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中考考前适应练习三.docx
《苏州市中考考前适应练习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市中考考前适应练习三.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州市中考考前适应练习三
2015年苏州市中考考前适应练习(三)2015.04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选择题第1页至第4页,非选择题第5页至第8页;共36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答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Mg-24O-16O-16N-14
S-32Na-23Cl-35.5
选择题(共60分)
单项选择题(包括30题,每题2分,共6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填在相应的答题卡内。
)
1.从2012年3月7日开始,苏州正式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向社会公布市区环境空气PM2.5实时监测数据,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很难被人体的呼吸系统过滤,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人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下列哪些措施对PM2.5的治理能起到积极作用:
①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淘汰落后产能;②加强建筑工地、道路扬尘控制;③发展城市公共轨道交通和快速交通;④严厉查处焚烧垃圾、秸秆。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物质的名称或俗称与化学式相对应正确的是
A.天然气:
COB.氨水:
NH3C.熟石灰:
Ca(OH)2D.苛性钠:
KOH
3.下列玻璃仪器名称错误的是
A.普通漏斗B.锥形瓶C.集气瓶D.长颈漏斗
4.下列四组物质中,均属于氧化物的是
A.干冰、氧化镁、二氧化锰B.水、二氧化硫、高锰酸钾
C.空气、氧化铜、五氧化二磷D.氧气、氧化钙、四氧化三铁
5.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物质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是
A.干冰B.黄金C.金刚石D.氯化钾
6.下列物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物质都能发生反应,它是
A.铁B.稀盐酸C.碳酸钙D.氢氧化钠
7.下列应用一定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是
A.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B.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实验室用浓硫酸做干燥剂D.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8.鉴定某溶液中是否含有CO32-,应该选用的试剂是
A.酚酞试液B.氢氧化钠溶液
C.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D.紫色石蕊试液
9.鉴别下列物质所使用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A.氧气与氮气——闻气味B.氯化钠与碳酸钠——稀盐酸
C.铝与铝合金——比较硬度D.氢氧化钠固体和碳酸钙固体——水
10.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下列有关酸、碱、盐的生产或应用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A.高温煅烧石灰石可制得生石灰
B.将氯化铵与草木灰(含K2CO3)混合施用
C.用石灰乳与硫酸铜溶液混合配制防治植物病害的波尔多液
D.纯碱既可从内陆盐湖提取,又可用“侯氏联合制碱法”生产
11.下列物质的溶液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变化而减小的是
A.氯化钾B.烧碱C.浓盐酸D.石灰水
12.为比较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某同学设计了图所示实验,由此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A>C>BB.A>B>C
C.C>A>BD.B>C>A
13.下列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A.医疗上用氢氧化镁中和过多胃酸:
Mg(OH)2+H2SO4
MgSO4+2H2O
B.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的原因:
CO2+H2O
H2CO3
C.证明铁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之前的金属:
2Fe+6HCl
2FeCl3+3H2↑
D.用稀盐酸除铁锈:
HCl+Fe2O3
FeCl2+H2O
14.下列检测某溶液pH的操作正确的是
A.将pH试纸投入待测液,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B.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沾在pH试纸上,3分钟后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C.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沾在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上.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D.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沾在置于洁净表而皿的pH试纸上,半分钟内根据试纸呈现颜色,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15.下列氮肥中不属于铵态氮肥的是
A.CO(NH2)2B.NH4HCO3C.NH4NO3D.(NH4)2SO4
16.下列各组物质,由金属跟同一种酸直接作用生成的是
A.ZnSO4和FeSO4B.ZnCl2和ZnSO4C.FeCl2和FeCl3D.ZnSO4和Fe2(SO4)3
17.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
B.酸和碱的溶液能与指示剂反应,所以所有的酸和碱都能使指示剂变色
C.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NH4NO3中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
D.盐酸溶液、硫酸溶液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所以硝酸溶液也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18.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做法符合实际的是
A.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稀氨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B.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实验使用时,最好戴上防护眼镜
C.在实验室里可用品尝的办法区别食盐和蔗糖晶体
D.直接把鼻孔凑到试剂瓶口闻浓盐酸气味
19.科学实验中,药品和仪器的存放应符合一定的规范。
下列物质存放在对应的容器中,符合规范的是
20.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氢氧化钙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
B.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C.固体二氧化碳可用人工降雨——二氧化碳能与碱反应
D.氧化钙可做食品干燥剂——氧化钙能与水反应
21.下列有关物质所含元素质量比的数值正确的是
A.水(H2O)m(H):
m(O)=1:
8B.乙炔(C2H2)m(C):
m(H)=2:
1
C.氨气(NH3)m(N):
m(H)=14:
1D.二氧化硫(SO2)m(S):
m(O)=1:
2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2MnO4、KMnO4、MnO2三者中Mn元素的化合价逐渐升高
B.HCl、NaCl、NaOH三者饱和溶液的pH逐渐变大
C.NH4NO3、NaCl、CaO三者溶于水后,所得溶液的温度逐渐降低
D.金、银、铜金属活动性顺序逐渐减弱
23.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在稀硫酸中:
Na+、Fe3+、OH-
B.在氢氧化钙溶液中:
NH4+、Mg2+、NO3-
C.在氯化钾溶液中:
Ag+、H+、CO32-
D.在硫酸铵溶液中:
Na+、Cu2+、Cl-
24.下列有关玻璃棒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过滤时:
引流B.测溶液pH时:
蘸取
C.捣碎固体时:
研细D.加速固体溶解时:
搅拌
25.根据右图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推测甲为
A.铜B.碳酸钠
C.氧化铜D.氢氧化钡
26.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时,要求能随时控制反应进行或停止,以下符合该条件的发生装置是
ABCD
27.下列除去杂质(在括号内)选用的试剂(在箭头右侧)错误的是
A.CO2气体(H2O)→固体氢氧化钠B.KNO3溶液(NaCl)→降温结晶
C.C(CuO)→稀硫酸D.CO气体(CO2)→氢氧化钠溶液
28.下列物质间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生石灰溶于水生产熟石灰
B.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产生蓝色沉淀
C.锌粒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D.碳酸不稳定,分解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29.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稀释浓硫酸B.读液体体积C.引燃酒精灯D.检查气密性
30.下列四个坐标示意图分别表示四个实验过程中的某些变化情况,其中肯定错误的是
A.加热一定量碳铵(NH4HCO3)的实验,试管中固体的质量变化
B.等质量的镁条和铁丝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变化
C.向一定质量的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时,形成的溶液pH的变化
D.向盛有一定量Ba(OH)2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加稀硫酸,测得烧杯中溶液导电性的变化
2014.03
非选择题(共40分)
31.(5分)请用线段连接有对应关系的相邻两列间的点。
32.(10分)完成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并按要求填空。
(1)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
在发生装置的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
(2)生石灰作干燥剂的反应:
▲;它是▲(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中和反应(试举一例):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4)铝壶内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不能长时间用稀盐酸浸泡的原因是: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5)少量硫酸铵固体中与氢氧化钠混合研磨:
▲;检验该气体可用▲试纸。
33.(4分)已知碳酸氢钠加热能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而碳酸钠受热不分解。
现有某工厂生产出的一批碳酸氢钠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钠,取4.0g样品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时,共收集到二氧化碳气体0.88g。
(1)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浓硫酸
(2)要得到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右图中盛放能吸水的浓硫酸,
生成的气体应从▲(选填“a”或“b”)端导入。
(3)求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
▲
34.(7分)中和反应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其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1)下图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的变化曲线。
请从曲线图中获取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1图象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
进行该反应的实验操作是按照图2中的▲(填甲或乙)图所示进行的。
②曲线上M点表示▲。
③向烧杯中倾倒20g质量分数为4.00%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3滴酚酞试液,振荡,再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刚好变为▲色为止,共用去稀盐酸20g,则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结果精确到0.1%)。
(2)为证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某小组进行了如图所
示的实验操作:
根据右图实验,甲同学认为:
NaOH与稀盐酸发生
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乙同学认为:
甲同学得出
这个结论的依据不科学,理由是
▲。
(3)为探究影响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多少的因素,他们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在编号为A、B、C、
D、E的五只烧杯中各装入36.5g溶质质量分数为5%、10%、15%、20%、25%的盐酸,
再向上述五只烧杯中分别加入40g20%的氢氧化钠溶液,最后测量其温度,数据记录如下:
烧杯编号
A
B
C
D
E
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5%
10%
15%
20%
25%
反应后溶液温度(℃)
24℃
34℃
46℃
54℃
54℃
实验结论:
影响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多少的因素▲。
交流反思:
反应后,烧杯内溶液pH最小的是▲(填烧杯编号)。
35.(3分)已知甲醛的结构式为,则其化学式为▲,其相对分子质量为▲,其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结果精确到0.1%)。
36.(11分)氯化钠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过以下操作流程:
(1)操作①中必须用到的一种仪器是 ▲ (填序号)。
A.研钵B.量筒C.烧杯D.试管
(2)小燕完成该实验部分操作过程如图所示,其有明显错误▲(填字母序号)。
(3)操作⑤中容易造成食盐固体飞溅,为尽量减少飞溅,除连续搅拌外还可采取▲
等措施。
(4)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并计算精盐的制得率,发现制得率较低,其可能原因是
▲(填序号)。
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5)小燕查阅相关资料得知:
粗盐中除含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外,还含有少量的MgCl2、CaCl2等可溶性杂质;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小燕将除去泥沙的“精盐”又作了如下处理(假定杂质只有MgCl2、CaCl2两种):
①提供的试剂:
Na2CO3溶液、K2CO3溶液、NaOH溶液、KOH溶液、饱和NaCl溶液。
从提供的试剂中选出a所代表的试剂是 ▲ 、 ▲ 。
②在滤液中加盐酸的作用是 ▲ 、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6)井水中也因为含有较多的MgCl2、CaCl2而不能直接饮用,上海世博园内安装的“直饮水”机,采用“活性炭+超滤层+紫外线”净水工艺。
活性炭在此起▲作用。
(7)已知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
40℃时,100g蒸馏水中溶解▲g
硫酸钠达到饱和。
将该饱和溶液升高温度至90℃,
观察到的现象是▲。
★友情提醒:
祝贺您!
您已经完成了整张试卷!
希望您再仔细检查一遍!
祝您取得优异成绩!
2015年苏州市中考考前适应练习
(二)
化学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包括30题,每题2分,共60分)
31.(5分)请用线段连接有对应关系的两行间的点(每个点只能连接1次)
(每条正确连线给1分)
32.(10分,每空1分)(等号、条件和箭头错了整体扣1分;化学式错和不配平不给分。
)
(1)2KMnO4
K2MnO4+MnO2+O2↑防止粉末冲入导管
(2)CaO+H2O====Ca(OH)2放热
(3)HCl+NaOH====NaCl+H2O(符合中和反应都可以)复分解
(4)2Al+6HCl===2AlCl3+3H2↑置换反应
(5)(NH4)2SO4+2NaOH===Na2SO4+2H2O+2NH3↑湿润的红色石蕊(或湿润的pH、湿润的无色酚酞试纸)等
33.(4分,每空1分第3小题2分)
(1)2NaHCO3
Na2CO3+H2O+CO2↑
(2)a(3)16%
34.(7分,每空1分)
(1)①乙②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③无2.9%
(2)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也会放出大量的热
(3)盐酸的浓度越大,放出的热量越多E
35.(3分,每空1分)CH2O3053.3%
36.(11分,每空1分)
(1)A
(2)AC(3)间歇加热(或“来回移动酒精灯或蒸发皿”)
(4)ABD(5)①NaOH溶液、Na2CO3溶液
②HCl+NaOH=NaCl+H2O2HCl+Na2CO3=2NaCl+CO2↑+H2O
(6)吸附(7)50有固体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