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1地下森林断想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92659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1地下森林断想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1地下森林断想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1地下森林断想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1地下森林断想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1地下森林断想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1地下森林断想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docx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1地下森林断想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1地下森林断想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1地下森林断想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docx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1地下森林断想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1地下森林断想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火山制造了峡谷、深渊,却没有留下生命。

风儿把山顶上岩石的表层化作了泥土,瘠薄(  )

而细密。

然而太阳沉miǎn(  )于高山、大川、平野对它的欢呼致意,却从来没有到这深深的峡谷的底部来过。

它lìnsè(  )地在崖口徘徊,装模(  )作样地点头。

它从没有留意过这陷落的大坑,而早已将它遗忘了。

即使夏日的正午偶有几束光线由于好奇而向谷底kuī(  )测,也是斜视着,没有几丝暖意。

山顶的鱼鳞松也为它的偏私愤懑(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

(2)风儿把山顶上岩石的表层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

(3)孱弱的小

苗曾在寒冷霜冻中死去。

3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  )

(2)尽管阳光一千次对它背过脸去,它却终于把粗壮的双臂伸向了光明的天顶,把伟岸的成材无私奉献给人们。

(  )

(3)阳光不喜欢峡谷,峡谷莫非不知道?

阳光是公平的吗?

峡谷莫非不明白?

(  )

(4)秋日的艳阳在森林的树梢上欢乐地跳跃,把林子里墨绿的松、金色的唐棋、橘黄的杨、火红的枫,打扮得五彩缤纷。

(  )

4下列对课文写作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纯洁的白桦、挺拔的青杨、秀美的黄菠萝。

”这句子读起来很有节奏感,很有韵律感,感情也很强。

B.“黑黝黝、光秃秃、阴森森、静悄悄”,“整整齐齐、密密麻麻地耸立着一片蔚为壮观的森林”。

这些叠字用得都非常精致、工整、流畅,使文章倍有感染力。

C.“它把岩石熔化成沙砾,把峻岭劈成深渊”,“烧焦的石头取代了绿色的森林,黑色的岩浆覆盖了娇艳的野花”。

这是两组对称句,它们具有形式上的齐匀性和朗读上的旋律性,起到深化思想意蕴、强化感情表达的效果。

D.文章多处用“你”来称呼地下森林,表达的感情虽强烈,但夸张过度,效果适得其反。

5《

地下森林断想》作者是________。

“断想”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

我综合 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然而那幽暗的峡谷,却依然如故。

黑黝黝、光秃秃、阴森森、静悄悄。

樵夫听得见泉水在谷底的石洞里激起的滴答回声,猎人追踪狼嗥虎啸。

至此,除了厚厚的青苔外什么也没有。

几千年过去了,大自然的生命无处不在,峡谷却没有资格得到哪怕一株小草……

也许鸟儿掠过山崖,衔叼的草茎曾在这里落下过草籽儿,但是草籽儿没有发芽;也许山泉流过谷底,携带过几粒花种,但是小花儿没有长大。

都说阳光是公平的,在这里却不,不!

它沉湎于高山、大川、平野对它的欢呼致意,却从来没有到这深深的峡谷的底部来过。

它吝啬地在崖口徘徊,装模作样地点头。

它从没有留意过这陷落的大坑,而早已将它遗忘了。

即使夏日的正午偶有几束光线由于好奇而向谷底窥测,也是斜视着,没有几丝暖意。

阳光不喜欢峡谷,峡谷莫非不知道?

阳光是公平的吗?

峡谷莫非不明白?

不幸的峡谷,它本可以变成一串明珠似的小湖,像德都县的高山堰塞湖“五大连池”那样,轻而易

举就可赢得人们的赞美。

可是它却不。

它悄然无声地躺在这断壁底下,并不急于到世上去炫耀自己;它隐姓埋名,安于这荒僻的大山之间,总好像在期待着什么,希望着什么。

它究竟在期待和希望着什么呢?

长空的大风经过这里,停下了脚步。

不等探询,便很快理解了它。

它把坑

口的石块碾成粉末,一点一点地撒

落到峡谷的石缝里去。

洁净的山泉日日与它相伴,也终于明白了它。

它从石洞里流出来,又一滴一滴渗进石缝里去,把石块碾成的粉末变成了泥土。

山顶的鱼鳞松时时顾盼着它。

虽然相对无言,却是心心相通。

它敬仰峡谷深沉的品格,钦佩峡谷坚忍的毅力,它为阳光的偏爱愤懑,为深渊的遭遇不平。

秋天,它结下了沉甸甸的种子,种子便毅然跳进了峡谷的怀抱,献身于那没有阳光的“地下”。

也许为它所感召,纯洁的白桦、挺拔的青杨、秀美的黄菠萝,它们勇敢的种子,都来了,来了。

一粒、几十粒、几百粒。

不是出于怜悯,而是为了试一试大自然的生命力究竟有多强…

几千年过去了,几万年过去了。

孱弱的小苗曾在寒冷霜冻中死去,但总有强者活下来了,长起来了,从没有阳光的深坑里长起来。

几千年过去了,几万年过去了,进入了人类的文明时代。

终于有一天,人们在昔日的死火山口发现了一个奇迹,一个生命史上的奇迹——幽暗的峡谷里竟然柞木苍郁,松树成林。

整整齐齐、密密麻麻地耸立着一片蔚为壮观的森林。

只因为它集于井底一般的深谷之中,而又黑森森不见阳光,有人便为它起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名字,叫做地下森林。

如果它早已变成漂亮的小湖,奇丽的深潭,也许早就免除了这“地下”的一切艰辛。

但是它不愿意。

它懂得阳光虽然嫌弃它,时间

却是公正的,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

它在黑暗中苦苦挣扎向上,爱生命竟爱得那样热烈真挚。

尽管阳光一千次对它背过脸去,它却终于把粗壮的双臂伸向了光明的天顶,把伟岸的成材无私奉献给人们,得到了自己期待已久的荣光。

6选文部分是写实还是想象?

采用了哪一种写作顺序?

7文中写阳光的无情和不公,有什么作用?

8“它究竟在期待和希望着什么呢?

”这句有什么作用?

9从上述文

字中可以看出,地下森林具有哪些品格?

(二)(2009浙江杭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向一棵树鞠躬

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

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天天从它跟前走过,竟没有注

意到它的存在。

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这棵树。

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

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

周围是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

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它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

砖们不规则地排列在一起,好像训练累了的老兵,歪歪斜斜地站在那里,勉强保持着一种队形。

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

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

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作俯视状,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

它小心地经营着自己。

它当然喜欢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也可以呀!

但命运却把它交付给一堆砖。

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

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

它知道:

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

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丛。

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尽的苦痛。

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过它。

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

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

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却贫瘠得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

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

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

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

厄运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

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

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棵榆树而感动。

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

一个老人默默地站在那棵树旁。

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堆了十八年。

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

媳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度日,房子就耽搁了。

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

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

在老人平静的叙述中,丝毫不见其悲凉,仿佛生活就是如此。

我怔在那里。

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艰辛度过的。

老人走了,他边走边自言自语道:

“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

缺水少土的,竟活了十八年,真要活成精了!

”蓦地,我仿佛觉得眼前的这棵榆树,就是老人的翻版。

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还有那地下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

望着老人步履艰辛地走了,走在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

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

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

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向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

10第二段说:

“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

”这棵树的“不同寻常”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11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1)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

(2)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

12文章写榆树,却为什么要花较多笔墨去写“老人”?

请简要分析。

13第四段中说:

“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

”对这种观点,你是否认同?

请简述理由。

二、表达交流

14品味下列格言,结合本课的学习,写出你对“机遇”的理解。

“命运之神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也打开了另一扇门。

——佚名

“机遇只垂青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人之抛弃机会,绝对多于机会抛弃人。

——佚名

“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

泪,那么你也将失去月亮和星星。

——泰戈尔

15(2009山东潍坊中考)下面材料中的古诗、古语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2009年3月13日9时,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回答中外记者关于中国经济问题的提问时,有三处引用或改编了古诗、古语。

它们分别是“取火莫若取遂,汲水莫若凿井”“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和“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

参考答案

1答案:

jíbáo 湎 吝啬 mú 窥 mèn

2参考答案:

(1)广阔、繁多,没有边际。

(2)(土地)缺少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水分;不肥沃。

(3)瘦弱。

3答案:

(1)比喻、对偶 

(2)拟人 (3)反问 (4)拟人、排比

4解析:

文章多处用“你”来称呼地下森林,表达情感更加强烈,表达对地下森林的敬仰和热爱,对读者更具有感染力。

D项说“夸张过度”“适得其反”是错误的。

答案:

D

5答案:

张抗抗 片段的感想

6参考答案:

一半是写实,写得非常逼真,好像作者亲眼所见似的;一半是想象,作者不可能亲见几万年前的地质变迁,而纯粹是发挥想象写成。

采用了插叙。

7解析:

要从细节对表现文章中心的作用的角度考虑。

万物生长靠太阳,地下森林得不到太阳的关爱还成长了起来,反面施粉,彰显神奇。

参考答案:

通过写环境的恶劣,从反面衬托地下森林的生命力的神奇伟大。

8解析:

结合这句与后文的关系把握其提示作用。

参考答案:

作者设置疑问,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同时也提示了地下森林的形成历史。

9解析:

揣摩描写句不难体会。

参考答案:

坚忍顽强,沉着谦逊,乐观豪迈,无私奉献。

10解析:

注意分析提示语后面的三个语段的首句。

分析、提炼、概括。

参考答案:

生长环境极其恶劣;外形矮小、纤弱、朴实;忍受苦痛,顽强生长。

11解析:

要指出所用的修辞,再分析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1)运用拟人手法,写榆树“拦”不住雨水,“挽留”不住露珠,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它忍受着干旱和贫瘠的苦痛。

(2)将老人远去的形象比喻成行走着的“永恒的雕塑”,赞美了那种不畏艰辛、乐观

生活的精神品质。

12解析:

写什么是由表达中心的需要决定的,文章既然写树,要看对表现树有什么作用,文章不仅写树,也分析其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参考答案:

引出这棵树的生长年龄,突出其顽强的生命力;由写树到写人,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13解析:

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表明一种态度,指出相应的理由。

答案示例:

认同,因为命运并非能随意改变的,生活要讲究实际,像那棵树一样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长,也不失为人生的智慧。

不认同,因为人需要有更高的追求,命运是可以通过自己的抗争改变的,安于命运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

14参考答案:

机会永远属于有坚定的信念、有顽强的毅力、有敢于追求的勇气的人。

火山喷发形成的峡谷,没有几千年、几万年的风化,没有那么多种子勇敢的发芽,没有对阳光的强烈追求,又怎会有这生命的奇迹——地下森林呢?

正是坚信一定有一

扇门为我开着,有永不放弃的毅力,有敢于追求的勇气,火山喷发形成的峡谷才展示了生命的奇迹——地下森林。

15参考答案: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依靠自己的力量,做到自强自立;未来是美好的,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2人生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shǎng(  )心悦目   精力充pèi(  )

攫(  )取停滞(  )不前

馈(  )赠瞻(  )望

2结合语境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他们)在迷宫般的坑道中探索道路,指导或是了解或是参与地下深处的工作,并乐此不疲,甚至忘记了岁月是怎样逝去的。

(2)失败和胜利,以及梦想、臆测、幻想,无不以这种或那种方式给他们的工作带来益处。

(3)一个大师知道,经过若干年之后,在钻研和精通技艺上停滞不前是最愚蠢的。

3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写了三大人群,主要是为了赞美那种顽强勇敢、刻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B.作者把人生比作高塔,生动贴切,揭示了人生的总体特征。

C.在广阔

的领域开拓进取的人占有欲强,渴望征服,喜欢权力,他们精力充沛,头脑活跃,热爱生活,顽强勇敢。

D.挖掘坑道的人是指那些技术工人、发明家,像爱迪生等。

4《人生》这篇散文的作者是________(国别)文学评论家__________(姓名)。

5仿照例句,发挥想象,在下面

横线上把句子补充完整,每句20字以内。

例句:

事业说:

人生就是建筑历史的一块砖石。

友谊说:

人生就是帮助别人攀登的阶梯。

仿句:

奋斗说:

人生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勤劳说:

人生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困难说:

人生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挫折说:

人生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综合 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最初的攀登是容易的,不过很慢。

攀登本身没有任何困难,而在每一级上,从塔上的瞭望孔望见的景致都足够赏心悦目。

每一件事物都是新的。

无论近处或远处的事物都会使你目光依恋流连,而且瞻望前景还有那么多的事物。

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了,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

每一级上似乎也难以再有任何值得留恋的东西。

这时也许应该走得更快一些,或者一次连续登上几级,然而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通常是一个人一年登上一级,他的旅伴祝愿他快乐,因为他还没有摔下去。

当他走完十级登上一个新的平台后,对他的祝贺也就更热烈些。

每一次人们都希望他能长久地攀登下去,这希望也就显露出更多的矛盾。

这个攀登的人一般是深受感动,但忘记了留在他身后的很少有值得自满的东西,并且忘记了什么样的灾难正隐藏在前面。

这样,大多数被称作正常人的一生就如此过去了,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

6文中“最初的攀登”指的是人的生命旅程的哪一阶段?

这时候的“每一件事物都是新的。

无论近处或远处的事物都会使你目光依恋流连,而且瞻望前景还有那么多的事物”,是一些怎样的心理感受?

7“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了,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

”“越往上走”意味着什么?

为什么说“都是相同的?

8“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

”这句话的意思该怎样理解?

9后来的攀登,作者认为会产生“每一级上似乎也难以再有任何值得留恋的东西”的心理感受,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

为什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人生如月

①天上的月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了。

最初的时候,它淡淡的,细细的,像是谁用橘黄的彩笔在湛蓝的天幕上轻轻画了一道,称这时的月为“月牙”,真是形象得很。

渐渐地,它大起来了,亮起来了,在天空驻足的时间长起来了。

这时的月便是一把镰刀、一只小船了。

到了阴历的十五,这月便圆圆的,大大的,亮亮的,似一只玉盘、一面明镜。

再后来,月由盈而亏,由亏而残,如一块土豆、一块顽石了。

由纤弱而圆满,由圆满而亏残,天上的月是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不已,岁岁如斯

人生虽不尽是这般规律,但盈亏明暗却是如影相随,避不开、躲不开,无法拒绝的。

②有时候,人逢吉时好运一帆风顺,谋官则升迁,想钱便发财

,真是心想事

成万般如意,原来平淡人生这时真如望月中天,亮丽圆满了。

此时,升官的不免满面春风,发财的不免财大气粗,即使评个职称、当个先进或晋一级工资也会沾沾自喜,觉得优人一等。

然而,花开自有花谢时,月圆必有月缺日,且常常是花开之后便是谢,月

圆之后即为缺。

但人多鼠目寸光,有眼不识事物消长之理,得意便忘形,露出

一副小人面目。

人若能处顺境作逆境之思,方不失为人本色,保持一颗平常心。

为官者不必因权柄在手而颐指气使、八面威风,有钱人不必因腰缠万贯而妄自尊大、暴殄天物。

如此立身处世待人接物,便无骄横之气、霸道之态,不至于蜕变为隐形之盗贼,衣冠之禽兽,于人于己于社会皆有大益。

③有时候,人遭恶时厄运,常是坏事连连,处处不顺,原本光明的人生忽然黯淡下来,如月牙一现,如云遮残月。

身处逆境之中,或心灰意冷、悲观厌世,或甘于沉沦、自暴自弃,或忧心如焚、白发搔短,或牢骚满腹、怨无天佑。

其实,人若于月亏之日想到月圆之时,识得世事易变之理,即可于逆境之中志不衰,气不馁,态不失,达观以处世,宽心以养身,“不管

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如此面对困厄,必不会怨天尤人蹉跎岁月,必不会奴颜婢膝玷污人格,必不会见利忘义为虎作伥。

④人生如月,皆有阴晴圆缺,我们大可不必颜随势改,气逐时移,得志时趾高气扬,失意时垂头丧气。

我以为,无论顺逆得失,都平静地接受世界,从容地面对生活,这才是智者的活法。

(该文选自《佳作鉴赏》)

10本文告诉人们应该怎样活着?

11从文中摘录一个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12文章②③段两段,阐述了人处于顺境或逆境时应该保持的态度,请选择一种,在生活中找一个具体事例。

13天上一轮月,人间万首诗。

月,承载了人类太多的情感。

在台湾光复六十周年纪念之时,《人民日报》发表社论。

读其中一段文字

,选用后面有关月亮的诗句填在语段的横线处,选项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年,在民族危亡、国难当头之际,两岸人民团结抗战,共御外侮,谱写了民族解放、国土光复的历史篇章;今天,海峡两岸的骨肉同胞依然是明月共赏,休戚与共。

A.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B.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D.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二、表达交流

14勃兰兑斯把人生比作是攀登高塔、挖掘坑道、征服广阔领域、在工场劳作。

你认为人生还像什么,试写出几个形象的比喻。

15(2009浙江义乌中考)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坚忍是达到成功的阶梯。

春蚕忍受着茧的束缚,把纷飞的梦想留给明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蚌忍受着沙石的打磨,把晶莹的珍珠留给明天。

参考答案

1答案:

赏 沛 jué zhì kuì zhān

2参考答案:

(1)因喜欢做某件事而

不知疲倦。

形容对某件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2)主观的推测。

(3)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不向前进。

3解析:

D项对挖掘坑道的人的比喻意理解不正确,是指从事研究工作、进行较为抽象的脑力劳动的人,也就是像阿基米德那样的科学家。

答案:

D

4答案:

丹麦 勃兰兑斯

5参考答案:

成功道路上一行行坚定的脚印 收获希望时洒下的一滴滴汗水 前进道路上的一丛丛荆棘 优美乐章中一串串低音

6解析:

结合人的生命历程把握比喻的含义。

参考答案:

“最初的攀登”指的是人的年轻时候的生活历程。

这些感受包括:

对一切都觉得新鲜,对一切都怀着留恋,对未来有着满心的希望。

7解析:

根据课文比喻的说法,结合人的生命历程分析把握。

参考答案:

“越往上走”意味着年龄的增长。

由于越老,经历的事越多,所以见到各种事物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8解析:

把握文句运用的比喻的修辞手法,结合全文揣摩“精神”和“停留在同一个地方”的比喻义。

参考答案:

这里的“精神”应该指性格之类的东西。

人们随年事的增高,自身在许多方面会有很多改变,但是性格、志趣、品质总是很难或很少改变的。

9解析:

要根据你的人

生体验,结合文章谈出自己的认识。

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要阐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不同意。

因为,凭我个人经验,我感觉人们对一切事物,往往是在失去后或知道即将失去时才知道珍惜,才会倍加留恋,人生旅途上的攀登者在知道自己即将结束这种攀登时,一定会更加留恋。

10解析:

作者要传达的意图就是中心,可以看开篇或结尾,文章大多开篇点题或卒章显志。

参考答案:

无论顺逆得失,都平静地接受世界,从容地面对生活。

11解析:

值得欣赏的常是描写句、哲理句或抒情句,可以从修辞、表达效果、感情、哲理等方面分析。

答案示例:

“它淡淡的,细细的,像是谁用橘黄的彩笔在湛蓝的天幕上轻轻画了一道,称这时的月为‘月牙’,真是形象得很。

”这句话用细腻的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月初期的亮度、形状、颜色,给人以美的享受。

12参考答案:

(1)顺境时:

袁隆平荣获“杂交水稻之父”的称号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最高奖项,仍然过着朴素低调的生活,仍然坚守在农村田地里搞科研。

居里夫人两次荣获诺贝尔奖,放弃申请镭的专利,淡泊名利,保持一颗平常心,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

(2)逆境时:

霍金疾病缠身,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与时间和病魔赛跑,不放弃对知识对科学对真理的探求,完成了《时间简史》等物理学巨著。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遭受27年牢狱之灾,灾难没有使他消沉,反而使他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出狱后凭借自己的威望和能力当上了总统。

13解析:

A项表达的是世事沧桑的感慨;C项表达的是人生的聚散;D项是兄弟五个分散各处的感慨,都与两岸关系不符;能突出海峡两岸共盼团圆的心情的只有B项。

答案:

B

14参考答案:

(1)人生是一支永远的歌,有高潮,有低调。

奋斗的人生是一支高昂的歌,成功是欢快的旋律,失败是低回的乐章;前进是高亢的曲调,后退是休止的音符。

(2)人生是一幅美丽的画,勤奋的人,以心血为纸,以汗水为笔;用时间勾勒,用智慧渲染。

人生路上坚实的脚印,就是用心血汗水、时间智慧画出的一幅幅绚丽的丹青。

(3)人生就像树叶一样经历了新绿、翠绿、深绿,直到枯黄,然后叶落归根。

人年轻的时候,就好像新芽后的嫩绿树叶,不断地吸收着外界的阳光、水分和空气,使劲往上攒动;慢慢地,从青年步入壮年,再到中年,浑身的绿开始变得厚重了,那是一种别样的丰韵美,是一种不露而艳的成熟美。

人的一生只需要将属于自己的那片绿叶尽量保持得圆润和丰盈,而不必在乎这片叶子到底是挂在树尖还是树梢。

15解析:

选取合适的动物,仿照例句句式,表达其独特的奉献。

答案示例:

(1)水牛忍受着农夫的呵斥 把收获的希

望留给明天 

(2)蜜蜂忍受着采集的忙碌 把香甜的蜂蜜留给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