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05984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东省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东省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东省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东省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docx

《山东省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docx

山东省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

山东省渔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加快现代渔业建设的战略机遇期。

“蓝黄”两大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赋予新时期我省渔业发展的新定位、新目标和新使命,为全省渔业加快发展、转型升级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准确把握宏观形势的变化,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渔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对推动我省渔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展现状与发展环境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全省渔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生态、高效、品牌渔业发展理念,实施渔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外向化、科技化、产业化“六化”战略,渔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水产品总产量、渔业总产值、渔业增加值、出口创汇等主要统计指标位居全国首位;渔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水平和产业竞争能力显著提升;渔业设施日趋完善,渔业组织化程度和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强渔惠渔政策力度不断加大,渔业资源修复成效显著,生态效能日益显现,渔业持续发展能力和支撑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我省渔业实现了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的根本转变,形成了以优势主导品种和特色品种养殖为主,养增捕加休并举的发展格局,促进了渔业增效和渔民增收,保障了水产品的有效、安全供给。

(二)发展环境

“十二五”是我省渔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推进山东渔业“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渔业发展既面临有利的条件,也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1、有利条件

从外部环境看,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渔业发展,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发展和壮大远洋渔业、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和养护等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蓝黄”两大战略规划和《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也把现代渔业发展作为重要建设内容,“十二五”期间,支持渔业发展的氛围将更加浓厚、机制更加健全,这为现代渔业建设创造了有利环境。

从发展基础看,我省拥有丰富的水域滩涂资源,为科学规划渔业发展布局,促进渔业养殖业、增殖业和捕捞业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

我省海洋与渔业高校、科研院所力量雄厚,人才资源充足,为渔业科技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特别是在养殖、加工、捕捞和资源养护等重要领域,一大批科技成果开始显现。

从市场前景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理念将发生深刻变化,更加注重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水产品作为优质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消费需求将显著增加,这为渔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另外,随着低碳经济、绿色经济、蓝色农业等新的经济理念的倡导和实践,渔业的生物碳汇功能、环境净化功能和社会文化功能将得到进一步体现,渔业发展面临新的历史机遇。

2、制约因素

从生态状况看,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与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渔业资源持续衰退和渔业水域污染加剧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养殖水域总体利用不足与局部利用过度并存;海洋捕捞作业方式粗放,渔获组成低龄化、小型化、低值化现象没有得到控制;公海渔业管理要求日趋严格,远洋渔业发展难度加大。

从产业特点看,渔业生产单位散、小、弱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善,渔业从业者素质不高,渔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程度低,给生态安全、质量安全和生产安全管理带来巨大挑战,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的基础与日益提高的社会要求差距较大。

从生产条件看,渔业基础设施薄弱、装备水平低,渔港建设滞后,防灾能力较差;鱼塘淤积老化普遍,养殖环境条件恶化;渔船老旧落后,能源消耗高、安全性能低。

从体制机制看,渔民“失海”、“失水”问题比较严重,渔民应对市场和自然风险以及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不强,收入持续增长的难度加大。

二、渔业发展的总体构想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高效、品牌渔业发展理念,以确保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和渔民增收为首要任务,以转变渔业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为主攻方向,以实施《山东省渔业振兴规划》为重点,以推进渔业“双十工程”为主要抓手,以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为动力,着力加强重点园区、重点品牌、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建设,着力优化现代渔业五大区域布局,着力构建现代渔业五大产业体系和六大支撑保障体系,打造全国最大的高端高质“蓝色食品基地”,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1、突出转变方式,调整优化结构。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现代生态渔业为目标,立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渔业发展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资源高耗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从生产主导型向市场引导型转变,实现渔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

2、突出资源挖潜,拓展发展空间。

注重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鼓励跨区域开发,合理开发国内宜渔资源,积极利用海外渔业资源,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扩大产业规模,增强优质产品供应能力。

3、突出安全管理,优化发展环境。

夯实基础、完善制度、加强监管,构建生态安全、质量安全和生产安全保障体系,创造现代渔业发展良好环境。

4、突出科技创新,促进科学发展。

实施“科技兴渔”战略,集中优势、整合力量,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力度,开展重大公益专项研究,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5、突出统筹兼顾,实现共同发展。

以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实施为中心,海陆联动,形成东部沿海升级、北部沿海跨越、内陆渔业突破的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全省渔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渔业生态安全、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升,渔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园区培育、资源养护、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等基础支撑巩固增强,渔民收入稳定增长,渔区社会和谐繁荣。

到2015年,基本形成产业结构优化、生产布局合理、资源环境良好、体制机制灵活、支撑体系完备的山东半岛现代渔业示范区,实现渔业大省向渔业强省的跨越。

——渔业生产。

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000万吨,水产养殖面积发展到107万公顷,养殖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提高到70%。

水产品人均占有量100公斤,可为全省居民提供相当于1亿头猪的优质蛋白质,满足国民摄取优质蛋白的需要,改善膳食结构,提高生活水平。

——渔业经济。

渔业经济总产值4000亿元,其中:

渔业总产值1480亿元、增加值880亿元,渔业二三产业比重达到63%;水产品出口量110万吨,创汇额50亿美元。

——渔民收入。

全省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000元,年均增长10%。

提供300多万就业岗位,带动机械加工、饲料、鱼药、物流、餐饮、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

——资源养护。

主要经济品种的增殖数量每年达到150亿单位,底播增殖50万公顷,建设人工鱼礁示范区2万公顷,选划建设海洋与渔业保护区100万公顷,60%以上的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物种及其栖息地和40%的典型水域生态系统得到保护。

海水贝藻增养殖碳汇贡献相当于每年减排CO2300万吨。

建设内陆渔业净水型增殖水域300万亩,每年可从湖库区水体中转移纯氮磷2000吨,水体质量明显好转。

——支撑保障。

渔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7%、成果转化率达到60%、水产良种覆盖率达到80%。

建成25座中心渔港、25座一级渔港。

建设10处水产遗传育种中心,110处水产原良种场。

更新改造2000艘木制渔船,对1000艘船宽在6m及以上的渔船配备标准化冷冻设备。

建设完善2个省级水产品疫病防控技术中心及50个县级水产品疫病防治站。

省级培训渔民25万人。

三、着力优化现代渔业区域布局

根据我省区域渔业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比较优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差异,围绕浅海、滩涂、河流、湖泊、水库等重点区域,按照“突出区域特色,引导产业集群,发挥优势互补,提高竞争优势”的原则,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确立现代渔业五大发展区域。

(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现代渔业主导区

该区域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2个县。

该区域经济发达,渔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水资源和生物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科技优势明显,渔业规模化、组织化和产业化程度较高,已形成了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和带动能力较强的渔业龙头企业,产业基础较强,是我省渔业发展的核心区,也是水产品主要出口和消费市场。

在产业发展方向上,以促进产业升级和提高水产品国际竞争力为导向,加快转变渔业发展方式,整合养殖、增殖捕捞、加工、休闲资源,重点打造生态安全、生产安全、消费安全的现代渔业综合示范区,率先实现渔业现代化。

——青岛市着力打造青岛水产良种研发基地和供应基地,着力建设沿海珍品养殖产业带,积极推进海洋牧场建设,开展增殖放流和人工鱼礁区建设。

建设水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建设全国重要的水产品物流贸易中心和全国重要的水产加工出口贸易基地。

积极引导休闲渔业旅游发展,规划建设休闲渔业基地。

——烟台市加快现代渔业园区建设,积极拓展养殖业发展空间,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健康苗种供应基地。

稳步拓展远洋渔业,建设全国远洋捕捞生产北方基地。

建设国际性水产品加工出口贸易基地和国家级出口海产品安全示范区。

重点开展人工鱼礁产业带和渔业增殖功能区建设。

全力打造区域特色渔业民俗文化品牌,打造休闲渔业目的地。

——威海市全面提升苗种的供应能力和水平,推进海水养殖向深海、海底、立体和异地拓展,建设标准化健康养殖园区。

巩固传统渔场、开辟新渔场,加快远洋渔业由单一捕捞向加工、销售等领域延伸,打造现代化捕捞船队。

集中打造全国重要的水产品物流集散基地。

强化威海渔业品牌的整体推介,积极发展海洋垂钓业。

——潍坊市加快良种体系和标准化基地建设,大力实施海洋牧场工程,开展增殖放流和人工底播贝类增殖。

精心打造水产食品加工产业园。

加快渔港建设,发展具有涵盖物流产业所有节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和渔港经济区。

开发湿地和渔业生态休闲旅游。

——日照市大力推广浅海生态健康立体养殖模式,积极推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扶持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

积极推进标准化生态养殖池塘整理。

大力推进渔业资源修复,打造海洋牧场。

加快推进渔港项目建设。

(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现代渔业示范区

该区域包括东营市、滨州市,潍坊市的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市的乐陵市、庆云县,淄博市的高青县和烟台市的莱州市。

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地资源丰富,浅海滩涂面积广阔,产品特色鲜明,产业基础较好,是我省渔业发展空间和潜力最大的优势地区,也是全省重要的优质特色水产品生产基地。

在产业发展方向上,以生态高效可持续发展和提升规模效益为重点,重点发展地方特色品种,继续拓展规模,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与东部沿海的联动发展,打造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高的高效生态现代渔业示范区,探索渔业持续健康发展模式。

——东营市规划建设以海参、黄河口大闸蟹为主导的高标准渔业产业带,着力推进现代渔业示范区建设,大力培育水产品加工和流通类龙头企业发展,拉长产业链条。

继续实施黄河口名优水产品牌打造工程。

建设一批集休闲垂钓、食宿餐饮、健身娱乐、观光旅游、温泉度假等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型休闲渔业区。

——滨州市重点开展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建设规模集中的对虾、蟹类、海参、半滑舌鳎生态健康养殖园区。

积极发展水产品的精深加工和水产品贸易基地,打造环渤海地区水产品集散中心和优质水产品供应基地,建设全国最大的虾皮和海蜇集散地。

不断挖掘渔业旅游资源,重点发展贝壳堤岛、黄河岛等休闲渔业旅游。

(三)黄河故道及沿黄生态渔业建设区

该区域包括德州、聊城、淄博、济南、菏泽等市。

沿黄地区位于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核心地带,城市聚集度较高,水产品消费市场巨大,淡水资源较为丰富,淡水渔业基础较好,是我省重要的水产品供应和消费市场。

在产业方向上,以水产品安全供给和休闲渔业为导向,合理保护和开发宜渔资源,完善质量保障体系,积极发展品牌推介等会展渔业。

黄河故道实施标准化生态鱼塘整理开发,以名优高效养殖为主,注重发展渔农结合、渔牧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面向城市巨大的消费市场,大力发展无公害水产品、绿色水产品。

——济南市以发展特色渔业为重点,加快工厂化养殖和名优精品养殖,以济南海鲜大市场为重点,推动市场流通业发展,建成水产品质量检测示范市场。

以近郊休闲渔业带建设为重点,探索开展环城水系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打造休闲观赏型都市渔业。

——淄博市重点建设高青县集中连片池塘的升级改造,开展大中型水库增殖放流,以高青大芦湖、淄博文昌湖为依托,打造餐饮、垂钓、生态休闲渔业基地。

——德州市大力推进实施标准化养殖池塘整理改造工程,因地制宜发展上粮下渔、上林下渔、鱼鸭混养、鱼藕混养等生态养殖模式,打造京津济地区主要水产品有效安全供应基地。

——聊城市实施农渔综合经营,建设引黄灌区生态渔业示范区,大力发展京杭运河沿岸、徒骇河沿岸、黄河沿岸为重点的渔业文化旅游。

——菏泽市以黄河故道生态开发为龙头,突出品牌渔业和生态渔业两个重点,重点发展“黄河甲鱼”和“黄河鲤鱼”,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水产品,打造让消费者放心和满意的水产品生产基地。

(四)滨湖净水型健康养殖示范区

该区域包括济宁、泰安两市。

南四湖、东平湖是我省两个重要的以渔为主的淡水湖泊,水源充沛,水生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发展淡水渔业条件优越,产业基础较好,是我省最大的淡水水产品生产和供应优势区。

在产业发展方向上,以生态增殖和健康精养为导向,大力开展净水型湖库区人工增殖,鼓励引导池塘健康精养,积极发展地方特色品种,满足大众消费,打造全省最大的淡水常规品种健康养殖基地。

——济宁市依托南四湖,积极开展煤炭塌陷地渔业复垦,突出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和淡水水产品加工基地建设。

加大微山湖品牌的利用和保护力度,积极开展“微山湖系列渔业品牌”推介。

建设集疫病防治、渔业环境监测、水产品质量监测和科技培训为一体的区域水产服务中心。

积极打造微山湖特色的休闲渔业基地。

——泰安市重点发展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优良品质的特色产品养殖,加大湖区人工增殖放流力度,严格禁渔期和禁渔区管理。

进一步做大做强淡水鱼类加工产品。

依托泰山、东平湖等旅游资源,积极打造休闲渔业旅游观光带。

(五)鲁南丘陵特色生态渔业拓展区

该区域包括枣庄、临沂、莱芜市。

该区域水源较为紧张,多数大型水库都作为水源保护地,发展淡水渔业受到一定制约。

池塘养殖有一定基础,也是我省重要的淡水鱼生产和供应基地。

随着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升级,鲁南成为我省淡水特色渔业重点区域。

在产业发展方向上,以水库增殖,鱼禽混养、鱼畜结合及鱼果结合的塘坝生态立体养殖和精品池塘特色养殖为重点,大力发展名贵冷水鱼工厂化养殖、池塘精养和小水库网箱养殖,示范推广低碳生态型、节水型渔业。

同时与当地的旅游业紧密结合,建设山、水、渔、林、牧、果相互融合、别具特色的休闲渔业观光区。

——枣庄市大力开展荒碱涝洼地、矿业新生湖(采矿塌陷坑)开发力度,开发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开发外埠渔业。

在大中型水库开展大水面增殖。

紧紧抓住台儿庄“江北水乡•运河古城”旅游品牌建设,依托微山湖红荷湿地、运河古城打造特色休闲旅游渔业。

——临沂市依托优势资源,推行特色渔业生态健康养殖,大力发展水库生态渔业,推进冷水性名贵鱼类养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建设现代渔业产业园区和良种繁育基地。

积极打造沂河两岸开放式生态观光带。

——莱芜市引导水库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开展有机产品认证,创建知名水产品品牌。

建设雪野湖渔业休闲基地,完善雪野旅游度假区的渔业休闲设施,提升功能,带动城市近郊休闲渔业发展。

四、着力构建现代渔业产业体系

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坚持以养为主、以安为先,在提高传统产业发展水平的同时,努力拓展增殖渔业和休闲渔业等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构建养殖、增殖、捕捞、加工和休闲“五大产业体系”。

(一)大力提升养殖业

——加快养殖结构调整力度。

按照“一个品种一个产业”的思路,着力培育优势主导产业,重点抓好海参、对虾、扇贝、梭子蟹、海带等十大主导品种和海蜇、乌鳢、河蟹、中华鳖等十个特色品种。

积极开展无公害水产品、绿色食品、有机水产品认证和地理标志登记保护,鼓励引导地理商标和集体商标注册,形成一批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力争用5年时间,全省形成10个产值过30亿元的品种,其中产值过50亿元的3个,过100亿元的1个。

——着力优化养殖区域布局。

着力建设沿海高效渔业产业带、沿黄生态渔业产业带、湖库特色渔业产业带。

沿海地区重点从浅海滩涂向深海、底层和岸基利用拓展,建设300万亩浅海优势水产品基地、300万平方米优质海水鱼工厂化养殖基地。

黄河三角洲和沿黄地区要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开发宜渔荒碱涝洼地,开展养殖设施标准化改造,建设200万亩标准化生态养殖基地。

南四湖、东平湖、鲁西南大中型水库等湖库区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规模养殖,积极推广健康生态养殖模式。

积极推行园区化发展,重点建设集中连片、设施配套、规模化、标准化的健康养殖园区,着力形成规模优势。

规划建设万亩以上规模化生态健康养殖园区100处,打造全国最大的优质水产品生产基地和水产品出口产业基地。

——加快推进标准化健康养殖。

大力推进良种体系和标准化基地建设,全面推行“上粮下渔”、“池塘+氧化塘(湿地)”、“封闭式循环水”、“大水面立体养殖”等节地、节水、节能、节粮健康养殖模式,大力提高生物制剂、微孔增养等新技术和养殖机械化水平。

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200万平方米,“上粮下渔”池塘生态养殖200万亩,浅海多层面立体养殖300万亩,内陆大水面净水型养殖50万亩。

水产品无公害生产基地比重达到80%以上,生态养殖面积占总面积的60%以上。

(二)努力做大增殖业

——加大渔业资源修复力度。

开展增殖水域生态容量、本底调查研究,科学确定增殖放流品种和规模,完善增殖放流技术规范和绩效评价机制。

积极开展近海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构建维系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近海半人工生态系统。

积极推广“以水促渔、以渔养水”的生态开发模式,稳步发展湖泊水库滤食性、草食性鱼类和土著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打造内陆大水面有机鱼品牌。

科学选划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开展珍稀物种放流,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

每年在山东近海海域和内陆湖库区增殖放流主要品种150亿单位,逐步恢复主要经济种群的资源量,增殖产量达到20万吨。

——扎实推进海洋牧场建设。

积极开展以人工鱼礁和海底藻场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海洋牧场建设,扎实做好海洋牧场和人工鱼礁的规划设计、选址选型、效果评价等基础工作,建立健全海洋牧场建设和管护制度。

因地制宜开展增养殖礁、生态礁、资源保护礁和游钓休闲礁等多种类型人工鱼礁建设。

促进海洋牧场建设与增殖放流等资源养护措施紧密结合,构建50个海洋牧场,营造30处海底藻场示范区,开发利用海底10万公顷,恢复海底植被,改善海域生态环境。

——合理确定增殖放流的功能定位。

深化渔业增殖的生物碳汇功能、环境净化功能和社会文化功能,鼓励发展碳汇渔业,开拓低碳经济发展新领域。

在海底渔业、社会公众放流和城市水系增殖放流3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研究推进海底渔业的规划和政策措施,顺应社会上增殖放流的内在需求,加强组织引导,开展大规模的公众放流活动。

(三)着力优化捕捞业

——严格控制渔业捕捞强度。

继续严格执行休渔、禁渔和渔船数量及功率指标“双控”制度,逐步压减近海捕捞能力,建设“负责型”近海捕捞业。

加快建立内陆水域捕捞渔船控制制度。

切实加强渔船建造管理,规范渔船检验、登记和流转管理。

实施捕捞渔船、渔机和渔具标准化改造步伐,推广应用节能减排动力装置,提高海洋捕捞质量和效能。

合理调整捕捞作业结构和渔船、渔具规模。

继续落实沿海捕捞渔民转产转业政策。

——扶持壮大远洋渔业。

深化渔业多边双边交流合作,拓展远洋渔业发展空间。

巩固提高过洋性渔业,发展壮大公海大洋性渔业。

加强新资源、新渔场的开发利用,鼓励发展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资源具有开发潜力,产品销售渠道有保证的远洋渔业项目。

加强远洋渔业装备体系建设。

支持老旧远洋渔船更新和建造不受国际配额限制、符合国际或双边渔业协定的专业远洋渔船及冷藏、加工运输船等辅助船;引进带配额的超低温金枪鱼延绳钓船、大型拖网加工船;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造专业南极磷虾捕捞船。

逐步打造一支现代化、专业化、功能配套的远洋船队,到2015年,全省专业远洋渔船发展到600艘,功率30万千瓦;具有农业部远洋渔业资格的企业发展到30家,形成3-5家规模大、实力强、管理规范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远洋渔业骨干企业。

坚持发展捕捞生产与完善产业链相结合,鼓励金枪鱼精深加工和远洋渔业产品冷链建设项目,建设斐济等5处远洋渔业综合性服务保障基地,不断提升产业综合效益。

(四)加快做强加工业

——促进加工业优化升级。

依托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以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为核心,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促进水产品加工业集群式发展,形成一批经济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水产加工园区。

做大做强100家经营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加工基地36处,发展现代化水产品加工园区30个,水产加工产值达到2000亿元,建成全国最大的水产品加工基地和出口贸易基地。

积极发展精深加工,以大宗产品和低值产品的深度利用为重点,提高产品附加值。

鼓励加工业向海洋药物、功能食品和海洋化工等领域延伸。

水产保健品、药品等新兴水产品加工产业的产值达到200亿元,海参加工产值达到200亿元,海带加工产值达到40亿元。

——拓展国内外市场空间。

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增强企业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意识,稳步发展进料来料加工,努力增加本地养殖产品加工出口比重。

巩固日、韩、美、欧盟等传统市场,积极开拓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

加大市场推介力度,扩大品牌宣传范围,认真研究居民消费习惯,积极发展消费引导型加工业,引导加工企业构建国内营销网络,产品定位适应市场,培育品牌引领市场。

发展海外加工业基地,以来料源地、远洋作业场、产品输入地为重点,以东北亚、东盟贸易圈为突破口,建设10处海外加工园区,进一步挖掘我省水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发展潜力,拉动整个水产品加工业的新发展。

——推进现代物流体系建设。

加快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建设,在重点渔区、渔港和水产品区域集散地,配套建设高标准水产品批发市场,加快冷链系统建设,水产品保鲜保活比率达到60%以上。

完善现代物流营销体系,推动单一的传统营销方式向多元化现代营销方式转变,集中打造10处全国重要的水产品物流集散基地。

强化水产品市场信息服务,积极培育大型水产网络交易平台,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直销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渔业流通业态,做大烟台金枪鱼交易中心,探索建立山东水产品期货交易中心,形成区域性水产品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

(五)积极拓展渔业文化休闲产业

——积极拓展渔业休闲娱乐功能。

紧跟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积极推进渔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创造性地实施《山东省国民休闲发展纲要》,积极发展休闲垂钓、观光旅游、观赏渔业等多种形式的休闲渔业,着力打造渔耕体验、海上田园、游钓健身、岛礁拓展、渔乡风情、都市观赏渔业等渔业休闲旅游平台,建设配套设施,为公众提供亲海、亲水空间。

积极探索海洋牧场与休闲渔业结合的经营模式。

优化渔港旅游功能,以重点渔港为平台,配套建设具有渔业服务、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渔人码头”,培育渔港经济区,打造“渔、港、城”黄金海岸。

——大力弘扬齐鲁渔业文化。

全力打造特色渔业民俗文化品牌。

通过观赏鱼大赛、垂钓比赛、渔业饮食文化节、放鱼节、开渔节以及渔业科普、美术摄影等活动形式,不断挖掘、传承、弘扬、创新渔业文化。

建设海洋公园、渔业历史博览馆、渔业科普馆等渔业主题园馆。

举办渔业品牌推介活动,培育渔业餐饮品牌和水产品消费文化,努力扩大山东渔业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引领水产品消费。

五、着力构建现代渔业发展支撑保障体系

(一)加快建设现代渔业示范园区

——明确现代渔业示范园区的功能定位。

紧紧围绕促进渔民增收和渔业产业转型升级,在产业布局相对集中连片的区域,通过集合资源、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推进渔业园区实现设施现代化、品种特色化、养殖生态化、质量安全化和管理制度化。

将现代渔业园区建设成全省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