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63502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docx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docx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一、位置优越

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半球位置);我国是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国家(海陆位置)。

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一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二、国土辽阔

我国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

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2万多千米,陆上邻国14个。

我国陆上邻国逆时针依次为:

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

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朝鲜和越南与我国既陆上邻国还隔海相望。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我国的领海范围从领海基线起算,向海上延伸12海里。

我国的两个内海:

渤海和琼州海峡。

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我国沿海分布着台湾岛、海南岛等。

我国的三大半岛是:

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雷州半岛。

我国疆域四个至点:

最北:

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4°N);

最东:

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

最南:

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

最西:

新疆的帕米尔高原(73°E)。

三、34个省级行政区

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州、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三级。

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北回归线穿过的四个省(自东向西):

台湾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

巧记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

两湖两广两河山(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河北、河南、山东、山西),

五江云贵福吉安(江苏、江西、浙江、黑龙江、新疆[谐音]、云南、贵州、福建、吉林、安徽)。

四西二宁青甘陕(四川、西藏、辽宁、宁夏、青海、甘肃、陕西),

还有内台北上天(内蒙古、台湾、北京、上海、天津)。

祖国腾飞实力强,香港澳门庆海南(香港、澳门、重庆、海南)。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人口总数:

2010年为13.40亿,占世界的1/5以上,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

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超过500万人),人口增长快。

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人口过多的影响:

学校设施落后;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犯罪率升高;环境破坏等。

据201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统计,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43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47人)的3倍多。

以腾冲——黑河为界,我国西部地区面积占57%,人口占6%;东部地区面积占43%,人口占94%。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人口分布不均,东南多,西北少。

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

腾冲——黑河。

以东稠密,以西稀疏。

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

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汉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另外55个民族的人数较少,被成为少数民族(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600多万人。

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人口都在500万人以上。

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少数民族风情: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摔跤、马头琴;

傣族——泼水节、孔雀舞、干栏式木楼(苗族、彝族也有);

藏族——集体舞(锅庄舞)、藏历年、藏药、藏医;

哈萨克族——冬不拉;朝鲜族——长鼓舞、跳板。

汉族分布特点:

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中部和东部最为集中。

我国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西南;分布特点:

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一、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我国地形特点:

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我国的山脉多为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较少。

纵横交织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

我国四大高原及其特点:

青藏高原:

牧草如茵,山巅白雪皑皑,冰川广布。

内蒙古高原:

地面平坦,一望无垠,东部和中部水草丰茂。

黄土高原:

黄土质地疏松,缺乏植被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许多地方沟壑纵横。

云贵高原:

地面崎岖不平,农田多梯田(“坝子”)。

我国主要山脉走向※:

东-西走向:

天山山脉――阴山山脉;昆仑山脉――秦岭;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脉――武夷山脉;台湾山脉;南-北走向:

横断山脉;贺兰山;六盘山;

西北-东南走向:

阿尔泰山;祁连山脉;弧形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我国的平原和丘陵主要集中在东部,这里土壤肥沃,开发历史悠久。

是农业发达、城镇集中、经济繁荣的地区。

※中国地形网格中,山脉两侧的地形区都有:

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西侧

东侧

北侧

南侧

横断山脉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

天山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巫山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昆仑山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太行山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祁连山

内蒙古高原

柴达木盆地

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东北平原

秦岭

黄土高原

四川盆地

我国山区的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3,加上高原,两者约为60%,其中近一半是沙漠、冰川、戈壁、高寒荒漠等。

山地、高原多集中在西部地区。

我国各种地形所占比例:

山地33%,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

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如下:

有利条件:

地形复杂多样,便于发展旅游、采矿和农业多种经营;森林和矿产资源丰富;中草药和动物资源丰富;高山草地可以放牧;山区急流可以发电;淡水资源丰富;

不利条件:

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较大;容易发生自然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植被遭到破坏后,水土流失严重;坡度大,不宜耕种。

在开发利用山区时,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的发生。

二、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我国地势特征: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下表是我国三大阶梯:

阶梯的分界线

海拔高度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

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4000米以上

高原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第二级阶梯

1000—2000米

高原、盆地

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

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相间分布

东南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第二节气候

一、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大,我国大部分地区1月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南北温差接近50℃。

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我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7月平均气温大多在20℃以上,

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活动积温),并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5个温度带:

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此外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青藏高原区。

二、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我国降水量差异很大,既有南北向的差异,也有东西向的差异。

夏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

一个地方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湿润;反之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气候干旱。

根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可以划分为:

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三、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

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一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第三节河流

一、众多的河湖

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所在区域为外流区。

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内流河,所在区域为内流区。

内流湖在内流区,基本上是咸水湖。

外流湖在外流区,基本上是淡水湖。

我国的河流大多分布在东南部外流区内。

外流区约占陆地面积的2/3,水量超过95%。

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

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地区的河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夏季容易形成汛期,且越往南汛期越长。

以北地区的河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冬季河流结冰,普遍形成枯水期,一些河流甚至断流。

内外流区的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南接200mm等降水线。

此线以西、以北主要是内流区,以东、南主要是外流区。

外流河和内流河水文特征的比较:

水源

汛期

水量

有无结冰期

含沙量

外流河

天然降水

南方长,北方短

南方大,北方小

南无,北有

黄、辽、海河大

内流河

高山融水

7~9月

很小,中下游常断流

内流河常断流的原因:

蒸发、渗漏、灌溉。

◇额尔齐斯河属于北冰洋外流区,雅鲁藏布江、怒江属于印度洋外流区,其他外流河大多数都属于太平洋外流区。

◇京杭运河沟通京、津、冀、鲁、苏、浙6省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和一系列湖泊。

◇现在江苏、浙江境内的运河,是年运输量仅次于长江的重要的水上运输线。

二、黄河的治理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

它源自巴颜喀拉山,径流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等9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

黄河的水文特征:

水量少,干流水量变化显著,水量极不稳定,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黄河的“黄”是黄土高原的土。

黄河下游的“地上河”是因为下游的水流速慢,泥沙沉积到水底。

黄河下游几乎没有支流也是因为“地上河”,其他河水流不进去。

受纬度位置和河流流向影响,黄河有着比较严重的凌汛。

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及特点:

源头至河口为上游;河口至(旧)孟津为中游;孟津以下为下游。

上游可以用来发电、灌溉(宁夏平原被称作“塞上江南”);中游水土流失严重;下游是著名的“地上河”,易决口,形成水灾(被称作“中国的忧患”)。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支离破碎的原因:

自然原因——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人为原因——植被破坏严重。

治理方法:

植树造林、修梯田、打坝淤地。

◇黄河的开发和治理:

【上游】开发水力资源,梯级开发;【中游】植树造林,修梯田,打坝淤地;【下游】加固大堤,植树护堤。

加强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是治黄的根本。

三、长江的开发

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它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叫沱沱河),注入东海。

它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之称。

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上游:

源头~宜昌(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中游:

宜昌~湖口(支流众多,多调节水量的湖泊,可灌溉、航运);下游:

湖口以下(江阔水深,四季通航)。

长江的水文特征:

流域面积大,径流量大,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长江流经青、藏、云、川、渝、鄂、湘、赣、皖、苏、沪11个省区。

长江的水能资源:

水量大、落差大。

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

长江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自源头至宜宾,三峡水能资源也极其丰富。

长江支流众多,构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

干流横贯东西,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四季通航。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点治理了滩多流急的川江和“九曲回肠”的荆江(治理方法:

裁弯取直),疏浚长江航道,加强沿江港口建设,提高了长江运输的能力。

长江的防洪工作非常重要,长江洪水对中下游平原地区的危害最为严重。

长江洪灾频发的原因:

自然——降水丰沛,三股洪流同时涨水;人为——湖泊面积减小,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

下面的界线都是“秦岭—淮河”一线:

我国南北方分界线、1月0℃等温线、800mm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和湿润地区的分界、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

第三节自然灾害

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灾害

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山区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

我国运用遥感卫星等技术能够比较精确地预报台风、寒潮等灾害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一、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自然资源:

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等,都是自然资源。

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在自然界,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属可再生资源;还用一些就少一些的自然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

资源的利用:

可再生资源要利用合理,注意保护和培育,便能实现永续利用;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二、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我国的“地大物博”※:

方面

世界排名

人均地位(↓不足)

陆地面积

第三

世界平均水平的1/3↓

已探明矿产资源总值

第三

世界平均水平的1/2↓

耕地面积

第四

世界平均水平的1/3

河流年径流量(水量)

第六

世界平均水平的1/4

森林面积(木材)

第六

世界平均水平的1/5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总量大,种类多。

自然资源人均不足、相对短缺的状况,也是我国国情不可忽视的方面。

因此,对于我国的自然资源,我们既要看到资源总量丰富的一面,更应看到人均资源不足的一面。

随着人口的增长,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势必还会继续减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特殊的纪念日:

4月22日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3月12日我国的植树节。

第二节土地资源

一、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

土地资源分为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

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

城乡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工矿用地为建设用地。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和优点:

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这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

主要是耕地少,而荒漠、石山、永久冰雪地等难利用土地多,后备耕地不足。

且南北方的水土资源配合欠佳(耕地北方60%,南方40%;水资源北方20%,南方80%)。

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匮乏:

我国扩大耕地的潜力不大,现有的耕地有一部分需要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退耕还湖。

全国后备土地资源中宜耕土地大多是现有的天然草场和疏林地,而且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等偏远地区。

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

(可利用土地)可利用草地34.48%,林地31.86%,耕地12.68%,工矿交通城市用地和内陆水域等5.26%。

(难利用土地)沙漠石头山地、永久积雪、冰川15.72%。

二、地区分布不均

耕地和林地:

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

这里集中了全国90%以上的耕地和林地,是我国农、林、渔的主要分布区,而且土地的利用度很高。

南方耕地以水田为主,北方耕地以旱地为主。

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

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区。

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问题:

各类土地资源都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

主要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土地的污染。

策略:

针对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国家制定并颁布了《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加强对土地资源管理和保护,并且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并且每年6月25日,即《土地管理法》颁布纪念日,为全国土地日。

第三节水资源

一、时空分布不均

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

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大致以长江流域为界南方占80%以上,北方不足20%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现象最为严重。

从时间分布看夏秋季水资源较为丰富,春冬季相对不足

二、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措施之一是:

兴建水库,如三峡工程(长江)和小浪底水利枢纽(黄河)。

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的有效办法之一是跨流域调水,如引滦入津工程(缓解天津缺水)、引黄济青工程(解决青岛缺水)、南水北调工程(将长江流域的水引到我国的华北和西北地区,分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

我国水资源的利用问题:

一方面水资源供应相对紧张,缺水状况日益严重,另一方面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惊人,此外是严重的水污染。

解决途径: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

从某种意义讲,节水比调水重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中明确提出建设节水型社会,要求在生产和生活中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节水、防治水污染的具体措施:

农业用水——废弃漫灌、自流灌溉,推广喷灌、滴灌;推广耐旱、耗水量少的作物;减少使用农药、化肥。

工业用水——工业用水重复使用、循环使用;降低消耗用水,提高利用效率;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家庭用水——一水多用;推广节水器具;少使用洗涤剂和清洁剂。

节水标志(绿色的标志,不是黑色):

圆形代表地球,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

手是字母J和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交通运输

一、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原始运输方式:

手提肩扛。

古代运输方式:

马、马车、船。

现代运输方式:

航空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管道运输。

交通运输不仅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人们把交通运输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二、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铁路线、公路线、航线以及航空线被称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从全国总体情况看,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大;而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较小。

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我国的主要铁路干线——五纵三横:

南北向铁路线

(五纵)

京沪线(北京—上海)

东西向铁路线

(三横)

京包线(北京—包头)

包兰线(包头—兰州)

京九线(北京—香港)

京哈线(北京—哈尔滨)

京广线(北京—广州)

兰新线(兰州—乌鲁木齐)

陇海线(兰州—连云港)

焦柳线(焦作—柳州)

沪杭线(上海—杭州)

浙赣线(杭州—株洲)

湘黔线(株洲—贵阳)

贵昆线(贵阳—昆明)

宝成线(宝鸡—成都)

成昆线(成都—昆明)

三、转换灵活的交通运输枢纽

在若干条交通运输线交叉的地方,形成了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为旅客、货物办理中转、发送、到达等业务。

交通枢纽的类型:

单一交通运输枢纽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我国主要的交通枢纽及经过的铁路干线:

北京——京哈线、京包线、京广线、京沪线、京九线。

郑州——陇海线、京广线。

徐州——陇海线、京沪线。

株洲——湘黔线、浙赣线、京广线。

兰州——陇海线、包兰线。

成都——宝成线、成昆线、成渝线。

四、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选择客运或货运方式需要考虑的因素,与运输价格的高低、速度的快慢、运输量的多少有很大关系。

除了考虑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外,还要考虑人的出行目的、货物本身的性质和数量,以及运输距离等。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飞机

汽车

火车

轮船

运价

最贵

较贵

较便宜

最便宜

运速

最快

较慢

较快

最慢

运量

最小

较小

较大

最小

最佳选择

贵重或急需的货物而且数量不大

容易死亡或变质的货物(火车由专列运送)

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不能水运就用火车)

特点

速度快,价格高,受气候影响大

机动灵活,“从门到门服务”

行程固定,风雨无阻

受气候影响大

第二节农业

一、农业及其重要性

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

种植业:

在耕地上种植水稻、小麦、大豆等农作物。

这样的农业生产部门,叫做种植业。

产品包括粮食、经济作物和瓜果蔬菜。

林业:

对森林的种植、养育、保护、采伐以及对林木产品的采集和加工的生产部门叫做林业。

产品包括木材、苗木和水果。

牧业:

在牧区,牧民靠放牧牲畜而取得产品;在农耕区,农民靠饲养牲畜来获得产品,这样的生产部门,叫做畜牧业。

产品包括牛奶、牛羊肉、动物皮毛等。

二、农业的地区分布

※东部与西部的差异(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

西

农业部门

畜牧业(主要)、种植业

种植业、林业、渔业

分布

畜牧业:

内蒙古(“草原牧场”)、新疆(“山地牧场”)、青海、西藏(“高寒牧场”)四大牧区;

种植业:

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种植业:

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林业:

东北、西南的天然林区,东南的人工林区;

渔业:

东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南方与北方种植业的差异(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

地区

耕地类型

作物熟制(一年几熟)

主要作物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秦岭-淮河以北

旱地

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

小麦

大豆、花生

甜菜

秦岭-淮河以南

水田

一年两到三熟

水稻

油菜

甘蔗

◇东北平原种植春小麦,而华北平原种植冬小麦,两种小麦以长城为界。

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南稻北麦”分布)、油料作物(长江油菜带、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糖料作物(“南甘北甜”分布)、棉花(新疆南部【长绒棉】、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后三者属于经济作物。

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扬长避短”:

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方法:

“宜林则林”(地形陡峭,易水土流失)的地区、“宜粮则粮”(平坦肥沃、水源充足的地区)、“宜牧则牧”(降水较少、牧草丰富的地区)、“宜渔则渔”(河湖较多的地区)、发展基塘农业、生态农业和立体农业。

农业生产还受当地社会经济条件,包括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市场需求量、农业技术装备、农民文化技术水平。

第三节工业

一、工业及其重要性

工业的定义:

工业生产主要包括开采自然资源,以及对原材料(矿产品、农产品)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

现代工业为社会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工具和设备、原材料和劳动力等生产必须的物质条件

我国工业门类齐全,基础雄厚,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钢铁、汽车、化肥、水泥、煤炭产量居世界首位

二、工业的分布

工业的空间分布(沿海、沿河、沿交通线):

辽中南工业基地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长江三角洲(沪宁杭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是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三、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电子信息、生物科技、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

我国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多依附于大中城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成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地区

中国硅谷北京的中关村中国的光谷湖北武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