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含两套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682307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9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含两套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人教版九年级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含两套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人教版九年级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含两套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人教版九年级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含两套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人教版九年级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含两套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含两套题.docx

《人教版九年级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含两套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含两套题.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含两套题.docx

人教版九年级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含两套题

人教版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卷

九年级化学

(满分:

100分时间:

60分钟)

题号

总分

得分

相对原子质量:

H:

1C:

12O:

16N:

14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垃圾分类处理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

废弃物中,易拉罐属于

A.可回收物B.餐厨垃圾

C.有害垃圾D.其它垃圾

2.“一带一路”是我国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下列技术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蚕丝织布B.谷物酿酒

C.烧制瓷器D.冶炼青铜

3.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4.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

都是由分子构成,且都含有氧分子

B.性质:

常温下均为气体,且都易溶于水

C.用途:

氧气可用作燃料,二氧化碳可用作化工原料

D.转化:

在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5.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金刚石B.铁

C.氯化钠D.氧气

6.2021年中国水周的主题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

下列有关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生活中常用煮沸

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B.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C.电解水实验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农业上大水漫灌农作物

7.下列四支试管中,铁钉锈蚀最快的是()

A.

B.

C.

D.

8.每年三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是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

下列说法错误(  )

A.煤矿的矿井要加强通风,防止发生爆炸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灭火

C.厨房天然气泄露,可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D.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实验

9.某种药物的化学式为C6H9O6N,下列有关该药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由四种元素组成

B.相对分子质量为191

C.1个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

D.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

1

10.如图是利用气压传感器测定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气压变化的实验装置。

点燃红磷,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

瓶内气压的变化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B段气压不变是红磷没有开始燃烧

B.BC段气压增大是因为燃烧放热

C.CD段气压减小是因为集气瓶内氧气不断被消耗

D.DE段气压增大是因为烧杯中水进入集气瓶后,气体体积增大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8题,共70分。

11.在生产生活中,你会发现“化学就在身边”。

(1)武德合金常用作保险丝,是因为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要______(填“高”或“低”)。

(2)校园里,在远处就能闻到桂花的香味,说明分子________。

(3)牛奶可预防幼儿及青少年因缺_____元素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

(4)生活中,人们用嘴吹灭蜡烛,其灭火的原理是____

(5)生活中作调味用的食盐主要成分是_____。

(填化学式)

(6)超氧化钾(KO2)常备于急救器和消防队员背包中,能迅速与水反应放出氧气2KO2+2H2O=2KOH+X+O2↑, X的化学式为_______

12.“珍惜、节约和爱护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试回答

(1)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a、b两玻璃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为________,反应的化方程式为______。

(2)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键康,在生活中可用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

(3)如图是自来水厂净化水的主要步骤。

其中X试剂可以是____________步骤④的作用是_______  

    

(4)请列举一例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具体做法______。

13.2019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1)据有关科研机构介绍,国内5G通信芯片是用氮化镓材料制成。

如图是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镓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试回答:

①氮原子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

②图中x=______镓原子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③已知氮化镓的化学式为GaN,其中镓的化合价为+3,则氮元素化合价为_______

(2)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装有铂催化剂,尾气在催化剂表面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试回答:

①反应前后铂催化剂的质量_______(填改变或不变)反应过程中,保持不变的微粒是_____(填“分子”或“原子”),

②反应中属于单质的物质化学式为____

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之比为____。

14.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

化学变化中,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转化。

(注:

”表示某种物质通过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

,若乙

五氧化二磷,则甲可以是

(2)如图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其中甲为二氧化碳,乙为碳酸钙,写出路线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3)若A、B、C均含有同一种元素,B、C组成元素相同,C的固体俗称“干冰”,则B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15.2020年我国高铁总里程将突破3.5万公里,提前一年实现《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宏伟目标。

(1)动车电路中的导线大多选用铜制造的,这是利用了铜的____性。

(2)动车表面喷漆主要是为了防止外壳腐蚀,其原理是_____。

(3)铁路焊接的原理为:

高温下,铝与氧化铁(Fe2O3)反应得到熔融的铁与氧化铝。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基本反应类型为___反应。

(4)某工厂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铜废料按图进行回收并合理应用:

①步骤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

②古代“湿法冶金”的原理与图中步骤_(填“Ⅰ”、“Ⅱ”或“Ⅲ”)的反应原理相同。

③从“不溶物A”中提纯铜单质可用的方法有__

16.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写出标示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_、b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不能就开始收集,原因是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一般采用向上排空法收集,则收集时验满的方法是:

________若用C、D装置来测量反应生成的CO2体积,则与e端管口相连的是___(填“c”或“d”),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_(填“有”或“无”)明显影响。

17.实验室中用一氧化碳还原纯净的Fe2O3粉末。

反应后装置中玻璃管内固体粉末由红色全部变为黑色。

小明同学认为该黑色固体全部是铁,但小军同学提出了质疑,于是同学们提出查阅资料,寻求真理。

【查阅资料】一氧化碳还原Fe2O3的固体产物的成分与反应温度、时间有关,产物可能是Fe3O4、FeO、Fe

几种物质的性质

物质性质

Fe

Fe2O3

FeO

Fe3O4

颜色

黑色

红色

黑色

黑色

能否被磁铁吸引

不能

不能

已知反应:

Fe3O4+8HCl=FeCl2+2FeCl3+4H2O,FeCl3溶液呈棕黄色

【实验1】

(1)该小组同学将反应后的黑色固体研细后,用磁铁吸引,发现黑色粉末全部能被吸引,则该黑色粉末中不可能含有Fe2O3和_________(填化学式)。

黑色固体粉末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Ⅰ:

全部为Fe

猜想Ⅱ:

全部为Fe3O4

猜想Ⅲ:

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实验:

将黑色粉末加入到足量的稀盐酸中,全部溶解,观察现象:

①有无色气体产生,

②溶液呈棕黄色。

由上述实验现象,得出上述猜想________正确。

【评价与反思】(3)装置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若撤出装置中点燃的酒精灯可能造成的后果_______。

【实验2】采用实验1后的剩余物可制备三氯化铁,三氯化铁(FeCl3)可用于金属蚀刻等。

【查阅资料】①通入Cl2可将FeCl2溶液转化成FeCl3溶液。

②FeCl3蚀刻铜反应原理:

废铜电路板上的铜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FeCl2和CuCl2

③FeCl3能使KSCN溶液变红色,而FeCl2与CuCl2不能。

将实验1后的剩余物进行分步实验,操作过程中氯化铁的质量变化如图:

(4)操作Ⅰ可除去固体残渣,该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__。

(5)通过操作Ⅱ,氯化铁的质量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

(6)通过操作Ⅲ,得到d溶液,检验d溶液中是否还含有氯化铁的方法是_______。

18.“人工固氮”每年能生产11.9亿吨氨(NH3),反应原理为:

N2+3H2

2NH3。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人工固氮”每年固定氮气的质量是___________?

(2)每年全球“雷电固氮”约能固定0.98亿吨氮气,“人工固氮”固定氮气的质量相当于“雷电固氮”的____倍。

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A

【解析】

【详解】A、废弃物中,易拉罐属于可回收物;故符合题意;

B、废弃物中,易拉罐不属于餐厨垃圾,故不符合题意;

C、废弃物中,易拉罐不属于有害垃圾,故不符合题意;

D、废弃物中,易拉罐不属于其它垃圾,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A

【解析】

【详解】A.蚕丝织布,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B.谷物酿酒,有新物质酒精产生,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烧制瓷器,有燃烧反应,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冶炼青铜,发生了燃烧反应,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

A。

3.B

【解析】

【详解】A、量取液体时,视线没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错误;

B、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故正确;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垂直悬空;故错误;

D、取用液体时:

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应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故错误。

故选B

4.D

【解析】

A、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其中不含氧分子,错误;B、氧气不易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错误;C、氧气没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错误;D、含碳燃料燃烧、呼吸作用等可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正确。

故选D。

5.D

【解析】

【详解】A、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

,不符合题意;

B、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D、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符合题意。

故选D。

6.A

【解析】

【详解】A、水样煮沸时,水中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转化为沉淀,水的硬度降低。

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A正确。

B、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故B错误。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C错误。

D、大水漫灌农作物会浪费大量的水,应采用喷灌或滴灌,故D错误。

故选A。

7.D

【解析】

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

A、缺少氧气,不易生锈;B、缺少氧气,不易生锈;C、同时与水、氧气接触,易生锈;D、氯化钠能加快铁的生锈。

故选D。

8.C

【解析】

【详解】A、煤矿的矿井要加强通风,因为矿井中瓦斯达到一定浓度,容易发生爆炸;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可以隔绝空气,达到灭火效果;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厨房天然气泄露,应及时打开门窗,不可打开抽油烟机排气,因为天然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电火花容易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D、久未开启的地窖中二氧化碳浓度大,进入前,要做灯火实验,防止发生危险;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

C。

9.D

【解析】

【详解】A、由化学式可知,C6H9O6N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的,故A正确;

B、C6H9O6N的相对分子质量=12×6+1×9+16×6+14=191,故B正确;

C、由化学式可知,每个C6H9O6N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9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的,共含22个原子,故C正确;

D、C6H9O6N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12×6):

(16×6)=3:

4,故D错误。

故选D。

10.D

【解析】

【详解】A、AB段气压不变是红磷没有开始燃烧,故正确;

B、BC段气压增大,是因为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气压增大,故正确;

C、CD段气压减小的主要原因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装置内气压减小,故正确;

D、DE段气压增大,是因为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后,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故错误。

故选D。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8题,共70分。

11.

(1)低

(2)分子不断的运动(3)钙(4)降温至着火点以下(5)NaCl(6)H2O2

【解析】

【详解】

(1)武德合金常用作保险丝,是因为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要低,可以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2)校园里,在远处就能闻到桂花的香味,说明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3)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元素,可预防幼儿及青少年因缺钙元素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

(4)生活中,人们用嘴吹灭蜡烛,其灭火的原理是:

“吹气”可以带走热量,使温度低于着火点;

(5)生活中作调味用的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

NaCl;

(6)超氧化钾(KO2)常备于急救器和消防队员背包中,能迅速与水反应放出氧气2KO2+2H2O=2KOH+X+O2↑, 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不变,反应物比生成物多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X的化学式为:

H2O2;

12.

(1)2:

1

(2)2H2O

2H2↑+O2↑(3)肥皂水(4)活性炭(5)消毒杀菌(6)用洗菜水浇花

【解析】

【详解】

(1)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产氧气,负极产生氢气,a、b两玻璃管中收集到的氢气与氧气的气体体积比为2:

1,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方程式为:

2H2O

2H2↑+O2↑。

(2)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键康,在生活中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将其分别与软水和硬水混合后搅拌,浮渣多,泡沫少的是硬水,反之是软水;

(3)如图是自来水厂净化水的主要步骤。

其中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步骤④的作用是:

杀菌和消毒,以便达到饮用水标准;    

(4)请列举一例生活中节约用水

具体做法:

洗菜水浇花。

13.

(1)7

(2)14.01(3)18(4)失去(5)-3(6)不变(7)原子(8)N2(9)2:

1

【解析】

【详解】

(1)①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氮原子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7;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氮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4.01;

②图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1=2+8+x+3,则x=18;镓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小于4),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③已知氮化镓的化学式为GaN,其中镓的化合价为+3,

解:

设氮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3)+x=0,x=-3;

(2)①铂催化剂属于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反应过程中,铂属于金属元素,保持不变的微粒是原子,

②由微观粒子反应示意图可知:

4CO+2NO2

4CO2+N2;反应中属于单质的是氮气,化学式为:

N2;

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二氧化氮的分子个数之比=化学方程式计量数之比=2:

1。

14.

(1).磷或氧气

(2).CO2+Ca(OH)2=CaCO3↓+H2O(3).CO

【解析】

【详解】

(1)若乙是五氧化二磷,则甲可以是:

磷或氧气,因为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五氧化二磷

(2)路线Ⅰ: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水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3)若A、B、C均含有同一种元素,B、C组成元素相同,C的固体俗称“干冰”,则C是二氧化碳,则B是一氧化碳,A是碳,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产生一氧化碳,B的化学式是CO。

15.

(1)导电性

(2)隔绝氧气和水(3)2Al+Fe2O3

2Fe+Al2O3(4)置换(5).2Cu+O2

2CuO(6)Ⅲ(7).用磁铁吸引(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

【详解】

(1)动车电路中的导线大多选用铜制造的,这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好。

(2)动车表面喷漆主要是为了防止外壳腐蚀,其原理是:

通过喷漆,防止外壳直接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接触,故填:

隔绝氧气和水;

(3)铁路焊接的原理为:

高温下,铝与氧化铁(Fe2O3)反应得到熔融的铁与氧化铝。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Fe2O3

2Fe+Al2O3,该反应符合“单质+化合物=新单质+新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4)①步骤Ⅰ:

铜在高温条件下与氧气反应产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

2Cu+O2

2CuO

②古代“湿法冶金”的原理与图中步骤Ⅲ的反应原理相同,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铜和硫酸亚铁溶液;

③“不溶物A”中混有铜和过量的铁屑,铁屑能被磁铁吸引,而铜不能;提纯铜单质可用的方法有:

用磁铁吸引。

16.

(1)酒精灯

(2)锥形瓶(3)A(4)2KMnO4

K2MnO4+MnO2+O2↑(5)刚开始排出的是空气(6)CaCO3+2HCl=CaCl2+H2O+CO2↑(7)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熄灭,则已收满(8)c(9).无

【解析】

【详解】

(1)仪器的名称:

a酒精灯、b锥形瓶。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固体加热装置是A,高锰酸钾加热产生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MnO2+O2↑;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不能就开始收集,原因是:

刚开始排出的气体是装置内的是空气。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则收集时验满的方法是: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熄灭,则已收满;若用C、D装置来测量反应生成的CO2体积,二氧化碳气体从d进入装置,将C装置中的液体压入量筒中,则与e端管口相连的是c,植物油可以隔绝空气(或二氧化碳与水接触,)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无明显影响。

17.

(1)FeO

(2)Fe和Fe3O4(3)Ⅲ(4)检验有二氧化碳生成(5)一氧化碳会污染空气(6)过滤(7).Cl2可将FeCl2溶液转化成FeCl3溶液(8).取少量试液,滴入KSCN溶液,若变红色,则还有FeCl3

【解析】

【详解】

(1)该小组同学将反应后的黑色固体研细后,用磁铁吸引,发现黑色粉末全部能被吸引,则该黑色粉末中不可能含有Fe2O3和FeO,因为只有铁和四氧化三铁才能被磁铁吸引;

猜想Ⅰ:

全部为Fe

猜想Ⅱ:

全部为Fe3O4

猜想Ⅲ:

Fe和Fe3O4的混合物

(2)实验:

将黑色粉末加入到足量的稀盐酸中,全部溶解,观察现象:

①有无色气体产生,说明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

②溶液呈棕黄色,说明四氧化三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铁溶液;

由上述实验现象,得出上述猜想Ⅲ正确。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装置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检验有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有毒,若撤出装置中点燃的酒精灯(属于尾气处理装置)可能造成的后果:

未反应的一氧化碳会污染空气;

(4)操作Ⅰ分离滤渣和滤液,可除去固体残渣,该操作的名称是:

过滤。

(5)通过操作Ⅱ,氯化铁的质量增加的原因是:

通入Cl2可将FeCl2溶液转化成FeCl3溶液;

(6)操作Ⅲ,加入废铜电路板,铜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氯化亚铁,得到d溶液,因为:

FeCl3能使KSCN溶液变红色,而FeCl2与CuCl2不能;检验d溶液中是否还含有氯化铁

方法是:

少量试液,滴入KSCN溶液,若变红色,则还有FeCl3。

18.

(1)9.8亿

(2)10

【解析】

【详解】

(1)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的质量比即可计算出固定的氮气的质量。

设“人工固氮”每年固定氮气的质量为x;

N2+3H2

2NH3

2834

X11.9亿吨

x=9.8亿吨

(2)9.8亿吨

0.98亿吨=10倍

答:

“人工固氮”每年固定氮气的质量为9.8亿吨。

人教版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卷

九年级化学

(满分:

100分时间:

60分钟)

题号

总分

得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Ca=40Cl=35.5Mg=24Zn=65Fe=56

一、选择题(15x3=45)

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木已成舟B.水果榨果汁C.风吹草动D.钻木取火

2.为使人民生活环境更美好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为增加节日气氛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B.不用木炭进行露天烧烤

C.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不随意倾倒

D.大力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

3.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防止事故发生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下列安全措施中正确的是(  )

A.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B.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

C.到煤窖中挖煤用火把照明

D.厨房内煤气泄漏用明火认真查明泄漏原因

4.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水的三态变化:

分子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B.闻到远处饭菜的香味: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的

C.夏天轮胎变胀:

受热后分子体积变大

D.水通电分解: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移动加热的蒸发皿

C.

读取液体体积

D.

熄灭酒精灯

6.为了预防龋齿,使用含氟牙膏,“含氟牙膏”中的“氟”指的是(  )

A.分子B.元素C.原子D.物质

7.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保护水资源是全人类的责任

B.硬水一定是混合物,软水一定是纯净物

C.常用肥皂水来鉴别硬水和软水

D.水是纯净物

8.甲醛(CH2O)可用作农药和消毒剂。

下列关于甲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B.甲醛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

1:

8

C.甲醛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D.甲醛属于氧化物

9.分类是研究物质

常用方法。

如图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之间从属关系的形象表示,若整个大圈表示纯净物,则下列物质属于z范围的是(  )

A.纯净物B.单质

C.氧化物D.化合物

10.对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