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 全等三角形和第2章 轴对称图形》.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701566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5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 全等三角形和第2章 轴对称图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 全等三角形和第2章 轴对称图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 全等三角形和第2章 轴对称图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 全等三角形和第2章 轴对称图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 全等三角形和第2章 轴对称图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 全等三角形和第2章 轴对称图形》.docx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 全等三角形和第2章 轴对称图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 全等三角形和第2章 轴对称图形》.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 全等三角形和第2章 轴对称图形》.docx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全等三角形和第2章轴对称图形》

初中数学试卷

《第1章全等三角形和第2章轴对称图形》

 

一、选择题

1.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2.如图所示,D,E分别是△ABC的边AC、BC上的点,若△ADB≌△EDB≌△EDC,则∠C的度数为(  )

A.15°B.20°C.25°D.30°

3.如图,AB∥DE,AC∥DF,AC=DF,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ABC≌△DEF的是(  )

A.AB=DEB.∠B=∠EC.EF=BCD.EF∥BC

4.如图所示,∠E=∠F=90°,∠B=∠C,AE=AF,给出下列结论:

①∠1=∠2;②BE=CF;③△CAN≌△ABM;④CD=DN.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5.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则AB:

AC等于(  )

A.BD:

CDB.AD:

CDC.BC:

ADD.BC:

AC

6.如图,已知△ABC中,∠ABC=45°,F是高AD和BE的交点,FD=4,AF=2,则线段BC的长度为(  )

A.6B.8C.10D.12

7.如图,AD是△ABC的中线,E、F分别在AB、AC上(且E,F不与端点重合),且DE⊥DF,则(  )

A.BE+CF>EF

B.BE+CF=EF

C.BE+CF<EF

D.BE+CF与EF的大小关系不确定

8.如图,△AOB≌△ADC,点B和点C是对应顶点,∠O=∠D=90°,记∠OAD=α,∠ABO=β,当BC∥OA时,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

A.α=βB.α=2βC.α+β=90°D.α+2β=180°

 

二、填空题

9.如图,在3×3的正方形网格中,已有两个小正方形被涂黑.再将图中其余小正方形任意涂黑一个,使整个图案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有  种.

10.如图,在Rt△ABC中,∠ACB=90°,点D在AB边上,将△CBD沿CD折叠,使点B恰好落在AC边上的点E处.若∠A=26°,则∠CDE=  .

11.如图,△ABC中,AB=AC,∠A=36°,D是AC上一点,且BD=BC,过点D分别作DE⊥AB、DF⊥BC,垂足分别是E、F.给出以下四个结论:

①DE=DF;②点D是AC的中点;③DE垂直平分AB;④AB=BC+CD.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把你认为的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上)

12.如图,在Rt△ABC中,∠BAC=90°,AB=AC,分别过点B,C作过点A的直线的垂线BD,CE,若BD=4cm,CE=3cm,则DE=  cm.

13.如图,点D在BC上,DE⊥AB于点E,DF⊥BC交AC于点F,BD=CF,BE=CD.若∠AFD=145°,则∠EDF=  .

14.如图,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小明同学从营地A出发,要到A地的北偏东60°方向的C处,他先沿正东方向走了320m到达B地,再沿北偏东30°方向走,恰能到达目的地C,那么,由此可知,B、C两地相距  m.

15.如图,在△ABC中,AB=4,BC=6,∠B=60°,将△ABC沿射线BC的方向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A′B′C′,连接A′C,则△A′B′C的周长为  .

16.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6°,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为  .

17.如图,已知点P为∠AOB的角平分线上的一点,点D在边OA上.爱动脑筋的小刚经过仔细观察后,进行如下操作:

在边OB上取一点E,使得PE=PD,这时他发现∠OEP与∠ODP之间有一定的相等关系,请你写出∠OEP与∠ODP所有可能的数量关系  .

18.已知△ABC中,AB=BC≠AC,作与△ABC只有一条公共边,且与△ABC全等的三角形,这样的三角形一共能作出  个.

 

三、解答题(共76分)

19.如图,在Rt△ABC中,∠ACB=90°,∠B=30°,AD平分∠CAB.

(1)求∠CAD的度数;

(2)延长AC至E,使CE=AC,求证:

DA=DE.

20.如图,△ABC与△DCB中,AC与BD交于点E,且∠A=∠D,AB=DC.

(1)求证:

△ABE≌△DCE;

(2)当∠AEB=50°,求∠EBC的度数.

21.如图,已知AB=CD,∠B=∠C,AC和BD相交于点O,E是AD的中点,连接OE.

(1)求证:

△AOB≌△DOC;

(2)求∠AEO的度数.

22.已知:

如图,AD、BF相交于点O,点E、C在BF上,BE=FC,AC=DE,AB=DF.求证:

OA=OD,OB=OF.

23.如图,O为码头,A,B两个灯塔与码头的距离相等,OA,OB为海岸线,一轮船从码头开出,计划沿∠AOB的平分线航行,航行途中,测得轮船与灯塔A,B的距离相等,此时轮船有没有偏离航线?

画出图形并说明你的理由.

24.如图,∠ABC=90°,D、E分别在BC、AC上,AD⊥DE,且AD=DE,点F是AE的中点,FD与AB相交于点M.

(1)求证:

∠FMC=∠FCM;

(2)AD与MC垂直吗?

并说明理由.

25.已知:

在△ABC中,AC=BC,∠ACB=90°,点D是AB的中点,点E是AB边上一点.

(1)如图①,BF垂直CE于点F,交CD于点G,试说明AE=CG;

(2)如图②,作AH垂直于CE的延长线,垂足为H,交CD的延长线于点M,则图中与BE相等的线段是  ,并说明理由.

26.如图,已知点D为等腰直角△ABC内一点,∠CAD=∠CBD=15°,E为AD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CA.

(1)求证:

DE平分∠BDC;

(2)若点M在DE上,且DC=DM,求证:

ME=BD.

27.

(1)如图,在△ABC中,∠BAC=90°,AB=AC,点D在BC上,且BD=BA,点E在BC的延长线上且CE=CA,试求∠DAE的度数;

(2)如果把第

(1)题中“AB=AC”的条件去掉,其余条件不变,那么∠DAE的度数会改变吗?

说明理由;

(3)如果把第

(1)题中“∠BAC=90°”的条件改为“∠BAC>90°”,其余条件不变,那么∠DAE与∠BAC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28.四边形ABCD中,AD=BC,BE=DF,AE⊥BD,CF⊥BD,垂足分别为E、F.

(1)求证:

△ADE≌△CBF;

(2)若AC与BD相交于点O,求证:

AO=CO.

 

《第1章全等三角形和第2章轴对称图形》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考点】轴对称图形.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

【解答】解:

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错误;

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错误;

C、是轴对称图形,故正确;

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沿对称轴折叠后可重合.

 

2.如图所示,D,E分别是△ABC的边AC、BC上的点,若△ADB≌△EDB≌△EDC,则∠C的度数为(  )

A.15°B.20°C.25°D.30°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A=∠BED=∠CED,∠ABD=∠EBD=∠C,根据∠BED+∠CED=180°,可以得到∠A=∠BED=∠CED=90°,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解即可.

【解答】解:

∵△ADB≌△EDB≌△EDC,

∴∠A=∠BED=∠CED,∠ABD=∠EBD=∠C,

∵∠BED+∠CED=180°,

∴∠A=∠BED=∠CED=90°,

在△ABC中,∠C+2∠C+90°=180°,

∴∠C=30°.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的性质,做题时求出∠A=∠BED=∠CED=90°是正确解本题的突破口.

 

3.如图,AB∥DE,AC∥DF,AC=DF,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ABC≌△DEF的是(  )

A.AB=DEB.∠B=∠EC.EF=BCD.EF∥BC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分析】本题可以假设A、B、C、D选项成立,分别证明△ABC≌△DEF,即可解题.

【解答】解:

∵AB∥DE,AC∥DF,∴∠A=∠D,

(1)AB=DE,则△ABC和△DEF中,

,∴△ABC≌△DEF,故A选项错误;

(2)∠B=∠E,则△ABC和△DEF中,

,∴△ABC≌△DEF,故B选项错误;

(3)EF=BC,无法证明△ABC≌△DEF(ASS);故C选项正确;

(4)∵EF∥BC,AB∥DE,∴∠B=∠E,则△ABC和△DEF中,

,∴△ABC≌△DEF,故D选项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不同方法的判定,注意题干中“不能”是解题的关键.

 

4.如图所示,∠E=∠F=90°,∠B=∠C,AE=AF,给出下列结论:

①∠1=∠2;②BE=CF;③△CAN≌△ABM;④CD=DN.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根据E=∠F=90°,∠B=∠C,AE=AF利用AAS可以证得△AEB≌△AFC,进而证得△AEB≌△AFC,△CDM≌△BDN从而作出判断.

【解答】解:

∵在△AEB和△AFC中

∴△AEB≌△AFC,

∴BE=CF,∠EAB=∠FAC,

∴∠1+∠CAB=∠2+∠CAB

∴∠1=∠2,∴①②正确;

∵△AEB≌△AFC

∴AC=AB,

在△CAN和△ABM中

∴△ACN≌△BAM,∴③是正确的;

∵△ACN≌△BAM,

∴AM=AN,

又∵AC=AB

∴CM=BN,

在△CDM和△BDN中

∴△CDM≌△BDN,

∴CD=BD,

而DN与BD不一定相等,因而CD=DN不一定成立,∴④错误.

故正确的是:

①②③.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应用,能正确证明=出两个三角形全等是解此题的关键,主要考查学生的体力能力.

 

5.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则AB:

AC等于(  )

A.BD:

CDB.AD:

CDC.BC:

ADD.BC:

AC

【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

【专题】压轴题.

【分析】先过点B作BE∥AC交AD延长线于点E,由于BE∥AC,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DE∽△CDA,∠E=∠DAC,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有

=

,而利用AD时角平分线又知∠E=∠DAC=∠BAD,于是BE=AB,等量代换即可证.

【解答】解:

如图

过点B作BE∥AC交AD延长线于点E,

∵BE∥AC,

∴∠DBE=∠C,∠E=∠CAD,

∴△BDE∽△CDA,

=

又∵AD是角平分线,

∴∠E=∠DAC=∠BAD,

∴BE=AB,

=

∴AB:

AC=BD:

CD.

故选:

A.

【点评】此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关键是作平行线.

 

6.如图,已知△ABC中,∠ABC=45°,F是高AD和BE的交点,FD=4,AF=2,则线段BC的长度为(  )

A.6B.8C.10D.12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证明题.

【分析】根据高利用角的关系求出∠DBF=∠DAC,根据∠ABC=45°,AD是三角形的高求出∠BAD=45°,然后根据等角对等边的性质得到AD=BD,然后利用角边角证明△ACD与△BFD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求出CD的长度,再求出AD的长度,然后即可得解.

【解答】解:

∵AD、BE是三角形的高,

∴∠C+∠DBF=90°,∠C+∠CAD=90°,

∴∠DBF=∠DAC,

∵∠ABC=45°,AD是三角形是高,

∴∠BAD=45°,

∴∠ABC=∠BAD,

∴AD=BD.

在△ACD与△BFD中,

∴△ACD≌△BFD(ASA),

∴CD=FD,

∵FD=4,AF=2,

∴CD=4,

BD=AD=FD+AF=4+2=6,

∴BC=6+4=10.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好直角的关系找出相等的角,从而得到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7.如图,AD是△ABC的中线,E、F分别在AB、AC上(且E,F不与端点重合),且DE⊥DF,则(  )

A.BE+CF>EF

B.BE+CF=EF

C.BE+CF<EF

D.BE+CF与EF的大小关系不确定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

【专题】证明题.

【分析】延长ED到G,使ED=DG,连接CG,FG,则△BED≌△CGD,根据线段的等量代换,以及三边关系可求得

BE+CF>EF.

【解答】解:

延长ED到G,使DG=ED,连接CG,FG,

在△BED与△CGD中,

∴△BED≌△CGD(SAS),

∴CG=BE,ED=DG,

又∵DE⊥DF

∴FD是EG的垂直平分线,

∴FG=EF

∵GC+CF>FG

∴BE+CF>EF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三边关系,关键知道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8.如图,△AOB≌△ADC,点B和点C是对应顶点,∠O=∠D=90°,记∠OAD=α,∠ABO=β,当BC∥OA时,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

A.α=βB.α=2βC.α+β=90°D.α+2β=180°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B=AC,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BAO=∠CAD,然后求出∠BAC=α,再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求出∠ABC,然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表示出∠OBC,整理即可.

【解答】解:

∵△AOB≌△ADC,

∴AB=AC,∠BAO=∠CAD,

∴∠BAC=∠OAD=α,

在△ABC中,∠ABC=

(180°﹣α),

∵BC∥OA,

∴∠OBC=180°﹣∠O=180°﹣90°=90°,

∴β+

(180°﹣α)=90°,

整理得,α=2β.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熟记各性质并准确识图理清图中各角度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9.如图,在3×3的正方形网格中,已有两个小正方形被涂黑.再将图中其余小正方形任意涂黑一个,使整个图案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有 5 种.

【考点】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

【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压轴题.

【分析】根据轴对称的概念作答.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解答】解:

选择一个正方形涂黑,使得3个涂黑的正方形组成轴对称图形,

选择的位置有以下几种:

1处,3处,7处,6处,5处,选择的位置共有5处.

故答案为:

5.

【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的知识,关键是掌握好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

 

10.如图,在Rt△ABC中,∠ACB=90°,点D在AB边上,将△CBD沿CD折叠,使点B恰好落在AC边上的点E处.若∠A=26°,则∠CDE= 71° .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根据折叠求出∠ECD和∠CED,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即可.

【解答】解:

∵在Rt△ABC中,∠ACB=90°,∠A=26°,

∴∠B=64°,

∵将△CBD沿CD折叠,使点B恰好落在AC边上的点E处,∠ACB=90°,

∴∠BCD=∠ECD=45°,∠CED=∠B=64°,

∴∠CDE=180°﹣∠ECD﹣∠CED=71°,

故答案为:

71°.

【点评】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能求出∠CED和∠ECD的度数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

折叠后的两个图形全等.

 

11.如图,△ABC中,AB=AC,∠A=36°,D是AC上一点,且BD=BC,过点D分别作DE⊥AB、DF⊥BC,垂足分别是E、F.给出以下四个结论:

①DE=DF;②点D是AC的中点;③DE垂直平分AB;④AB=BC+CD.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①③④ .(把你认为的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上)

【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

【专题】计算题.

【分析】本题要从已知进行思考,可得两对三角形全等,许多角相等,边相等,利用这些条件对各选项进行验证,证明.

【解答】解:

①∵∠A=36°,AB=AC,

∴∠ABC=∠ACB=72°,

∵BD=BC,

∴∠BDC=∠BCD=72°,

∵∠BDC=∠A+∠ABD,

∴∠ABD=36°,

∴∠ABD=∠CBD,

∴BD是∠ABC的角平分线,

∴DE=DF,故①正确.

②因为AD=BD,但BD≠CD,故②错误;

③∵AD=BD,∴DE垂直平分AB,③正确;

∴④由①②③可知,AD=BD=BC,又∵AB=AC,∴AB=AD+CD=BC+CD,故④正确;

①③④正确.

故答案为:

①③④.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分线的性质,由已知能够注意到△ADE≌△ADF是解决的关键.

 

12.如图,在Rt△ABC中,∠BAC=90°,AB=AC,分别过点B,C作过点A的直线的垂线BD,CE,若BD=4cm,CE=3cm,则DE= 7 cm.

【考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用AAS证明△ABD≌△ACE,得AD=CE,BD=AE,所以DE=BD+CE=4+3=7cm.

【解答】解:

∵在Rt△ABC中,∠BAC=90°,∠ADB=∠AEC=90°

∴∠BAD+∠EAC=90°,∠BAD+∠B=90°

∴∠EAC=∠B

∵AB=AC

∴△ABD≌△ACE(AAS)

∴AD=CE,BD=AE

∴DE=AD+AE=CE+BD=7cm.

故填7.

【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

SSS、SAS、SAA、ASA、HL.

注意:

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

 

13.如图,点D在BC上,DE⊥AB于点E,DF⊥BC交AC于点F,BD=CF,BE=CD.若∠AFD=145°,则∠EDF= 55° .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由图示知:

∠DFC+∠AFD=180°,则∠FDC=35°.通过全等三角形Rt△BDE≌△Rt△CFD(HL)的对应角相等推知∠BDE=∠CFD.

【解答】解:

如图,∵∠DFC+∠AFD=145°,∠AFD=145°,

∴∠FDC=35°.

又∵DE⊥AB,DF⊥BC,

∴∠BED=∠CDF=90°,

在Rt△BDE与△Rt△CFD中,

∴Rt△BDE≌△Rt△CFD(HL),

∴∠BDE=∠CFD=35°,

∴∠EDF+∠BDE=∠EDF+∠CFD=90°,

∴∠EDF=55°.

故答案是:

55°.

【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重要工具.在判定三角形全等时,关键是选择恰当的判定条件.

 

14.如图,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小明同学从营地A出发,要到A地的北偏东60°方向的C处,他先沿正东方向走了320m到达B地,再沿北偏东30°方向走,恰能到达目的地C,那么,由此可知,B、C两地相距 320 m.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方向角.

【专题】应用题.

【分析】首先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问题来解决,由已知可推出∠ABC=90°+30°=120°,∠BAC=90°﹣60°=30°,再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ACB=30°,从而求出B、C两地的距离.

【解答】解:

根据图形可得:

∠ABC=90°+30°=120°,∠BAC=90°﹣60°=30°,

则∠ACB=180°﹣∠ABC﹣∠BAC=180°﹣120°﹣30°=30°,

即∠ACB=∠BAC,

则BC=AB=320m.

故答案为:

320m.

【点评】此题考查了方向角问题,关键是实际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问题,此题还运用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15.如图,在△ABC中,AB=4,BC=6,∠B=60°,将△ABC沿射线BC的方向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A′B′C′,连接A′C,则△A′B′C的周长为 12 .

【考点】平移的性质.

【分析】根据平移性质,判定△A′B′C为等边三角形,然后求解.

【解答】解:

由题意,得BB′=2,

∴B′C=BC﹣BB′=4.

由平移性质,可知A′B′=AB=4,∠A′B′C=∠ABC=60°,

∴A′B′=B′C,且∠A′B′C=60°,

∴△A′B′C为等边三角形,

∴△A′B′C的周长=3A′B′=12.

故答案为:

12.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平移的性质,熟知图形平移后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6.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6°,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为 63°或27° .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专题】分类讨论.

【分析】分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它的底角的度数.

【解答】解:

在三角形ABC中,设AB=AC,BD⊥AC于D.

①若是锐角三角形,∠A=90°﹣36°=54°,

底角=(180°﹣54°)÷2=63°;

②若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BAC=36°+90°=126°,

此时底角=(180°﹣126°)÷2=27°.

所以等腰三角形底角的度数是63°或27°.

故答案为:

63°或27°.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理解和应用,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17.如图,已知点P为∠AOB的角平分线上的一点,点D在边OA上.爱动脑筋的小刚经过仔细观察后,进行如下操作:

在边OB上取一点E,使得PE=PD,这时他发现∠OEP与∠ODP之间有一定的相等关系,请你写出∠OEP与∠ODP所有可能的数量关系 ∠OEP=∠ODP或∠OEP+∠ODP=180° .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数量关系是∠OEP=∠ODP或∠OEP+∠ODP=180°,理由是以O为圆心,以OD为半径作弧,交OB于E2,连接PE2,根据SAS证△E2OP≌△DOP,推出E2P=PD,得出此时点E2符合条件,此时∠OE2P=∠ODP;以P为圆心,以PD为半径作弧,交OB于另一点E1,连接PE1,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推出∠PE2E1=∠PE1E2,求出∠OE1P+∠ODP=180°即可.

【解答】解:

∠OEP=∠ODP或∠OEP+∠ODP=180°,

理由是:

以O为圆心,以OD为半径作弧,交OB于E2,连接PE2,

∵在△E2OP和△DOP中

∴△E2OP≌△DOP(SAS),

∴E2P=PD,

即此时点E2符合条件,此时∠OE2P=∠ODP;

以P为圆心,以PD为半径作弧,交OB于另一点E1,连接PE1,

则此点E1也符合条件PD=PE1,

∵PE2=PE1=PD,

∴∠PE2E1=∠PE1E2,

∵∠OE1P+∠E2E1P=1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