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答案 (1).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16898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法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答案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经济法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答案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经济法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答案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经济法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答案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经济法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答案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法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答案 (1).docx

《经济法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答案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法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答案 (1).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法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答案 (1).docx

《经济法学》名词解释:

1、经济法:

是调整在国家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是一个独立的、重要的法律部门。

2、经济关系,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基础上所产生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各种关系的总称。

3、经济法律关系:

是指在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其他经济实体在参加经济管理过程中和经营协调活动中发生的,由经济法律、法规确认和调整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存在和运行的经济权利、经济义务相统一的关系。

4、经济职权:

是国际机关、社会组织以及他们的立功难道人员、法定代理人等在组织管理经济活动中所依法享有的本身植物相连的一种特殊的经济权利。

5、工业企业法是有关确立工业企业的法律地位,以及调整由工业企业参加的经济管理关系和经营协调关系的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6、集体所有制企业,是指生产资料为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实行共同劳动,在分配方式上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商品经济组织。

7、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业务的各类企业。

8、私营企业法是确认私营企业的法律地位,调整国家机关对私营企业的宏观调控关系以及私营企业与其他经济组织的市场运行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9、合伙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山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组织。

10、个人独资企业,是指依照《个人独姿企业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受法律保护。

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

11、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指中国合营者与外国合营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规定,在中国境内共同投资、共同经济,并按投资比例分享利润、反但风险及亏损的企业。

12、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是由外国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同中国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依照合作企业法,用书面合同规定权利和义务,在中国境内共同举办的经济组织。

13、外资企业是指依照中国有关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全部资本山外国投资者投资的企业。

14、外商投资企业法:

是指调整外商投资企业在设立,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5、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是调整关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经济管理关系和经济合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6、股份有限公司:

是指依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设立的,其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17、有限责任公司:

又称有限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设立的,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18、国有独资公司,是指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单独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

19、公司债券,是指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利息的有价证券。

20、可转换证券,是指上市公司发行,可依一定条件转换为股票的债券。

21、企业破产法是指调整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严重亏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分配,公平清偿给全体债权人,或山债务人和债权人会议达成和解协议,进行企业整顿,避免破产时所发生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2、债权人会议是债权人依照人民法院的通知或公告而组成的一个行使债权,破产参与权和决议权的机构。

23、计划法是关于规定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其他经济实体在计划管理体系中地位,以及调整他们在计划编制、审批、执行、检查和监督过程中所发生的机关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4、固定资产投资法,是确认和调整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或个人之间在事实固定资产投资的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

25、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关系,是指固定资产投资的管理机关在领导和组织固定资产投资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26、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拨款。

是指建设项目的资金山财政部门以预算支出的方式拨付给建设单位无偿使用。

27、财政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职能权利参与部分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分配关系。

炎—财政法是指调整财政分配和财政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财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9、财政管理体制,指划分中央同地方各级政权之间以及国家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之间的财政管理职权、财政收支范围等内容的法律制度。

四是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国家各级人民政府和实行预算管理的各部门、个单位一定期间的财政或财务收支计划。

31、预算管理职权,即预算权,是指确定和支配国家预算的权利以及对于国家的预算编制、审查、批准、执行、调整、监督权利的总称。

32、财政转移支付法是指调整在财政转移支付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3、国债法是指国家在借款和发行、使用、兑付、流通政府债券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4、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35、产权交易,是指交易双方当事人依照法律的规定和合同的约定,通过购买、出售、兼并拍卖等方式,将一方当事人所享有的企业产权转让给另一方当事人的法律行为。

36、税收,是以实现国家职能为目的,基于政治权利和法律规定,山政府专门机构向居民和非居民就其财产和特定行为所实施的强制、非罚与不直接偿还的国家征收行为,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方式。

37、税收征收管理是税务急务对纳税人依法征税和进行税务监督管理的总称。

38、中国金融法是指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生活中因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9、商业银行是指依法成立,以盈利为目的的法人组织,是经营货币金融业的特殊组织。

40、银行业监督管理是指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设立、业务经营及其他活动所进行的监督管理。

41、债券是发行人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42、上市公司是指所发行的股票经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

43、价格法,是调整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4、政府指导价,是指山政府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定价权限和规范基准价。

45、会计关系,是指国家在管理会计工作过程中和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

46、会计监督,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照法律的规定,通过会计手续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的一种监督。

47、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和审计热源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依照审计法规定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收支和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全面审查,并将审查结果向国家有关机关报告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48、审计关系,是指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依法对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对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国家资产单位的财务收支及期经济效益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

49、自然资源法,是调整人们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保护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50、土地的使用权,是指土地使用人依照法律的规定,对占有的土地进行合理利用的权利。

51、森林法,是调整人们在是森林的管理、养护、营造、合理利用和林业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52、草原法,是调整人们在草原资源的管理、保护、建设和合理开发利用过程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53、环境保护法,就是关于调整在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以及有关确立环境监督管理体制的所有法律规范的总称。

54、"三同时”制度:

也是环境保护和基木建设共同的一项基木制度,它要求一切建设项目(包括新建,改建,扩建的项目,技术改造项目,自然开发项目以及一切可能给环境造成污染,破坏的工程项目)的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54、对外贸易,是指以一国的对外贸易经营者等主体为一方,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间进行货物、金属和服务交换的一种经济活动。

56、对外贸易法,是指在调整对外贸易活动中所形成的对外贸易管理关系和对外贸易合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57、对外贸易经营者,是指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或者其他执业手续,依照对外贸易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活动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

58、对外贸易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依法参加对外贸易管理和合作活动,享有对外贸易权利,承担对外贸易义务的当事人。

59、反不正当竞争法,是调整在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60、采用欺骗标志从事市场交易的行为,是指经营者采用伪冒或仿冒的或其他虚假的标志从事市场交易,引起公众误解,诱使消费者误购,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

61、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为了争取交易机会或市场优势,通过秘密给付财物或其他报偿收买客户的负责人、雇员、合伙人、代理人和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等能够影响市场交易的有关人员的行为。

62、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熟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晶、务品质量责任,是指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以及对产品质量负有直接责任的主题违反产品质量义务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64、产品瑕疵责任,又称产品瑕疵担保责任,是指因生产或销售的产品存在瑕疵,即产品质量不符合明示或默示的质量要求,生产者或销售者承担的责任。

65、产品缺陷责任,也可直接称为产品责任,是指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因产品存在缺陷而给消费者造成人身伤害或者缺陷产品以为的其他财产损失时所应承担的侵权责任。

66、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指调整在保护消费者权益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67、保障安全权,是指消费者在苟安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所享有的保障其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是消费者最基本的权利。

68、知悉真情权也称了解权、知情权,即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69、房地产法,是指调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区国有土地范围内取得房地产开发用地的土地使用权,从事房地产开发、房地产交易,实施房地产管理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70、土地使用权转让指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再转让的行为,包括出售、交换和赠与。

71、房屋租赁,是指房屋所有权人作为出租人将其房屋出租给承租人使用,山承租人向出租人支付租金的行为。

72、房地产抵押,是指抵押人以其合法的房地产以不转移占有的方式向抵押权人提供债务履行担保的行为。

73、破产法中的和解,是指债务人和债权人会议就企业延迟清偿债务的期限、企业进行整顿的方案、内容、计划等问题达成的和解协议。

《经济法学》简答题:

1、简述我国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答:

1,国家经济管理关系;2,经营协调关系;3,组织内部经济关系;4,涉外经济关系;5,其他应由经济法调整的经济关系.

2、简述经济法与民法的区别

答:

1,两者调整范围不同;2,主体构成不同;3,主旨思想不同;4,调整手段不完全相同.

3、简述集体所有制企业的基本特征

答:

1,集体财产属于集体所有;2,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经济组织,它不同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3,企业实行的是共同劳动;4,企业的分配方式主要采用按劳分配的方式.

4、简述私营企业的基本特征

答1,私营企业的资产属于私人所有;2,私营企业中存在雇佣劳动关系;3,私营企业是营利性的经济组织.

5、简述合伙企业的特征和设立条件

答:

特征:

1,必须具有两个以上的合伙人,共同订立合伙协议;2,合伙企业是一种共同经营体;3,合伙企业是人合企业;4,合伙企业是营利性的经济组织.

设立条件:

1,有两个以上合伙人,都是依法承担无限责任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