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马说》知识点整理笔记.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694734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07《马说》知识点整理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007《马说》知识点整理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007《马说》知识点整理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007《马说》知识点整理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007《马说》知识点整理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07《马说》知识点整理笔记.docx

《007《马说》知识点整理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7《马说》知识点整理笔记.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07《马说》知识点整理笔记.docx

007《马说》知识点整理笔记

《马说》知识点总结

《马说》全文翻译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是经常有的,但是伯乐却不经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因此,即使是有名贵的马,也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

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

】【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鞭打它,不按照正确方法】,【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

"天下没有千里马!

"】【唉!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一、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马说》的作者韩愈,字退之,是唐代文学家。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因其世居于昌黎,故又称韩昌黎;本文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马说》是其中的第四篇。

2、文体知识: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体裁,既可以写一事一物,也可以写一种现象,但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想。

常用托物寓意的手法。

“马说”即谈马、论马。

二、重点字音

骈pián槽枥cáolì祗zhǐ粟sù食不饱shí食马者sì见xiàn邪yé

三、重点字词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辱没)骈死于槽枥之间(骈:

两马并驾。

骈死:

并列而死。

不以千里称也(著称,出名)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是马也(这种)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犹,尚且)(等同,一样)

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策之不以其道(正确的方法)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晓,明白)执策而临之(面对)

四、一词多义

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

执策而临之(马鞭子)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

其真无马邪?

(表反问,难道)

其真不知马也(表揣测,恐怕)

五、通假字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通“饲”,喂)

2、才美不外见:

(通“现”,表现)

3、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才”,才能)

4、其真无马邪:

(通“耶”,表示疑问,吗)

六、重点句子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因此即使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的美名而著称。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3、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鞭打马,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又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它嘶叫又不通晓它的意思。

5、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唉!

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

恐怕是他们真不能识别千里马啊!

七、原文填空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全文的主旨句是什么?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3、描绘千里马的终身悲惨遭遇的句子是什么?

祗辱有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5、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6、“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发出的叹息是:

天下无马!

7、有人说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想到《马说》中的一句话是: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8、文中运用排比将“食马者”的平庸浅薄写得淋漓尽致是哪几句?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八、重点问题

1、结合全文,谈谈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要有千里马的才能;要有展示的机会;要有识别人才,欣赏人才的伯乐。

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示例一:

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

示例二:

我要努力完善自己,做得更好。

示例三:

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3、与马有关的成语:

马不停蹄马首是瞻一马平川走马观花快马加鞭老马识途万马奔腾一马当先

汗马功劳走马上任天马行空人仰马翻兵强马壮蛛丝马迹车水马龙牛头马面

兵荒马乱牛高马大心猿意马指鹿为马招兵买马悬崖勒马塞翁买马单枪匹马

马说

1.《马说》

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文章,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

本文选自《韩愈文选》。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2.文章主题: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3.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古音为shí)。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yé)?

其真不知马也。

4.译文

世上有伯乐这样的人,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这样的人不常有。

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是辱没在奴役人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之间,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

饲养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来喂养它。

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量不足,才能和良好的素质不能显现出来,尚且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都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饲养马的人用鞭子抽打马,驱使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使它充分施展它的才能,听它嘶叫,但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握着马鞭走到千里马跟前说:

“天下没有千里马!

”唉!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其实他们不认识千里马啊!

5.词语解释

  1、伯乐:

春秋时秦穆公时人,姓孙,名阳,擅长相(xiàng)马。

  2、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只是屈辱于奴隶之手。

祇,只是。

辱,受辱。

之,的。

奴隶人,仆役。

  3、骈(pián)死于槽枥(cáolì)之间:

(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jiù)里。

骈:

两马并驾。

骈死,并列而死。

槽,喂牲口用的食器。

枥,马棚。

  4、不以千里称也:

不把(它)称为千里马。

以,把。

千里:

千里马。

  5、马之千里者:

能日行千里的马。

倒装句,千里马者。

之,无译,倒装句的标志。

此句“马”和“千里者”是部分复指关系。

  6、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古音为shí):

有时要吃尽食料一石。

一食,一餐。

或,有时。

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粟,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

石,十斗为石。

  7、食(sì):

同“饲”,喂养。

下文“而食”“食之”的“食”,也念sì。

  8、其:

指千里马,代词。

能千里:

能走千里。

之:

(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9、是:

这样,指示代词。

  10、能:

才能。

  11、才美不外见:

才能和特长不能显现出来。

见,同“现”,显现。

  12、且:

犹,尚且。

欲:

想要。

等:

等同,一样。

不可得:

都做不到。

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13、安:

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14、策之不以其道:

驱使它,不按照正确的方法。

策:

竹制的马鞭子,引申为用鞭子打,这里是驱使的意思。

之:

指千里马,代词。

以其道:

按照(驱使千里马的)办法。

道:

正确的方法。

  15、尽其材:

竭尽它的才能。

指喂饱了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材:

同“才”,才能

  16、鸣:

马叫,之:

代千里马。

通其意:

通晓它的意思。

  17、执策:

拿着马鞭。

执,握。

策,赶马的鞭子,名词。

临:

面对。

  18、呜呼:

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19、其真无马邪(yé):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其:

难道,表反问语气。

邪,同“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20、其真不知马也。

其:

恐怕,大概;表推测语气。

  21、常:

通常,平常。

  22、临:

面对

6.通假字

  

(1)食马者:

“食”通“饲”,喂养。

  

(2)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表现,表露。

  (3)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通“才”,才能。

  (4)其真无马邪:

“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7.古今异义

  是古义:

这样的.例: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今义:

判断词.

  安古义:

怎么.例:

安求其能千里也?

  今义:

安全;安定;安装.

  等古义:

同样.例:

且欲常马等不可得.

  今义:

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 

  或古义:

有时,有的人.例:

一食或尽粟一石 

  今义:

或者

  然后古义:

副词,表示一种情况出现以后,出现另一种情况,着重表示前事是后事的条件例: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今义:

连词,表示接着某个动作或情况之后。

  食古义:

通“饲”喂养例:

食之不能尽其材。

  今义:

吃。

8.一词多义

  之

  虽有千里之能:

  马之千里者:

定语后置标志,无义

  策之不以其道:

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音节助词,不译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能

  虽有千里之能:

才能,能力

安求其能千里也:

能够

  策

  策之不以其道:

驱使

执策而临之:

马鞭

  而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连词,表转折,但是

执策而临之:

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

  食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吃,动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饲”喂养,动词

  虽

  故虽有名马:

即使

虽有千里之能:

虽然

  其

  食之不能尽其材:

它的

  其真无马邪:

难道【反问,加强语气】

  其真不知马也:

表推测,“恐怕”

策之不以其道:

它的

  以

  不以千里称也:

把,用

  策之不以其道:

按照

9.实词

  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本文指人才

  伯乐——擅长相马之人,本文指识别人才的人

  辱——辱没

  骈—一两马并驾

  称——著称

  一食——吃一顿

  食马者——通“饲”,喂.本文指埋没人才的人

  才美——才能,美好的素质

  见——显现出来,“见”通“现”

  等——等同,一样

  常——普通的

  是——这种,作代词

  策之——驱使

  (执)策——打马的鞭子

  道——方法

  尽——竭尽

  材——通“才”,才能

  鸣——鸣叫

  通——通晓

  执——拿着

  临——面对

  知——识别,了解

10.虚词

  而(而伯乐不常有)——表转折,但是

  故——因此

  于——在

  之——结构助词,的

  以——凭借

  虽——即使(故虽有名马);虽然(虽有千里之能)

  或——有时

  其——代“千里马”

  安——怎么

  (策)之——作代词,代千里马

  以——按照

  (鸣)之——助词,补充音节,无意义

  而(执策而临之)——表修饰

  

11.词类活用

 1、形容词用作动词:

  辱:

受屈辱。

例句: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尽:

吃尽。

例句:

一食或尽粟一石。

  2、名词用作动词:

  策原意指马鞭,这里用作动词,引申为用鞭子打,这里是驱使的意思。

例句:

策之不以其道。

  3、数量词用作动词:

  千里:

日行千里。

例句: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尽:

使……尽,竭尽。

例句:

食之不能尽其材。

12.特殊句式

  1.反问句:

其真无马邪?

  2.定语后置:

马之千里者。

  3.省略句: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省略句:

策之不以其道

13.重点语句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而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被埋没的直接原因)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6.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点明文章中心句子)

  

14.问题回答:

  

  1、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是。

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

  2、第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3、没有伯乐,千里马命运如何呢?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4、第一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作用

  5、概括第二段内容

  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6、第二段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7、第二段中的文字从侧面讽刺了喂马者的哪些特点?

  无能、无知、目光短浅。

  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对千里马命运的惋惜,对食马者的讽刺。

  9、概括第三段内容

  抨击那些不能正确对待千里马却大呼“天下无马”的人。

  10、第三段中连用三个“不”字,将“食马者”的平庸刻画得入木三分,这是一种什么句式?

  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刻画“食马者”的愚妄。

  11、“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

  排比句式。

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

  12、这里的三个“之”字,用法是否一样?

  前两个“之”,代词,指千里马,分别作动词“策”(驱使)、“食”(喂)的宾语。

第三个“之”却不同:

它可以不用翻译,只起到了调节音节的作用,如同我们在第一册中读到的“久之”的“之”一样。

(见蒲松龄的《狼》)这里“鸣”是(马)鸣,而不是鸣(马)。

句式整齐而又灵活富于变化。

  “执策”的“策”:

马鞭子,名词。

 

  “临之”:

面对着它(千里马)。

  三个“马”字,都是指千里马。

  称”,著名、著称、出名。

  13、第三段中哪些语言能体现食马者的无知和浅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14、第三段中哪句话能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5、第三段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人才埋没的愤懑之情

  16、作者的论点是什么?

作者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的?

  第一段

  提出论点: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正面论证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反面论证

  故虽有名马…...

不以千里称也。

第二段

  进一步从反面论证

  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第三段

  痛斥执策者的愚蠢

  勾画执策者狂妄无知的形象

  作者厉声反诘执策者,表达中心:

其真不知马

  17、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不是。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

  18、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慨心情

  19、“伯乐”“千里马”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千里马——有才能的人

  伯乐——重视人才,识别人才的人

  食马者——愚妄,浅薄的不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20、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

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

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

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26、“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连下四个“不”字的作用?

  此句连下四个“不”字,源皆出于食马者之无知。

如此层层蓄势,然后以反诘作结,将作者心中的郁愤表达得何等淋漓尽致!

  27、怎样才能使千里马充分发挥其日行千里的才能?

  策之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而能通其意。

  28、“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实际含义是什么?

  韩愈的话表明有贤能的人士只有遇上圣明的君主才能发挥专长。

否则,即使才华出众,也不免受辱、埋没。

作者极言“伯乐”的重要、可贵,对人才埋没深为慨叹。

韩愈在文中借题发挥,抨击那些糟蹋“名马”的“食马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这和韩愈本人的遭遇是有紧密联系的。

  29、表层意(小结)深层意

  有伯乐有千里马 (正面) 发现人才

  无伯乐无千里马辱、死 (反面) 埋没人才

  一食尽粟一石行千里 (正面) 施展才能

  食不饱力不足难行千里 (反面) 糟蹋才能

  策之…食之…鸣之… (排比) 封建统治者

  执策临之:

天下无马 不识人才

  其真……?

其真……!

 (反问) 摧残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