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697595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7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docx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docx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集

1.根据迁移的性质分类,迁移有(cd)。

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正迁移D负迁移

2.用饿猫逃出笼箱的著名实验,解释试误学习现象的心理学家是(d)。

A.苛勒B.巴甫洛夫C.斯金纳D.桑代克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c)。

A.学习的心理规律B.教学的心理规律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D.学与教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4.加涅将教学目标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和(ac)

A.动作技能B.分析技能C.态度D.综合技能

5.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包括(abd)方面。

A.认知B.情感C.人格D.社会性

1、1913—1914年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发展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名称和内容体系。

教育心理学之所以在这个时期从心理学的母体中独立出来,是因为( )。

A、教育需要心理学           B、机能主义心理学兴起C、行为主义心理学兴起          D、学习理论形成

2、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使理论建立在材料之上而不是材料建立在理论之上,就要贯彻()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3、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其研究必然是应用研究,因此要贯彻()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D、教育性原则

4、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可以加速或延缓,但发展的顺序一般不能改变。

说明心理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差异性   D、方向性

5、心理发展的童年期正是接受教育的( )

A、学前教育阶段   B、初等教育阶段    C、中等教育阶段    D、初中阶段

6、儿童通过感觉和动作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是认知发展的(  )阶段。

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7、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在自我意识发展的什么阶段?

对自己的行为和行为结果的评价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概括与独立。

A、生理自我   B、心理自我   C、社会自我   D、他人自我

8、学习的基本功能是( )

A、适应环境   B、发展自我   C、开发潜能  D、获得经验

9、根据学习的层次,比概念学习低一层的学习是( )

A、信号学习   B、规则学习  C、辨别学习   D、言语学习

10、认为学习的本质是自我实现的过程的学习理论是( )

A、文化历史学派   B、行为主义   C、人本主义     D、建构主义

11、什么情况下,动机对学习具有最大程度的促进作用。

A、动机强度较高   B、动机强度较低   C、动机强度适中    D、动机最强

12、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思维卷入过多需要一定的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3、其目标是得到某种地位的学习动机是(  )

A、认知的内驱力    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附属的内驱力   D、内部动机

14、运用强化激发外部动机的前提是(  )。

A、知道强化与被强化的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 B、强化是正强化C、强化是权威人物给予的 D、强化要及时

15、“诱因对比效应”研究表明什么情况下后继强化有效?

(  )

A前后两次强化等值B前面的强化大于后面的强化 C前面的强化小于后面的强化 D后面的强化与前面的强化无关

16、成就动机可以区分为力求成功与力免失败两种倾向,力求成功者的成就动机()。

A、高    B、低    C、与力免失败者一样    D、与学习无关

17、最具有动机价值的归因模式是(  )

A、归因于能力    B、归因于努力   C、归因于任务性质  D、归因于运气

18、成就动机水平高的人倾向于归因于(  )

A、能力    B、努力   C、任务性质  D、运气

19、对于学习差的学生最好把失败归因于(  )

A、学习方法    B、能力    C、努力    D、运气

20、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最好是令其(  )

A、产生成就感   B、观察榜样   C、相信自己    D、认识自己

21、新学习的内容只是原有知识的一个特例,它的吸收不改变原有知识的属性的同化是( )

A、类属同化   B、相关同化   C、总括同化   D、并列结合同化

22、人们在保持知识时采用各种记忆术,实际是应用了记忆的(  )

A、精加工策略   B、多重编码   C、过度学习    D、人为增加线索

23、迁移的概括原理理论认为实现迁移的原因是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的概括化的原理,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桑代克   B、苛勒   C、奥苏倍尔   D、贾德

24、表征知识的基本单位是符号,那么表征技能的基本单位是(  )

A、概念    B、产生式    C、网络结构    D、模块

25、智力技能的操作对象是(  )

A、身体的运动系统    B、大脑    C、符号化观念    D、具体的物体

26、技能学习的最基本的条件是(  )

A、讲解    B、示范    C、练习    D、反馈

27、根据加里陪林的观点,智力技能的形成不能够缺少( )

A、知识    B、言语   C、练习    D、示范

28、在没有进行练习之前,技能即产生式系统还停留在什么状态?

只有经过练习才能达到自动化成为真正的技能。

( )

A、程序性知识   B、动作连锁     C、言语     D、陈述性知识

29、问题的核心成分是( )

A、障碍   B、条件   C、结果   D、起始状态

30、解决问题选择操作步骤时人们最常用的策略是( )

A、算法式   B、启发式   C、爬山法  D、手段--目的策略

31、影响问题解决的客观因素指( )

A、问题情境   B、客观环境   C、问题的给定信息   D、问题的背景

32、定势是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的主观因素,证明这一结论的实验是(  )

A、水下射靶实验  B、罗森塔尔实验   C、邓克尔的点蜡烛实验D、卢钦斯量水实验

33、创造力的测量最常用的方法是(  )

A、测验法   B、实验法   C、专家评定法   D、观察法

34、培养创造力的关键是(  )

A、给学生以心理上的自由  B、提供榜样   C、思维训练   D、人格培养

35、学习者用来调节自己的注意、记忆、思维等过程的技能就是( )

A、学习策略   B、认知策略    C、学习方法   D、元认知

36、品德是一种(  )。

A、社会现象     B、意识形态   C、道德准则    D、个体心理特征

37、品德形成的标志是( )

A、道德信念    B、道德评价能力的形成    C、价值内化    D、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38、能够对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进行感知和体验的心理现象是( )

A、社会认知    B、移情    C、亲社会    D、关怀取向

39、用一种客观标准或大众标准分析和评论审美对象的审美倾向是(  )

A、客观型    B、联想型     C、性格型   D、主观型

40、有人说学生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样子是教师或家长期望的结果,能够解释这句话的原理是( )

A、晕轮效应    B、罗森塔尔效应    C、同化理论    D、关系转换理论

41、教师素质中的条件性知识就是(  )

A、教育机智    B、教学行为    C、实践知识    D、教育与心理科学知识

42、教育能力以什么为基础?

( )

A、条件性知识     B、学科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心理学知识

43、目前教育领域最常用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是(  )

A、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B、布垆坶的教育目标分类

C、加涅的层次累计观点    D、奥苏倍尔的知识分类系统

44、如果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缺乏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知识结构,教师应该采用什么教材处理技术?

(  )

A、符号标志    B、附加问题   C、先行组织者   D、任务分析

45、以某个教学单元为评价的内容,在编制测验时一个单元里所有的基本知识点和各知识点的不同层次都要包括在内的评价是(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配置性评价

46、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是( )

A、发现教学     B、情境教学     C、个别化教学   D、愉快教学

47、加工信息时主要依赖来自客观环境的线索,对社会科学、儿童教社会工作、文秘公关等与人交往的职业感兴趣的个体的认知风格属于( )

A、场独立    B、场依存     C、冲动型     D、沉思型

48、群体成员中原有的倾向性通过群体讨论会得到强化而成为支配性意见的现象是( )

A、群体极化    B、群体思维     C、去个体化     D、从众

49、学生自由结合的班级中的凝聚力强的小群体被称为( )

A、非正式群体     B、同辈群体   C、同伴关系     D、集体

50、以个人对任务的充分理解为前提的纪律是(  )

A、任务促成的纪律   B、集体促成的纪律  C、教师促成的纪律  D、自我促成的纪律

51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位置来做出判断和报告评价结果的评价是()

A、常模参照评价   B、标准参照评价    C、配置性评价    D、正式评价

52、一个测验或测量工具能够正确测量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征的程度被称为( )

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难度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教的心理活动 B、学的心理活动 C、教与学的互动机制 D、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2、小学儿童在认知发展方面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具体特点是( )

A、凭借“象征性”格式思维    B、守恒   C、去自我中心    D、多维思维

3、学习的本质属性是( )

A、变化是持久的  B、变化既是外显的行为也是内部的心理结构

C、变化是经验引起的而非生理成熟、药物或疲劳    D、学习是经验的获得过程。

4、学生的学习特点是( )

A、以间接经验为主   B、有他人的指导   C、有计划、有结构   D、以语言为中介

5、根据学习的内容分类可以把学习分为( )

A、意义学习   B、行为规范的学习   C、技能的学习   D、知识的学习

6、行为主义是最早的学习理论,它为学校的教学做出的主要贡献是( )

A、个别化教学     B、非指导性教学     C、交互教学   D、行为矫正、

7、构成动机的主要成分是( )

A、归因   B、成就动机    C、诱因   D、需要

8、奥苏贝尔认为影响学生取得学业成就的课堂的主要学习动机有( )

A、认知的内驱力       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附属的内驱力   D、强化

9、根据强化对行为反应的作用,一般把强化分为(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零强化   D、惩罚

10、某些信息的刺激特性会作为诱因唤起人们的特殊好奇心,刺激的特殊性表现在(  )

A、变化   B、夸张   C、复杂   D、含糊不清   E、新奇

11、学校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的措施主要有(  )

A、创设问题情境    B、合作学习    C、强化    D、反馈

12、表征知识的主要方式有( )

A、概念       B、命题     C、表象       D、图式

13、知识学习的内部条件有( )

A、材料的逻辑意义    B、动机   C、编码策略   D、已有的知识结构

14、根据知识包含的上下关系和并列关系将同化分为(  )

A、相关同化   B、并列结合同化   C、总括同化    D、类属同化

15、在动作技能形成的局部动作阶段,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是(  )

A、示范    B、讲解     C、反馈     D、练习

16、智力技能形成的标志是( )

A、智力技能的应用能够举一反三          B、智力技能的进程压缩

C、内部言语成为智力技能活动的工具      D、智力技能的操作脱离了具体的支持物

17、根据问题的性质可以把问题分为(   )

A、抽象问题   B、排列问题   C、转换问题   D、结构问题

18、只有符合哪些条件才算是问题解决?

( )

A、能够回忆与想象   B、有认知成分参与   C、一系列的心理操作   D、目的性

19、根据认知心理学家的观点,问题解决需要经历哪几个阶段?

(  )

A、提出问题  B、表征问题   C、选择操作   D、执行操作  E、检验假设

20、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观因素有(  )

A、知识经验  B、惯性思维   C、认知水平与特性   D、人格特征   E、问题的表征

21、如果希望有创造力,就必须具备哪些知识( )

A、网络化的陈述性知识             B、相对自动化的技能

C、受意识控制的策略性知识         D、学科知识

22、学习策略包括(  )

A、认知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计划策略    D、元认知策略

23、问题表征策略主要有(  )

A、外显表征    B、符号标记    C、作图示意    D、内隐表征

24、学习策略的教学应该坚持(   )

A、生成性原则   B、特定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主体性原则

25、品德与态度共同的成分是(  )

A、认知   B、情感   C、意志    D、行为倾向

26、品德的功能结构理论认为品德的构成部分是(  )

A、生成结构   B、定向结构   C、执行结构   D、定型结构

27、品德形成的内部条件包括(  )

A、认知发展水平   B、性别   C、助人能力   D、依恋感

28、审美情感是对应于不同层次的审美认知产生的不同性质的美感体验,它们分别是( )A、直觉美感   B、形象美感   C、理性美感  D、伦理美感

29、审美的准备阶段需要有什么内部条件?

( )

A、审美经验     B、审美期待    C、审美能力   D、审美对象出现的信号

30、教师的专业素质在认知方面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

A、知识结构   B、智力水平   C、教学技能   D、事业责任感

31、教师的教育能力包含的主要成分是( )

A、理解学生的能力   B、教学监控能力   C、教学反思能力    D、口语表达能力

32、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有( )

A、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B、微格教学   C、教学反思  D、关注自身

33、教学设计的原则是( )

A、系统性  B、灵活性  C、可行性  D、教育性

34、教学目标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是有条件的,综合多个实验结果,我们认为教学目标有效的条件是( )

A、学生对目标有意识         B、目标明确具体、数量适当

C、置入目标的时间恰当       D、教学目标能够回应教学过程

35、分析教学对象的主要内容是分析(  )

A、学生的起始能力B、学生的背景知识C、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兴趣D、学生的家庭背景

36、教学中常用的评价方式有( )

A、自主评价  B、互相评价   C、共同评价    D、个别评价

37、个别化教学的主要方式有( )

A、程序教学   B、计算机辅助教学   C、掌握学习   D、发现教学

38、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程序根据学生学习的感知、理解、保持的规律应该是( )

A、组织与呈现教材、促进知识理解、指导复习

B、呈现先行组织者、设计附加问题、激活原有知识

C、示范讲解、变式练习、反馈

D、组织与呈现教材、激活原有知识、练习

39、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表现在( )

A、智力水平   B、知识结构   C、认知风格   D、信息加工方式

40、记忆性学习任务的特点是(  )

A、清晰  B、风险高   C、动机高   D、动机低

41、优生与差生在知识水平上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

A、知识量   B、知识的理解程度  C、知识结构     D、知识的层次

42、判断一群人是否群体的标准是( )

A、有共同的目标  B、有角色分配  C、有共同约定的行为规范 D、有很强的凝聚力

43、发生从众的主要原因是( )

A、个体缺乏主见   B、群体凝聚力强   C、个体害怕被孤立   D、需要转移责任

44、学生在学校的人际关系主要是( )

A、同伴关系   B、师生关系  C、朋友关系   D、合作关系

45、合作能满足个体的什么心理需要?

( )

A、归属   B、支配   C、情感    D、自尊

46、合作与竞争是群体的必然功能,竞争的作用是( )

A、激发动机   B、增强个人的自我意识    C、满足成就动机  D、加强责任感

47、人际沟通的非语言符号系统有( )

A、视-动符号系统  B、时-空组织系统   C、目光接触系统   D、辅助语言系统

48、影响课堂纪律的教学因素是( )

A、教学时间的安排  B、课程表的编制  C、教学过程的规划  D、课堂常规

49、标准化测验的优点是( )

A、客观性  B、计划性   C、可比性   D、权威性

50、判断一位教师编制的测验是否好的标准是(  )

A、效度   B、信度  C、难度   D、常模

1.小学儿童逐步养成一些道德行为习惯的年龄阶段是()。

A低年级B中年级C高年级

5.在实施品德教育时,应考虑年龄特点选择教育的起端,年幼学生可选择(),年长学生可选择()。

A道德认识B道德意志C道德动机D道德行为训练或激发道德情感

8.据国内的研究资料表明,出现品德不良行为的高峰年龄在(),青少年犯罪的高峰年龄在()。

A10~13岁B13~15岁C15~18岁D18~22岁

12.形成学生品德不良的主要原因,除了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外,还有()。

A意志薄弱自制力差B思维迟钝C不良的行为习惯D情绪易变

13.班级人际关系包括()。

A师生关系B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C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14.提出需要层次论的心理学家是()

A弗洛伊德B马斯洛C韦克思勒D吉尔福特

1.技能体现一种经验,是个人在心智活动及生活实践中()行为方式。

A经过反复尝试和练习而逐渐习惯化了的熟练的B经过反复尝试和练习后突然出现的熟练的

C经过知识积累而形成的D自然形成的

2.智力的核心是()能力。

A想象B记忆C观察D思维推理

6.能力水平高于常态的超常儿童约占儿童总数的()。

A13%B3%C0.3%D1%

10.勇敢、勤劳和朴素特征,主要属于()。

A理智B气质C性格D情绪

1.年龄特征的最本质特征是()。

A稳定性B可变性C稳定性与可变性

2.心理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来自()。

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教育因素

14.小学儿童之间的人际关系,即同伴关系发展的高级形式是

A同伴B同伴团体C集体D友谊

22.某学生,易冲动,待人热情,精力旺盛,言语动作急速而难以自制,对学习内容理解快,但常粗枝大叶,不求甚解,他的神经系统类型属于

A兴奋型B活泼型C安静型D弱型

1.规定学科的内容范围、逻辑顺序、教学进度和教法上的基本要求的是:

___。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科书   D.课程计划

6.在学校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_____。

A.少先队活动   B.教学活动   C.课外活动  D.后勤工作

7.目前在世界上采用最普遍的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_。

A.分层教学  B.小组合作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个别教学

9.目前我国小学教学中用得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____。

A.谈话法  B.讨论法  C.练习法  D.讲授法

12.“按照教学大纲的顺序教学。

”“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

”这是_______教学原则对教师的教学要求。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8.第一个把伦理学和心理学引入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培根D昆体良

10.狼孩的故事说明了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发展的()特点。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二、选择(20分,每小题2分)

1.C5.D、A8.B、C12.AC3.B1.B1.A2.D6.B10.C1.A2.A14.D22.A1.B6.B7.B9.A12.C8.B10.C

1.专门培养教师的师范教育最早出现于(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称赞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加里宁  C.荀子  D.赫尔巴特

3.“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以教人者教己”是(    )的要求。

A.爱岗敬业  B.热爱学生  C.严谨治学  D.为人师表

4.“教育无目的论”的代表人是(   )。

A.涂尔干  B.卢梭  C.杜威  D.裴斯泰洛齐

5.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感到做到奉献就是一种幸福,而不觉得是“牺牲”。

这是体现的是德育的(    )。

A.政治功能    B.生存功能   C.发展功能  D.享用功能

6.通过_______向学生进行教育,是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

A思想品德课B各科教学C校会和班会D少先队活动

7.学生王林因不守纪律,又一次被带进办公室,当即受到班主任的训斥:

“你又违反纪律了?

我跟你说了多少次?

你的脸皮实在太厚!

你把家长请来,当面说清楚,你到底准备怎么办?

不然,从明天起,你就不要来读书了。

”学生低着头离开了办公室。

从上面例子分析,你认为要使王林同学守纪律应采用方法是(     )。

A.说服教育   B.情感陶冶   C.榜样示范   D.实际锻炼

8.智育的根本任务是___________。

A传授知识B发展技能C培育或发展智慧D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

9._________应当成为学校美育的核心内容。

A艺术美育B自然美育C社会美育D教育美育

10.“不同性质、不同层次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