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7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90413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7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7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7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7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7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7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教学设计.docx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7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7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教学设计.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7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教学设计.docx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7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7.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姓名:

李丽新

工作单位:

河北滦县二中

学科年级:

高一

教材版本:

人民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的第一节内容,介绍了苏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主要涉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背景、目的、内容、效果及评价。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使新生政权渡过难关的同时也造成了新的危机。

于是列宁果断放弃“直接过渡”的设想,大胆实施新经济政策,这不仅是克服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必然选择,也体现了从国情出发、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创造性探索。

学习本节内容,既可以使学生认识苏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也可以联系中国改革开放的现实,探讨新经济政策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方面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余粮收集制

工业国有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实物配给制。

普遍劳动义务制

固定的粮食税

租让制、租借制

新经济政策自由贸易

按劳分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简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意义。

分析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说明新经济政策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

(2)过程与方法:

阅读列宁《论粮食税》、《列宁全集》等历史文献,学习用历史材料说明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列宁为首苏维埃政权克服种种严峻困难巩固新政权的事实,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通过了解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做出有益探索的事实,坚持求真、务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重点:

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

难点:

新经济政策的评价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内容教材详细,层次分明,学生能根究现有的知识水平,阅读理解。

在上课之前,由学生自己先独立完成本节的导学案。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你知道当今世界上哪些国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

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何时何地诞生的?

导入新课。

学生回答出几个,不全。

使学生很容易地进入新课地学习。

二、新授过程

指导学生看本专题的导语部分,并结合目录,了解本专题的主要内容。

看第一节的“课前提示”明确本节的主要知识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一)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

(1)引导学生阅读P130资料卡片,思考:

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2)阅读教材第一节和第二节的前半部分举例说明那么,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怎样的形势。

外国干涉军和国内武装叛乱的联合进攻;苏联失去了主要的粮食产地,四分之三的领土落入敌手,整个苏维埃政权陷入重重包围。

(3)面对如此形势,苏俄人民采取什么措施战胜国内外敌人的?

军事上:

组建红军,抵抗敌人的进攻

经济上:

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哪些主要内容?

(1)实行余粮收集制

在短期内取得了明显效果,缓解了城市的饥荒,保证了对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成为扭转战局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由于国家无法提供工业品,卢布又迅速贬值,农民实际上是将粮食无偿地交给国家,所以它的推行严重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2)推行工业国有化,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

(3)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4)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

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

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评价

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指导学生回忆评价事物的一般方法,即积极和消极两方面。

(1)积极:

实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为保卫苏维埃国家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

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2)消极: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而且在1920年底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非常措施不仅没有收缩,反而进一步加强。

这说明制定这一政策的指导思想,即“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存在着重大失误,它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5、思考讨论: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是苏俄理想的政策?

最后教师指出: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不是苏俄当时的理想政策,也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它的出现显然是为严酷的战争和极端贫困的环境所迫。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后来遇到极大的危机,说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道路需要不断进行探索。

思考:

……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

我们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

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

“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

……它是一种临时的办法。

——列宁《论粮食税》

读一读这段话,说一说你对它是怎样理解的?

答案提示:

在这段话中,列宁一方面充分肯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帮助苏俄政权渡过严重危机方面发挥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也强调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非常时期采取的非常政策,是一种临时性的办法。

说明列宁已认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教师总结:

从列宁的话我们可以看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打败外来干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仅仅是一种临时的办法。

到1920年底,苏俄国内战争基本结束时,它的弊端日益显现出来,并引发了政治危机。

(二)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第二部分,思考:

苏俄国内战争基本结束时,国内面临着怎样的经济形势?

面对如此严重的经济状况,苏俄领导人又是怎样认为的?

俄国共产党的许多领导人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一种手段,认为可以在战争结束后继续使用这一政策,把陷入经济灾难的国家拯救出来,实现向共产主义的直接过渡。

因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但未取消,反而强化了。

幻灯出示材料

材料一:

1920年,许多农民给各级苏维埃机关提交请愿书,要求停止余粮收集制。

奥格涅茨省的一个农民在信中写道:

与穷凶极恶的资产阶级强盗的斗争已经三年了,这需要国家做出巨大的牺牲和忍受极度的困苦,而这一切都给我们带来新的沉重负担,……我们毫无怨言地承受着这些重担;但是,1920年对余粮征集额的增加,这是我们无力负担的,农村缺少鞋子、衣服和日用品。

材料二:

在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中,参加者占领要塞,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克”、“立即取消粮食征购队”等口号,并组织起“临时革命委员会”,发布的《告喀琅施塔得要塞和市民群众书》中声称:

执政的共产党完全脱离群众,没有力量把群众从全面崩溃的现状中拯救出来,只有靠全体工人的努力和决心,才能给祖国提供面包和燃料,才能让人们穿上衣服和皮靴,才能使共和国摆脱困境。

——陈新明:

《苏联演变与社会主义改革》

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列宁领导的俄共(布)是如何做的?

以上材料反映了:

农民请愿要求停止余粮收集制;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要求结束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遭到普遍反对。

列宁领导的俄共(布)果断地停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以摆脱困境,巩固政权,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途径。

(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

(二)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2、新经济政策的制定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作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

根据这一报告,党内一致通过了废止余粮收集制、实行粮食税的决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向新经济政策过渡。

明确:

什么是新经济政策?

苏俄在农业、商业、工业等各个领域陆续实施了一系列新的经济政策,统称为新经济政策。

3、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指导学生看教材,归纳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①在农业方面,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支配。

③工业方面,改变国营企业高度集中管理的办法,实行经济核算,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部分国有企业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③在商业方面,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

④分配制度上,废除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

合作探究:

有的同学说,新经济政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有使资本主义政策得到发展、重新走回资本主义道路的危险;有的同学说,只有经济命脉掌握在国家手中,国家资本主义就可以受到控制,苏俄就可以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

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谈一谈你自己的看法。

答案: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具有反作用,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是根据自己的国情,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和经济命脉的情况下,利用商品、市场和货币关系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一种探索。

它反映了苏俄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探索了小农生产者占优胜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实践证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不但推动了生产的发展,而且巩固了工农联盟,保证了苏俄稳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教师总结得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即充分利用了生产者和资本主义因素发展经济,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4、新经济政策的评价

指导学生回顾评价实物的方法

提示从进步性和局限性等方面分析

答案提示:

①进步性:

a、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使苏俄的经济政治危机迅速消失,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放弃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思想和实践,开始从苏俄的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和改善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c、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俄国这样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探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它的一些原则和方法,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②局限性:

新经济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

俄共和后来的苏联领导人对实施这种政策的必要性和长期性又认识不足,以致后来过早地终止了新经济政策的执行。

最后让学生思考: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说明了什么问题?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脱离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作为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政策,是失败的;新经济政策采用“迂回过渡”的办法,取得成功。

正反两方面经验证明,社会主义模式不可能固定不变。

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从国情出发,与时俱进,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断进行改革。

讨论:

比较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异同

提示:

从背景、目的、内容、特点和效果等方面分析比较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背景

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①外:

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

②内:

国内反动势力的反扑

①经济危机:

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对经济的破坏;自然灾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新情况

②政治危机:

农民不满、工人罢工、波罗的海舰队水兵叛乱

目的

战胜敌人,巩固政权,实现到共产主义的直接过渡。

为了迅速恢复经济,巩固苏维埃政权

内容

农业

余粮收集制

固定的粮食税

工业

工业国有化(大中小企业一律收归国有。

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政策)

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

(否决商品货币关系)

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

分配

实物配给制,成年人劳动义务制

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影响

积极

适应了战时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为保卫苏维埃国家政权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

①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为实现工业化打下坚实基础。

②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工人农民的欢迎,克服了国内政治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

③找到一条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消极

使农民负担过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而且不符合客观价值规律,也对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不利影响,最终引发了全国范围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它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四)社会主义苏联的成立

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在莫斯科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在自愿和平等的基础上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1924年1月,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苏联第一部宪法,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专题导语部分,并结合目录说出本专题的主要内容

学生在教师地指导下朗读卡片上的诗歌,然后说出反映的问题。

 

学生在教材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由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学生战时共产主义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名称内容得出特点

教师指导学生重点分析余粮收集制对当时的积极作用,接着引导学生思考这一措施对农民的伤害。

教师提示学生评价事件应从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入手,由学生试着结合政策内容分析,教师总结。

 

指导学生先阅读材料,归纳出主要内容,然后结合问题联系知识点得出结论,最后教师进行点评。

 

学生带着问题看教材的相关部分,然后概括得出答案

 

指导学生回顾材料题解题的步骤,然后按方法进行分析,最后教师总结,即结合材料能够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消极影响入手。

 

由学生阅读教材得出制定的事件、会议、报告、主要内容等点。

 

指导学生看教材,归纳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合作探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组,就两种不同的观点进行几分钟的辩论,最后总结。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教师提示学生评价事件应从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入手,由学生试着结合政策内容分析,教师总结

 

教师提示学生从背景、目的、内容、影响等方面分析,然后指导学生列表格比较两种政策的异同,最后投影表格,让他们填空。

 

学生阅读了解苏联成立的概况。

 

在学生完成导学案的基础上讲授新课学生容易理解,注意力也会集中,心中也有重点。

 

学生大量的阅读,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使学生学会对事物的评价方法。

 

阅读理解概括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对相关概念的比较分析能力

 

巩固练习:

(投影)

1、1919年,苏俄耶戈列夫斯克地方的农民巴扎耶夫把家里仅有的一

点余粮拿到市场一出卖,他可能遇到的情况是(B)

A.交换到家里急需的生活用品B.粮食被强行没收

C.以较好的价钱卖出粮食D.需缴纳粮食税后才可出卖

2、1922年苏俄耶戈列夫斯克地方的农民境遇可能是(C)

①政府强行收缴他们的粮食②向国家交纳固定的粮食税

③以较好的价钱卖出余粮④换回家里需要的生活用品

A.①B.②C.②③④D.③④

3、列宁认为:

“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

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他们。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苏俄实行了(B)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D.农业集体化政策

4、苏联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的相似点是(A)

①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②颁布法令强制干预经济③核心内容是复兴工业

④发展商品经济恢复农业生产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及时巩固及时反馈

四、总结本课内容

俄国十月革命后,新生苏维埃政权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依靠广大人民战胜了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内战结束之后,苏俄政府不失时机地从国情出发实施新经济政策.该政策受到广大人民的欢迎,工农业生产迅速得到恢复,苏维埃政权进一步得到巩固.苏俄在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探索中,找到了一条适合俄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正确道路,为苏联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强大的工业国奠定了基础。

 

由学生总结

检查对学生本节主要内容的掌握。

六、教学评价设计

导学案的完成(教师根据情况给出等级)分组讨论发言(由学生小组给出评价等级)

七、教学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