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智库我国日用陶瓷的现状和展望.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55082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智库我国日用陶瓷的现状和展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最新智库我国日用陶瓷的现状和展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最新智库我国日用陶瓷的现状和展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最新智库我国日用陶瓷的现状和展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最新智库我国日用陶瓷的现状和展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智库我国日用陶瓷的现状和展望.docx

《最新智库我国日用陶瓷的现状和展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智库我国日用陶瓷的现状和展望.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智库我国日用陶瓷的现状和展望.docx

最新智库我国日用陶瓷的现状和展望

我国日用陶瓷的现状和展望

周健儿吴大选胡海泉

1、概况

1.1发展过程

日用陶瓷行业于我国是一个古老的行业,大约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于唐宋时期,陶瓷制造已相当发达,且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

宋代钧、汝、官、哥、定五大名窑,产品闻名于世,陶瓷器作为商品开始批量输出海外。

明清两代,是我国瓷业发展的历史鼎盛时期,以江西景德镇瓷器为代表,以其精美多样的产品、精湛的技艺,于全世界享有极高的声誉。

建国以前,我国陶瓷行业受到了严重摧残,一蹶不振;而此间西方制瓷业却得到了很大发展,我国的瓷国地位受到了严重挑战。

1949年10月新中国诞生了,陶瓷业获得了新生,于破残的基础上恢复且得以发展。

于党和各级政府的关怀支持下,我国日用陶瓷逐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根本上消除了“备料用石碾,手工拉形坯、燃料用槎柴,烧成靠龙窑”的原始传统的生产方法。

五六十年代期间,于“百花齐放”正确方针的推动下,日用陶瓷技艺推陈出新,继往开来,形成了以原料产地为中心的南北方各陶瓷集中产区。

各地生产出具有各自独特风采、格调迥异、繁花似锦的陶瓷品种。

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正确方针指引下,日用陶瓷科技进步出现了可喜的局面,推动着生产力向前发展;各项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不断涌现,企业改造更新有了活力,全行业呈现出蓬勃昌盛的景象;产品数量猛增,质量明显改善,行业面貌出现突破,繁荣了国内外市场。

日用陶瓷出口贸易成为我国轻工产品外销的拳头商品之一,为国家争得巨额外汇。

90年代以来陶瓷工业迅速发展,产量猛增,运营体制更加灵活多样,各主要产瓷区发展不平衡,开始出现亏损企业。

技术进步步伐放慢,全行业收益不理想。

具体从日用陶瓷产区也可看出,由于改革开放和机制的转变,地方政策的灵活多样,一些过去大的产瓷区如:

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河北唐山等国营企业生产不景气,有的甚至倒闭,使得这些产区日用陶瓷产量的排名于逐年下降。

同时也有一些新产区正于蓬勃发展,主要是机制活,民营企业于不断增加,同时这些企业注重人才、注重新产品开发、注重市场(新闻发布、招商、广告),且注重建立现代的销售网络和营销理念(建立代理商、分销商)。

例如:

广西北流、广东潮洲、福建德化、山西怀仁等由于地方政府重视且成立陶瓷行业协会,使得日用瓷生产大幅度增长。

目前广东省产量占全国第1位,广西省占全国第4位,山西省占全国第7位。

由此可看出目前全国日用陶瓷的发展有一个区域性的变化,主要是机制、体制的变化,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发展,促进了日用陶瓷工业的发展。

1.2生产方式

我国陶瓷业自建国以来发展过程基本上经历了两个阶段。

于第一阶段(1950-1978年),日用陶瓷产品市场基本于国内,以国内市场为主,属于自产自销的市场模式。

到了第二阶段(1978-2005年),日用陶瓷生产已开始步入以出口为导向的市场模式。

日用陶瓷的生产方式的变迂也基本吻合于之上两个阶段(表1)。

表1我国日用陶瓷生产方式变化比较

生产方式和项目

1950-1978年

1978-2005年

原料制备

石碾

泥料已基本采用机械加工,且已开始逐渐做到原料的标准化、专业化、商业化

成型

手工拉坯——刀压

刀压——滚压——成型——压力注浆成型——等静压成型

干燥

基本上为自然干燥

逐步普及链式干燥且引入远红外干燥等新工艺

烧成

主要为倒焰窑,60年代后兴建煤烧隧道窑

已基本普及隧道窑、间歇式梭式窑,且已建成多条高温快烧辊道窑

燃料

松柴——煤——重油

主要瓷区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已普遍使用液化气、天然气

装饰装修

手工彩绘,釉上贴花纸

釉上、釉下贴花纸和釉中彩

1.3生产规模、产量及外销

新中国诞生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和重视日用陶瓷工业。

5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5年来,我国的日用陶瓷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陶瓷企业遍布全国,形成了江西省景德镇、河北唐山、邯郸、山东淄博、江苏宜兴、湖南醴陵、福建德化、广东佛山、湛江、汕头、潮洲、辽宁海城等重点陶瓷产区;建立了陶瓷研究所、设计院、大专院校与陶瓷装备制造、装饰装修材料制造等专业工厂,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业已建立;产品品种也由日用陶瓷、陈设艺术瓷扩展到建筑卫生陶瓷、工业陶瓷及高技术陶瓷领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统的日用陶瓷行业引进了国外先进的制瓷技术和装备,使许多产区、企业的生产进一步现代化、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出口创汇增加,我国日用陶瓷工业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于逐步缩小;全国现有国有企业及集体企业约1700家,约占全部企业的21%,职工总数近40万人。

村办、民营个体企业由于受业主资金、技术和能力等各方面的影响,大多数企业起点较低,投入较少,生产的品种多数是低档产品。

我国日用陶瓷产量是世界第一,约占世界每年总产量的40%,出口量同样是世界第一。

随着行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和与国际市场的进一步接轨,日用陶瓷出口产品结构也不断改善,从过去的一般细瓷,增加了炻瓷、强化瓷、耐热瓷、骨质瓷、高石英瓷等。

2002年我国日用陶瓷产量为140亿件,出口量82.23亿件,出口换汇17.13亿美元,单件换汇0.208美元。

2003年日用陶瓷产量170亿件,出口量92.91亿件,出口换汇20.44亿美元,但单件换汇仅为0.22美元。

产品主要是中低档产品,从2001年起日用陶瓷出口比例超过50%之上,出口依存度越来越高(表2)。

但多年来单件换汇平均于0.20-0.25美元,平均达到0.30美元之上的仅有两年:

即1995年为单件换汇为0.36美元(这也是历史最高一年),1997年达到0.32美元。

而产量于1992年以后就达到60亿件之上,其中达100亿件之上有3年:

即1997年115.59亿件;2001年131.54亿件;2002年140亿件。

从之上情况可以看出我国日用陶瓷大均属于低档产品,换汇率很低,仅为国外产品的1/5-1/7。

由于出口出现竞相压价的现象,不仅使得企业利润大幅度下降,还会造成国际外贸时倾销发生,给日用陶瓷生产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使得我国日用陶瓷于国际上声誉下降。

表2我国日用陶瓷发展两阶段代表性年份出口依存度变化对比

发展阶段

年份

年产量(亿件)

出口量(亿件)

产量/出口比

依存度

第一阶段

1960

18.6

1.7

10.94:

1

9.14%

1970

19.3

4.46

4.33:

1

23.1%

第二阶段

1980

34.56

8.77

3.94:

1

25.38%

1990

52.73

12.52

4.21:

1

23.74%

1996

110.25

36.13

3.05:

1

32.77%

2001

131.54

70.30

1.87:

1

53.44%

2003

170.0

92.91

1.83:

1

54.65%

1.4进出口贸易及市场变化

各年代日用陶瓷外销贸易特征是:

50年代处于行业恢复期,出口仅限于向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换货记帐贸易。

60年代出口仍面向社会主义国家的换货记帐贸易,且开始易位启动向港澳地区出口。

70年代陶瓷出口稳步进入现汇市场的转换年代,陶瓷出口从港澳地区逐步扩展进入欧美及世界各地市场,销售至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瓷器外交之势头,供销兴旺。

市场经济开始影响流通领域,企业营销方式开始松动。

80年代以来企业运营体制多种多样,外销逐步由统一计划向多方位渠道外贸体制转移,市场经济主导企业运营竞争,各主要产区自主自由度加大,行业管理难度增大,外销价难以规范化。

我国日用陶瓷产品一直是轻工业外销的拳头商品之一,但也有少量的高档日用瓷进口(表3)

表3:

90年至93年我国日用陶瓷进出口金额表

单位:

千美金

年份

出口金额

进口金额

90年

406,978

2,671

91年

523,721

2,415

92年

625,366

13,309

93年

602,525

14,005

[注]:

资料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年鉴

从表3可知:

高档日用瓷进口呈不断增长之势,92年的进口金额比91年翻了5倍多;近十几年还于不断增长。

因此,虽说我国日用陶瓷出口量(以1997-2003年为例)连年增长,从1997年的45.62亿件,猛增至2003年的92.91亿件;而出口产品单件价则连年下跌,从1997年的0.32美元/件,跌至2003年的0.22美元,而从国外进口的日用陶瓷每件达到3美元之上,这种价格剪刀差达14倍之上,且有增大的趋势。

从出口国家和地区而论,目前我国日用陶瓷的出口仍集中于欧美,向美国出口日用瓷金额年均产约3亿美元,约占美国进口陶瓷总额的1/5。

另一方面,对市场前景较广阔的中东、南美、南非和西北非地区,仍未形成出口规模,究其原因,一是我国日用陶瓷的器形、花面均带有比较浓厚的东方文化色彩,与上述地区的非洲文化、阿拉伯文化结合不起来,难以刺激当地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陶瓷市场正于发生重大变化。

日本、英国、德国等除继续全力攻占高价位的美国市场;与此同时,之上各国相继运用资本输出及技术转移的举措于发展中国家设厂或合作生产以解决其国内面临的难题(劳动价格急剧上升、资源更加短缺枯竭、能源多数依赖进口等)。

近期出现的投资热点多数于泛太平洋东南亚地区,该地区被视为最有经济活力的21世纪的经济开发地域。

某些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也已崛起,利用本国资源生产本地特色的陶瓷器皿供应当地市场,减少低价位商品进口,逐步削减进口货源。

国内陶瓷市场伴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业升温,内销日用陶瓷需求市场出现了以下几点显著变化:

一是粗瓷和质量差的细瓷滞销,中档细瓷行销。

目前,除少数“老、少、边、穷”地区一些没有解决温饱的家庭外,从城市到农村,家庭餐桌上很少见到粗碗或破碗;一般家庭,特别是新组建家庭,基本上均有一套之上的“当家碗”、“当家茶具”,二是套装餐、茶具和酒具供不应求,用户开始讲究产品包装。

此外,受旅游业发展的推动,宾馆瓷、餐馆瓷需求强劲是日用陶瓷国内市场出现的又一新特点。

目前,我国建成和于建的高档宾馆、酒店有一千多家,年消费日用陶瓷价值逾亿元。

由于资金限制,多数宾馆、酒店无能力购买国外高档宾馆瓷,而不得不将求购眼光转向国内。

即使有经济实力的单位,考虑配套,补单困难,也纷纷转向国内市场。

我国日用陶瓷行业从国内外两个市场来看,目前应尽快进入重要的调整提高期。

尽管日用陶瓷出口逐年还会略有增加,但由于日用瓷还只是中低档产品,不能进入国际高档日用陶瓷行列,更兼发展中国家本民族陶瓷工业的崛起,将会直接影响我国的日用陶瓷外贸,不采取有效紧急的调整决策,日用陶瓷外贸将会出现一个拐点,不但于出口金额上逐年下降,出口数量也会不断下降,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我们认为,我国的日用陶瓷必须从产品质量争得高档次,以优质共识品牌抢占市场,这应是我国21世纪日用陶瓷的总体面目。

具体而言就是:

以组织研发和生产世界市场承认的高中档日用陶瓷为主攻方向高档日用瓷和日本、英国、德国等抢占国际市场,增加市场份额;中档日用陶瓷面向第三世界,且同时生产出适应中东、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受欢迎的日用陶瓷,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与此同时也注重国内日用陶瓷市场,以高档日用陶瓷阻挡国外日用陶瓷的扩张,以中档日用陶瓷满足国内广大顾客的需求。

尽管要实现之上目标会有各种困难,但我国陶瓷界只要齐心协力、奋力拼搏,就一定能逐步创造出新的辉煌。

1.5宏观政策和行业管理

1953年伊始,中国进入了“一五”国家计划建设期,于当时国家财力和物力均很不充裕的条件下,国家和中央领导就十分重视和关心我国的陶瓷行业的发展。

根据中央领导的指示,于1955年由前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所长周仁教授带领国内一批顶尖级硅酸盐专家主持开展以中国瓷均为标志的景德镇瓷器系统技艺的研究,用了不到3年的时间完成了项目攻关任务。

上述研究结论确定了当时我国日用瓷发展的主导向,这是我国日用陶瓷发展的里程碑,也是解放后首先展示日用陶瓷行业以科研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序幕。

研究结果于1958年著书发表,引起国际同行深切关注与高度赞扬,这是由我国科学家独立自主取得的研究成果。

于此基础上,经过当地科技人员的研究、发掘、整理成第一批景德镇传统名贵瓷釉技艺资料,供国家科委向前社会主义阵营多国官方交流的技术合作项目,这是中国陶瓷业技术首次“正名出国”,为国家争得了荣誉,景德镇瓷均声誉骤增,扩展至五洲。

从此科研之风吹遍了国内各陶瓷产区,纷纷组建产区的陶瓷研究所,成为本产区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及人才培养积极有效的生力军。

于我国“一五”国家计划建设期,一直至“十五”建设期止,我国日用陶瓷业就一直得到国家宏观政策的大力扶持,于国家轻工业部(后转为国家轻工总会)以及各省市轻化厅(轻工业厅)的直接领导下,日用陶瓷行业的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经费给予大量投入和支持,就景德镇市“七五”和“八五”技改项目经费便得到十几亿元的投入;“八五”和“九五”国家级日用陶瓷科技攻关项目经费总共超过3千万元。

若含其它省市的产瓷区于内,技改费和项目经费应是数倍于此。

自1979年开始,突破了国家集中统一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转型到市场经济,尤其是近十几年来,我国的日用陶瓷行业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类型的行业管理,于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和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的指导和宏观协调下,整个日用陶瓷行业正朝着原轻工业部提出的“五化”目标:

原料标准化、燃料洁净化、辅助材料专业化、生产过程现代化、产品高档化的方向发展。

技术改造和科技攻关依然于国家科技部、发改委等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继续得到大力扶持;另一方面之上两资金的筹措和注入已经是多元化、多渠道化;合资企业和民营大型日用陶瓷大中型企业也加大了技改和科技攻关的投入,呈现出“百花争艳”的可喜局面。

回顾我国日用陶瓷行业“八五”和“九五”计划建设期间,由于种种原因投入的技改费和项目经费且设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也是我国日用陶瓷行业同仁应该反思和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不争事实,于今后力争做得好点,使之产生应有的效益。

这方面我们必须向国内卫生建筑陶瓷行业等学习看齐。

另外应该值得一提的是:

由于原轻工业部撤消,行业管理的职能逐渐淡出,而代之以行业协会的宏观管理,由于协会人手少、信息手段差等客观原因,短时间内很难承担起行业宏观指导重任,又缺乏适时可操作的宏观行业技术、发展政策导向,行业自律还难以达到。

加之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标准研究与制定工作的滞后,原辅材料标准化、规划化工作的不力,检验检测与监督工作部门因迫于生存所需,难以保证对产品质量论证的公正性,机械装备的现代化进程缓慢等有关日用陶瓷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基础平台基础建设的薄弱,进一步加重了企业于发展进程中的困难与阻力。

由此产生了局部地区对陶瓷产业发展盲目性和市场竞争的无序局面,故应尽快减少仍至克服产瓷区内及各产瓷区企业间的自我残杀的价格竞争,更要尽快遏制国外市场的相互压价竞争。

否则必然会增加企业的总体成本,使效益利润更趋薄弱。

故当务之急是:

上下同心、齐心协力、群策群力尽快强化我国日用陶瓷业的行业规划和调控能力。

2、科技进步发展历程

2.1陶瓷原料和坯料制备

于我国日用陶瓷发展的第一阶段(1950-1978年)陶瓷原料制备主要方式是石碾,极易造成质量、成分和颗粒级配等的波动,故难以生产出中档日用瓷产品,更谈不上生产高档日用瓷。

进入发展的第二阶段(1978-2005年)后,陶瓷原料正于逐步实现标准化。

目前苏州青山高岭土、福建龙岩高岭土、山西大同土正是如此,已部分商品化,且向坯料、釉料标准化、商品化方向迈进。

于原料加工工艺上采用的新技术与装备有:

粘土淘洗技术、高梯度磁选技术、振动过筛技术、容量法配料、高压滤泥机使用、大容量球磨机使用、氧化铝瓷球衬板使用等等。

坯料制备极少数已采用喷雾干燥造粒。

2.2釉料制备新技术

随着快速烧成技术的应用,对釉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不断改进釉料制备工艺来提高釉料质量、增加产量。

传统的滚筒式球磨机制釉于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它难以满足新工艺、新技术对釉料颗粒度、颗粒级配及分布的要求。

用新型搅拌球磨机、环隙级配球磨机取代是理想的选择。

采用这种新型球磨机的同时,又采用锆质或钇锆质材料作为研磨介质,可保证球磨机具有较大填充系数,利于提高产量。

这两种新型球磨机较易洗涤,且能耗低、制备的釉料质量较高,可以明显减少针孔、滚釉等缺陷。

2.3成型工艺技术和装备

于我国日用陶瓷发展的第一阶段(1950-1978年)成型主要是手工拉坯或刀压。

进入发展的第二阶段(1978-2005年)后,逐步采用了一些新型的成型工艺技术和装备。

于注浆成型方面,主要是引进了一些注浆生产线。

更进一步的是采用压力注浆成型既可采用单件模具,又可实现多件模具组合式成型,还可由多件模型组成转台式压力注浆成型生产线。

它与普通注浆成型一样既可进行空心注浆,又可进行实心注浆。

成型过程可自动控制和自动记录,压力注浆成型以新型合成树脂模具取代了传统的石膏模具,避免石膏残渣对陶瓷坯体的污染。

可显著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量、保证产品具有清晰的外形轮廓和均匀的致密度。

于塑料泥料成型方面从滚压成型机配链式干燥机生产,开始逐步引进和消化吸收了盘、碟、杯生产线,且逐步得到了推广。

于冷塑料成型技术和设备方面,引进了国外最先进的等静压成型技术和设备,为异形和浮塑产品开辟了广阔天地。

于施釉技术方面:

于手工施釉的基础上,引进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施釉机,解决了回头釉和釉缕的缺陷,但这些施釉机必须用于素烧后的产品上。

2.4烧成工艺、窑炉和燃料结构

过去由于燃料结构的限制只用煤和重油,因此限制了烧成技术的提高和窑炉结构的改进。

近几年来,特别是提出燃料洁净化以后,日用陶瓷燃料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景德镇、唐山两个产区使用了城市煤气,邯郸、德化、淄博等产区使用了发生炉煤气,佛山、汕头使用了液化气、轻柴油,四川重庆使用了天然气。

总之燃料结构于不断地改变,向洁净化发展。

窑炉于向节能、轻型化、快速化方向发展。

除了传统的隧道窑外,近几年梭式窑、高温辊道窑发展很快,这两种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使用洁净燃料,窑炉使用轻质保温材料,产品实现无匣明焰烧成,产品单位能耗大幅度下降。

其中梭式窑每公斤瓷耗能于6000千卡左右,高温辊道窑每公斤瓷耗能于3500千卡左右。

与此同时更上一层楼,温差可控制于5℃内的日用陶瓷还原焰高温辊道窑已开发成功,且于国内陶瓷企业得到实际应用。

二次烧成工艺是提高产品档次的必要条件之一,于我国北方,采用高温素烧、低温釉烧工艺生产软质瓷,以唐山骨质瓷为代表,由于使用煤气隧道窑,实现了明焰无匣烧成,其单位能耗二次合计不超过4500千卡/公斤瓷,于我国南方,以中国景德镇瓷厂和重庆兆峰的产品为代表,采用低温素烧、高温釉烧工艺生产硬质瓷。

于重庆兆瓷引进高温辊道窑,使用天燃气实现明焰无匣快速烧成,素烧4.5小时,釉烧5.5小时,其单位能耗二次合计不超过1500千卡/公斤瓷,达国际先进水平。

从目前实践看,要上高档瓷必须采取二次烧成工艺,这对今后高档瓷的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2.5彩绘装饰装修

目前日用陶瓷的主要装饰装修方法是采用贴花纸,绝大多数是釉上贴花纸,有少部分青花产品采用釉下贴花纸,近几年贴花纸技术有了很快的发展,引进了电子分色仪、照像制版设备、丝网印刷设备,提高了贴花纸印制的水平,最高套色可达十种之上,印刷最细可达110线/英寸之上,基本上甩掉了平印的方法。

同时也引进了多色转移印花机,自动划线机等国外先进的印花机构,为彩绘装饰装修自动化打下了基础。

当前国际市场对日用陶瓷铅镉溶出量要求愈来愈高,对陶瓷颜料提出了低铅和无铅的要求。

山东硅酸盐研究设计院和德国赛得克企业合资引进国外颜料技术,促进了我国颜料生产技术的提高。

另外推广和应用釉中彩装饰装修技术是彻底解决铅镉溶出量的一个好办法。

釉中彩颜料经过十几年的研制已形成了系列产品,目前主要是研制和引进釉中彩烧成用的窑炉(中国景德镇陶瓷股份有限企业已引入),这样才能保证釉中彩这种装饰装修方法顺利推广。

2.6辅助材料

随着专业化生产的不断深化,石膏生产和窑具生产已经逐步和陶瓷企业分开,全国陆续出现了许多专业化的石膏粉加工厂和窑具生产厂,同时石膏粉的品种质量和窑具的品种质量也于不断增加和提高。

石膏粉有α——石膏粉、β——石膏粉、K——石膏粉等品种可分别用于注浆成型、滚压成型、塑压成型和工作母模,半成品质量和模型使用次数均有大幅度提高。

窑具除了传统的堇青石质、粘土——熔融石英质材质外,近十几年还开发且推广应用了莫来石质、硅线石质、碳化硅质、重结晶碳化硅质等新型材质。

窑具除了匣钵以外还可生产棚板、支架、仿型匣钵等新品种产品。

2.7陶瓷机械装备

目前我国陶瓷机械设备随着日用陶瓷企业的技术改造于不断发展和完善,已形成一个各有分工的比较完整的陶瓷机械生产体系,大约共50多家生产厂。

这些年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工作,日用陶瓷企业使用的机械设备大部分均可以国产化。

特别是原料加工设备和滚压成型机、链式干燥机等均可满足陶瓷生产的需要。

只是一些自动成型生产线和等静压成型设备、施釉设备、彩绘设备正于消化吸收和研制阶段,于不久的将来也一定能替代进口设备。

但目前国产设备还存于精度、材质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3、科技人材与教育

3.1科技队伍与结构

自“一五”国家计划建设期以来,我国日用陶瓷业就逐步建立起一支国家级、省级和产瓷区市级等梯队式科技队伍。

我国的日用陶瓷科技队伍主要是两个系列;一是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前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为首的院所系列,例:

轻工业陶瓷研究所(原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江西省陶瓷研究所、山东硅酸盐研究设计院、湖南陶瓷研究所和广东省陶瓷研究所等数十所陶瓷研究所。

二是以景德镇陶瓷学院、清华大学为首的院校系列,景德镇陶瓷学院是以日用陶瓷工艺与美术教学研究为主的大学,清华大学等大学设立了相应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工程系(或分院),其中日用陶瓷研究也是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除清华大学外,开设相应专业的大学还有:

浙江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南理工科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陕西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大连轻工业学院等。

这两支国内日用陶瓷科技大军总共人数约5千人,仅景德镇地区据最新统计数据(景德镇陶瓷学院、轻工业陶瓷研究所、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景德镇陶瓷研究所、景德镇特种陶瓷研究所即一院四所),科技人员:

高级职称237人,中级职称279人,合计516人。

于国内日用陶瓷大中型企业还活跃着于生产第一线的科技人员,他们于主持日常生产的同时,也不断于研究和开发日用陶瓷的新材质和新品种。

以景德镇环球陶瓷有限企业和景德镇陶瓷股份有限企业为例,近两年来他们就分别开发出中温幻彩瓷系列和高级乳白中温瓷、釉中彩中温瓷、中温玻化瓷;景德镇环球陶瓷有限企业开发的新产品已开始批量生产。

故全国日用陶瓷大中型企业的科技人员也是一支十分重要的科研队伍,总人数接近5千人。

故大学、研究院所和日用陶瓷大中型企业科技人员总数已接近万人,这是一支十分强大的日用陶瓷科技队伍,若目标明确,组织协调得当,我国日用陶瓷快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具有巨大的人才资源。

3.2陶瓷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

全国的陶瓷专业教育领域除上节提到的景德镇陶瓷学院和清华大学等十几所大学之外,还有一批大专或中专级学校,例:

江西省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轻工业学校、湖南轻工业学校、福建轻工业学校、江苏宜兴轻工业学校、山东轻工业学校、河北轻工业学校、大连轻工业学校等。

此外于各主要产瓷区,还设立了一批和日用陶瓷教育关联的高级职业学校;例:

原“景德镇六中”就更名为“景德镇高级美术职业学校”,景德镇三中和景德镇陶瓷学院合作联办了“陶瓷美术特色班”……。

综上所述,全国陶瓷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已形成国家、省市级多级联通网络结构;除普通高等陶瓷专业与职业教育之外,于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清华大学、华南理工科大学等还设立了陶瓷专业博士点,景德镇陶瓷学院也于申报和待批陶瓷专业博士点。

已经具有陶瓷专业硕士点的大学为数更多。

这些大学每年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