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商大学 北工商 年金融学A 考研真题及标准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64102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工商大学 北工商 年金融学A 考研真题及标准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京工商大学 北工商 年金融学A 考研真题及标准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京工商大学 北工商 年金融学A 考研真题及标准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北京工商大学 北工商 年金融学A 考研真题及标准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北京工商大学 北工商 年金融学A 考研真题及标准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工商大学 北工商 年金融学A 考研真题及标准答案解析.docx

《北京工商大学 北工商 年金融学A 考研真题及标准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工商大学 北工商 年金融学A 考研真题及标准答案解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工商大学 北工商 年金融学A 考研真题及标准答案解析.docx

北京工商大学北工商年金融学A考研真题及标准答案解析

北京工商大学北工商2005年金融学(A)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作者:

————————————————————————————————日期:

 

北京工商大学

200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

金融学(A)共1页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共110分

一、名词解释(6*5=30分)

1.名义利率

2.风险投资

3.中间业务

4.原始存款

5.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

6.合规性金融监督管

二、简答题(5*8=40分)

1.资产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2.离岸金融市场的作用

3.中央银行支付清算的主要内容

4.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

5.货币失衡的深层原因

三、论述题(2*20=40分)

1.试论述国际收支均衡与宏观经济均衡的理论模型

2.试论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革对策

第二部分共40分

一、名词解释(共10分)

1.营业中断保险

2.宽限期条款

二、简答题(共20分)

1.试比较平安险、水渍险和一切险的联系与区别

2.试分析我国保险条款费率市场化的原因。

三、计算分析题(共10分)

若一39岁的热病投保5年期的两全保险,保险金额为200万元。

据查表,5年间年利率5%的复利现值系数分别为0.952381、0.907030、0.863838、0.822703、0.783527;据查《生命表》,35岁投保人数为967719人,5年内死亡的人数分别为1449人、1594人、1748人、1919人、2107人。

试计算该投保人应交的趸交纯保费。

(注:

先列公式,后计算;纯费率保留到小数点后7位,纯保险保留到小数点后2位。

 

参考答案

北京工商大学

200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

金融学(A)共1页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共110分

一、名词解释(6*5=30分)

1.名义利率:

指考虑了物价变动(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

通常情况下,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可视为实际利率,即:

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

尽管实际利率对经济起实质性影响,但通常在经济调控中,能够操作的只是名义利率。

划分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意义在于,它为分析通货膨胀下的利率变动及其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工具,便于利率杠杆的操作。

2.风险投资:

指对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特征的项目进行投资的行为过程。

投资的主要对象包括高科技领域的公司、项目等,经营状况不良的企业、项目等,高风险债券、股票等。

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

广义风险投资,是指各种具有潜在高收益但同时又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从而可能遭受损失的资本投资,包括高科技项目、高负债企业、严重亏损的公司、高风险证券等等;狭义风险投资,是指投资于开发高新技术项目的行为,包括对高科技产业的研究投资、开发投资、项目建设投资、产品生产投资、市场建设投资等等。

风险投资主要特征有:

①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和人才密集的特点。

②风险与收益并重,既可能面临高风险的损失,也可能得到高收益的回报。

③投资的长期性。

将一项科研成果转化为新技术产品,要经历研究开发、产品试制、正式生产、扩大生产等阶段,这一过程少则需3—5年,多则需7~10年。

④组合投资。

一般来说,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不会集中于一个项目上,而是同时投入风险程度不同、收益率不同的多个项目上,以保障高风险投资的连续性和持久性。

3.中间业务:

指银行不运用或较少运用自己的资财,以中间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或其他委托事项,为客户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中间业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居间的位置;第二,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的性质;第三,以收取手续费的形式获得收益;第四,中间业务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综合效益。

常见的中间业务有结算类中间业务、担保类中间业务、融资类中间业务、管理类中间业务、衍生金融工具业务。

4.原始存款:

是指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所形成的存款。

它包括商业银行吸收到的所增加其准备金的存款。

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以两种具体的形式存在:

一是商业银行持有的应付日常业务需要的库存现金;二是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这两者都是归商业银行持有的中央银行的负债,也是中央银行对社会公众总负债中的一部分。

商业银行所持有的这部分中央银行负债,对商业银行来说则是所拥有的一笔资产。

这笔以准备金形式所持有的资产可分为两部分:

一是商业银行遵照法律规定不能用以放款盈利的数额;二是由于经营上的原因尚未用去的部分。

前一部分属法定准备金,后一部分属超额准备金。

5.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

指从货币政策当局制定决策到决策产生效果的时间间隔。

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时间较长,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要通过影响利率,再影响投资,然后再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因而,货币政策作用要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才会充分得到发挥。

外部时滞长短主要由客观的经济和金融条件决定。

6.合规性金融监督管:

所谓合规性监管,是指监管当局对金融机构执行有关政策、法律、法规情况所实施的监管。

传统的监管者认为,只要制订好市场游戏规则,并确保市场参与者遵照执行,就能实现监管目标。

这种监管方式的特点是:

第一,金融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往往滞后于实际情况的变化,而且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因而市场敏感度低,不能及时反映和抵御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风险;第二,该监管方式侧重于事后的补偿与处罚,不能起到风险的预测与防范作用,在金融风险可能造成的破坏性日益增大的情况下,这种事后措施往往于事无补;第三,金融法规的制定如过于严格,一方面增大了监管成本,另一方面也限制了金融机构的自由,造成了效率损失。

二、简答题(5*8=40分)

1.资产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

资产管理理论是商业银行最传统的管理思路。

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银行资金来源大多是吸收活期存款。

在银行看来,存不存、存多少及存期长短,主动权都操纵在客户手中,银行自身的管理起不了决定性影响。

而资金运用的主动权却操之于自己之手,所以银行必然会看重资产管理。

在资产管理中,资产流动性的管理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银行经营业务的发展,其理论历经了如下三个不同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商业贷款理论,即真实票据论。

基本要求是贷款应以具有真实交易背景的商业票据为根据。

其理论论证:

依据确实有真实交易背景的票据进行贷款,可以保障贷款按期收回。

但在经济繁荣时期,没有商品交易为背景的票据,由于资本回流舒畅,到期也能履行支付义务;危机时期,纵使是有商品交易为背景的票据,由于商品滞销,支付义务也难以保证如期履行。

第二阶段:

可转换性理论。

这是20世纪初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为了应付存款提取所需保持的流动性,商业银行可以将其资金的一部分投资于具备转让条件的证券上。

由于这些盈利资产能够随时出售,转换为现金,所以贷款不一定非要局限于短期的和具有自偿性的投放范围。

显然,这种理论是以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的发展为背景的。

但是在人们竞相抛售证券的时候,银行也很难不受损失地将所持证券顺利转让。

第三阶段:

预期收入理论。

这种理论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

这种理论认为:

一笔好的贷款,应当以根据借款人未来收入或现金流量而制定的还款计划为基础。

这样,无论放款期限长短,只要借款人具有可靠的预期收入,就不至于影响流动性。

换言之;这种理论强调的不是贷款能否自偿,也不是担保品能否迅速变现,而是借款人的确有可用于还款付息的任何预期收入。

但对借款人未来收入的预测不可能完全准确。

尤其是在长期放款和投资中,借款人的经营情况可能发生变化,因而届时并不一定具备偿还能力。

2.离岸金融市场的作用

答:

所谓离岸金融市场(Off-shoreFinancialMarket),亦称为欧洲货币市场(EurocurrencyMarket),特指那些经营非居民之间的融资业务,即外国投资者与外国筹资者之间的资金借贷业务所形成的金融市场。

离岸金融市场的作用表现在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和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1)离岸金融市场的产生和发展,对推动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离岸金融市场对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这种推动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离岸金融市场促使国际融资渠道畅通,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充分利用闲置资本和顺利筹集经济发展资金的重要场所和机会。

第二,离岸金融市场缩小了各国金融市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为全球性降低资金成本提供了便利。

第三,离岸金融市场为国际贸易提供了种种便利,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国际化、贸易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进一步发展。

第四,离岸金融市场为各国调节国际收支逆差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和外汇储备投放场所,缓和了国际收支失调,稳定了国际经济秩序。

(2)离岸金融市场对市场所在国的经济也具有重大的作用。

对于市场所在国来说,离岸金融市场有许多有利之处:

第一,通过所得税、利润税和其他费用收入,每年可获得数量可观的外汇收入。

第二,贷款的流入可以增加本国国际收支中资本项目的盈余。

第三,可以增加本国居民的就业机会。

第四,有利于提高本国金融业的技术水平。

第五。

,可以提高本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地位和影响。

3.中央银行支付清算的主要内容

答:

提供支付清算服务是中央银行行使支付清算职责的基本手段。

各国中央银行均作为支付清算体系的参与者,为金融机构和各类重要的大额交易提供资金的最终清算服务。

中央银行支付清算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供账户服务。

在各国中央银行支付清算的实践中,中央银行一般作为银行间清算中介人,为银行提供清算账户,通过清算账户的设置和使用来实现银行间转账。

第二,运行和管理支付系统。

除了提供账户服务外,中央银行参与和组织行间清算的另严格重要手段就是运行与管理重要的行间支付清算系统。

中央银行运行的支付系统通常包括账户系统、通讯网络和信息处理系统。

其运行管理的大额支付系统有差额清算和全额清算两种基本模式。

第三,为私营清算系统提供差额清算服务。

很多国家存在着多种形式的私营清算组织,他们通常拥有支付网络系统。

一些私营清算系统尚在实施差额清算,为了实现清算参加者间的债权债务抵消,很多清算机构乐于利用中央银行提供的差额清算服务,后者通过账户进行差额头寸的转移划拨,即可完成最终清算。

第四,提供透支便利。

中央银行不仅运行管理整个支付系统,还以提供信贷的方式保障支付系统的平稳运行。

大额支付系统是中央银行提供信贷的重点,尤其是当大额支付系统所处理的支付指令为不可撤销的终局性支付指令时,中央银行的投资便利更为重要。

4.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

答:

1956年,弗里德曼发表了《货币数量学说的重新表述》一文,奠定了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基础。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说不是关于产量、货币收入或物价问题的理论,而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

货币主义认为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有:

(1)总财富。

货币是人们持有财富的一种形式,个人所持有的货币量受其总财富限制。

总财富包括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

由于总财富难以直接计算,用“恒久性收入”来代替,这是现代货币数量说的主要特点。

(2)财富构成。

即人力财富与非人力财富的比例。

人力财富要转化为现实的非人力财富,受到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转化过程中,人们必须持有一定量的货币,以应付交易的需要。

这一货币量的多少,取决于人力财富与非人力财富的比例。

(3)货币和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

在一般情况下,货币收益为零,而其他资产均有收益,其他资产收益率提高,则货币需求将减少,反之则反是。

(4)影响货币需求的其他因素。

人们对货币的嗜好程度以及人们对未来经济稳定性预期也会影响货币需求。

因此,弗里德曼提出了如下货币需求函数:

货币学派认为,在短期内,财富构成、货币和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都是不变的,对货币的需求主要取决于收入水平,当在货币学派的分析中,其收入是指恒久收入,恒久收入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所以货币学派认为货币需求具有稳定性。

5.货币失衡的深层原因

答:

(1)货币失衡是指在货币流通过程中,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不相等的情况。

货币失衡的原因可以从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两方面考虑。

从货币供给方面考虑,由于中央银行的行为决定了货币供给量,所以如果货币失衡是因为货币供给过多或过少,则影响货币失衡的主要原因是中央银行的行为。

中央银行是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者,其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判断未来的经济走向,从而确定货币政策,以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

当中央银行对宏观经济判断失误或由于一些政治原因,中央银行通过控制基础货币影响货币供应量,导致货币供给过多或过少时,造成货币失衡。

从货币需求方面考虑。

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当收入水平增加时,企业和公众对货币的需求增加,如果货币供给不变,就会导致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物价上涨,货币失衡。

利率水平影响投资需求,当企业的预期收益大于借贷利率时,企业投资需求上升,对货币需求增加,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货币失衡。

(2)在现实生活中,影响货币失衡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中央银行的货币行为和企业的投资需求,当然其他因素也会对货币失衡有影响。

在现阶段主要是由于外汇储备过多,所引起的外汇占款,造成货币投放增加。

还有就是各级政府的投资冲动而引起的对货币的需求增加。

比如我国地方政府的行为,我国地方政府存在内在的投资冲动,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导致投资需求处于一种不正常的高位,从而增加对货币需求量的增加,而中央银行为了控制宏观经济,往往倾向于控制货币供给量,以防止因地方投资需求造成通货膨胀,这个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的矛盾就造成了货币的失衡。

(3)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的实现有赖于三个条件,即健全的利率机制、发达的金融市场以及有效的中央银行调控机制。

在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最主要的实现机制是利率机制。

除利率机制之外,还有:

①中央银行的调控手段;②国家财政收支状况;③生产部门结构是否合理;④国际收支是否基本平衡等四个因素。

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个因素,对货币的供求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整,以维持货币的供求平衡,进而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论述题(2*20=40分)

1.试论述国际收支均衡与宏观经济均衡的理论模型

答:

(1)国际经济活动日益成为总体经济活动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国际收支日益成为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

就两者之间的关系来看:

首先,内部均衡是外部均衡(即国际收支平衡)的根本保证。

宏观调控的实质,是要保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平衡。

国内经济失衡,必然会形成国际收支的失衡。

其次,由于国际经济活动是—国总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收支又会影响到宏观经济的总体平衡。

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证:

第一,由进出口贸易和利用外资引起的国际收支变动,与国家的财政收支紧密相连。

贸易盈亏明显地影响国家的财政收支,因为国家借款列入国家财政收入,还本付息列入国家财政支出。

第二,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收支是影响国内信贷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国际收支顺差或逆差会引起国家外汇储备的增加或减少,而国家外汇储备是构成强力货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通过货币创造机制影响国内信贷总量,从而改变内部均衡。

第三,贸易收支的顺差或逆差意味着国内商品供给的减少或增加,利用外资也需相应的物资配套,从而对实物市场造成影响。

第四,以上三者都会或大或小地影响通货膨胀率,从而影响宏观经济的运行。

(2)众多的国际收支理论可归纳为弹性论、吸收论、货币论和结构论等几种分析方法,总结比较如下:

弹性论着重考虑货币贬值取得成功的条件及其对贸易收支和贸易条件的影响。

该理论在严格的假设条件的前提下,应用局部均衡分析方法推导出货币贬值改善贸易收支取决于马歇尔——勒纳条件(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之和大于1)的成立及时滞效应(即J曲线效应)的大小。

此外,贬值将带来相对价格变化,将导致贸易条件或改善或恶化,这主要取决于进出口商品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

吸收分析法从凯恩斯的国民收入方程式出发,从国民收入与国内支出角度来阐释国际收支失衡原因,指出国际收支失衡的根本原因是国民收入与国内支出的总量失衡。

在此基础上,提出国际收支调节的相应政策主张,即用支出变更政策和支出增减政策并加以适当的搭配和协调,从而使外部经济和内部经济同时达到均衡。

吸收论还具有强烈的政策配合的涵义。

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若一国存在闲置资源,则可以在采取货币贬值政策的同时,运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增加收入。

若国内不存在闲置资源,则在贬值的同时,运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减少吸收,以实现国内外经济的共同均衡。

乘数论把凯恩斯乘数分析的基本观点运用于国际收支,创立了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乘数论的基本假设是价格不变,经济在低于充分就业水平状态下运转。

其基本内容是,当出现贸易顺差时,外向部门对生产和收入产生促进作用;相反,当出现贸易逆差时,收入则会以乘数方式倍减。

出口的增加虽被收入提高所引起的进口增加而抵消,但还能起到改善贸易收支的作用。

收入的提高是由于出口增加引起的,每一次增加是按乘数效应而增大。

乘数理论的基本意义在于,出口对收入的增加起着关键作用,同时还能改善经常项目收支平衡。

货币分析法是建立在货币主义学说基础上的。

其基本假设是货币供给不影响实物产量,货币需求是收入、利率等少数变量的稳定函数,购买力平价在长期内成立。

在此基础上,货币分析法指出国际收支问题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国际收支失衡的根本原因应归咎于货币供求的不平衡。

其政策核心在于:

当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应注重国内信贷的紧缩。

与弹性论和吸收论比较,货币论前进了一大步,主要表现在:

①货币论不是从商品角度而是货币角度研究国际收支,注重货币层面,这是国际收支理论研究重心的重大转移,使国际收支理论更具一般性。

②在政策主张上,货币论强调了货币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侧重运用货币供给政策,认为只要保证货币供给的适度增长,就可以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这在日益货币化的社会具有实际意义。

结构论以结构经济学为基础,认为市场经济的运行不够理想,一国经济中的结构失调是造成持久性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而国际收支失衡反过来又会加剧国民经济的恶化。

结构论认为,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应放在改善经济结构和加速经济增长方面。

2.试论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革对策

答:

(1)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1994年以后,四大国有银行开始由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

通过改革,四大国有银行发生了很大变化,银行的整体素质有很大提高,但当前面临的问题仍不容忽视:

银行产权制度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制度的缺陷决定了银行法人治理结构无法得到根本改善。

经营运行机制特别是风险内控机制有待进一步提高。

积存的大量不良资产尚未得到有效处置,潜在风险依然很大。

从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看,我国有银行存在着严重的制度性缺陷:

“一股独占”,100%由政府拥有;

仍然保持准行政机构的性质,没有建立有效的治理结构。

国有商业银行在公司化治理中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国有商业银行为国家独资所有,尚未进行股权多元化的公司化改造,因此真正的资本所有者缺位、银行家缺位。

第二,政府作为国有商业银行的行政主管和名义上的所有者,加之对银行的垄断偏好,常常对国有商业银行施加过多的干预,甚至当作准行政部门进行管理。

政银不分在中国是比政企不分更难处理的问题。

业务工作往往被要求符合于行政目标;

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采取所谓“官本位的激励方式”。

没有形成科学、现代的激励手段。

从经营绩效看,一是资本充足率仍然较低,这反映了国有银行资本扩张和资本金补充不相匹配,使其经营具有一定程度的脆弱性。

二是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仍然较差。

第三,国有银行在资产净回报率、股本净回报率、成本收入比等盈利指标方面也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第四;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不到位,没有建立起有效的风险监管体系。

(2)改革对策

分步将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为多元产权主体的现代股份有限公司为了造成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和经营机制的实质性转变,当务之急是建立现代公司制度。

引入战略投资者,丰富产权主体,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并在合适的时候上市,进一步壮大银行业的规模建立现代的金融企业。

第一,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商业银行运行机制的要求,加大改革的力度,加快国有商业银行在组织结构、激励机制、产权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完善国有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科学决策机制、监督制约机制和内部激励机制,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与内控水平。

第二,通过自我积累、财政注资、外汇注资、发行债券和其他方式,增加资本金。

第三,要充分运用市场和法律手段,采取多种形式消化、处置不良资产,大幅度地降低不良资产比例,特别是要强化制度约束,减少国有商业银行新的不良资产的产生。

第四,要根据世界银行业的发展趋势,调整经营管理理念和发展战略,加快创新的步伐,包括金融工具创新(增加金融工具的种类、提高金融工具的质量)、金融技术创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电子网络等的作用,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经营效率)、金融服务项目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增加个人金融服务、家庭理财等),从而改善运行效率和提高竞争实力。

第五,要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包括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管理体制,不断改进和完善内控机制,并使之更加具有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建立健全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内部稽核审计机制,充分发挥内部稽核在内控机制中的再监督作用,保证各项内部管理措施和规章制度的贯彻实施,真正使国有商业银行的内控制度成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保证。

第六,培养大量的现代金融人才,形成我国自己的金融家队伍和高水平的金融企业职业经理人。

第二部分共40分

一、名词解释(共10分)

1.营业中断保险:

是一种附加险,只有在投保了财产险或机损险后才可以投保。

营业中断保险承保由于财产险或机器损坏险中因保险事故而使被保险人营业中断或营业受到影响,所造成的预期利润损失和受灾后在营业中断期间仍需开支的必要费用。

主要包括毛利润损失、工资支出、审计师费用等。

2.宽限期条款:

指对没有按时缴纳续期保费的投保人给予一定实践宽限去缴纳续期保费。

在宽限期内,即使未缴保险费,合同仍然具有效力;超过宽限期,保险合同失效。

宽限期条款的规定是为了防止投保人因疏忽、外出、经济变化等原因,不能及时缴纳保费而造成保险合同停止效力。

这样,既有利于投保人,避免保单丧失而失去保障,也有利于保险业务的巩固,避免了保单失效而带来业务的丧失。

只要在宽限期内,投保人补缴保险费,保险合同继续有效。

在宽限期内发生保险事故。

保险人给付保险金,但须从中扣除应缴而未缴的保费。

二、简答题(共20分)

1.试比较平安险、水渍险和一切险的联系与区别

答:

比较险、水渍险、一切险是海洋货物运输的三个基本险种。

投保人在货物发运以前,估定一定的投保金额,向保险人(保险公司)投保海洋运输险。

投保人按投保金额、投保险别及保险费率,向保险公司支付保险费并取得保险单证(保险合同);保险公司负责对保险货物在海洋运输过程中遭受投保险别责任范围内的损失时,按投保金额及损失程度赔偿保险单证的持有人。

平安险、水渍险、一切险具有密切的联系,他们都是海洋货物运输的险种,它们的除外责任相同。

这些除外责任包括:

被保险人的故意行为或过失所造成的损失;属于发货人责任所引起的损失;在保险责任开始前,被保险货物已存在的品质不良或数量减差所造成的损失;被保险货物的自然损耗、本质缺陷、特性以及市价跌落、运输延迟所引起的损失或费用;海洋运输货物战争险条款和罢工险条款规定的责任范围和除外责任。

平安险、水渍险、平安险在承保范围方面存在差别。

平安险的承保范围包括:

被保险货物在运输途中由于恶劣气候、雷电、海风、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造成整批货物的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