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习题及答案高中部编版必修上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71306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泰山记》习题及答案高中部编版必修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登泰山记》习题及答案高中部编版必修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登泰山记》习题及答案高中部编版必修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登泰山记》习题及答案高中部编版必修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登泰山记》习题及答案高中部编版必修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登泰山记》习题及答案高中部编版必修上册.docx

《《登泰山记》习题及答案高中部编版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泰山记》习题及答案高中部编版必修上册.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登泰山记》习题及答案高中部编版必修上册.docx

《登泰山记》习题及答案高中部编版必修上册

《登泰山记》习题及答案【高中部编版必修上册】

班级:

姓名:

【习题】

一)文言现象积累:

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回视日观以西峰:

①至.于.泰安:

限:

②是.月丁未:

越长城之限:

③复.循西谷:

崖限当道者:

④戊申晦.:

道:

⑤多平.方.:

道皆砌石为磴:

⑥其级七千有.余:

道少半:

⑦少圜.:

有:

⑧汶水西.流:

其级七千有余:

⑨济水东.流: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⑩崖限.当道者:

及:

?

道.少半: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

2、一词多义

及既上:

当:

皆不及往:

当其南北分者:

云:

崖限当道者:

世皆谓之天门云:

僻不当道者: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余:

日: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其级七千有余:

或得日,或否:

以:

是日: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漫:

余始循以入: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2、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3、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4、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5、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6、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7、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8、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9、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10、或曰,此东海也。

11、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12、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13、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三)理解性默写:

1、在《登泰山记》中赋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表现了冰雪之盛的句子是

“”。

2、表现雪光与日光争辉的奇景的句子是“”。

3、姚鼐《登泰山记》开篇交待泰山阴阳两面水流情况的语句是“

4、姚鼐《登泰山记》中以“”写出了由南麓登山

路途漫长,石阶难登,台阶众多的情状。

5、姚鼐《登泰山记》中作者从中谷登巅,表现其沿途所见的语句为“6、姚鼐《登泰山记》中以“

之句写出了作者俯瞰泰安城见美景。

7、姚鼐《登泰山记》中写作者在山顶待日出时表明风扬积雪的语句是“_

8、姚鼐《登泰山记》中作者写出从山巅向下俯视,众山如骰子的语句是

9、姚鼐《登泰山记》中作者直接描写红日跃出海面的形状,而是用“

”写出了太阳如丹砂一般红的色彩,写出朝阳的生气与力量。

10、姚鼐《登泰山记》中作者以“”

写出了登山途中所见石刻情况。

四)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意义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①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在)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③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稍微)④世皆谓之天门云(句末语气助词)⑤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到,前往)⑥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

A.①④⑥B.②③⑤C.①③⑤D.②⑤⑥

3.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B.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C.绛皓驳色,而皆若偻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B.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

“望晚日城郭”一句中,“城郭”泛指城墙。

C.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最末一天为“晦”。

D.“桐城姚鼐记。

”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文学流派。

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B.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C.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D.是日,观道中石刻

6.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及既上,苍山负雪②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④

其远古刻尽漫失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不同的一句是()

A.郦道元所谓环水也B.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C.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D.石苍黑色,多平方

8.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B.此东海也

C.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D.(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晋阳)拜为上卿

9.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余始循以入(开始)B.遂至其巅(因此)C.崖限当道者(阻挡)D.及既上(等到)

10.下列句中“是”字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是月丁未B.是吾剑之所从坠C.国君之所是,必皆是之D.吾祖死于是

五)简答:

1、赏析: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2、赏析“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3、赏析“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参考答案】

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至.于.泰安:

古今异义,至于,古义:

到,到达;今义:

表示另提一事②是.月丁未:

古今异义,是,古义:

这,此;今义:

常用作判断词③复.循西谷:

古今异义,复,古义:

再,又;今义:

往复,重复④戊申晦.:

古今异义,晦,古义:

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今义:

昏暗,夜晚⑤多平.方.:

古今异义,平方,古义:

方方整整的,指山石;今义:

数学名词⑥其级七千有.余:

通假字,“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⑦少圜.:

通假字,“圜”通“圆”,圆形的,指山石⑧汶水西.流:

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向西⑨济水东.流:

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向东⑩崖限.当道者:

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像门槛一样?

道.少半:

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走,走路

2、一词多义当:

当其南北分者:

在,在⋯⋯的地方,介词

崖限当道者:

挡住,动词

僻不当道者:

面对,动词余: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我,代词其级七千有余:

几,表示整数后不定的零数,数词以: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在,在⋯⋯的时候

余始循以入:

同“而”,表顺承,连词回视日观以西峰:

连接方位名词,用法同现代汉语,连词限:

越长城之限:

界限,名词

崖限当道者:

门槛,名词

道:

道皆砌石为磴:

路,名词

道少半:

走,走路,动词

有:

其级七千有余:

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有,与“无”相对,动词及: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

和,连词

及既上:

等到,介词

皆不及往:

赶得上,动词

云:

世皆谓之天门云:

语气助词,表示不大

肯定的语气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云雾,名词

日:

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太阳,名词或得日,或否:

阳光,名词是日:

天,名词

漫: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弥漫,布满,动词其远古刻尽漫灭:

磨灭,动词

3、判断文言句式:

1.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判断句,以上两句用固定格式“⋯⋯者,⋯⋯也”表示判断。

2.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所不至也。

判断句,以上两句用句末语气词“也”表示判断,主语“此”省略。

3.此东海也。

判断句,用句末语气词“也”表示判断。

4.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判断句,用副词“皆”表示判断,“皆”相当于“都是”。

5.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

定语后置句,“崖限当道者”一句中,“限当道”为“崖”的定语。

6.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

/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皆不及往。

/观道中石刻。

省略句,以上四句均省略主语代词“余”

7.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省略句,后一分句承前一分句省略主语:

雪。

“苍山”前面省略谓语:

8.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

省略句,后一分句承前一分句省略主语:

石刻。

后一分句为判断句,主语是“石刻”,谓语是“自唐显庆以来”

9.生石罅:

省略句,“生”前面省略主语:

树。

“生”后面省略介词“于”,“于”相当于“在”

10.复循西谷:

省略句,“西谷”后面省略谓语:

11.余始循以入:

省略句,“循”后面省略宾语代词“之”,“之”代“环水”12.中谷绕泰安城下:

省略句,“中谷”后面省略宾语代词“之”,“之”代“水”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翻译:

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它的北面,济水向东流。

2、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翻译:

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

3、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翻译:

中谷的水环绕于泰安城下,就是郦道元所说的环水。

4、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翻译:

古时候登泰山,是沿着东面的山谷进去,路上有个天门。

5、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翻译:

这东谷,古时候叫它天门溪水,我没有到过那里。

6、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翻译:

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有山崖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人们都叫它天门。

7、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翻译:

登上山顶以后,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照着城府,汶水、徂徕山像一幅图画,而在半山腰里停聚的云雾像一条带子一样。

8、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翻译:

亭子东面从脚下都弥漫着云雾,隐约看见云雾中立着几十个白色的像子似的东西,那是山。

9、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翻译:

天边的云现成一条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得五彩斑斓;太阳出来了,纯红如同朱砂,下面有红光,摇荡地托着。

10、或曰,此东海也。

翻译:

有人说,这就是东海。

11、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翻译:

回过头来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还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的样子。

12、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翻译:

这一天,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远古石刻上的字都已磨灭或缺失。

13、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翻译:

那些僻远不在路旁的石刻,都来不及去看了。

三)理解性默写:

1、在《登泰山记》中赋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表现了冰雪之盛的句子是“苍山负雪”。

2、表现雪光与日光争辉的奇景的句子是“明烛天南”。

3、姚鼐《登泰山记》开篇交待泰山阴阳两面水流情况的语句是“泰山之阳_,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_。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_。

4、姚鼐《登泰山记》中以“四十五里_,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写出了由南麓登山路途漫长,石阶难登,台阶众多的情状。

5、姚鼐《登泰山记》中作者从中谷登巅,表现其沿途所见的语句为“__余始循

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6、姚鼐《登泰山记》中以“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_,而半山居雾若带然”之句写出了作者俯瞰泰安城见美景。

7、姚鼐《登泰山记》中写作者在山顶待日出时表明风扬积雪的语句是“_大风扬积雪击面_。

8、姚鼐《登泰山记》中作者写出从山巅向下俯视,众山如骰子的语句是“稍见

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9、姚鼐《登泰山记》中作者直接描写红日跃出海面的形状,而是用“日上,正

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写出了太阳如丹砂一般红的色彩,写出朝阳的生气与力量。

10、姚鼐《登泰山记》中作者以“是日,观道中石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