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Y23外露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整理版文档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711933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Y23外露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整理版文档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XY23外露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整理版文档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XY23外露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整理版文档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XY23外露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整理版文档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XY23外露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整理版文档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Y23外露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整理版文档类.docx

《XY23外露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整理版文档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Y23外露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整理版文档类.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Y23外露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整理版文档类.docx

XY23外露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整理版文档类

目录

1、适用范围2

2、基本规定2

2.1一般要求2

2.2外观质量要求2

2.2.1主控项目2

2.2.2一般项目2

3、主要提交件3

3.1施工措施计划3

3.2混凝土配合比3

3.3质量检查记录和报表4

3.3.1过程资料4

3.3.2完工验收资料4

4、执行的标准和规程规范4

5、施工流程图5

6、施工工艺及要求5

6.1施工准备5

6.1.1材料准备5

6.1.2配合比设计6

6.1.3模板制做6

6.2批准开工7

6.3技术交底7

6.4施工方法7

6.4.1模板工程7

6.4.2钢筋工程8

6.4.3混凝土拌制运输8

6.4.4混凝土浇筑9

6.4.5混凝土养护9

6.4.6冬季施工9

6.4.7缺陷修补10

7、合同文件技术条款要求10

7.1原材料11

7.1.1水泥11

7.1.2砂石骨料11

7.1.3掺合料11

7.1.4外加剂11

7.2混凝土拌合物质量检测12

7.2.1均匀性检测12

7.2.2坍落度检测12

7.2.3强度检测12

8、施工记录表格12

外露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福建仙游上水库土建工程包括的诸如:

防浪墙工程、电缆沟工程所有本工程建成运行后永久裸露在外的、有外观质量要求的混凝土施工项目。

2、基本规定

2.1一般要求

上水库土建工程外露混凝土施工工程质量必须需满足《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土建部分》DL/T5113.1-2005的各项规定,以及合同文件技术条款中明确的关于混凝土工程的相关要求。

2.2外观质量要求

2.2.1主控项目

混凝土外观不得存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中规定的严重缺陷和一般缺陷。

对于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和一般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经监理单位认可后进行出路。

对于处理的部位,应重新进行检查验收。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检验技术处理方案。

2.2.2一般项目

2.2.2.1外观质量标准

混凝土外观质量以业主明确的样板墙质量为最终标准,初拟的外露混凝土外观质量标准见表2.2-1。

表2.2-1混凝土外露面质量标准

项次

检查项目

质量标准

检查方法

1

颜色

基本一致

距混凝土面5m处观察

2

修补

少量修补痕迹

距混凝土面5m处观察

3

气泡

气泡分散,最大直径不大于8mm,深度不大于2mm,每平方米不大于20cm2

距混凝土面5m处观察,尺量

4

裂缝

宽度不大于0.2mm且长度不大于1m

读数放大镜检测,尺量

5

光洁度

无明显的漏浆、流淌和冲刷痕迹

距混凝土面5m处观察

2.2.2.2尺寸偏差

⑴一般规定

外露面混凝土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尺寸的偏差,对超过尺寸偏差且影响结构性能或设备安装、使用功能的部位,应由施工单位提出处理方案,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

并对处理的部位重新检查验收。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

测量,检查技术方案。

⑵结构允许偏差

外露面混凝土结构尺寸允许偏差见表表2.2-2。

表2.2-2外露混凝土工程尺寸允许偏差

项次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查方法

1

轴线位移

±5

尺量

2

截面尺寸

±3

尺量

3

垂直度

H/1000且≤30

垂球检查

4

表面平整度

4

2m靠尺

5

角、线顺直度

4

拉线,尺量

6

预留孔洞位移

±10

尺量

7

标高

±30

水准仪

8

施工/结构缝顺直度

4

拉5m线,不足5m拉通线,尺量

9

模板拼缝错台

3

靠尺,塞尺

3、主要提交件

3.1施工措施计划

在混凝土浇筑前56天,提交一份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措施计划,报送监理中心审批,其内容包括:

混凝土运输、钢筋和模板的供应计划以及混凝土分层块浇筑程序图和施工进度计划等。

混凝土浇筑程序图按施工图纸要求,详细编制各工程部位的混凝土和二期混凝土浇筑、钢筋绑焊、预埋件安装等的施工方法和程序。

在编制混凝土浇筑程序时,需要修改施工图纸规定的施工缝位置时,报监理中心批准。

3.2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前28天,将各种配合比试验的配料及其拌和、制模和养护等的配合比试验计划报送监理工程师。

配合比实验成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方可用于现场施工。

3.3质量检查记录和报表

3.3.1过程资料

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向监理中心提供混凝土工程的详细施工记录和报表,其内容包括:

⑴各种原材料的品种和质量检验成果;⑵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配合比;⑶混凝土的温控、保温、养护和表面保护的作业记录;⑷浇筑时的气温、混凝土出机口和浇筑点的浇筑温度;⑸模板作业记录和各部件拆模时间;⑹钢筋作业记录和各构件、块体实际钢筋用量;⑺混凝土试件的试验成果;⑻混凝土质量检验记录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事故处理记录等;

3.3.2完工验收资料

工程完工验收时提交以下资料:

⑴种混凝土工程建筑物竣工图;

⑵混凝土工程建筑物成型复测成果;

⑶混凝土工程建筑物的隐蔽工程及其部位的质量检查验收报告;

⑷混凝土工程建筑物永久观测设施的竣工图和施工观测资料;

⑸混凝土工程建筑物的缺陷修补和质量事故处理报告;

⑹监理工程师指示提交的其它完工资料。

4、执行的标准和规程规范

本工艺标准主要执行的规程规范有: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63-2006;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水工混凝土钢筋施工规范》DL/T5169-2002;

——《水电水利工程模板施工规范》DL/T5110-2000;

——《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50214-2001;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DL/T5150-2001;

——《水工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DL/T5100-1999;

——《水工混凝土砂石骨料试验规程》DL/T5151-2001;

——《施工混凝土掺用粉煤灰技术规范》DL/T5055-1996;

——《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146-1990;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DL/T5128-2001;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接缝止水技术规范》DL/T5115-200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GB50010-2002;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

——《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土建部分》DL/T5113.1-2005。

5、施工流程图

外露混凝土工程施工程序与一般混凝土工程相同,其基本施工程序共分为3个阶段:

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工程验收移交阶段。

 

6、施工工艺及要求

6.1施工准备

6.1.1材料准备

为控制混凝土表面色差,保证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所有永久外露面混凝土工程所用的混凝土原材料除符合合同条款和技术条款的有关规定和《混凝土机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中的相关要求以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⑴水泥:

同一单项工程的水泥应为同一厂家生产、同一品种、同强度等级,且尽量为采用同一熟料磨制的、颜色均匀的水泥。

⑵骨料:

所用粗骨料的级配连续、颜色均匀洁净,含泥量小于1%,泥块含量小于0.5%,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15%。

所用细骨料选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河砂或人工砂,其细度模数2.6~3,含泥量不大于1.5%,不得含有泥块。

⑶掺合料:

常用的掺合料为硅粉、粉煤灰、磨细矿渣粉、天然沸石粉等。

选用的掺合料应满足下述要求:

①必须对混凝土及钢筋无害;②勃氏比表面积≥4500cm2/g;③应符合《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用外加剂》(GB/T18376-2002)的要求;同一单项工程所用的掺合料必须为同一厂家的同一品种。

④外加剂应与水泥品种相适应,并具有明显的减水效果,能够改善混凝土的各项工作性能,使用的外加剂必须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1997)的要求。

⑤拌合水和养护水应符合《混凝土拌合物用水标准》(JGJ63-89)的规定。

6.1.2配合比设计

⑴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强度标准差的取值、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试配、调整与确定,应按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的规定进行。

另需满足下述要求:

掺和料掺量要求:

①硅粉≤10%;②粉煤灰≤35%;③细磨矿渣粉≤60%;④天然沸石粉≤15%;其他要求:

①混凝土砂率控制在35%~42%;②水泥用量不应低于300kg/m3;③最大水灰比不宜超过0.45。

④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钢筋最小净间距的2/3,及构件断面最小边长的1/4,素混凝土板厚的1/2,对少筋或无筋结构,应选用较大的粗骨料粒径。

⑵拌好的混凝土具有一致的外观质感,良好的流变性能、内在均质性能、体积稳定性、耐久性和经济性。

制备的混凝土拌合物应颜色均匀,能保证同一视觉空间工程的混凝土无可见色差;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能优良,无离析、泌水现象,90min的坍落度经时损失应小于30%。

混凝土拌合物入仓坍落度应满足150±20mm。

6.1.3模板制做

⑴模板体系选型与设计

⑴配模设计严格按照设缝合理、均匀对称、长宽比例协调的原则确定模板分块尺寸。

另外进行模版设计时,尚需考虑下述因素:

①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和工程特点;②根据仓位划分和周转使用次数;③构造简单、支拆方便、经济合理原则。

要求:

①模板龙骨顺直,规格一致、与面板紧贴,连接牢固,并具有足够的刚度;②对拉螺栓分布均匀并具有一定的规律;③所有本标准设计的施工部位的模板均采用定型刚模板。

模板表面必须平整光洁,无凸凹、无伤痕、无修补痕迹。

面板厚度不小于3mm。

⑵制作

模板加工时严格按照《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1995中的相关要求进行钢材下料、焊接、配孔施工。

模板制作允许偏差见表6.1-1。

表6.1-1模板制作允许偏差

项次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模板长、宽

±2

尺量

2

对角线

±3

尺量

3

局部不平

2

2m靠尺

4

孔眼位置

±1

尺量

6.2批准开工

各种准备工作完毕后,项目经理部技术部门应及时提出开工申请报告,经监理工程师(业主)检查确认具备开工条件后,监理工程师(业主)批准开工。

项目经理部接到批准的开工申请报告后,立即组织按期开工。

6.3技术交底

在工程实施中,应分阶段进行技术交底,技术交底分两阶段进行。

⑴技术总交底,由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将外露面混凝土工程的主要技术参数,对施工、质检、安全、经营及其他相关人员进行交底。

⑵施工阶段交底,由现场施工人员根据施工进度及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交底,交底内容包括:

施工内容、施工方法、质量标准、安全注意事项,交底对象为作业层。

⑶所有技术交底都必须留存记录,记录格式见技术交底表。

6.4施工方法

6.4.1模板工程

6.4.1.1模板安装

⑴安装准备

测量放样:

模板安装前利用leicaTCR402型全站仪/GPS按照设计图纸在现场测出模板轴线,现场施工人员按照该轴线引出立模参照线;

⑵合模前对模板进行检查,特别是模板面板与龙骨的连接是否紧密。

确认模板是否按照要求刷涂脱模剂、面板是否清洁,严禁使用带有污物的模板;

⑶模板板块间采用闭浆胶条闭浆;

⑷模板底部找平,保证模板拼缝处于同一直线上。

6.4.1.2模板拆除

⑴模板拆除时限,除符合施工图纸的规定外,还应遵守下列规定:

不承重侧面模板的拆除,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损伤时,方可拆除;在墩、墙和柱部位在其强度不低于3.5MPa时,方可拆除。

底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表9.2-1的规定后,方可拆除。

表6.4-1混凝土拆模强度表

结构类型

结构跨度(m)

按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计(%)

≤2

50

>2,≤8

75

>8

100

梁、拱、壳

≤8

75

>8

100

悬臂构件

≤2

75

>2

100

⑵模板拆除施工严格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拆除过程中表现加强对混凝土成品和对拉螺栓孔眼部位的保护。

⑶拆模时,操作人员不得在上部晃动或撬动模板,严禁采用大锤敲击,以免对混凝土外露面造成破坏。

⑷模板拆除后,表现立即采用电动钢塑刷清理,同时对变形和损坏的部位进行修整,并均匀涂刷脱模剂,放至模板存放处备用。

6.4.2钢筋工程

⑴外露混凝土工程的钢筋制作与绑扎应按照《水工混凝土钢筋施工规范》DL/T5169-2002及合同文件技术条款中相关规定进行施工。

⑵为避免钢筋绑扎与对拉螺栓位置相矛盾,钢筋绑扎时应先在地上标识出对拉螺栓孔的位置,同时设置竖向标识杆,遇到对拉螺栓与钢筋相冲突时,降临近的几排钢筋进行调整,但调整幅度必须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⑶钢筋绑扎前,必须先清理钢筋,使其保持清洁、无明显锈污。

钢筋绑扎扎丝采用防锈镀锌钢丝,扎丝头全部向远离模板侧设置,同时将外侧扎丝圆钩全部压平,以防外露进而造成的混凝土表面出现锈斑。

⑷保护层垫块应优先使用预制的与混凝土同标号的半球状砂浆块(球面朝向模板)。

当采用塑料卡环作为保护层垫块时,其颜色应尽量与混凝土颜色相近,以免影响混凝土观感效果。

⑸定位钢筋的端头刷涂防锈漆,并套上与混凝土颜色相近的塑料套。

6.4.3混凝土拌制运输

⑴控制好混凝土搅拌时间,外观混凝土工程使用的混凝土的搅拌必须采用强制式搅拌机,且拌合时间较常规混凝土延长20~30s。

⑵及时根据气温条件、运输时间、运输道路距离、砂石料含水率变化、混凝土坍落度损失情况等具体情况对配合比进行允许范围内的调整。

确保成品混凝土工作性能优良,无离析、泌水现象。

⑶合理安排施工避免施工过程中因混凝土积压或供应不足,而引起冷缝、或坍落度损失过大。

⑷混凝土搅拌车每次清洗后必须排净料筒内的积水,避免影响水灰比,进而造成混凝土色差。

⑸混凝土拌合物自搅拌结束到入仓振捣完毕的时间不得超过1.5h,浇筑过程中,严禁添加配合比以外的水。

6.4.4混凝土浇筑

⑴混凝土浇筑前,清理仓内杂物、完成钢筋、管线的预留/预埋等隐蔽工程的验收工作。

⑵混凝土浇筑前首先在建基面/施工缝面铺筑30~50mm厚的与混凝土同配比的水泥砂浆。

并确保砂浆铺筑面积与混凝土浇筑速度相适应。

⑶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层厚,混凝土浇筑厚度400~500mm,。

混凝土自由下料高度严格控制在2m以内。

⑷混凝土振捣时应从中间开始向边缘分布,要求布棒均匀,层层搭扣,遍布浇筑的各个部位;振捣棒的插入深度必须大于浇筑层厚,插入下层混凝土50~100mm。

振捣过程中应避免撬振模板、钢筋,每一振点的振动时间,应以混凝土表面不再下沉,并无气泡逸出为止,一般为20~30s,振捣施工时严禁过振导致混凝土离析。

⑸振捣棒采用“快插慢拔”、均匀的梅花形布点,并使振捣棒在振捣过程中“上下抽动”,使混凝土震动均匀。

6.4.5混凝土养护

⑴混凝土拆模后必须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时塑料薄膜包裹,外敷保温被,洒水养护。

不得使用草帘养护,避免污染混凝土面,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28天。

⑵采用养护剂养护时,须尽量采用水乳型养护剂,以避免混凝土表面变黄。

6.4.6冬季施工

外露混凝土工程应尽量避免冬季施工,如必须安排在冬季施工,除满足国家有关规程外,还应同时满足下述要求。

⑴混凝土中掺加的防冻剂必须通过实验确定,确保对混凝土表面色差不产生明显的影响。

在工程跨季节施工时,必须考虑防冻剂掺量对混凝土表面色差的影响。

⑵采用热水拌合、骨料加热等办法,确保出机口混凝土温度不低于15℃。

⑶加强混凝土罐车或输送泵的保温,保证入模温度不低于10℃。

⑷混凝土浇筑前,在模板背面贴聚苯板保温,避免新浇混凝土温度损失过快。

拆模后立即刷涂养护剂,覆盖保温被,减轻混凝土“盐析”对混凝土表面色差的影响。

⑸加强混凝土强度增长情况的监控,做好同条件试块的留置工作和混凝土温度测量工作。

6.4.7缺陷修补

外露混凝土面修复完成后,要求达到混凝土外观平整、颜色均一、无明显的修复痕迹;距墙面5m处观察,肉眼看不到缺陷。

因此修补使用的水泥砂浆、水泥净浆应采用混凝土相同厂家、相同强度的黑、白水泥配制。

并先在样板墙上做试配试验,保证水泥浆体硬化后颜色与原混凝土无明显色差。

⑴大面积修饰

①干修法

拆模后,立即采用高于被修补混凝土一个强度等级的半干硬性水泥砂浆,把混凝土表面散布的较大气泡眼填实、刮平。

而后1~3h内,采用中稠灰浆针对细小的气泡带/群,进行展延性补浆。

间隔一定时间(一般为2~4h),将补浆面打磨平整。

最后采用一定比例的黑、白水泥混拌干灰,并用棉纱头将混凝土面全面抹擦一遍,静置6h后进行覆盖洒水养护。

该法适用于混凝土漏浆、麻面等外观质量缺陷。

②湿修法

先用水冲洗混凝土表面,接着用一定比例水泥稠浆,将混凝土面全面披刮一遍,待面干发白时,用棉纱头擦除全部浮浆,再遵循干修法中的前两道工序方法进行两遍补浆,待达到干凝状态后,再对补浆面作第一次打磨并洒水养生。

之后的2~3天,重复以上工序。

该法适用于修饰混凝土面残留气泡眼较大较多或明显的混凝土离析砂斑线、泌水迹、浅层蜂麻、色差。

⑵局部气泡修饰

对于不严重影响外露混凝土工程观感质量的气泡原则上不修复。

需要修复时首先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浮浆和松动砂子,洒水湿润后将水泥浆均匀刮涂于缺陷部位,待水泥浆体硬化后,用细砂纸将修补部位打磨光洁,并使用水冲洗,确保表面无色差。

7、合同文件技术条款要求

7.1原材料

7.1.1水泥

⑴一般要求

到货的水泥按不同品种、标号、出厂批号、袋装或散装等,分别贮放在专用的仓库或储罐中,防止因贮存不当引起水泥变质。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使用:

袋装水泥超过3个月,散装水泥超过6个月,快硬水泥超过1个月。

另外,袋装水泥的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5袋。

⑵取样检测

每批水泥均应有厂家的品质试验报告,按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定,对每批水泥进行取样检测,必要时还应进行化学成份分析。

检测取样以200~400t同品种、同标号水泥为一个取样单位,不足200t时也应作为一取样单位,检测的项目应包括:

水泥强度等级、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稠度、细度、比重、烧失量、碱含量、MgO、SO3等试验,监理人认为有必要时,可要求进行水化热试验。

7.1.2砂石骨料

⑴一般要求

不同粒径的砂石骨料应分别堆存,严禁相互混杂和混入泥土;装卸时,粒径大于40mm的粗骨料的净自由落差不应大于3m,应避免造成骨料的严重破碎。

⑵取样检测

在筛分场,每班应检查一次,内容包括各种骨料的超逊径、含泥量和砂的细度模数等。

在拌和场,每班至少检查两次砂和小石的含水率,其含水率的变化应分别控制为±0.5%(砂)和±0.2%(小石)范围内;当气温变化较大或雨后骨料含水量突变的情况下,应每两小时检查一次;砂的细度模数每天至少检查一次,其含水率超过±0.2时,需调整混凝土配合比;骨料的超逊径、含泥量、软弱颗粒含量应每班检查一次。

7.1.3掺合料

⑴一般要求

详见6.1.2。

⑵取样检测

粉煤灰及其它经批准的掺合料的检测取样以每100~200t为一取样单位,不足100t也作为一取样单位,检测项目包括细度、需水量比、烧失量和三氧化硫等指标。

7.1.4外加剂

⑴一般要求

详见6.1.2。

⑵取样检测

配置混凝土所使用的各种外加剂均应有厂家的质量证明书,按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试验鉴定,贮存时间过长的应重新取样,严禁使用变质的不合格外加剂。

现场掺用的减水剂溶液浓缩物,以5t为取样单位,加气剂以200kg为取样单位,对配置的外加剂溶液浓度,每班至少检查一次。

7.2混凝土拌合物质量检测

7.2.1均匀性检测

⑴定时在出机口对一盘混凝土按出料先后各取一个试样(每个试样不少于30kg),以测定砂浆容重,其差值应不大于30kg/m3。

⑵用筛分法分析测定粗骨料在混凝土中所占百分比时,其差值不应大于10%。

7.2.2坍落度检测

每班进行现场混凝土坍落度的检测,出机口至少检测4次,仓面至少检测2次。

7.2.3强度检测

现场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测,同一等级混凝土的试样数量应以表7.2-1规定为准;非大体积混凝土抗拉强度的检查以28d龄期的试件按每200m3成型试件3个,3个试件应取自同一盘混凝土。

对骨料中软弱颗粒含量有怀疑超标时,应随时进行混凝土抗压强度等指标检测,并及时将检测结果报监理人。

不论仓面大小均要保证每一个仓号至少应有一组试件。

表7.2-1混凝土取样频率表

类别

28d龄期试件数

设计龄期试件数

大体积混凝土

每500m3成型试件3组

每1000m3成型试件3组

非大体积混凝土

每100m3成型试件3组

每200m3成型试件3组

8、施工记录表格

外露面混凝土工程施工记录表格如下。

 

混凝土坍落度、均匀性检测记录表

施工单位:

合同编号:

No.

单位工程

分部工程

子分部工程

单元工程

检验班次

年月日,□白班□夜班

混凝土强度等级

检验项目

检验时间

检验部位

检验成果

坍落度

检验

机口

机口

机口

机口

仓面

仓面

均匀性

检验

检验责任人:

质检员:

监理工程师:

混凝土强度检验记录表

检测单位:

合同编号:

N0.

单位工程

分部工程

子分部工程

单元工程

试件

编号

试件尺寸(mm)

试件成型日期

龄期(d)

检验记录

破坏荷载(kN)

单块强度(Mpa)

平均强度(kN)

破坏强度(kN)

单块强度(Mpa)

平均强度(Mpa)

负责人:

校核:

计算:

试验:

年月日

基础面或混凝土施工缝处理施工质量检查记录表

施工单位:

合同编号:

No.

单位工程

分部工程

子分部工程

单元工程

检查项目

质量标准

检查记录

1

基础

岩面

△建基面

无松动岩块

2

△地表水和地下水

妥善引排或封堵

3

岩面清洗

清洗洁净,无积水,无积渣杂物

4

混凝土施工缝

△表面处理

无乳皮、成毛面

5

混凝土表面清洗

清洗洁净,无积水,无积渣杂物

6

△建基面

预留保护层已挖除,地质符合设计要求

7

垫层铺填

符合设计要求

8

基础面清理

无乱石、杂物,坑洞分层回填夯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