进行,因为分工需要使用许多特殊的设备与机械料,在在都需要以资本来购取。

分工愈细,工具的需要愈多,资本愈显得重要。

透过分工过程,可增加劳动生产量,提高国民所得,增强国民储蓄意愿与能力。

3.6赋税理论

亚当斯密提出四大赋税原则,即公平、确定、便利、经济。

公平:

一国国民应尽可能按其能力以支持政府,亦即国民应按其在政府保护下所享有的利得比例纳税。

确定:

各国民应当缴纳的税捐,须确定并不得随意变更,缴纳时期、缴纳方法、应付税额,都应对纳税人清楚宣示。

便利:

一切税捐,都应在最适合于纳税人的时间与方法收之。

经济:

每一税捐都应善加设计,务使公民缴付国库以外,在他的财力上受到最少可能的激。

二、大卫•李嘉图的生平、著作、经济学术观点

1.学术生平: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

生于犹太人家庭,父亲为证券交易所经纪人。

12岁到荷兰商业学校学习,14岁随父从事证券交易。

1793年独立开展证券交易活动,25岁时拥有200万英镑财产,随后钻研数学、物理学。

1799年读亚当·斯密《国富论》后开始研究经济问题,参加了当时关于黄金价格和谷物法的讨论,1817年发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9年选为上议院议员。

科学建树上,大卫·李嘉图提出决定价值的劳动是社会必要劳动,决定商品价值的不仅有劳动,还有投在生产资料中的劳动。

他认为全部价值由劳动产生,并在3个阶级间分配:

工资由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利润是工资以上的余额,地租是工资和利润以上的余额。

由此说明了工资和利润、利润和地租的对立,从而实际上揭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对立。

他还论述了货币流通量的规律、对外贸易中的比较成本学说等。

但他把资本主义制度看作永恒的,只注意经济范畴的数量关系,在方法论上又有形而上学的缺陷,因而不能在价值规律基础上说明资本和劳动的交换、等量资本获等量利润等,这两大难题最终导致李嘉图理论体系的解体。

他的理论达到资产阶级界限内的高峰,对后来的经济思想有重大影响。

贵人相助,事实上,即使在修炼完成之后,李嘉图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