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篇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715939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篇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精篇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精篇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精篇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精篇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篇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精篇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篇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篇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精篇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姓名:

考号:

密封线

甘二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

1.答卷前,将姓名、考号填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内。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从政治地理角度来看,适宜建都的地点一般有几个层次的考虑,其中有两个层次最为要紧:

一是在全国领土范围内的地理区位,二是建都地点本身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条件与人文基础。

在第一层次中的考虑又分为两方面,一是选择全国的地理中心或是有利的控内御外的位置,二是与统治集团的发源地是否相近的原则。

当然从最简单最普通的思路而言,作为一国的政治中心应当位于国家的地理中心位置上,以便于对全国进行行政管理。

唐代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比较大范围的天下之中就在三河地区,从政治地理上来说就是所谓核心区。

而从三河缩小到一个地点的天下之中则是洛阳。

所以,从西周到唐代,都有在洛阳建都的事实或打算。

虽然王朝领土范围的中心位置是建都的理想位置,但有时却不一定是最合适的现实位置。

因为除了理想以外,政治军事经济因素要起着实际的作用。

为了王朝的长治久安,一方面要控制内部的敌对势力,另一方面要抵御外部的侵略行为。

在这种考量下,首都就可能设在有所偏向的位置而不是地理中心。

具体而言,在唐代以前,适合这一要求的是西安一带。

西安所处的关中平原,对山东地区(即崤山以东黄河下游地区)而言是居高临下,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

《盐铁论·非鞅》所说:

“诸侯敛衽,西面而向风。

”就是这个意思。

而这一地区又有四塞之固的地理优势,即使控制不了东方,也能据险保守独立。

洛阳则没有这个优势,万一四方叛乱,则难以保全国家政权。

这是控内。

而对于御外而言,由于唐朝以前,中原王朝的主要外敌威胁来自西北,对于强盛王朝而言,首都偏于西北有利抗敌自保。

如西汉、隋、唐都是如此。

到了宋以后的外患则来自正北或东北,所以,首都的定位也要受到影响而发生变迁。

另一个与地理中心有矛盾的因素是政治根据———王朝时代称为龙兴之地。

一般而言,统治集团都力图将首都定在与自己起家的政治根据地不远的地方,这个因素十分重要,周秦隋唐如此,辽夏金元清亦无不如此。

甚至后梁的朱温,明太祖与明成祖(各选择不同地点),中华民国时期的南京国民政府,概莫能外。

甚至连割据江东的孙吴政权也有“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的说法。

在以上因素之外,首都所在地的经济地理条件也有一定的重要性,虽然首都地区的粮食与其他用品可以从全国调配,但粮食供应却要有最基本的保证,于是都城所在地区要求有一块能生产粮食的平原。

在以上所说的五大都城中,都有这一优势。

与经济地理相关的则是交通条件,首都必须位于交通枢纽处,这样既有利于对全国的政治控制,同时又保证对首都的经济供应。

以上这些条件既互相补充,又互相制约,于是中国的都城,尤其是统一王朝时期,就会出现这样两种情况:

一,很难有一个地方完全满足这些条件,既然如此,就会产生某一时期在两个地方徘徊建都的情况;二,在长达三千年时间里主要的都城实际上很少,唐以前只有西安、洛阳,开封只是一个补充。

金以后至今主要就只有北京,南京只是一种权宜。

(摘编自周振鹤的《东西徘徊与南北往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政治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三河地区就处于该流域核心区,洛阳是全中国的中心,因此古人常有在洛阳建都的事实或打算。

B.西安、洛阳、开封、北京和南京能成为古都的政治地理条件各不相同,但它们所在的地区都有一块保证都城粮食基本供应的平原。

C.明太祖和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明成祖却定都北京,看似不同,实则他们都遵循了要将首都定在龙兴之地或与之不远地方的原则。

D.西安作为古都,它有地理区位优势,既能居高临下,又能凭借四塞之固据险自保,同时它偏于西北的位置,也有利于抗击西北外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从政治地理角度,先后就地理区位和地理环境两个层面,分析了中国历史上建都存在东西徘徊与南北往复现象的原因。

B.文章举长安和洛阳的例子,分析了建都时出于控内与御外的考虑,都城往往会选在有所偏向的位置而不是地理中心位置的道理。

C.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第二、三、四段从地理区位角度分析,第五段从地理环境角度,分析了经济地理和交通条件对选都的影响。

D.第四段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阐述了中国历史上大多数朝代为什么都把首都定在距离统治集团发源地不远地方的原因,很有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般来说,处于王朝领土范围的中心位置是建都的理想位置,一方面它能有效控制内部的敌对势力,另一方面,它能抵御外部的侵略行为。

B.选择都城往往要考虑它在全国领土范围内的地理区位,如,它是否处于地理中心,是否有利于控内御外,是否靠近统治集团的龙兴之地。

C.从古代帝王把首都选择在与全国领土范围中心有所偏向的位置上看,在既要控内又要御外时,帝王们把重点放在了抵御外部侵略行为上。

D.中国统一王朝时期,统治者们出于种种考虑,总会在两个地方徘徊建都,而在长达三千年时间里,可供中国帝王选择作都城的地方实在是少得可怜。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在徐志摩的故乡

张同吾

去年晚秋时节,在北方已是万木萧疏了,而在江南海宁却仍是杂花生树,层林尽染,浓浓的绿荫掩映着红顶楼房,一派幸福安详的景象。

海宁是个神奇的地方,我曾三次登临百里长堤观潮,白光耀眼,惊涛拍岸,声如万马奔腾,状若山倾海翻。

我因而理解了:

是海洋文化和潮文化,在海宁人聪颖细腻的文化性格中增添了大气、潇洒与果敢,所以这里才会诞生国学大师王国维、训诂大家朱起凤、语言学大家许国璋、书法大师张宗祥、佛学泰斗太虚、红学家吴世昌、金石家钱君匋、军事家蒋百里、电影艺术家史东山、诗人穆旦、作家金熹等。

海宁又是诗人徐志摩的故乡,他以博爱精神、青春气息和人性光彩谱写出情韵悠长的诗章,它们恒久的艺术魅力穿越时间的幛幔,至今仍辐射光芒。

我来到位于硖石镇的徐志摩故居,重温他短暂而又潇洒浪漫的一生。

这座略带浅红的灰色楼房约600平方米,周围是一片美丽的草坪,围绕着铁铸栅栏,是典型的花园洋房。

1926年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徐父尽管反对这桩婚事,却拧不过儿子的韧性,为之修建了这座典雅的住宅。

庭院和廊下均由名贵大理石铺就,一层厅堂是西式地板和吊灯,摆设着中式桌椅,二层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卧室则一派西式陈设。

徐志摩十分喜爱这座中西合璧的宅第,称其为“香巢”,又将他与陆小曼的起居室题名“眉轩”。

每天清晨他都去买一束鲜花送给妻子,新婚燕尔娇宠之至。

徐志摩确是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人,林徽因的清纯隽美、风华绝代,陆小曼的能歌善舞、柔美娇艳,都令他奋不顾身地追求,诚如他对恩师梁启超坦言:

“我之甘冒世之不韪……实求良心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

”灵魂得以救度,生命却殁于英年,他是为赶赴北京听林徽因讲演而在空中遇难的。

一年之后他热恋的“徽徽”痛定思痛,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别丢掉/这一把过往的热情,/现在流水似的,/轻轻/在幽冷的山泉底,/在黑夜,在松林,/叹息似的渺茫,/你仍要保存着那真!

/一样是月明,/一样是隔山灯火,/满天的星,/只有人不见,/梦似的挂起,/你问黑夜要回/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山谷中留着/有那回音!

”而唤作“眉”的小曼在多年之后有《为志摩扫墓》一诗:

“肠断人琴感未消,此心久已寄云峤。

年来更识荒寒味,写到湖山总寂寥。

”两位才女,前者情深意切,后者痛断肝肠。

瞻视橱柜中的种种实物和墙壁上的许多照片,眼前仿佛有朗朗新月冉冉升起。

他是“新月派”的灵魂,那些沐浴过欧风美雨的才俊,胡适、闻一多、朱湘、孙大雨、邵洵美、林徽因、陈梦家、沈从文、卞之琳等都围绕着他,如群星拱月。

徐志摩一生追求爱、美和自由,此亦是他诗歌美学的精髓。

由于历史的倾斜和观念的偏颇,他在半个世纪中受到贬损,但其美丽的文学光焰无法遮拦。

伴随着新时期的到来,他的诗又重暖人间。

有人说他是过分西化的,殊不知他的文化之根植于中国沃土,他自书楹联“山高水长中有神悟,风朝雨夕我思古人”。

因此他的诗才有优美的意境、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和精湛的语言。

一篇篇抒情短章广受读者的喜爱,那首仅有五行的《沙扬娜拉》堪称短诗极品,而他的代表作《再别康桥》更是家喻户晓,历久弥新: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他走了,却把诗歌的精神财富和艺术财富留给了中国和世界。

站在徐志摩故居的庭院,仰望湛蓝的天空,我想起他乘飞机时的感言:

这座飞机带着我的灵魂飞过高山,飞过大潮,飞在丛林间。

我当时就望这样飞出这空气的牢笼,飞到整个宇宙里去……这隔世的玄思和遐想,已成为现实,如今有多少诗的后继者,在更广阔的时空里飞翔。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段景物描写,表现幸福安详的景象,烘托了作者对徐志摩深切的缅怀和哀悼之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B.第二段渲染氛围,为下文做铺垫,同时也表现了徐志摩聪颖、大气、潇洒、果敢的性格特点,引人入胜。

C.本文恰到好处地引用了诗歌、人物语言,既充实了文章的内容,又使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饱含深情。

D.这篇文章看似平淡,实则娓娓道来,熔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手法,富有表现力。

5.请简要概括徐志摩的形象特点。

(6分)

6.你对“他走了,却把诗歌的精神财富和艺术财富留给了中国和世界”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请联系现实阐述。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巴金为何能“感动中国”

鄢烈山

自巴金辞世以来,各种媒体的报道与评说铺天盖地,其哀荣远远胜过前些年去世的沈从文、冰心、萧乾等新文学大师。

我相信,人们对巴金的哀悼是发自肺腑的,意在借此向他致敬,并寄托自己的情与思。

巴金何以能“感动中国”呢?

论文学创作,在新文学大师中,他的成就并不是数一数二的。

郭沫若诗集《女神》对个性解放的热烈呼唤,茅盾小说《蚀》对“幻灭、动摇、追求”心路历程的描摹,沈从文小说《边城》的清新纯朴,老舍小说《骆驼祥子》对底层小人物命运的关注,都比巴金代表作《家》更切合时下的情境,能引起我辈共鸣。

巴金的女儿对记者说,他未能成为“与他经历相符合的文学大师”。

他写的最成熟的小说《寒夜》,由于时代的变迁,甚至不如谌容的《人到中年》更能打动我们。

而论晚年对时事的投入,他也许还比不上对教育改革和反腐败有激情表达的冰心老人。

“文革”后的二十多年,巴金呼吁建立现代文学馆和文革博物馆,很艰难地写作五卷本《随想录》,实际上做的是一件事——反思;实际上表达一个心愿——讲真话。

《随想录》有什么了不起,比得上他翻译的赫尔岑的回忆录《往事与随想》吗?

比不上,根本不可比。

巴金写作《随想录》始于1978年,时年七十有四,这样高龄带病写作,难免朴拙,难得的是执着。

而《随想录》的出版颇有曲折。

心有余悸的出版社不经同意就将某些“敏感”篇页删得有题无文。

我们怎忍心责备他的思考情胜于理,“没有达到他理应达到的深刻”?

然而,《随想录》体现了他早年秉持的写作信条“将心交给读者”,他明明白白地告诉世人:

我要把《随想录》当作遗嘱来写,把心交给读者,呼吁世人讲真话,他“揪出示众的首先是自己”。

他的这种光辉人格不能不感动每一个有良知的人。

他是一个正直的理想主义者,一个善良的人道主义者,他具有我们这片土地所稀缺的“求真意志”与“忏悔意识”。

正是出于这样的钦敬,他的同辈人戏剧大师曹禺称他为“二十世纪的良心”。

新华社在他逝世当日播发特别报道,大标题就是《别了,“二十世纪的良心”》,内文称他为“讲真话的一面旗帜”。

讲真话又有什么了不起?

“实事求是”是中国古训:

从小幼儿园阿姨就教导我们“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

然而残酷的现实却教训人们:

求真求实是何等艰难,“讲真话”要付出多少代价?

五卷《随想录》耿耿不忘的、记录的、反思的不就是几十年间巴金及同代人被迫自诬诬人“由人变兽”的经历吗?

浩劫过去了,提议建造“文革”博物馆,不过是要求“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让我们今后堂堂正正做“人”。

但是他的愿望至今未能实现,我们只能记住老人的这个遗愿,等待着告慰巴金在天之灵的那天到来。

心理常识告诉我们,感动源于共鸣。

人们“接受”巴金作为“世纪良心”的符号,认同其意义,盖因“讲真话”很难,非平常的血肉之躯甘愿承担其沉重。

若不然堂堂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较多披露审计报告,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直率批评地方官员时,怎么会说反正自己快退下?

而人的天性是,消极地讲希望“免于恐惧”,积极地讲渴望表达个人意见,以参与社会活动与公共事务。

道理其实很简单,巴金对讲“真话”的呼吁之所以“感动中国”,其实就像“超女”大赛主题词“想唱就唱,要唱得响亮”之所以激起千万人响应一样,不过是与人们的心声发生共振了。

唐诗有言:

“人无百年寿,百年复如何!

”如果我们连“讲真话”都不敢都不能,苟活到一百岁也不过是行尸走肉,活着有什么尊严有什么价值?

《人民日报》10月18日李辉悼念巴金的专文题为《巴金:

巨星陨落,光还亮着》。

那么让我们在巴金老人心灵之光照耀下,继承他坚守良知顽强求真的精神,去开创讲真话的美好未来。

(选自《新京报》,有删节)

相关链接:

①《随想录》是巴金一生的心血,他在晚年终于写下了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以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从而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高峰。

《随想录》堪称一本伟大的书。

这是巴金用全部人生经验来倾心创作的。

如果没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没有对完美人格的追求,没有高度严肃的历史态度,老年的巴金就不会动笔。

②他在《随想录》中痛苦回忆、深刻反思,完成了最真实人格的塑造。

(选自“XX百科”)

③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

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

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感动中国2003颁奖词)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巴金的代表作《家》,不比郭沫若的诗集《女神》、茅盾的小说《蚀》、沈从文的小说《边城》、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更切合时下的情境,引起我辈共鸣。

B.巴金《随想录》的思考情胜于理,“没有达到他理应达到的深刻”,但他七十四岁高龄带病写作,难免朴拙,难得的是执着,我们作为读者,不忍心责备。

C.“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符合中国古训“实事求是”。

但现实中求真求实,“讲真话”极其艰难,所以巴金的《随想录》难能可贵。

D.巴金的女儿、戏剧大师曹禺、新华社在他逝世当日的报道、李辉悼念巴金的专文,都对于巴金先生“讲真话”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也对其表达了哀思。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采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情感表达真挚,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巴金老人“求真意志”与“忏悔意识”的钦敬与怀念之情。

B.巴金女儿对记者说,巴金未能成为“与他经历相符合的文学大师”,表达了巴金女儿对人们没能公正评价父亲的不满和惋惜。

C.人们“接受”巴金作为“世纪良心”的符号,原因正如感动中国颁奖词中所说“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样。

D.本文写巴金的文学作品整体上比不了同时代的郭沫若、茅盾、沈从文、老舍、冰心,甚至还比不了当代作家谌容,但并不影响作者对他的认可。

9.文章结尾引用“李辉悼念巴金的专文题为《巴金:

巨星陨落,光还亮着》”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3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记:

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

B.谪:

封建时代把官吏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

文中的“谪”就是指滕子京贬官。

C.骚人:

屈原放逐,著《离骚》,故称屈原为骚人。

文中的“骚人”指忧愁失意的文士、诗人。

D.庙堂:

指太庙的明堂;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地方。

文中的“庙堂”指古代帝王祭祀之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缘起。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

B.先总说“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设定下文写景范围。

接着“衔远山,吞长江”寥寥数语,写尽洞庭湖之大观胜概。

C.三、四两段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不同的情感之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D.文章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自己被贬的鼓励和安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5分)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两小题,9分)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机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萌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15.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景色,诗中哪些字是紧扣“早”来写的?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这样的思想情感?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别康桥》中点明作者寻梦归来后放声高歌,用“一船星辉”来比喻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戴望舒的《雨巷》中塑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这个姑娘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第Ⅱ卷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经用鲜血和生命保卫过衡阳的老兵终于在有生之年得以回到魂牵梦绕的衡阳,重温当年的峥嵘岁月。

B.霍金在风华正茂之年身患绝症,医生断言他只能活两年,可是他一直坚强地活着,并成为一名杰出的物理学家。

C.梁启超演讲颇有一种古代文人的气质,潇洒自如,旁征博引,再加上深厚的功底,夸夸其谈,纵横捭阖。

D.周简段早年生活在北京数十年,交游广阔,熟读前贤文章,博闻强记,广泛涉猎北京的文史掌故、艺苑趣闻、名人轶事和文物珍宝,对风土民情了如指掌。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提高优质农产品供给质量的同时,这个省持续发挥着全国粮食安全稳压器的作用,粮食总产连续8年超出1000亿斤之多。

B.新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和《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实施,有利于完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市场化机制和并购重组的审批效率。

C.为纪念青海玉树地震一周年,电影《情暖玉树》经过一年的筹备和拍摄,将于近期在全国各大院线同步上映。

D.国务院将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纳入政府工作内容以来,通过各项政策调整与社会各界积极推动,已经有了长足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承蒙你看得起我,把这么重要的事交给我,遗憾的是毕竟资历尚浅,能力有限,我只能敬谢不敏了。

B.学生小王去找学校心理老师,他说:

“抱歉打扰了!

我想跟你垂询一下如何尽快消除心理阴影的问题。

C.我们家要是在过去可要算是“书香门第”了,家教一贯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一定要清清白白做人。

D.中国政府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解决地区矛盾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时说:

“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

20.随着空气质量日益引发公众的广泛关注,自行车又备受人们青睐,“无烟出行”“绿色出行”等成为时尚,请你以志愿者的身份,为宣传自行车出行的好处拟写两条宣传语。

要求语言得体,语气亲切,每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每条不超过20个字。

(5分)

21.下面是某公司的管理结构图,请写一段话概括该公司的管理结构流程,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即使是普普通通一滴水,也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即使是平淡无奇的一朵花,也敢于在群花中绽放它的美丽;即使我们平平凡凡,也同样可以绽放最美的自己。

要求:

请以“绽放最美的自己”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高一语文答案

1.AA项,洛阳不是中国的中心,只是唐代以前中国领土范围的中心。

2.DD项,“阐述了中国历史上大多数朝代为什么都把首都定在距离统治集团发源地不远地方的观点”理解错误,原文第四段只是列举了这一现象,并没论述为什么。

3.BA项,“一方面它能有效控制内部的敌对势力,另一方面,它能抵御外部的侵略行为”曲解了文意,根据原文第一段“选择全国的地理中心或是有利的控内御外的位置”可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