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期中复习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58880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2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期中复习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数学期中复习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数学期中复习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数学期中复习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数学期中复习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期中复习方案.docx

《数学期中复习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期中复习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期中复习方案.docx

数学期中复习方案

数学期中复习方案

第一单元

学会数数

初步建立数感,可以让孩子数一数10以内的数,例如:

0,1,2,3,4,5,6,7,8,9,10(注意这里从0到10一共有11个数,有的孩子喜欢想当然的认为是10个)数一数10以内的双数:

0,2,4,6,8,10,数一数10以内的单数:

1,3,5,7,9。

不仅能从小到大数出来,还能从大到小数出来,例如:

(10,9,8,7,6,5,4,3,2,1,0)(10,8,6,4,2,0)(9,7,5,3,1)。

可以让孩子按照规律写一写,培养孩子的数感。

在数物品的数量时要会按照物品顺序数数,例如从上往下数,从左往右数等等,按照顺序数才不会多数、漏数,遇到图形比较多,而且不是按照规律排列的图形,可以在图形上写数字数或者在图形上做记号数,例如:

学会比较两种图形的数量:

一一对应法:

就像课本第6,7页一样,把两种物体摆在一起,一个对应着另一个,对应关系用三个点表示,用这种方法来判断谁多谁少。

[进行比较时,要一个对着一个画上三个点,而且要注意听题,比如课本第7页的第3题,两个小题分别要求在多的后面打勾,在少的后面打勾,结果有的孩子就是听了第1题以为后面的题目也是要求在多的后面打勾,这种错误在第一单元考试中也有很多同学犯了同样的错误,例如第一单元试卷的第三大题,一定要纠正过来,不要再犯类似错误。

进行比较多少的时候一定要细心再细心,千万不要看两个物品谁摆出来的队形长,谁就是多,比如我举例的第2幅图长方形摆出来的队形长,不细心的孩子可能连数都不数,直接就以为长方形比三角形多。

如果细心一点,把这个一一对应的关系画出来,估计就很少会出错。

]

数数比较法:

对应数一数每个物品是几个,再分别进行比较。

第二单元

能够分清楚“上下左右前后”,这些汉字要求能写出来并且认识,考试时如果孩子写拼音,由于改卷子的老师不是我,那个老师如果比较严格的话,不写汉字是不是会扣分就不确定了,为了以防万一,各位家长还要教教孩子读和写这段时间以来遇到的常用数学汉字。

具体复习可以参考之前给大家写的第二单元数学复习方案。

[考试中一定要分清题目中的小人是面对大家还是背对着大家,面对就是和自己左右相反,背对着就是和自己左右相同,遇到小动物、小植物,等等不是人类的物品,不管是否面对大家,都是和我们的左右相同。

遇到要求把某个方向的第几个图做上标记的,不要把某个方向的几个图全部做上记号了,一定要分清楚几个和第几,类似的遇到把某个方向的几个图形按要求做标记的也不能把某个方向的第几个图形做上标记。

]

例如课本23页第一题,课本51页的小动物排队题,数学第2单元试卷第四大题的第1、4、5小题,第三单元的第七大题。

第三单元

认识0-5,能够规范书写0-5,掌握0-5的分与合,知道”>”,”<”,”=”,”+”,”-“的含义,几个数在一起的时候能够正确的选择“>、<、=”来比较大小,5以内的数字,任意选出几个数,会用“>”“<”正确连接。

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看到图会写相应的算式,说出算式的含义,会用画图法表示加减法。

1.认识0-5,掌握分与合

遇到看图写数的分与合一定要把图看仔细了,例如练闯考第9页的第1题,第2题。

类似的还有练闯考19页的第5题,练闯考21页的第3题,都是考察孩子的分与合的掌握的,当然这里举出的例子不仅仅有0-5的,但是复习时,类似的题目也要复习到。

2.“>、<、=”

首先要了解这3个符号的含义,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要知道谁大,“>、<”的开口就朝向谁,例如3<5,2>1,开口总是朝向两个数中更大的那个数,还有“开口向右是小于,开口向左是大于,两个短横是等于”,上课时带他们说过口诀的。

对于本部分的掌握,不仅仅是两个数大小的比较,再遇到算式和数或者算式和算式的大小比较时,要先计算算式的得数,再进行比较,例如练闯考18页第2题,练闯考22页第2题,练闯考23页第3题,课本64页第11题。

还要求能灵活掌握,10以内的数字,任意找出几个数字,能用“>或<”把数字连起来。

例如第三单元试卷的第六大题,各位家长在复习时,也可以自己选几个10以内的数,让孩子用“>或者<”号练习数字的连接。

例如我选出6,8,1,10,5,

(1)<(5)<(6)<(8)<(10),选出7,2,5,8,4,(8)>(7)>(5)>(4)>

(2),孩子一定要能够找出几个数中最大、第二大,第三大…的数字进行括号内数字的填写,或者最小,第二小,第三小…的数字进行从小到大的排列,填出()内应该填写的数字。

遇到在()里填数。

例如5>(),这个括号内可以填很多数,孩子可以自己选择一个符合条件的数填写,例如课本33页的第5题。

3.加减法的认识

要懂得加减法的含义,看到图知道怎样列算式,看到算式知道算式的含义,还会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加法或者减法算式。

这里我把第四单元中加减法的表示在这里一起对比一下:

表示算式3+2=5可以左边画几个图形,右边画几个图形,最后再画个长方形把这些图形框起来,在这个长方形内画一个竖线画在左边图形和右边图形的中间,表示分隔开,便于分清是几加上几。

也可以用第四单元的方法,用大括号表示,大括号的两边相应的画上图形,大括号的下面画上问号,表示问一共有几个,所以用加法3+2=5。

表示算式5-1=4,可以先画几个图形,减去几个就在几个图形上画斜线表示减去了。

在第四单元中,学过在大括号的下面写上数字表示一共有几个,大括号的一边相应的画上图形,另一边画上问号,表示要求的问题,所以用减法,用总共的数减去大括号上方不是问号的那一部分表示的数字,得到问号的得数,5-1=4。

可以参考课本24页的小丑图例题,和课本27页的做一做第2题。

学会用本单元以及第四单元的方法表示一个加法或者减法算式。

复习看图写算式可以看看课本28页第1、3题,课本29页第6、8题,数学第三单元试卷的第八、第九大题。

[课本上表示减法是用一个虚线框表示减去的,例如课本26页的小丑图例题,用虚线框出要减去的图形,也可以表示减法,如果孩子也能接受这个方法,可以把这个方法也给孩子说一说]

4.与0相关的加减法

这一部分比较简单,只要知道两个相同的数相减,得数为0,一个数减去0还是这个数,一个数与0相加还是这个数。

第四单元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不仅要认识图形,还要认识这些汉字,要求会写,不然考试时孩子写拼音不知道改卷老师会不会算对。

本单元的测试刚刚考过,通过考试,发现不少学生,对于这几个形状的理解不够透彻,会把体与形的概念混淆。

对于体和形,由于正方体、长方体都是有六个面的图形,所以单独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不能当做长方体和正方体看待的。

(可以问问孩子正方体和长方体有几个面?

答案是6个面;分别是哪几个面?

答案是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在正方体中,6个面都是一样的大小,而且6个面都是正方形。

长方形的6个面不是一样的大小。

只有2个面是正方形的6面图形不一定是正方体。

所以在考试中,遇到判断正方体和长方体时一定要看看那个图形是不是看起来6个面一样大,6个面都是正方形,是则那个图形是正方体,不是则那个图形是长方体。

判断圆柱体的时候要注意圆柱的上下两个圆一定是一样大小的,对于球和圆的对比要知道球是凸起来的弯曲的,圆是平平的,球可以向四面八方滚动,圆只能沿着一条线滚动。

摆放图形的过程中,只有底面是平平的物体才能稳稳的放住,有条件的家长可以让孩子玩玩积木感受一下。

复习可以参考第四单元试卷第三大题。

在摆放小正方体的过程中,看到摆好的小正方体图,要有空间想象力,不能凭在图上看到几个小正方体就是几个小正方体,尤其是遇到好几层小正方体的摆放图是要能想清楚下面一层有几个,上面一层有几个,有条件的家长可以给孩子摆一摆积木。

还要知道要摆一个大正方体,至少要用8个小正方体。

复习时可以参考第四单元试卷的第一大题的第5小题,课本35页做一做,练闯考15页第4题,练闯考16页第4题。

在分辨图形的练习中,可以参考课本37页第1、2、3题,练闯考14页第2、3题,练闯考15页第4题。

对于找图形规律的练习,可以参考练闯考16页第3题,课本38页第8题,第四单元试卷第四大题。

[在考试时一定要考虑周全,不要想当然的以为一道题就一个答案,一定要把所有的选项看完,例如第一单元试卷的第五大题,第四单元试卷的第三大题,这里再啰嗦一句做题时要听清题目,按照题目要求来做,不按照要求来做的,即使做的是对的,也是一分没有的。

]

第五单元

规范书写6-10,掌握6-10的分与合,会计算与6-10相关的加减法,能正确比较几个数的大小,知道什么叫相邻的数,会解决与6-10相关的数学问题(看图理解题意,能说出图中的问题是什么,能正确列出算式,知道求“一共”用加法,求“还剩下”用减法),根据一个分与合可以写出四个算式(两个加法两个减法),根据一幅图可以写出四个算式(简称一图四式,两加两减),能够根据算式画图、填空、猜出算式中的某个物品代表数字几。

1、关于6-10的分与合,相邻的数的概念和大小

对于相邻的数的认识,课本上有个直尺图,比如课本第59页有这样一幅直尺图:

要让孩子知道,与一个数相邻的数就是这个数前面的一个数和后面的一个数,举个例子,与3相邻的数就是2和4,与9相邻的数就是8和10。

在比较相邻的数的大小时,要知道谁在前面谁就小,谁在后面谁就大,所以有8<9,10>9。

2、6-10的加减法

要能够熟练计算相应的加减法,还要灵活掌握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例如连闯考18页的第4题,连闯考22页的第4题。

课本63页的第6、7题,其中第7题不仅要求能填出算式中的“未知数”,还要会根据算式画出相应的图形。

3、与6-10相关的数学问题

之前给各位家长写过给出一幅带有大括号的图,根据问号所在的位置不同,要能说出题中的意思,能够正确列出算式。

简而言之就是问号在大括号下方,用加法,问号在大括号上方用减法(用总数减去不是问号的部分表示的数字),遇到数学图画能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遇到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遇到求“还剩下多少”用减法。

具体的复习可以参照之前给大家写出的两个复习计划。

复习时可以用练闯考20页第1、2、4题,练闯考24页1、2、3题,课本58页第1题来复习,课本63页第10题。

这里重点介绍一下“一个分与合四式”,“一图四式”。

(1)一个分与合,四个算式

以课本61页最上方的第一个10的分与合为例,10可以分成9和1,对应的由这个分与合可以写出9+1=10,1+9=10;10-1=9,10-9=1,(算式是两个加法,两个减法)。

这里举一个例子,我把课本第63页的第6题要求变难了一些:

给出一个分与合,要求能写出对应的两个加法算式,两个减法算式。

各位家长在带孩子复习时,也可以自己出一些别的分与合考一考孩子看看是否真的掌握了。

(2)一图四式

根据一幅图要求能写出四个算式,要求同刚才的分与合。

例如课本53页的小红花、小棒例题,课本55页第6题,练闯考18页第1题,练闯考26页第1题。

我也画一个图来说明一下一图四式。

这个图要分两部分看:

4个黑色三角形,5个白色三角形。

总数是9个三角形。

在写加法算式时,要把这幅图中的两个部分加起来,所以有4+5=9,5+4=9,写加法时孩子一般很少出错。

写减法算式时,要用总数来减去这幅图中的一个部分,算另一个部分,比如总数减去黑色三角形的个数,就是9-4=5,总数减去白色三角形的个数,就是9-5=4。

但是实际做题中,发现有小部分孩子还是会在写减法算式时写成5-4=1,可能就是没有理解写减法算式要用总数减去其中的一个部分的思想。

换个思考方向,其实根据这个三角形的图也能写出一个9的分与合,也就是9可以分成4和5,根据9可以分成4和5,用“一个分与合,四个算式”的方法也一样可以正确写出四个算式。

书写注意事项

为了防止考试时遇到要写汉字的,孩子不会写,各位家长请带孩子写一写(多、少,大于、小于、等于,上、下、前、后、左、右,加、减,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希望这些字孩子都能够认识并写出来。

遇到写式子的读法,例如:

3+4=7,就读作:

3加4等于7,或者三加四等于七,由于课本上没有出现0-10的汉字书写,所以在写3+4=7的读法时,可以不要求把数字也写成汉字的形式。

写成3加4等于7可能更符合课本的标准。

同样的6-3=3读作:

6减3等于3。

8<10读作8小于10。

7>2读作7大于2。

在对数字进行书写格式规范时,以前0-9的要求不变,都是写半个田字格,空半个田字格。

在写10的书写时格式要规范了,因为现在考察的不仅仅是书写规范,还有格式规范,之前没有强调格式规范,所以在这里需要强调一下,以防格式不规范扣分。

写10时,数字10占一个田字格,但是再写下一个数字10时要空出半个田字格,比如课本60页的10的书写,10与下一个10之间要空出半个田字格。

所以在田字格里,每个数字书写之后,写下一个数字时,都要与前一个数字空出半个田字格,不要连着写。

比如两个10之间如果不空出半个田字格就变成了1010,一千零一十了,10和9之间如果不空出半个田字格,就变成109,一百零九了,所以在书写数字时,每写一个数字,下一个数字都应该与前一个数字保持半个田字格的距离。

在书写算式时,也应该格式规范,每个数字或者符号都要连着写,不要写一个数字或者符号就空半个田字格,只有当算式写完时,与下一个算式间才要空出一整个田字格。

这里给大家举点例子。

课本44页第7题,课本55页第9题。

在注意算式书写格式规范的同时,不要忘记写田字格上方算式的答案。

总结

本次期中考试考察范围是从第一单元一直到第五单元的10,第五单元的连加、连减不在考察范围内。

希望这个复习方案能够给各位家长在带孩子复习时起到帮助的作用。

最后考试前要给孩子准备好直尺和相应的铅笔橡皮,考试前保证孩子充足的休息,叮嘱考试时拿到试卷先要把班级姓名写好,考试过程中要细心再细心、听题再听题、检查再检查。

预祝各位宝宝能在小学的第一次期中考试中考出满意的成绩。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