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2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684649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8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2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2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2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2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2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2新人教版.docx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2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2新人教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2新人教版.docx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2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2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

慕尼黑协定,德军闪击波兰,法国投降,德军闪击苏联,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珍珠港事件。

掌握:

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和扩大。

二、能力目标

通过思考讨论二战的战争性质,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复杂情况下分析战争性质的能力。

概括二战全面爆发和扩大的重大事件,提高归纳概括历史进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慕尼黑协定认识到帝国主义国家以牺牲小国的利益是一种绥靖政策,最后是自食其果,身受其害。

法西斯国家扩大侵略,促使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意、日法西斯进行的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的战争,其目的是瓜分和掠夺别国,法西斯的残暴本性得到充分暴露。

二战交战各国的人民是战争的受害者,各国人民为反对法西斯战争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慕尼黑阴谋,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莫斯科保卫战,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珍珠港事件。

难点:

绥靖政策,德日法西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连战连捷不可一世的原因。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法西斯专政建立后,它们对世界和平的威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德意日先后建立起法西斯专制统治,疯狂扩军备战,形成欧亚战争策源地。

1938年以前,德、意、日法西斯进行过哪些侵略活动?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导入新课:

在德意日法西斯的扩张活动中,英法美等国扮演了什么角色?

(纵容法西斯的侵略。

由于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行为得到英法美等国的纵容,法西斯国家,尤其是德国的侵略愈发嚣张,得寸进尺,变本加厉。

战争的乌云笼罩在整个欧洲的上空。

讲授新课:

一、慕尼黑阴谋

1938年,德国兵不血刃吞并奥地利,冲破了凡尔赛体系对德国的束缚,竟然没有受到英、法、美的干涉。

希特勒便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以武力威胁,要求割占苏台德区。

(提示,苏台德地区在捷克斯洛伐克的重要地位,一旦失去苏台德地区,捷克斯洛伐克就无险可守,任人宰割)

教师提问:

对于希特勒试图侵占苏台德区的行动并进而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的罪恶目的,作为捷克斯洛伐克盟友的英法采取了什么态度?

他们继续采取纵容侵略的绥靖主义政策,即向德国妥协讨好,而牺牲捷克斯洛伐克。

一方面逼捷克斯洛伐克让步,另一方面,英国首相张伯伦两次到德国,答应德国一次比一次多的领土要求。

教师提问:

他们这样卑鄙无耻,目的是什么?

小结:

一是自身经济地位、政治地位经一战的打击受到巨大削弱,统治集团内部一部分人谈战色变,不敢与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径针锋相对。

二是因为他们视社会主义苏联为洪水猛兽,希望祸水东引,让德国去攻打苏联,德、苏互斗,自己坐收渔翁之利。

在这种背景下,一个暗地宰割捷克斯洛伐克的阴谋出笼了。

为解决捷克斯洛伐克问题,英、法、德、意四国在德国的慕尼黑召开会议,而当事国捷克斯洛伐克被排斥在会外。

会议签订了《慕尼黑协定》。

(提醒学生注意“慕尼黑协定”签订的时间、地点和主要国家。

慕尼黑阴谋从狭义上讲,是指1938年,英法等国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出卖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是一个大阴谋。

从广义上讲,人们把帝国主义大国为了自身利益,纵容侵略,出卖其他国家的阴险行径,统称之为慕尼黑阴谋。

慕尼黑阴谋是英法美等国对德意日法西斯侵略的纵容的延续,是绥靖政策的顶峰,它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扩张。

希特勒看到英法等国对侵略的纵容,便得寸进尺,与1939年3月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德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增强了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在战略上处于更有利的地位,随即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了波兰,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英法所推行的纵容政策,不仅损坏了弱小国家,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慕尼黑阴谋

二、战争的爆发和扩大

1.德军突袭波兰(1939.9)

英国首相张伯伦参加完慕尼黑会议回到伦敦后曾自鸣得意地称自己为欧洲带来了和平,但怎么也没料到,不足一年,《慕尼黑协定》墨迹未干,德军就在1939年9月突袭波兰,华沙陷落。

德国悍然入侵波兰,和波兰有盟约的英法此时作何反应?

小结:

面对法西斯德国的侵略,英法走投无路,被迫对德宣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尽管英法对德宣战,但是,英法既不在德国西线发动攻势以减轻波兰的负担,也不进行其它任何援助措施。

他们的优势兵力隐藏在坚固的工事中,按兵不动数月之久,这场战争因此也被称为“静坐战争”。

波兰人民孤军奋战,在德国闪击战的打击下,仅20多天波兰就灭亡了。

波兰人民惨遭法西斯的践踏,在整个战争中,被杀害的波兰人多达600万。

教师可展示图片和播放录像(视频:

德军入侵波兰)。

德军闪击波兰

教师提问:

英法既然已经对德宣战,为什么坐视自己的盟友波兰灭亡呢?

教师归纳:

这一行径是英法纵容政策在新的历史阶段的应用。

波兰灭亡了,按照原来的设想和希特勒的宣传,英法满心以为德国法西斯会继续东进攻打苏联,可德国却把战火烧向北欧和西欧。

2.德国进攻西北欧和法国的溃败

英法的绥靖政策没能避免战争,反而更迅速地把他们拖入战争的深渊。

1940年四五月间,又向欧洲北部和西部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很快占领了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直逼法比边境。

这里有一条被法国政府誉为固若金汤的马其诺防线(后附有关其诺防线的资料)。

马其诺防线再坚固,也是消极的防御体系。

法国人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德军绕过马其诺防线,攻占色当,几十万英法军队从敦刻尔克撤退至英国。

法国元气大伤失去抵抗能力,最终在1940年6月,德军沦陷巴黎,德军直接控制法国北部,南部由维希傀儡政府管辖。

拥有世界上最强大陆军的法国仅仅六个星期就宣告灭亡,西方大国推行纵容政策终自食其果,对鼓吹绥靖政策的达拉第之流无疑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3.英国坚持抗战

法国投降后,德国准备大举进攻英国,为取得制空权,德军对英国实施猛烈空袭,英国军民在新任首相丘吉尔的带领下,顽强抗拒,德国入侵英国本土的计划无限期地搁浅了。

纵观西欧战事,北欧被占,法国沦陷,英国损失惨重,这是英法长期推行纵容政策的必然结果。

英国首相丘吉尔

三、苏德战争的爆发

1.苏德战争的爆发(1941.6)

德国要独霸欧洲,还有两个障碍,分别是西边的英国和东部的苏联,在英国它碰了壁,因为空战和海战德军没有优势。

于是希特勒决定改变原来的军事部署,先攻苏联,再取英国。

从1940年秋到1941年春,德国相继侵入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和希腊五国(引导学生看地图),控制了大量人力和物力,从地理上对苏联形成包围之势,取得了战略上优势。

他狂妄地认为灭亡苏联的条件已具备,胜利指日可待了,悍然于1941年6月22日进攻苏联。

教师提问:

德国突袭苏联标志着什么?

教师总结:

它标志着苏联卫国战争的开始,也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了。

2.莫斯科保卫战

德军在战争初期节节胜利,很快就推进到苏联腹地,并调集精锐部队围攻苏联首都莫斯科。

莫斯科军民在斯大林的亲自指挥下,展开了莫斯科保卫战。

莫斯科市民和红军的英勇作战确保了莫斯科屹立不倒。

这场战役是德军在大战中遭到的第一次重大失败,标志着德军闪电战的破产。

苏联红军粉碎了希特勒的军队“天下无敌”的神话,使苏联人民和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该战役也改变了英美对苏政策,促进了此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德军进军苏联                                 莫斯科保卫战

四、太平洋战争的爆发(1941.12)

法西斯在欧洲的扩张,刺激了日本的野心。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教师可让学生观看视频(偷袭珍珠港),结合教材了解珍珠港事件的全过程。

教师进一步解释:

日军通过珍珠港事件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并发动了对东南亚地区的进攻。

原本中立的美国蒙受国耻,宣布参战。

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世界范围扩大。

法西斯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敌人,英美等国先后放弃绥靖政策,加入到反法西斯的行列中。

为了共同的目的,被侵略的国家日益走向联合,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形成。

附资料:

“马其诺”神话被打破

法国战局开始后,德军节节胜利,很快就迫近了法国首都巴黎。

1940年6月14日晨,德军第18集团军一部开进巴黎,法国政府大厦上空和埃菲尔铁塔顶端升起了德军万字旗。

    巴黎陷落之后,许多法国人都为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担忧。

但是,也有不少法国人仍然对战争抱以很大希望,他们寄希望于马其诺防线。

马其诺防线是法国参谋部长期苦心经营的一条坚固筑垒防线。

它始建于1929年,1940年全部竣工,耗资xx亿法郎。

整个防线上共建有5600个永久性工事。

防线以法国前陆军部长马其诺(1877—1932)的名字命名。

马其诺防线绵延于法国东部的全部国境线上。

自卢森堡附近的隆维起,经提翁维尔、维桑布尔,再循莱茵河西岸南下,经斯特拉斯堡,到瑞士边境的贝耳福,全长750余公里。

防线内密布各种大大小小的防御工事,由许多火力据点形成一个一个的防御区域。

各火力据点相互配合,组成绵密的火力封锁通道,并设置有各种防步兵和防坦克障碍物。

在主要作战方向上,还筑有堡垒据点数处,多数堡垒据点内配有75厘米火炮数门,机枪10余挺。

各种火器皆安置在可以旋转的钢塔内,可以左右旋转,侧射据点之间的死角。

据点的上面筑有钢筋水泥掩体,厚达3米。

据点四周筑有外壕,据点内部架设铁栅,以防步兵强攻。

各据点之间有地下走廊相通,可以相互支援。

在各地道中装有多道铁门,如遇火警等意外事故,铁门可自动启闭。

据点内还附设有完善的卫生设备、外科手术室和输血室等。

地下室内还有大型现代化防毒措施。

就当时来讲,马其诺防线可谓世界上工事构筑最完善、障碍设置最完备、火力配系最严密的防线之一。

因此,法国军界人士普遍认为依靠马其诺防线可以高枕无忧,万无一失。

战事爆发后,法国统帅部依然陶醉在“不可能侵入”的幻想中,他们认为只要坚守在马其诺防线内,与德军长期对峙,逐渐消耗德军兵力,就可挫其锐气,御敌于国门之外,就可赢得战争的胜利。

然而,这些只不过是法国人美好的幻想。

德国人从来就没有把马其诺防线看得那么神乎其神。

1940年6月13日,德军开始对马其诺防线发起总攻。

从比利时的阿尔隆一带突入法境的德军几乎没有遇到抵抗。

当晚,德军从左翼向凡尔登进袭,得手后直向马其诺防线的背后迂回,力图形成对马其诺防线的分割包围。

与此同时,另一路德军选择法军防御最弱的地区,在萨尔布吕肯地区向马其诺防线正面发动了攻势。

很快,德军就占领了萨尔布吕肯地区前面的全部堡垒,突破了主要防线。

德军在马其诺防线正面不断扩大突破口,把马其诺防线切成两段。

德军自西面、西北面绕到马其诺防线的背后,与正面突破东部防线的德军会合,把来不及向南撤退的法国几十万大军,包围在铁圈内。

经过7天战斗,到19日,整个马其诺防线全部被德军攻占。

50万法国守军如釜底游鱼,大部分投降,只有极少数部队逃入瑞士境内。

马其诺防线不可战胜的神话彻底破灭了。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案新人教版

课题

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课型

新课

授课时间

12月

教案号

19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雅尔塔会议及主要协议。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

意大利投降。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诺曼底登陆。

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结束。

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果及影响。

过程与方法

从思想上认识到雅尔塔会议等二战期间反法西斯国家召开的会议协调了反法西斯联盟的行动,对打败法西斯国家有积极作用。

通过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形势的变化,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析斯大林格勒战役的重大意义,提高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

全面深入地把握法西斯集团瓦解灭亡的过程,提高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基本掌握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后,各国团结协作,相互联系,共同为反对法西斯侵略集团作出贡献,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树立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二战中交战各国的人民是战争的受害者,了解各国人民为反对法西斯战争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中国等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苏联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卫国战争。

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

我们要确立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

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斯大林格勒战役;雅尔塔会议

教学难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取得胜利的原因、影响和历史启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

多媒体

预设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合作探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预设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生成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练习巩固

温故知新

回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和扩大的有关内容

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

为什么战争初期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屡屡得手?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基础是什么?

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有何作用、意义?

 1、形成的基础:

 2、形成的标志:

1942年1月,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它们保证全力对法西斯国家作战,互相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和议和。

这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3、作用和意义:

参加反法西斯联盟的各国有彻底击败法西斯的共同目标,并且承担了义务,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成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和不断壮大,改变了力量的对比,成为战胜法西斯国家的有力保证。

 二、雅尔塔会议 

 三、最后的胜利

1、斯大林格勒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之一,

  

 

 2、诺曼底登陆

 

3、德国的投降

 

4、日本投降 

二战的结果

 

二战的性质

 

二战的影响

 

巩固训练:

 

[xx·四川宜宾]下列代表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事务和国家关系协调机构的图徽是

 

ABCD

[xx·广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法西斯侵略和威胁的国家联合起来对付共同的敌人。

“世界正义力量团结在一起”──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标志是

A.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B.《欧洲联盟条约》生效C.《慕尼黑协定》签订D.《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xx·徐州]下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问出现的两幅宣传海报(左图中的“卐”字代表德国法西斯)。

下列历史事件与这两幅海报宣传的意旨相一致的是

A.联合国的成立B.苏联军民抗击德国法西斯

C.美国对日宣战D.《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xx·德州]团结就是力量,合作实现双赢。

xx年是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70周年,一位同学制作了一期手抄报(如右图),其中表述有误的是

A.时间B.地点C.标志D.作用

[xx·雅安]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根本原因是

A.苏德战争爆发B.世界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激化

C.美国改变“中立”的态度D.英法对德宣战

[xx·浙江]第二次世界大战从1939年持续至1945年,历时六年之久,其转折点是

A.凡尔登战役B.斯大林格勒战役C.台儿庄战役D.萨拉托加战役

[xx·南京]按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先后顺序列,正确的是

①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②攻克柏林战役③德国进攻波兰④斯大林格勒战役

A.①③②④B.②④③①C.③①④②D.④②①③

[xx·青海]图片是形象的史料,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苏军战士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日本投降德军入侵波兰遭到袭击的珍珠港

①②③④

A.③①②④B.③④①②C.③①④②D.③④②①

[xx·达州]以下四部二战题材的影片,如果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观看,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①《不列颠空战》②《南京大屠杀》③《斯大林格勒保卫战》④《日本偷袭珍珠港》

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①②④③D.②①④③

[xx·淄博]电影《兵临城下》是一部以斯大林格勒战役为题材的影片。

以下模拟场景,你认为不会在影片中出现的是

A.德、苏两军对峙B.苏军得到美英军队支援

C.德军侵入斯大林格勒市区D.苏联红军最终取得战役胜利

[xx·湖南怀化]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上网查阅资料时,输入的关键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霸王行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他们想了解的历史事件是

A.莫斯科战役B.斯大林格勒战役C.诺曼底战役D.柏林战役

[xx·株洲]1944年6月,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使法西斯德国陷入盟军两面夹击之中的战役是

A.斯大林格勒战役B.诺曼底登陆战C.阿拉曼战役D.中途岛海战

[xx·深圳]一张张发黄的照片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资料。

以下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无关的是照片是

A.炮轰后的凡尔登B.安妮C.德国签署投降书D.雅尔塔会议决定成立联合国

[xx·新疆]通过抓住关键词了解和掌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

与“连任四届总统”、“新政”、“出席雅尔塔会议”都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斯大林B.罗斯福C.丘吉尔D.戴高乐

[xx·兰州]“二战”期间,盟国召开了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其中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

A.开罗宣言B.德黑兰会议C.雅尔塔会议D.波茨坦会议

[xx·四川自贡]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在雅尔塔召开会议。

以下是会议内容,请指出不正确的一项是

[xx·淄博]联合国成立以来,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者重要的作用。

决定成立联合国的会议是

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慕尼黑会议D.雅尔塔会议

[xx·贵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红军对法西斯德国发动总攻并迫使其最终投降的战役是

A.诺曼底登陆B.攻克柏林C.莫斯科保卫战D.阿拉曼战役

[xx·铜仁]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里氏9.0级大地震,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在地震中严重受损并引发了核泄漏,日本首相称这是日本历史上第二次核危机。

日本历史上第一次核危机是指

A.二战中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B.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培理率军侵略日本

C.二战中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制造化学武器D.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日本的军事基地军火库爆炸

[xx·泸州]观察分析下表,从该表信息中你能得出有关“二战”的正确结论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情况统计表

持续时间

卷入战争国家

死伤人数

军费开支及物资损失

6年多

61个

5000多万人

5万多亿美元

A.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B.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C.民族解放战争D.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xx·达州]人类历史上最反动、最黑暗的统治指的是

A.英国在世界范围内的殖民统治B.协约国和同盟国统治下的世界

C.德意日法西斯的独裁统治D.二战后,美国霸权主义下的世界

[xx·山西]20世纪上半期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文明带来了空前的浩劫,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以下关于两次世界大战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原因都是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B.都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C.性质都是帝国主义战争D.战后都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xx·乐山]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

下列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

A.1916年月2月,德、法双方在凡尔登展开血战B.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C.中、苏、美、英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D.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xx·四川自贡]学习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后,小刚同学整理出以下知识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莫斯科保卫战粉碎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②《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③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④第二次世界大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

A.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帮助学生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二战的规模和性质。

通过对斯大林格勒战役过程的分析,了解法西斯的面目。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雅尔塔会议及主要协议。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

意大利投降。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诺曼底登陆。

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结束。

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果及影响。

 

从思想上认识到雅尔塔会议等二战期间反法西斯国家召开的会议协调了反法西斯联盟的行动,对打败法西斯国家有积极作用。

通过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形势的变化,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析斯大林格勒战役的重大意义,提高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

全面深入地把握法西斯集团瓦解灭亡的过程,提高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基本掌握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后,各国团结协作,相互联系,共同为反对法西斯侵略集团作出贡献,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树立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二战中交战各国的人民是战争的受害者,了解各国人民为反对法西斯战争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中国等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苏联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卫国战争。

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

我们要确立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师提问

提问: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如何?

这一结果说明了什么?

说明反法西斯国家只有走向联合才能战胜人类共同敌人,由此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讨论:

为什么战争初期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屡屡得手?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基础是什么?

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有何作用、意义?

教师补充:

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终于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教师引导学生对照地图弄清会议召开的背景。

巴黎解放后,美英军队大举东进,粉碎了德军的抵抗,接近德国边境。

与此同时,苏联红军发动强大攻势,沉重地打击敌人,开始突入德国边境。

会议是在德国失败已成定局的形势下召开的。

引导学生重点分析雅尔塔会议的内容。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地图进行探讨,(幻灯播放《斯大林格勒战役示意图》)

提问:

德军为什么要进攻斯大林格勒呢?

讲述:

莫斯科战役的失败,使德国已无力向苏联发动全面进攻。

因此,它集中了150万兵力,在苏联南线发动了夏季攻势,其中以50个师的兵力重点进攻斯大林格勒。

目的是包抄莫斯科,改变德军在苏德战场上的被动局面,最后征服苏联。

斯大林格勒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是苏联重要的工业城市,又是伏尔加河南北交通的枢纽,是连接莫斯科和盛产石油的高加索的交通要道。

希特勒的目的,是要切断苏联的这条交通命脉,从东南方向包围和夺取莫斯科,同时夺取巴库油田和顿巴斯的煤,以加强德国的战争经济。

因此,斯大林格勒的得失关系着战争全局的命运。

 引导学生通过对斯大林格勒战役过程的分析,了解法西斯的面目。

希特勒为了赢得这一场战争,命令“必须使用德国及其盟国一切可用的军队”,单是空袭斯大林格勒就先后出动了飞机10万架次,投掷炸弹100多万枚,把市中心炸成了废墟,何等凶狂!

 在德军的疯狂进攻面前,苏联军民是怎样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