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农业地域类型 课后达标检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56883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5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农业地域类型 课后达标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农业地域类型 课后达标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农业地域类型 课后达标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农业地域类型 课后达标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农业地域类型 课后达标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农业地域类型 课后达标检测.docx

《高中地理农业地域类型 课后达标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农业地域类型 课后达标检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农业地域类型 课后达标检测.docx

高中地理农业地域类型课后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2018·德州模拟)下图为三个地区农业资料图。

读图,完成1~2题。

1.有关三地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为混合农业     B.②为商品谷物农业

C.③为季风水田农业D.三地均为传统农业

2.有关三地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市场适应性强,有利于恢复地力

B.②生产规模小,单产高

C.③专业化程度和技术水平低

D.①③生产规模大

解析:

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

①地种植业比重约50%、畜牧业比重约50%,商品率高,应该是混合农业;②地种植业比重约85%、畜牧业比重约15%,商品率低,应该是季风水田农业;③地种植业比重约10%、畜牧业比重约90%,商品率高,应该是大牧场放牧业。

第2题,①地混合农业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决定种植或者养殖的类型和规模,市场适应性强,种植与放牧轮作,利于恢复地力;①、③两地的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专业化水平高;②地为季风水田农业,生产规模小,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

答案:

1.A 2.C

(2018·新乡调研)按照种植面积小于或等于30%的作物种植面积的前三位组合的标准,我国的种植结构类型数为182种,如单一水稻型、水稻—玉米型、水稻—小麦—大豆型等。

如图示意我国1980-2011年种植结构类型丰富度指数变化(类型丰富度指数=类型数/182)。

据此完成3~4题。

3.影响2000年前后我国种植结构类型丰富度指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B.气候

C.政策D.劳动力

4.在下列地区中,改革开放后城郊农业种植结构类型丰富度变化最明显的是(  )

A.湖北B.江西

C.四川D.江苏

解析:

第3题,由图可知,2000年前我国种植结构类型丰富度指数较小,2000年以后我国种植结构类型丰富度指数显著提升。

而经济、气候、劳动力都不能使种植结构类型丰富度在短期内显著提升,实际上粮食安全保障政策的调整是引起该变化的主要原因。

第4题,城郊农业种植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城市市场的需求,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发展速度越快的地区,对种植结构类型丰富度的要求越高,其种植结构类型丰富度也越高。

比较四个选项,江苏最符合题意。

答案:

3.C 4.D

读我国某地区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单位:

%),回答5~7题。

评价类别

农作物A

农作物B

农作物C

满足程度

热量满足率

22

22

16

水分满足率

79

84

84

土壤养分满足率

84

84

84

社会经济因素满足率

76

29

42

资源利用率 

光合潜力利用率

11.3

4.4

4.5

光温潜力利用率

51.0

20.2

29.0

气候潜力利用率

64.2

24.1

34.7

气候—土壤潜力利用率

76.4

28.7

41.4

5.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

A.光照B.热量

C.降水D.土壤

6.该地区最适合种植的是(  )

A.农作物AB.农作物B

C.农作物CD.农作物B和C

7.该地区可能是(  )

A.长江三角洲B.珠江三角洲

C.松嫩平原D.河西走廊

解析:

第5题,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在三种作物的满足程度中,热量满足率最低,说明该地区发展农业的最主要制约因素为热量。

第6题,农作物A对各种资源的利用率最高,说明该地区最适合种植该种农作物。

第7题,该地区水分满足率较高而热量满足率较低,说明其位于我国纬度较高的湿润地区。

答案:

5.B 6.A 7.C

(2018·皖南八校联考)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下图示意我国冬小麦在不同地区最迟播种与收获时间,读图回答8~9题。

8.有关M、N两地种植冬小麦的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A.M地日照时间长,气温年较差大

B.M地河谷地区雨热同期,有利于小麦养分积累

C.N地晴天多,太阳辐射强

D.N地海拔低,热量较充足

9.导致M、N两地冬小麦生长周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陆位置B.地形

C.土壤肥力D.降水

解析:

第8题,由图可以看出,M地位于青藏高原,降水少,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小麦养分积累;N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热量充足,但阴雨天气较多。

第9题,M地位于青藏高原,N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差异大,这是两地冬小麦生长周期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答案:

8.D 9.B

(2018·江门模拟)下图为某农业生产模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该农业最可能是(  )

A.人工草地畜牧业B.粮草结合混合农业

C.多元开发立体农业D.热带地区迁移农业

11.该生产模式会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影响,下列说法最可信的是(  )

A.改变自然带类型B.保持土壤肥力

C.增大气温日较差D.增加原生物种

解析:

第10题,分析该农业生产模式,有复合牧草、干饲料、畜、禽、土壤等元素,可判断出是人工草地畜牧业,故选A项。

第11题,自然带类型与所在地的气候有关,该模式无法改变,A项错误;由于将落叶和畜、禽的排泄物进行了还田,故可以保持土壤肥力,B项正确;人工草地改变了下垫面的物质,可以减小局部气温日较差,C项错误;原生物种无法增加,D项错误。

答案:

10.A 11.B

二、综合题

12.(2018·保定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莲藕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栽培历史悠久,主产区在长江流域和黄淮流域,但20世纪90年代末,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江县(如图),通过政府引导和扶持,将适宜种植莲藕的稻田纷纷种上双季莲藕,春藕春种夏秋收,秋藕秋种冬收,具有早熟、高产、皮白等特点,被称为“玉藕”。

目前该县已成为广西乃至全国最大的产藕区之一,不仅在国内畅销,而且还出口到国外市场,万亩生态莲藕自然景观入选“中国美丽田园”。

莲藕好种,但是采挖难度大,往往用锄头和铁锹等工具人工挖藕。

(1)在藕生长出第一片叶时,藕农将稻草一行一行施入田里,然后用脚踩入土中,藕农用稻草还田的目的有哪些?

(2)在莲藕产业链中成本最高的是挖藕环节,试分析挖藕成本高的原因。

(3)分析柳江县快速发展成为全国最大产藕区的区位优势。

(4)柳江县以岩溶和低山丘陵地貌为主,平原面积有限。

请你为该县继续壮大莲藕产业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

(1)可以解决莲藕(浅入泥、)难挖取的难题;还可以增加有机质含量,起到改良、疏松土壤的作用,从而提高莲藕的产量和品质。

(2)采藕主要靠人工,生产效率低;采藕具有季节性,劳动强度大;冬季气温低,下水劳作非常辛苦;随着城市化发展,农村劳动力年龄结构老龄化,有经验的采藕人越来越少。

(3)纬度低,热量高,可一年两收,产量高;上市早,适应市场需求;靠近港澳和东南亚,国际、国内市场广阔;地处河流谷地,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水陆交通便利。

(4)(依托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推广先进技术,改良品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莲藕品质;加大挖藕机械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大力发展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和莲藕加工产业。

13.(2018·江西师大附中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黄鱼古籍里称石首鱼,是我国近海主要经济鱼类,肉质较好且味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平时栖息在较深海区,4-6月向近海洄游产卵,产卵鱼群喜透明度较小的浑浊水域,产卵场一般位于河口附近岛屿、内湾近岸低盐水域内底质为软泥或泥质的浅水区,产卵后分散在沿岸索饵,以鱼虾等为食,秋冬季又向深海区迁移。

材料二 “楝子开花石首来”宋人范成大的诗句中写道。

每年春末夏初,楝树花开,黄鱼上市,千年不易。

谁也想不到,有一天楝树空自开花,黄鱼不来。

随着捕捞量的逐渐加大,我国近海高龄黄鱼几乎绝迹。

图1为舟山渔场野生大黄鱼产量变化示意图。

大黄鱼的成鱼养殖模式目前有网箱、围网与土池等多种,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材料三 福建省三沙湾内风平浪静、不冻不淤,年均水温约为20.3℃,是我国唯一的内湾性大黄鱼产卵场,也是全国最大的海水鱼人工繁育和网箱养殖基地,湾内三都奥为著名良港。

图2为福建省地理位置及三沙湾区域放大示意图。

(1)分析大黄鱼4-6月洄游到福建省三沙湾海区产卵的原因。

(2)据图分析野生大黄鱼70年代后期产量的变化及可能原因。

(3)指出恢复三沙湾及周边海域野生大黄鱼种群的有效措施。

(4)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福建省三沙湾海区内养殖大黄鱼的网箱数量逐年增加。

你是否赞同迅速发展三沙湾海区的水产养殖业?

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

(1)4-6月,福建省三沙湾海区水温回升,适宜大黄鱼产卵、繁殖;入海径流量增大,稀释作用增强,使三沙湾海区的盐度降低;入海径流量增大,泥沙增多,使三沙湾海区的透明度下降;入海径流携带大量营养物质,加之水温回升,日照时间变长,利于鱼虾等生物繁殖,大黄鱼饵料充足。

(2)变化:

总体呈下降趋势,且速度较快。

原因:

过度捕捞导致野生大黄鱼产量下降;国家捕捞(休渔)政策的实施;近岸海域海洋污染,赤潮频发,生态破坏。

(3)建立大黄鱼种群资源保护区;人工繁殖和投放大量大黄鱼鱼苗;产卵期禁止捕捞野生大黄鱼;适度扩大大黄鱼人工养殖规模;加强三沙湾地区水环境的保护等。

(4)赞同。

理由:

三沙湾海区滩涂面积广;三沙湾内风平浪静、不冻不淤、水温适宜,养殖条件好;大黄鱼肉质较好、味美、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可减少野生大黄鱼的捕捞量,有利于野生大黄鱼种群的恢复;有利于增加渔民收入等。

或不赞同。

理由:

海湾封闭程度高,海水交换能力弱(或自净能力弱),过度发展养殖业,易导致水体污染,加大水产品病害发生几率,造成经济损失;侵占航道,影响海运业的发展;水质恶化,不利于野生大黄鱼繁殖。

高考大题·命题探源

主题探究(五) 农业生产

[学生用书P137]

纵观近几年全国新课标卷综合题命题点分布可知,以农业生产为主题的综合题是高考命题的重中之重,出现频次最高,有2017年全国卷ⅠT36、2017年全国卷ⅢT36、T37、2016年全国卷ⅠT36、2015年全国卷ⅠT36、2014年全国卷ⅡT37、2013年全国卷ⅠT37。

综合分析可知高考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种植业(如2017年全国卷ⅠT36、2017年全国卷ⅢT36、2016年全国卷ⅠT36、2014年全国卷ⅡT37)和水产养殖业(2017年全国卷ⅢT37、2015年全国卷ⅠT36、2013年全国卷ⅠT37)两个大的农业部门。

主要考查农业生产条件分析与评价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相关问题。

高考对农业生产这一主题的考查仍会是高考综合题的命题重点,其主要命题会以种植业、水产养殖业和畜牧业为重点,同时可能和其他主题相互融合进行考查。

其主要考查形式和考点如下:

(1)以区域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分析与评价,农业生产存在问题及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以及对某区域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合理性判断和分析等。

(2)以某一作物的区域分布图、作物生长习性的材料为载体,考查某地区种植该作物的区位条件,以及对该地今后发展该作物种植或开发利用等方面作出判断和评价。

(3)以区域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区域内发展畜牧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等)的区位条件和可持续发展措施等。

(4)以某种水产品的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区域发展水产养殖业的区位条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5)以某种农作物、水产品等引种为背景,考查原产地和引种地区的生产条件差异、分析引种后带来的环境问题和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017·高考全国卷Ⅲ)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班牙是欧洲发达国家中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

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位置见图a)的甲地附近干旱少雨。

1956年当地勘探到深层地下水后,灌溉农业得到发展。

1971年引入滴灌技术,日光温室(不需人工增温)快速普及,生产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出口量大增,主要出口西班牙以北的欧洲发达国家。

20世纪90年代以后,甲地温室农业进入集温室安装维护、良种培育与供应、产品销售、物流等为一体的集群式发展阶段,产品出口量加速增长。

图b示意甲地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内变化。

(1)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普及日光温室的原因。

(2)分析20世纪70-80年代甲地温室生产的农产品出口西班牙以北欧洲发达国家的优势条件。

(3)分析甲地温室农业集群式发展对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作用。

(4)你是否赞同在甲地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

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解析:

(1)可从甲地的气温、光照、降水等方面分析。

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光照充足,气温相对较高,不需要人工增温;高温季节农作物生长旺盛,但降水较少,温室可以减少蒸发,这都是甲地普及日光温室的原因。

(2)该地发展农业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其北侧的欧洲发达国家冬季气温较低,冬季蔬菜、瓜果的市场缺口大。

(3)可从保证产品质量、维护与更新设施与设备、将农产品快速运达市场等方面分析。

(4)本问为开放性设问。

若赞同,可以从当地的技术及气候条件、扩大生产规模后的效益等方面分析;若不赞同,可以从当地的土地及水资源条件等方面分析。

答案:

(1)地处地中海沿岸,冬季温和(最冷月最低气温为8℃左右),日光温室可满足蔬菜、瓜果生长需要;当地干旱少雨,日光温室可减少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蔬菜、瓜果成熟早,可反季节供应;冬季气候温和,温室设备简单,不需要加温,生产成本低;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

(3)有利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保持产品质量优势;能及时维护、更新各种设施、设备,保证生产的稳定和供应的连续;完善的销售网络与现代物流业,能将农产品快速运达市场。

(4)赞同。

理由:

当地气候条件适合,温室农业技术基础好,有一定发展空间;经济效益高,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

或不赞同。

理由:

沿海平原土地有限,地表水资源缺乏,扩大生产规模将会增加水资源、土地资源供给压力;过度开采地下水,可能导致海水入侵等环境问题。

1.(2018·厦门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食用玫瑰喜光,生长期的适宜温度为15~25℃,在云南、江苏等地均有种植。

鲜花饼是以食用玫瑰入料的云南特色酥饼,酥软爽口、花香浓郁,起源于乾隆年间,原为宫廷御点,现已成为游客到云南旅游必带的伴手礼。

H公司在海拔2000m的云南曲靖种植优质食用玫瑰,并传承古法制饼工艺烘焙鲜花饼,将销售点主要布局在昆明。

近年来,鲜花饼开始在江苏等地风靡。

苏州糕饼生产厂家计划推出苏式鲜花饼,让人们不到云南也有机会品尝鲜花饼的美味。

(1)与苏州相比,分析曲靖食用玫瑰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2)与苏州相比,简述曲靖鲜花饼生产的区位优势。

(3)分析H公司将鲜花饼销售点布局在昆明的原因。

(4)苏式鲜花饼产业的良性发展需要各方的协同参与。

请从糕饼生产厂家、花卉种植园、当地政府三方中任选一方,阐述其应采取的举措。

答案:

(1)曲靖纬度较低,海拔较高,光照较充足,夏季较凉爽,冬季较温暖且低温冷害影响较小。

(2)曲靖食用玫瑰品质较好;劳动力成本较低;土地租金较低;生产工艺独特。

(3)昆明为省会城市,人口众多;交通枢纽和旅游城市,人流量大;临近曲靖,且有高速公路相连,运输方便。

(4)糕饼生产厂家:

①选择优质原料,确保鲜花饼品质;②开展市场调研,研制符合当地口味的鲜花饼;③开展市场营销,创建品牌;④加强产品研发,开发其他花卉馅料的鲜花饼(如桂花饼)。

或花卉种植园:

①与当地糕饼生产厂家开展合作,扩大食用花卉种植规模;②减少农药施用量,生产绿色食用花卉;③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不同食用花卉品种;④发展大棚种植等设施农业,增强抗灾能力,确保食用花卉全年供应。

或政府:

①完善基础设施,节省鲜花饼产业的生产建设成本;②提供优惠政策和农业技术扶持;③健全信贷与保险体系,减少花卉种植的受灾风险;④加强花卉种植与制饼过程的监督管理,确保食品安全。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鲐鱼生活在水温15℃以下的松软沉积物的浅水水域,以水草和小鱼类为食,是长距离洄游、经济价值高的大型鱼类。

鲐鱼主要生活在24°S~47°S大西洋西岸,冬季,大量集中于拉普拉塔河河口,11月、12月向南部深海迁移,由于其数量繁多,而成为许多食肉鱼的主要食物,该鱼种2002年的捕捞量为1.6万吨,2010年后阿根廷进行人工繁育鱼苗,鲐鱼数量有所增加。

拉普拉塔河河口为世界最宽的河口,三角形水域面积3.5万平方公里,河水浑浊,多沙洲浅滩,水草丰富。

下图为拉普拉塔河口位置示意图。

(1)分析拉普拉塔河河口适宜鲐鱼生长的条件。

(2)简述拉普拉塔河河口的鲐鱼每年11、12月向南迁移的原因。

(3)请你推测鲐鱼人工养殖业发展较快的原因。

(4)你是否赞同在拉普拉塔河流域大力发展鲐鱼养殖业?

请表明态度并说明原因。

答案:

(1)拉普拉塔河入海口附近,河流携带大量无机盐注入,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三角形海域海底平坦,海水浅,光照好,水温适宜;软泥沉积和水草有利于鲐鱼的栖息与自身保护。

(2)每年11、12月,拉普拉塔河河口与南部海域相比,纬度低,海水热量吸收多,水温高;拉普拉塔河河口水域大陆性强,水温升温快,南部海域海水水深,吸热慢,水温低。

(3)对鲐鱼消费量增加,鲐鱼需求量增大;过度捕捞使鲐鱼自然繁育量减少;鲐鱼鱼苗培育繁殖技术日渐完善。

(4)赞同。

理由:

市场需求量大;经济价值高,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发展鲐鱼养殖业能够增加就业。

或不赞同。

理由:

发展鲐鱼养殖业会污染海水;破坏食物链的稳定;破坏生物多样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