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部编20 蝉 表格+文本式教案设计共2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03714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部编20 蝉 表格+文本式教案设计共2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八上部编20 蝉 表格+文本式教案设计共2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八上部编20 蝉 表格+文本式教案设计共2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八上部编20 蝉 表格+文本式教案设计共2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八上部编20 蝉 表格+文本式教案设计共2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上部编20 蝉 表格+文本式教案设计共2篇.docx

《八上部编20 蝉 表格+文本式教案设计共2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部编20 蝉 表格+文本式教案设计共2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上部编20 蝉 表格+文本式教案设计共2篇.docx

八上部编20蝉表格+文本式教案设计共2篇

人教部编版初二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文本式+表格式(共2篇)

20蝉

课题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知识与技能

1.准确认读并理解“干燥、抵御、纤弱、罅隙”等词语。

2.理解作者在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过程与方法

1.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2.体会作者生动有趣的语言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本文作者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作者简介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作家。

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相传荷马为古代希腊两部著名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作者),文学界的“维吉尔”。

写作背景本文选自《昆虫的故事》(商务印书馆1956年版),王大文译。

有删改。

《蝉》是一篇事物说明文(科学小品),实质是科学观察笔记、考察报告,属于科学著作的范畴。

蝉是大自然中一种极普通的昆虫,作者对蝉做了长期、大量、细致的实地观察,用生动有趣的文笔,向人们科学而又详尽地介绍了蝉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

读准字音

罅隙(xià)喧嚣(xiāo)蚋(ruì)臃肿(yōnɡ)

鳍(qí)涂墁(màn)蜣(qiānɡ)窠(kē)

无动于衷(zhōnɡ)寻觅(mì)跳蚤(zǎo)钹(bó)

辨清字形

理解词语

喧嚣:

声音杂乱,不清静。

嚣,吵闹、喧哗。

匹敌:

对等,相称。

罅隙:

缝隙。

腾跃:

跳跃。

开合自如:

分开收拢不受阻碍。

倒霉:

遭遇不好。

(也作倒楣)

无动于衷:

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蚋:

一种小昆虫,体长二三毫米,头小,色黑,胸背隆起,吸人畜的血液,幼虫栖于水中。

窠:

鸟兽做的窝。

墁:

用砖或石块铺地面。

鳍:

鱼类的运动器官。

新课导入

师: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不过,这个谜语可有点难,是一首诗,请同学们自己先来读一读,猜猜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垂穗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学生自读,指名猜。

——蝉

师:

有没有人知道这是谁的诗?

(虞世南)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生齐读古诗。

师:

世界上有一个著名的昆虫学家也写了一篇关于《蝉》的文章,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他。

新课展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法布尔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

两方面——蝉的地穴、蝉的卵。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全文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这一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第1自然段),表明自己“有很好的环境可以研究蝉的习性”,并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二层次(2-7自然段),写对蝉的地穴的考察。

第三层次(8-11自然段),写对蝉的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

第二部分“蝉的卵”,介绍蝉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这一部分的说明顺序和“蝉的地穴”一样,也是按照对事物观察的进程进行说明。

这一部分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第1-2自然段),介绍蝉的产卵,分别说明了产卵的地方、方式和数量等。

第二层次(第3-6自然段),写蝉卵遇到的危险,首先说明产卵的数量多是为了在遭到破坏时能有幸存者,然后介绍蚋对蝉卵的破坏和蝉对此的茫然无知。

第三层次(第7-13自然段),介绍蝉卵的孵化和幼虫的活动。

这一层次详细记述了蝉的幼虫从蜕皮、悬挂、落地,到藏身地下的经过。

第四层次(第14-15自然段),概括写蝉的生活历程: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

这既照应了蝉的地穴的介绍,又结束了对蝉卵生长过程的说明,也是对全文做了形象化的总结。

【把握文章主旨】

本文两个部分主要介绍了蝉的地下穴道,以及幼蝉蜕皮的过程,描述了蝉产卵状况以及蝉孵化成幼虫时的生物习性,揭示了蝉在生命之初所可能遭遇的种种危险,抒发对蝉经过艰苦劳动才换来短暂欢乐的由衷赞叹和同情。

写作方法运用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说明中兼用文艺笔调,对所要说的事物进行具体描绘。

(1)拟人:

读了“蝉的卵”,我们仿佛看到一位“可怜的母亲”生儿育女所付的艰辛,同样也会憎恨像蚋那样专门残害生灵的坏蛋。

而由卵发育成蝉所经历的漫长艰苦的历程,更使我们对这个小生物的成长发出慨叹,多么不易啊!

从而对作者在文末的一大段抒情产生共鸣。

(2)比喻:

以“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来比喻蝉的离壳过程。

它“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

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

这个动作使尾端从壳中脱出”,整个动作顺序有它自身的规律,其中的“腾跃”“翻转”“倒悬”“伸直”“张开”“翻”“钩”“脱”等动词用得非常准确,把蝉脱壳的整个过程准确而又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2.采用倒叙的说明顺序。

文章按照幼虫→成虫→产卵→幼虫(顺序:

卵→幼虫→成虫→生活习性、生理特征)的顺序行文,跟记叙文“倒叙”的作用完全一样,是为了突出蝉的“四年黑暗中的苦工”,这既是重点(蝉一生大部分的活动时间),又是难点(最不易了解),并使行文生动活泼,吸引读者注意,加深读者印象。

3.语言准确明晰。

(1)使用同义词或近义词。

(为了科学地说明蝉的生态的各个方面)

例如第⑦段“臃肿”,言其肥大而笨,写出它的形态,因其大故能贮满汁液。

“肥重”,言其重,因其重,故能把烂泥挤进干土的罅隙。

第⑧自然段“把握”“钩住”“挂”这三个词语分别写出了“蝉的脱壳的过程”。

再如倒数第四段“寻觅”“寻找”“找到”分别写出了天冷找地方藏身的情况。

这三个词语都有“找”的意思,一个比一个口语色彩更浓。

(2)语言准确、平实。

例如第②段中说:

“在阳光暴晒的道路上有好些小圆孔,孔口与地面相平。

蝉的幼虫就从这些圆孔爬出”。

“道路”前面的一个限定语“阳光暴晒”正写出蝉的特性“喜欢干燥、阳光顶多的地方。

”“阳光暴晒”不能写为“阳光充足”,“暴晒”限制在炎热的夏天。

再如,拿蝉的脱壳过程和孵化过程来说,文章都写得很清楚,“开始”“不久”“最后”“以后”这些时间词语,正写出其过程的进展。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写一种你身边的动物或植物,要求像法布尔一样仔细地观察,认真地研究。

教学板书

布置作业:

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非常有趣,因为讲的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昆虫。

在课堂上,我先引导同学们回忆过去看到的蝉的模样,然后让同学们畅所欲言,说一说自己观察过的小动物。

同学们积极性非常高,效果很好。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20蝉

【教学目标】

1.了解蝉的特点,把握蝉的习性。

2.学习本文的写法,体会文章科学性与文学性兼顾的特点。

3.理解作者对昆虫的感情,感受文中蕴含的科学精神。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

[唐]虞世南

垂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导入语: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首古诗,再欣赏这两幅图片。

蝉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一种昆虫。

同学们对它有多少了解呢?

千百年来,蝉入诗入画,寓意深远。

它不食人间烟火、性情高洁、饮露而生;它出土蜕变获得重生、精神永存、羽化传承。

今天,让我们走近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看看他笔下的“蝉”是怎样的吧。

(板书:

蝉法布尔)

【设计意图】利用古诗和图片导入,既能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直观感受,也能引发学生的想象,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课文中寻求答案。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1)辨析生字词。

(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清单”栏目)

(2)作者简介。

(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者名片”栏目)

2.学生自读课文,梳理行文思路

(学生自己阅读概括,然后小组内交流)

预设《蝉的地穴》:

幼虫的洞口——幼虫的穴道——幼虫出穴后

《蝉的卵》:

蝉的产卵过程——蝉卵的敌人——蝉卵的孵化——幼虫的活动

小结:

《蝉的地穴》:

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蝉的卵》:

从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设计意图】意在引导学生通过自读,从课文中获取蝉的相关知识。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的文学性

1.比读,发现“有趣”

课件出示:

蝉的简介:

蝉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半翅目,蝉科的一类生物。

蝉的一生经过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

进入夏天,早年产下的受精卵会孵化成幼虫,它们会钻入土壤中,以植物根茎的汁液为食。

幼虫成熟后,爬到地面,脱去外骨骼,羽化为我们常见的长有双翼的成虫。

虽然成年的蝉仅能存活几个月,但是幼虫阶段能够在土壤中存活好多年,例如6年寿命的蝉,其幼虫阶段就占了一生中的5年。

——摘自“XX文库”

鱼形幼虫一到孔外,皮即刻脱去。

但脱下的皮自动形成一种线,幼虫靠它能够附着在树枝上。

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

——摘自法布尔《蝉》

设问:

同学们比较阅读以上段落,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预设更喜欢第二段。

前一个语段语言侧重于科学、严谨,使用了较多的专业术语,但读起来较为枯燥;后一个语段语言则生动形象,善用细节描写,更吸引人。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整体上感受本文语言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2.细读,梳理“有趣”

设问: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结合课文旁批和阅读提示,说说文中还有哪些“有趣”的介绍,其语言都有哪些特点。

提示:

可以从用词、修辞手法、说明方法、表达方式等角度思虑。

(1)精妙动词的选用。

课件出示:

示例一:

它就小心谨慎地溜到温暖严紧的隧道底下。

如果气候看来很温暖,它就用爪击碎天花板,爬到地面上来。

预设运用“小心谨慎”“溜”“击碎”等人格化的词生动传神地活现了蝉聪明、灵活的特点,也把作者对它的欣赏、喜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课件出示:

示例二:

它的触须现在自由了,左右挥动;腿可以伸缩;前面的爪能够张合自如。

身体悬挂着,只要有一点儿微风就动摇不定。

它在这里为将来的出世做准备。

我看到的昆虫再没有比这个更奇妙的了。

预设“挥动”“伸缩”“悬挂”“动摇”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刚刚蜕皮的蝉幼虫的情态。

这里的动作描写非常准确生动,令人印象深刻。

同时将蝉与“我”看到的其他昆虫对比,因蝉幼虫的变化而生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2)修辞手法的运用。

课件出示:

示例:

可怜做母亲的对此一无所知。

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待在旁边。

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

它要轧碎这些坏种子非常容易,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

预设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自然、亲切,增强了可读性,作者对蝉的命运的同情也洋溢在字里行间。

(3)文艺化的笔调。

预设本文不像一般的说明文那样平实,而是在说明中有叙述、描写,很多地方就像是在讲故事,有连贯的情节,妙趣横生。

本文的故事性在文中的具体体现:

《蝉的地穴》体现故事性的相关语句:

第1段:

“我有研究蝉的习性的很好环境”一句,像是设置了故事发生的环境。

第6段:

“如果气候看来很温暖,它就用爪击碎天花板,爬到地面上来。

”像是一个故事的情节。

第8—11段,更是一个连续的情节。

“于是”“接着”等词语体现了情节的连续性。

《蝉的卵》体现故事性的相关语句:

蝉产卵的整个过程几乎都是用叙述的语言来交代的,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如“它选择最小的枝”“它找到适当的细树枝”“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这时,它面前危险重重”“所以必须立刻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等等,有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4)对比的灵活运用。

预设比如写蝉的地穴表面,拿它与金蜣的巢相比较;写蝉构建地道的方法,拿它与铁路工程师、矿工作比较。

这些比较体现出作者对各种昆虫的习性了如指掌。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会《蝉》这种科学文本的“故事性”“叙事性”“生动性”“拟人化”表达所蕴含的人文情怀,同时增加学生阅读科普作品的兴趣。

3.趣读,角色转换

要求:

仿照下面例子,在《蝉的地穴》的第8—10段中选取一段添加人称代词“我”字,然后将这一片段以蝉的视角讲给大家听,最后说说本文语言的精妙之处。

课件出示:

我初次出现于地面,常常在邻近的地方徘徊,寻求适当的地点——一颗小矮树,一丛百里香,一片野草叶,或者一根灌木枝——脱掉我身上的皮。

我找到就爬上去,用我前足的爪紧紧地把握住,丝毫不动。

(学生小组内讨论,然后分小组展示)

【设计意图】课件范例,降低学习难度,提高课堂效率。

而分角色阅读,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体会课文善用描写及拟人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传神、通俗易懂,富有诗情画意的特点。

四、情感朗读,领略人文情怀

课件出示: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

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

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设问:

说说从这段文字中,你体会到作者对蝉怎样的情感态度。

预设这段抒情议论的文字充满感情,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对世间万物的关爱,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师小结:

法布尔是一位科学家,准确地传递有关昆虫的知识;他也是一位文学家,细致观察,不辞辛苦,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为我们打开了昆虫世界的大门;他又是一位敬畏生命的哲学家,以人性观照虫性,又以虫性反观人性,用他善良悲悯的情怀感染我们。

五、引入材料,感悟科学精神

设问1:

结合下面材料和文中体现法布尔科学精神的句子(在文中用横线标出),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法布尔。

1875年,在活昆虫研究方面已经声名远扬的法布尔远离城市喧嚣,带领家人,迁往家乡小镇塞里尼昂。

经过四年努力,将二十余年的研究资料整理写成了《昆虫记》第一卷。

1880年,法布尔的夙愿终于实现:

他用积攒下的一小笔钱,在小镇附近购得一处坐落在荒地上的老旧民宅,进一步研究活虫子的计划即将变为现实。

他精神舒畅,用当地普罗旺斯语给这处居所取了个风趣的雅号——荒石园。

年复一年,“荒石园”的主人穿着农民的粗呢子外套,吃着普通老百姓的清汤淡饭,用尖镐平铲刨刨挖挖,于是,花草争妍,灌木成丛,一座百草乐园就这样建好了。

他守着心爱的“荒石园”,开足生命的马力,不知疲倦地从事独具特色的昆虫学研究,把劳动成果写进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

他就是这样,独孤、欢欣、清苦、平静地在“荒石园”度过了35年余生。

师小结:

因为热爱所以沉醉,因为痴迷所以执着,几十年如一日,远离尘嚣与昆虫为友,如痴如狂与自然相伴,法布尔成了永远的法布尔,成了难以效仿的法布尔。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意在结合资料感悟并学习法布尔的科学精神:

痴迷的兴趣、强烈的好奇、细致的观察、执着的探索、不懈的追问、深入的思考、求实的精神等。

设问2: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或者你认为本文还有哪些地方值得学习?

(生交流发言)

师补充:

法布尔《昆虫记》整本书阅读方法:

第一步:

获取科学知识

第二步:

品味文学语言

第三步:

感悟科学精神

第四步:

体会人文情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反思总结的好习惯;总结阅读方法,引领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由一篇文章的学习走向整本书的阅读。

【板书设计】

 

【设计亮点】

本文节选自法布尔的《昆虫记》,而《昆虫记》又被设置为本册书第五单元后的名著导读。

所以,本文在本册课本中的地位比较特殊。

这就决定了《蝉》的教学重点应放在感知课文作为科普作品的鲜明特征上,教学中要总结阅读方法,引领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由一篇课文的学习走向整本书的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