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早期古琴.docx
《我国早期古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早期古琴.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早期古琴
我国早期古琴
————————————————————————————————作者:
————————————————————————————————日期:
我国早期古琴-音乐论文
我国早期古琴
乐声
古琴,古代称琴或瑶琴,现代称古琴或七弦琴。
是我国最早的民族弹弦乐器之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瑰宝。
它以其历史悠久、文献浩瀚、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而为世人所珍视。
早在远古神话传说和《诗经》等先秦典籍中,就有许多关于古琴的记述。
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今已有2400余年,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
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达3000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
古时,琴、棋、书、画并称,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历代涌现出许多著名演奏家,他们是历史文化名人,代代传颂至今。
隋唐时期古琴还传入东亚诸国,并为这些国家的传统文化所汲取和传承。
近代又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
2003年,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中国乐器首次获此殊荣。
古琴是中华民族的,也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将进入人文关怀下的传承与发展的崭新时代。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古琴
远在3000多年前的周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已创制了古琴。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三海经》,在《大荒东经》中有:
“东海之外大壑,少昊孺(养育)帝颛顼于此,弄其琴瑟”。
在《海内经》中有:
“帝俊生晏龙,晏龙是为琴瑟。
”把古琴的起源和龙(晏龙)联系在一起。
不论是晏龙创为琴瑟,还是《吕氏春秋?
古乐》和《世本?
作篇》所说的伏羲或神农这两个原始氏族“削桐为琴,绳丝为弦”而创制的,都只是远古传说而已,不足为证。
事实上,古琴绝非哪一位圣贤所为,而是逐步发展而成的。
《尚书》载:
“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
”可知琴最初为五弦,周代时已有七弦。
东汉应劭《风俗通》:
“七弦者,法七星也,大弦为君,小弦为臣,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
”从现有考古资料也表明,古琴真正产生的时代在周代。
目前从先秦楚地出土古琴只有几件,分别出土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荆门郭家店楚墓和长沙马王堆汉墓。
年代最早的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初期十弦琴(图1),造型奇特,琴面起伏,高岳翘尾,通体髹黑漆,全长67厘米,面板长41.2厘米、宽18.1厘米。
浮扣在底板上形成琴箱。
尾部为实体。
张10条琴弦,一端缚在琴轸上,另一端系于琴足上,琴表面有凹陷条纹,尾端略隆起,岳山较高,只能弹散音(空弦音)、泛音和小幅度的滑音。
有专家认为,此琴为卧龙的抽象造型,这很可能是一张典礼祭祀用琴,甚至联想出带有浓烈原始信仰色彩的历史画面:
青天朗朗,黄土高台,香烟缭绕,期盼苍龙降福于民。
从对龙的膜拜到赋予古琴的形象,使古琴具有了神圣的文化内涵。
现代琴家特仿制多张,以免此款泯灭失传。
荆门郭家店战国中期楚墓的七弦琴(图2)与长沙马王堆三号墓西汉初期的七弦琴基本相似,后者出土的七弦琴,全长82.4厘米,尾部为狭长的板状实体,下设一琴足,首部到中部为琴箱,由面、底板浮扣而成,弦的一端经过岳山缚于面板内侧T形槽的琴轸上,另一端系于琴足上,面板的弦路上有七条磨损痕迹,表明是长期弹奏之琴。
出土的这三张琴,琴制短小,琴箱长形,首宽尾窄,面圆低平,构造较简单,当时还没有琴徽,代表着古琴的最初阶段。
早期的古琴,不仅造型有别,弦数也不一致,但都具备琴的基本结构和具有一弦多音的特点,并且琴的长度不断增加。
古琴在周代已广泛用于各种祭祀、朝会宴享和日常生活中,成为“弦歌”的主要伴奏乐器,它还与瑟、鼓等多种乐器合奏,甚至有了纯乐器的独奏曲。
春秋战国时期古琴已相当流行,琴家辈出,琴乐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乐种,当时著名的琴家有师旷、邹忌、伯牙、孔子、钟仪、雍门周等。
师旷是春秋后期晋国的宫廷乐师,曾在公元前534年卫灵公访问晋国时演奏“清徵”和“清角”琴曲,并指出卫国乐师师涓所弹的“清商”琴曲是商纣王的“靡靡之乐”。
他虽目盲,但精于审音调律,汉以前的文献中常以他代表音感特别敏锐的人。
他主张音乐要通过各地民歌的交流,传播德行到既广且远的地方去。
明、清琴谱中说,《阳春》《白雪》《玄默》等琴曲为师旷所作。
上述几张楚地出土的古琴,可能就是历代文人、士大夫所用的乐器,他们自弹自唱,用以抒发内心的情感,尤其用来伴唱《诗经》中的大雅和小雅歌曲。
伯牙是春秋时楚国著名的音乐家,有“伯牙古琴而六马抑秣”之誉。
一次,他坐船外出旅游,夜泊在一座小山旁,月光下他见景生情,即兴弹起古琴,素不相识的钟子期听后感动地说:
“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
”从此二人结成莫逆之交。
传说汉阳龟山对面碎琴山上的古琴台,就是当年伯牙鼓琴、子期听琴的故址。
后世所传琴曲《高山流水》为伯牙所作。
春秋末年的孔子(前551—前479),既是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一位音乐家,不但会弹古琴,而且技艺娴熟,并有着惊人的鉴赏能力。
他听到《韶》乐,“学之,三月不知肉味”,晚年自卫返鲁,从事正乐,《雅》《颂》各得其所,使《诗》三百多篇都能合乐弦歌。
他教授的“六艺”中之乐,即有弹琴诵诗的内容。
作有《龟山操》《将归操》《获麟操》和《猗兰操》等琴曲。
雍门周是战国琴师,后世传说他是我国最早发明琴谱的人。
我国最早的琴谱——文字谱。
是通过文字记录左右手的演奏手法,进而记录乐曲。
(二)汉魏时期的古琴
古琴在汉魏之际得到进一步发展,不但有了完善的共鸣箱,而且有了标志音位的琴徽。
此件大量文人参与了古琴的创作和演奏活动,他们以文人兼琴家是的身份,赋予了古琴更为深邃的灵魂。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著名的琴论《新论?
琴道》《说苑?
琴录》《琴操》和《琴赋》等等。
西汉的大辞赋家司马相如(前179——前117),四川成都人,尤善鼓琴,其所用琴名为“绿绮”,是传说中最优秀的琴之一。
临邛有一位富豪卓王孙,其女卓文君容貌秀丽俊俏,素爱音乐弹琴。
司马趁做客之机,借琴表达对文君的爱慕之情,一曲《凤求凰》使文君怦然心动,两人一见倾心,当夜私奔,完成了终身大事,背后世传为佳话。
琴曲《文君曲》《凤求凰》,便是对他们坚贞爱情的歌颂。
西汉琴师有师中、龙德、赵定等。
师中是东海下邳(今江苏宿迁)人,汉武帝时被推荐入宫为琴师诏,著有“雅琴师氏八篇”,刘向《别录》认为:
邳俗犹多好琴是受了师中的影响。
龙德著有《雅琴龙氏九十九篇》,刘向《琴史》说:
雅琴之意皆出龙德“诸琴杂事”中。
赵定著有《雅琴赵氏七篇》。
(三)东汉琴家有桓谭和蔡邕父女三人桓谭其父为太乐令,本人曾任掌管乐大夫,著有《新论》《琴道篇》,介绍有关琴和琴曲之事。
蔡邕(132——192)既是弹琴圣手,又是作曲名家,也是斫琴大师。
据《后汉书·蔡邕传》载:
蔡邕在吴(今江、浙)时,有次见人烧桐做饭,听到桐木在火中发出清脆的爆裂声,知是良材,立刻抢出来,制成琴后果然音色优美,因琴尾还带有焦痕,故被人们称为“焦尾琴”。
后来这张琴同齐桓公的“号钟”楚庄公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一起,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琴。
蔡邕所作的《游春》《渌水》《幽思》《坐愁》和《秋思》等琴曲,被称为著名的“蔡氏五弄”。
他撰写的《琴操》一书是早期最丰富的琴学专著,内有50首琴曲的解题及歌词。
他撰写的《琴赋》除言及弹琴姿势外,还提到《鹿琴》《梁甫吟》等琴曲名称。
蔡邕女儿蔡琰(177-?
)字文姬,受到严格的琴学教育,《后汉书·列女传》说她“博学而有才辩,又妙于音律”。
汉末她被虏入南匈奴。
为左贤王妃,生有二子。
十二年后被曹操赎回内地。
她在《悲愤诗》中叙述流亡后思乡之苦和还乡时惜别稚子之痛,真切感人。
琴曲中表现这一题材的有唐代的《大胡笳》《小胡笳》,宋代的《别胡儿》《忆胡儿》和《胡笳十八拍》等,都被认为是文姬所作。
《胡笳十八拍》采用蒙古族胡笳和汉族古琴相结合的表现形式,是我国各民族音乐文化长期交流中罕见的优秀实例。
三国时期魏国的琴家有嵇康、阮籍和阮咸等人。
嵇康(223-262)位居竹林七贤之首,博学多才,崇尚老庄,音乐上颇有造诣,政治上鄙视腐败政权,后来他被司马氏杀害,临刑前还最后一次从容弹奏《广陵散》,表述愤恨不平之情,成为千古传颂的佳话。
琴界也有“《广陵散》从此绝矣”之说。
他作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琴曲称为“嵇氏四弄”,与“蔡氏五弄”合称“九弄”。
他所著的《琴赋》一书中有“徽以钟山之玉”记载,说明当时古琴已是七弦十三徽的形制,与唐宋流传之琴已无原则的差别了。
《琴赋》还生动地描述并评论了当时的一些琴曲,展示了古琴艺术的水平。
他的《声无哀乐论》深入探讨了音乐美学的各种问题,不失为我国古代重要的音乐理论专著。
阮籍(210-263)“竹林七贤”之一,其父阮瑀曾受学蔡邕,故阮氏家族多好音乐。
现存琴曲《酒狂》据说是他的作品,另有音乐论文《乐论》传世。
阮咸“竹林七贤”之一,唐代流行的琴曲《三峡流泉》传为他的作品。
能作曲,精琴艺。
也擅弹直项琵琶(古称秦琵琶)。
唐人将此器取名为“阮咸”,今简称为阮。
当时阮咸号称“妙达八音”,有“神解”之誉。
(三)两晋南北朝的古琴
两晋的琴家有左思、刘琨、戴逵、麹瞻等。
左思(250-305)是西晋琴家,现存《神奇秘谱》中的《招隐》《秋月照茅亭》《山中思友人》以及《西麓堂琴统》等琴谱中的《谷口引》《幽兰》诸曲都传为他的作品。
刘琨(271-318)出身于“世为乐吏”的音乐之家,酷爱音乐。
在北方抗击民族侵扰中以身殉职。
曾利用胡笳声引起“胡人”思乡之情,以此解除了对自己的包围。
创作有琴曲《胡笳五弄》,包括《登陇》《望秦》《竹吟风》《哀松露》《悲汉月》,是我国最早以胡笳乐编为琴曲的作品,曲目载于《碣石调·幽兰》谱后。
戴逵(?
-396)是东晋琴家,《晋书》载:
“逵能鼓琴,工书画,其余巧艺靡不毕综。
武陵王晞闻其善鼓琴,使人召之。
逵对使者说,戴安道不为王门伶人。
”他的儿子戴勃、戴顒都以琴名世。
麹瞻(367-433)东晋、南朝宋琴家,十八岁出家,称释道照。
《高僧传》说他“宣唱为业,独步于宋代之初。
”撰有《琴声律》《琴图》各一卷。
晋顾恺之的《斫琴图》,保存了古代制琴的珍贵资料。
南北朝时,古琴已用文字谱记写,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乐谱。
《碣石调·幽兰》流传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
这首南朝梁代丘明所传的《幽兰》一曲,是写孔子不得志而以空谷幽兰自喻,慨叹抒怀的。
这是现存唯一的唐人手抄文字谱。
南北朝的琴家有宗炳和戴顒二人较有名。
宗炳(374-443)“妙善琴书”自称“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
所传《金石弄》一曲为世所重。
戴顒(377-441)是东晋琴家戴逵之子,继承父业,创作“新声十五部,又长弄一部”,还对传统琴曲进行了加工。
“尝合《何尝》《白鹄》二声以为一调,号为《清旷》”。
所传《戴氏琴谱》四卷(今佚),是记载中最早的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