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数学教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90006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数学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儿童数学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儿童数学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儿童数学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儿童数学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童数学教育.docx

《儿童数学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数学教育.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儿童数学教育.docx

儿童数学教育

第一次作业

第一次作业

一次作业

1、在量的教学中,幼儿期一般学习()

  A自然测量B计量单位C标准测量  

批阅:

选择答案:

A

2、儿童能理解大小和长度的相对性的年龄一般是()

  A:

3——4岁  

  B:

4——4岁半  

  C:

5——6岁  

  D:

7岁  

批阅:

选择答案:

C

3、提供给儿童合适的材料教具、环境,让儿童在自己的摆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获得数学感性经验和逻辑知识的一种方法是()。

  A:

操作法  

  B:

探索法  

  C:

发现法  

  D:

自主学习法  

批阅:

选择答案:

A

4、幼儿一般在()年龄段能达到基本数的守恒。

  A:

3岁半  

  B:

4岁  

  C:

5岁  

  D:

6岁  

批阅:

选择答案:

A

5、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核心是()

  A:

培养情感、态度  

  B:

传授知识  

  C:

培养技能  

  D:

发展能力  

批阅:

选择答案:

A

6、幼儿能以自身为中心判断左右,却不能以客体为中心判断左右,这主要是由于其

  A:

动作能力发展的局限  

  B:

语言能力发展的局限  

  C:

想像能力发展的局限  

  D:

思维能力发展的局限  

批阅:

选择答案:

D

7、在进行数学活动时,教师提供若干活动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这主要是为了培养幼儿的()

  A:

自主意识  

  B:

规则意识  

  C:

活动意识  

  D:

合作意识  

批阅:

选择答案:

A

8、幼儿的测量活动一般是()

  A:

目测  

  B:

估测  

  C:

自然测量  

  D:

标准测量  

批阅:

选择答案:

C

9、把一个正方形分割为两个三角形,将分出的三角形合起来又成为一个正方形,这可以让幼儿感知到()

  A:

一一对应的关系  

  B:

传递关系  

  C:

序列关系  

  D: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批阅:

选择答案:

A

  题目:

10、某幼儿编的应用题是:

"小华上午吃了两块糖,下午吃了许多糖,他一共吃了多少糖?

”这道应用题存在的错误是()、

  A:

条件不清楚  

  B:

结构不完整  

  C:

内容不符合生活逻辑  

批阅:

选择答案:

A

11、儿童能理解大小和长度的相对性的年龄一般是(  )

  A:

3—4岁  

  B:

4_4岁半  

  C:

5—6岁  

  D:

7岁  

批阅:

选择答案:

C

  

12、数的守恒标志着儿童概念发展水平,也是儿童(  )的一种表现

  A:

思维过程结果  

  B:

概括能力  

  C:

分析能力  

  D:

比较能力  

批阅:

选择答案:

A

二、填空题:

1、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一般过程是从实物加减过渡到用符号运算从口头应用题的运算过渡到式题的运算;从逐一加减

过渡到按数群加减;从加法到减法

2、每个操作活动都由6个要素组成,即目标、材料、规则、形式、指导和评价。

3、幼儿认识空间方位的发展顺序是上下、前后、左右。

4、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识,是从以自我为中心到以客体为中心逐渐过渡的。

5、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总目标是: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6、从幼儿身心发展角度来划分目标,可分为认识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

7、幼儿在学习加减法时,学习加法比减法容易。

8、幼儿掌握加减要经过逐一加减到按群加减的发展过程。

9、用抽象化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就是数学地思维

10、皮亚杰认为抽象的思维起源于动作

三、

1、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有哪些?

  答:

(1)、幼儿学习数学开始于动作。

(2)、幼儿数学知识的内化需要借助于表象的作用。

(3)、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要建立在多样化的经验和体验基础上。

(4)、幼儿抽象数学知识的获得需要符号和语言的关键作用。

  (5)、幼儿数学知识的巩固有赖于练习和应用的活动

2、

教师应如何选择幼儿数学学习经验?

答:

在选择学习经验时应考虑:

所选经验是不是数学学科的知识内容;所选经验是否是幼儿能理解,并能得到满足的;所选经验是否是能对幼儿发生多种作用,即能给予幼儿整体发展以影响的一种经验;所选经验是否是达到同一目标的各种不同经验,即可以在不同发展层次上获得的经验

3.

引导儿童辨别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的教学策略

答:

1、从幼儿认识空间方位的发展顺序讲,是先上下,再前后,最后是左右。

上、下因有天、地的不变位置做参照,不会受身体的转动而变化,因此被幼儿最先掌握。

幼儿认识前后、左右通常表现出两个发展阶段。

在第一阶段,儿童是以实际动作来试验方位,将环境中的物体和他自己的各边相连,比如,将身体直接移到物体和它接触,如果是后退、背向物体,就会说物体在他后面,如果用伸出的左手摸到物体,就说物体在他左边。

在第二阶段,则是以视觉估计物体之间的空间安排以及物体与主体之间的空间安排。

刚开始可能会转身或用手指向物体,渐渐地动作就内化了。

2、幼儿认识空间方位,体现出由近及远逐步扩展的趋势。

即先只限于判断自身范围的位置,再是确定与自身靠近的空间物体的方位定向,最后才能确定与自身较远的空间方位定向。

3、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识,是从以自我为中心到以客体为中心逐渐过渡的。

即幼儿在掌握空间方位的过程中,先是以自己的身体为出发点的。

在此基础上,幼儿逐渐能做到以客体为中心区分空间方位的关系。

4、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识从绝对化逐渐过渡到相对化。

即幼儿在开始认识空间概念时,是将诸如"前”"后”"左”"右”这样的方位概念当作永恒不变的方位来理解的,这与他们的思维发展处于半逻辑性阶段有直接关系。

随着幼儿思维灵活性、相对性的增强,他们才能逐渐领会方位概念的相对意义。

第二次作业

一、填空题

1、幼儿园数学活动目标表述常见的表述方式有(教师为主体行为表述)和(幼儿为主体行为表述)

2、3―4岁的幼儿一般能从1数到10,带有(顺口溜)的性质。

3、数的守恒标志着儿童(概念发展水平),也是儿童思维过程结果的一种表现。

4、运用(表象)进行加减,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主要手段。

5、在量的教学中,幼儿期只是初步学习(直接测量),一般不使用常用的计量单位,即是学习(自然测量)。

6、儿童自然测量过程中包括两种逻辑活动:

一是儿童知道(整体)是由(若干部分)组成;二是(逻辑相加),进行易位和替换的过程。

7、(5――6岁)儿童能理解大小和长度的相对性。

8、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科,是一门关于(儿童数学学习)和(教学)的学科。

9、幼儿一一对应观念形成于(3岁半)。

10、数学活动目标指数学活动所要达到的具体效果。

活动目标应包括(学习内容)及(幼儿行为)

二、单选

9A8D7B6A5A11A3B1D2D10A12A4A

三、论述题

1、如何帮助儿童辨别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

 答:

1、从幼儿认识空间方位的发展顺序讲,是先上下,再前后,最后是左右。

上、下因有天、地的不变位置做参照,不会受身体的转动而变化,因此被幼儿最先掌握。

幼儿认识前后、左右通常表现出两个发展阶段。

在第一阶段,儿童是以实际动作来试验方位,将环境中的物体和他自己的各边相连,比如,将身体直接移到物体和它接触,如果是后退、背向物体,就会说物体在他后面,如果用伸出的左手摸到物体,就说物体在他左边。

在第二阶段,则是以视觉估计物体之间的空间安排以及物体与主体之间的空间安排。

刚开始可能会转身或用手指向物体,渐渐地动作就内化了。

        2、幼儿认识空间方位,体现出由近及远逐步扩展的趋势。

即先只限于判断自身范围的位置,再是确定与自身靠近的空间物体的方位定向,最后才能确定与自身较远的空间方位定向。

        3、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识,是从以自我为中心到以客体为中心逐渐过渡的。

即幼儿在掌握空间方位的过程中,先是以自己的身体为出发点的。

在此基础上,幼儿逐渐能做到以客体为中心区分空间方位的关系。

        4、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识从绝对化逐渐过渡到相对化。

即幼儿在开始认识空间概念时,是将诸如"前”"后”"左”"右”这样的方位概念当作永恒不变的方位来理解的,这与他们的思维发展处于半逻辑性阶段有直接关系。

随着幼儿思维灵活性、相对性的增强,他们才能逐渐领会方位概念的相对意义。

2、学前儿童学习自然测量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

第一,量的比较是通过对两个不同量的物体的比较来认识的,因此比较时先要让儿童确定哪两个物体比,比什么,不能只出示一个物阵,问儿童是大是小或是长是短。

  第二,让儿童认识量是相对的。

例如,皮球和乒乓球比,皮球大乒乓球小。

在教儿童量的比较时,应该通过三个不同量的物体的比较,帮助儿童认识量的相对性。

  第三,教具的选择与使用要正确。

教儿童进行量的比较时,教具的选用很重要。

  第四,量的比较时,还应注意教具的摆放。

例如比高矮时,被比较的物体应放在同一水平面上;比较长短时,教具应横过来放,并使一端对齐。

3、简述学前儿童感知集合发展的经历的阶段。

答:

(1)泛化笼统感知阶段。

  

(2)感知集合的界限阶段。

  (3)感知集合的元素阶段。

  (4)感知集与子集包含关系阶段。

第三次作业

儿童数学教育第三次作业:

选择题:

1、D2、B3、A4、A5、A6、D7、A8、D  9、B10、C11、D

填空题:

1、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有:

数学集中教育活动、(活动区活动)、数学游戏活动、(日常生活活动。

2、幼儿学习数学时的个别差异,不仅表现为(思维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发展速度上的差异,还有(学习风格)上的差异。

3、幼儿对物体量的认识,最初不是通过(测量)的方法,而是通过(各种感官)感知物体量的特征。

4、5―6岁是幼儿数概念发展的(转折期)。

5、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认知领域目标包括(知识的掌握)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6、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情感领域目标指(兴趣)、态度、(习惯)、价值观和(社会适应能力)。

7、考虑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方法的过程中,应从儿童的数学的(思维特点)及(本身年龄特点)出发,避免单一枯燥的灌输方式。

8、数学的特点有(逻辑性)(、抽象性、)(广泛的应用性)、(结论的确定性)

9、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一般为教师组织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活动。

10、在数学教育活动中,不论是集体很多形式,还是小组活动形式,儿童的(操作活动)都是教育很多的基本部分

论述题:

1、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有哪些?

答:

(1)幼儿学习数学开始于动作。

(2)幼儿数学知识的内化需要借助于表象的作用。

 (3)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要建立在多样化的经验和体验基础上。

 (4)幼儿抽象数学知识的获得需要符号和语言的关键作用。

(5)幼儿数学知识的巩固有赖于练习和应用的活动。

2、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应遵循哪些要求。

答: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提出了以下原则。

(1)、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2)、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3)、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数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除应遵循以下原则外,还应考虑以下要求。

(一)幼儿数学教育活动内容应具有启蒙性;  

(二)幼儿数学教育活动内容应具有生活性;  (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应具有可探索性;  (四)幼儿数学教育活动内容应具有系统性。

3、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落实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密切联系生活原则。

答:

现实生活是幼儿数学概念的源泉。

幼儿的数学知识和他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可以说幼儿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

幼儿每天接触的各种事物都会和数、量、形有关。

例如,他们说到自己几岁了,就要涉及数;和别的幼儿比身高,实际上就是量的比较;在搭积木时,就会看到不同的形状。

幼儿在生活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摹运用数学来加以解决。

例如,幼儿要知道家里有几个人,就需进行计数;在拿取东西时,幼儿总希望拿"多的”,拿"大的”,这就需要判别多和少、大和小等数量关系。

总之,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一个数学问题来解决,都可以变成幼儿学习数学的机会。

此外,从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看,很多抽象的数学概念,如果不借助于具体的事物,幼儿就很难理解。

现实生活为幼儿提供了通向抽象数学知识的桥梁。

例如,有些幼儿不能理解加减运算的抽象意义,而实际上他们可能在生活中经常会用加减运算解决问题,只不过没有把这种"生活中的数学”和"学校里的数学”联系起来。

如果教师不是"从概念到概念”地教幼儿,而是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借助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就完全能够使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建立在幼儿熟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

例如,让幼儿在游戏角中做商店买卖的游戏,甚至请家长带幼儿到商店去购物,给他们自己计算钱物的机会,可以使他们认识到抽象的加减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也帮助幼儿理解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

数学教育要密切联系生活的原则,具体应表现在数学教育内容应和幼儿的生活相联系,要从幼儿的生活中选择教育内容。

我们给幼儿的学习内容,不应是抽象的数学知识,而应紧密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

例如,在教数的组成的知识时,可以引入幼儿日常生活中分东西的事情,让幼儿分各种东西,这样他们就会感到比较熟悉,也比较容易接受数的组成的概念。

4、教师在选择幼儿数学学习经验时需考虑哪些问题?

答:

教师在选择学习经验时应考虑:

所选经验是不是数学学科的知识内容;所选经验是否是幼儿能理解,并能得到满足的;所选经验是否是能对幼儿发生多种作用,即能给予幼儿整体发展以影响的一种经验;所选经验是否是达到同一目标的各种不同经验,即可以在不同发展层次上获得的经验。

第四次作业

选择题1、儿童大致在(

)年龄处于数运算初期阶段D:

5岁以上2、提供给儿童合适的材料教具、环境,让儿童在自己的摆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获得数学感性经验和逻辑知识的一种方法是(

)。

A:

操作法3、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核心是(

)A:

培养情感

、态度4、幼儿一般在(

)年龄段能达到基本数的守恒。

A:

3岁半5、数组成中两个部分数之间存在着互换关系和(

)A:

互补关系6、把一个正方形分割为两个三角形,将分出的三角形合起来又成为一个正方形,这可以让幼儿感知到(

)C: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7、"发展幼儿思维结构”指向幼儿的(

)的发展。

D:

思维结构

8\幼儿数学知识的巩固有赖于(

)的活动A:

练习和应用9、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要建立在(

)基础上A:

多样化的经验和体验。

11、

一次数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两组物体的数量,并问幼儿:

"5个扣子和6个扣子能不能变成一样多?

怎样让它们的数量变成一样多呢?

谁想到办法了?

”以上的教学是为了让幼儿体验到两数之间的(

)C:

数差关系10、

用数学抽象化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就是(

)A:

数学的思维

填空题: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尊重个别差异的原则,既是尊重思维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和发展速度上的差异,还要尊重学习风格上的差异。

2、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是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总目标

3、分类既是计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还是形成数概念的初步形成。

4、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方式中,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又包括幼儿学习方法还包括师幼互动活动顺序。

5、在教师和幼儿共同活动中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即是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

6、遵循和利用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程度决定数学教育目标能否实现,数学教育内容的确定是否恰当。

7、选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方法,应从儿童数学的教学内容及年龄特点出发,避免单一枯燥的灌输方式

8、幼儿一般在(三岁半)年龄段能达到基本数的守恒。

9、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情感领域目标包括兴趣、态度、习惯、价值观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10、提供给儿童合适的材料教具、环境,让儿童在自己的摆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获得数学感性经验和逻辑知识的一种方法是操作法。

论述题:

1、答:

教师在选择学习经验时应考虑:

所选经验是不是数学学科的知识内容;所选经验是否是幼儿能理解,并能得到满足的;所选经验是否是能对幼儿发生多种作用,即能给予幼儿整体发展以影响的一种经验;所选经验是否是达到同一目标的各种不同经验,即可以在不同发展层次上获得的经验。

2、答: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体现在:

(1)、重视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重视多种感官的操作活动;(3)、重视数学教学游戏化多样化和具体化(4)、重视在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的能力;(5)、重视数学知识的逻辑性与思维训练相结合;(6)、重视儿童对数学概念的自我建构;(7)、重视以儿童认知发展为基础与教师主导作用的数学

3、学前儿童数学活动教育目标必须儿童的发展其原因是什么?

  答:

(一)儿童发展,儿童的发展是一整体发展的过程,儿童的发展包括着身体的、社会的、情感的、认知的、品德的等方面,每一个方面的发展都不是一个**的过程,而是彼此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整合性发展过程。

在进行某一方面的教育时,必须考虑而儿童的整体发展,所提出的教育目标应是全面的、综合性的,即应包括有认知经验、情感态度、各方面的教育要求

  儿童的发展具有名表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儿童的认知不仅与**有着质的差别,而且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也不完全一样,每一年龄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认知结构,表现出与前后个阶段不同的认知能力。

而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由于遗传、社会生活条件、早期学习经验等方面的不同,各个儿童在发展水平、发展速度、认知结构和学习风格等方面也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因此,教育者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提出适宜的数学教育目标,以促进其在原有水平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社会要求:

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影响着教育目标的制定和内容的确定。

同时也使我们明确到在幼儿数学教育中应建立情感、社会性、智力等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目标体系

  (三)学科特点:

数学学科的结构和知识体系较为系统、严谨,其逻辑性十分突出,这对儿童智慧的发展有着特殊的价值。

幼儿正处在逻辑思维萌发和初步发展时期,数学的学习对其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

总之。

数学学科的结构和学科的教育价值,对于幼儿数学教育目标的制定和内容的选择是有重要影响的。

4、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有哪些特点?

  答:

具体来说,幼儿园的数学教学活动具有以下特点:

    1幼儿数学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2幼儿数学教学活动具有情境性、操作性和游戏性的特点

    3幼儿数学教学活动一般为教师组织、并在教师直接指导下进行的活动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

1、有助于探索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和儿童学习的理论

对儿童数学认知的研究有助于理解认知的实质。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辑性很强的学科,数学学习与儿童的思维水平密切相关。

如学前儿童在解决数学应用题时,需要对问题表征、对数量关系理解并形成语义图式;学前儿童在学习空间概念时就需要有一种相关经验与表象的积累。

同化理论强调新旧知识之间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同化理论在数学学习中被认为是一种有用的理论,那么可以在学前儿童的数学学习中去验证、修改与发展这种理论。

学习这门学科能够加深对学前数学教育的理论基础的认识。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

这不是一门单纯教学法的学科.而是一门以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学科,学习这门学科,不仅能够加深对数学教学的了解和认识,而且在理论上能够知道为什么这样教、学前儿童为什么这样学。

2、能使儿童学会“数学地思维”,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所谓“数学地思维”,就是用抽象化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

很多具体的问题,都是数学问题的具体表现,都可以化归为一个数学的问题。

例如,在生活中经常要遇到平分物品的事情:

分一包糖果、分一块蛋糕等等,从日常的眼光来看,这是一个如何实现“公平原则”的问题。

而从数学的眼光来看,它就是一个数学问题了,把一定数目的糖果平均分为两份是一个数目等分的问题,把一定形状(如圆形)的蛋糕平均分为两份则是一个图形等分的问题。

相应地,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也会出现不同的方法。

比较“笨”的方法是:

用“一人一粒”的方法依次分发糖果,凭经验把蛋糕切成大小相仿的两块、然后再从看起来较大的一块中切一点出来补偿给小块直至大家都认为均等为止。

而“数学地思维”,则意味着首先要将其化归为数学的问题,然后解决这个数学的问题并再将其运用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

例如,我们数出一共有10粒糖果,则先解决10怎样能分成相等的两个数,然后再把糖果按相应的数量进行分配。

同样我们可先判断蛋糕是什么形状,是圆形还是正方形,然后解决相应形状的二等分问题,再根据这个数学问题的解答方法来解决分蛋糕的问题。

也许有人认为,“分东西”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而这里所谓“数学”的解决办法对幼儿来说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

然而,正是这些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儿童提供了学习的数学素材,反过来数学也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世界。

从认识世界的角度看,数学教育能帮助儿童正确认识客观世界;从学习数学的角度看,能使儿童获得一种数学的思维方式。

3、能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

在幼儿园中,数学学习是一项比较特别的活动。

具体表现在:

数学学习是一项比较正式的操作活动,它经常采用在教师指导的有组织的教育形式,带有较明确的任务性;

数学的操作活动往往有明确的规则、要求和评判标准;

数学的“是非”标准比较明确、客观,而且幼儿对于教学操作结果的对错也比较敏感。

数学学习的这些特点,正为培养幼儿学习的任务意识、规则意识,激发幼儿学习动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儿童在进行数学操作活动时,起初并没有明确的任务意识。

有时,小班儿童在操作过程中,会忘记自己正在进行的操作任务。

在教师的要求下,幼儿能逐渐形成初步的任务意识。

任务意识对于儿童学习习惯的养成,特别是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是很有意义的。

4、能训练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

一是数学具有逻辑的严谨性。

它用完整的符号形式表现出来,呈现在儿童面前,略去了数学本身发现的曲折过程,因此给儿童的再创造学习带来了困难。

数学教材往往是以演绎系统展开的,学习它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所以儿童学习时要思考知识的发生过程,掌握推理论证的方法。

二是数学具有高度抽象性和概括性。

它比其他学科的知识更抽象、更概括,而且数学中使用了形式化、符号化的语言,因此数学学习更需要积极思考、深入理解,需要较强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是“数学学习与其说是学习数学知识,倒不如说是数学思维活动”,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对儿童思维的启发与引导更为重要。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特点有哪些?

答: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特点:

一是与小学数学学习有着本质区别;二是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三是学前儿童数学学习强调在具体活动中对数学的认知和数学思想的建构。

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有何意义?

答:

有助于探索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和儿童学习理论;能使儿童学会“数学地思维”,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能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能训练儿童抽象思维能力,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