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语文检测题I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50935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53.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语文检测题I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语文检测题I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语文检测题I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语文检测题I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语文检测题I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语文检测题I卷.docx

《人教版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语文检测题I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语文检测题I卷.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语文检测题I卷.docx

人教版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语文检测题I卷

人教版2019-2020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语文检测题(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指出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的家乡是肇庆市人。

(去掉“的家乡”或“人”)

B.尽管老师说了很多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英语对我仍然不感兴趣。

(把后面的“英语”跟“我”对调)

C.我们必须全面改善中学生睡眠的健康水平。

(把“改善”改为“提高”)

D.新疆的棉花是全国产量最高的省份。

(把“的棉花”调到“最高”前面)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天来了,小芳和哥哥小明都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跟着爸爸妈妈去郊游。

B.同学们,一年之计在于春。

我们正当青春年少,要珍惜这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吧!

C.你说话和气一点行不行?

老是这样咄咄逼人,谁还愿意跟你交流呢?

D.这鬼天气,淅淅沥沥的雨还停不停?

3.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须有冒险进取的精神。

    。

    。

    。

    。

这个世界是给我们活动的大舞台,我们既上了台,便应该老着面皮,拼着头皮,大着胆子,干将起来。

①俗语说得好: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②我们须要认定这个世界是很多危险的,是不太平的,是需要冒险的。

③我们要做一个人,岂可贪图自在;我们要想造一个“少年中国”,岂可不冒险。

④世界的缺点很多,是要我们来补救的;世界的痛苦很多,是要我们来减少的;世界的危险很多,是要我们来冒险进取的。

A.②①③④

B.②④①③

C.①③②④

D.①③④②

4.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妖娆(náo)    风骚(sāo)   不二法门     理至易明

B.旁鹜(wù)    骈(pián)进    强聒不舍     冲耳不闻

C.憎(zèng)恶   秘诀(jué)     人才倍出     断章取义

D.亵(xiè)渎      羡慕(mù)      销声匿迹     随机应变

5.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fǒu)),不宜异同。

(《出师表》诸葛亮)

B.便要(yà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桃花源记》陶渊明)

C.当余之从师也,负箧(qiè)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D.“往之女(nǚ)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富贵不能淫》)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子夜昙花》一文,完成小题。

子夜昙花

(1)恩师过世。

其子邀我去拿些物品,留作永久的纪念。

于是,我去他家搬回一株昙花。

(2)也许是对老师的感情难以割舍吧,总觉得世间万物,包括花魂鸟魄,冥冥中可以沉默交流。

人离开了,见不到了,但他在我心中,于是便存在。

(3)昙花搬回来,静静紧靠屋檐下数月。

自春入夏,人花无语,岁月无声,只有偶然翠绿,显示出它对环境的适应。

新叶缓慢自旧叶中长出。

黑斑渐褪,花树重新有着雍容气度,一如恩师寡言的性格,在低调行事风格中,始终带着浓郁而清晰的自信。

我对花树没有期待,它存在,我已心满意足。

(4)就在寻常一天,竟意外发觉昙花已垂首含苞了。

(5)何等蓦然而来的惊喜!

不是花开花落,而是花的讯息。

像久别的人,传来心花怒放的约会,直教人朝夕亟待。

(6)久闻昙花只开一夕,是最初一夜,也是最后一夜。

充满生命奋发与无常的哲理,便决心迎接它来临的启迪。

(7)那几乎是即时降临,一旦发觉满蕾的翌夜,便有如忍俊不禁的笑容,迫不及待地绽开。

黑暗夜晚,洁白花朵,如冬天雪夜,没有月光,星星也暗淡。

(8)犹如一张昂首的脸,花容就是一世青春。

然而此花与众不同,它的才情志向极端隐秘,因而选择了寂静无人之夜,不屑在白日与红尘争艳。

(9)它极端美丽。

尤其在孤独时,要在众芳国里遗世独居,又是何等勇毅果决?

花开之夕,遂自有清雅幽香。

香随夜转浓,弥漫四周,有如昭告天下:

在这一夜里全世界只有一种花香,为一个人。

为了此夜,必须是另一朵花,另一种香。

永远没有重复,像一段情,或一个名字。

(10)它的性格极其刚烈。

它幽雅绝俗,不只有意逃避四周繁华,甚至鄙弃热闹,喜欢冷清。

(11)它一夜尽情绽放无悔。

花期虽短,绽放姿态却极为狂放,有一种壮士舍身之悲壮。

但每年花季有如转世,无悔依然。

(12)我随即发觉,即使在短暂漆黑夜里,它的笑容已日渐难以为继,并带着英雄的疲惫。

本来雪白如银的花瓣,光芒四溅,几可灼伤人目;而后却是慢慢苍白如纸,只隐约露出些许其原来的风骨神韵。

这一张脸,我想我最熟悉,最会为之伤心垂泪。

那不只是物伤其类,更是命运中许多注定的无法回转和挽留。

(13)生命的确如此!

许多灿烂时光,有如昙花一现。

花开刹那,如幻如梦,花不知自己在盛开,梦中人更不觉自己在幻梦。

惟有梦醒花凋,方悉前尘过往。

我知道今夜花会尽情怒放,正如黎明一定会来临。

(14)辞世恩师如此幻过,今日我也如此梦过,将来我的学生还会如此幻梦下去,最终我们便会一一走入夜里。

留下一生的纪录,其实不过是花与夜的争辉。

6.作者写到“我对花树没有期待,它存在,我已心满意足”,继而又说“何等蓦然而来的惊喜”。

作者“心满意足”和“惊喜”分别是何原因?

7.文章开头和结尾部分写了恩师,而中间部分却写昙花,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8.联系本文内容,谈谈你对第六段中划线句子“充满生命奋发与无常的哲理”的理解。

9.读了本文,谈谈你对生命的认识与感悟。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完成下列小题。

大地的恩典

杜怀超

①江南,我时常遥望家乡的那片竹林。

②对于竹子,我处于一种远距离的仰望或者审视中。

它于我,或如千年的深潭,或如捉摸不透的阵风,空行处唯有水声一般漫漶过来:

竹林深似海。

这也不是雨打竹林的声响,猜不透道不出其中深藏的未知和遮蔽的隐语。

③对于竹子,父亲与我看法截然不同。

父亲是从一根竹扁担开始与竹耳鬓厮磨的,磨得光亮的半月型长扁担,与父亲时常纠缠在一起,使得父亲瞬间有了担山填海的力量,一种承担着苍茫大地的力量,养活了一家人的生活。

父亲和竹子挨得那么近,皮肤挨着皮肤,骨头连着骨头,以至在手搬肩扛之间,我听到了骨头与竹节的窃窃私语声。

当然,父亲总是默不作声,至疼痛处他也只会咧嘴一笑。

④我不理会父亲对竹的迷信和虔诚。

在我六岁开始扶起歪歪斜斜的竹毫,在宣纸上战战兢兢地涂抹下重重的一笔后,弃笔逃离。

但父亲就像老鹰捉小鸡般又把我抓回来。

我老老实实地重新捡起竹毫,继续在宣纸或者红纸上描摹虔诚、图腾和吉祥。

⑤父亲也完全不理会我的委屈,他只纠结我对竹毫的亵渎和无知,以致多多年来,我一直在书桌前,挺直身子,坚守着对竹毫的执笔姿势。

父亲呢,在门前的田畴上,种下一片竹林。

四季里,把竹子枝条捆扎起来,做一柄扫帚,在旷野里扫荡着秋天。

⑥我是在历史的河流里认识竹简的。

最初的文字里,竹简是一座立体凝固的雕塑,在时间的刻刀里留下他们刀砍火烧的背影。

父亲不懂竹简,即使竹叶大的象形文字,他也是看不懂的。

但这不能阻止他对文字的向往。

在我夜晚习字的空闲里,他也会郑重地拿起竹毫,在空中比划一番,那举止与深情,分明是我多年后仰望庙宇般的神圣或对万物生灵般的虔诚。

确实也是,一行行端庄的文字,当我们给予它生命,谁能窥尽其中的叱咤风云?

在竹简深处,或者说在竹海深处,父亲是无法窥知内部世界的,诸如竹子的暗语与象征,比如它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此父亲是一片茫然。

⑦父亲要做的就是怎样从文化的战场转移到生活的舞台上。

对文化他没有发言权,而在生活的漩涡里,他就是自己的主宰者。

他可以从竹枝上取下一节,打磨成祖母手中的捻线陀,纺麻线、棉线;他可以用竹片打制成厨房里的砧板,甚至可以花上十天半月的时间,用上好的竹青编织成憩息的竹席、躺椅之类。

父亲对竹席有着独特的情怀。

即使在农历的五月或者秋收正午,只要有了它,疲惫与艰辛就会逃得无影无踪。

累了就和衣而睡,醒来则投入劳作。

他侍弄庄稼、竹子的模样和我在纸上写生字没有两样。

在旷野里不停劳作、奔跑的父亲,正是一棵竹子,一棵在风中奔跑的竹子。

在一起十年的光阴里,凄风苦雨,冰刀霜剑都没有折弯它,即使在最黑沉沉的深夜里,依然发出铿锵的回音。

⑧父亲对竹子或竹制的事物,总是有着命里的熟稔和暖温。

即使老了,他依然握一支竹质拐杖,继续保持挺拔的身子,在大地上行走。

他从老家来江南,看到我书房里摆放一盆花草,我告诉父亲它叫文竹,他竟然不以为然。

看着眼前纤弱的盆中之竹,他迷茫的眼神里还有一丝轻蔑。

文竹,文竹,这也能算竹?

是的,一段文字的力量怎么能比得了一件竹器的重量,也没有春笋从大地深处,穿破一冬的禁锢,直刺云天的竹子。

父亲临回老家时,居然在门前给我种上一丛竹子。

⑨心情低谷时,我总会搬一竹椅,陷在里面看父亲种的竹林。

当竹子看我时,我不知道父亲是不是在老家也一样地打量着我?

父亲曾对我说过,竹子是很神秘的,一夜之间可长高一米呢,最终同大树般高大,它还能开花呢。

事实上,见过竹子开花的人并不多,以至于不少人认为竹子根本就不开花。

父亲说这话时发出罕见的叹息声。

后来我才知道,竹子终身只开一次花,花上数年、数十年的时间积蓄,一朝迸发,然后死去。

花期就是死期。

对着老家的方向,我泪眼婆娑。

⑩我很少给父亲买什么礼物,一是他会心疼我花钱,二是他的喜好我也不甚清楚。

后来我给他寄去产于江南的礼物——一整套用自然生长的竹子提取原生态纤维素制作的衣物,他竟甚是欢喜。

父亲一生爱竹,就让竹子从他的手足、皮肤、血脉和骨骼出发,与父亲融为一体吧。

父亲来电说,这衣物有竹子的味道呢。

我哑然失笑,如果夜晚仔细倾听的话,它还会和你一同呼吸呢!

⑪念及此,我看到一株高大挺拔的竹子,正走向大地上菩萨般的父亲,直至生命深处,随即竹涛涌来……

(节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0.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第⑩段中“我”为什么给父亲买了一套用竹纤维制作的衣物。

1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

12.请从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的句子。

13.阅读全文,说说你对文题“大地的恩典”的理解。

三、文言文阅读

湖心亭看雪

张 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日: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湖中人鸟声俱绝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3)及下船

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1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独”字是全文的中心词,充分展示了作者屡试不第后怀才不遇的愤世之情和不随流俗的高洁情怀。

B.湖心亭巧遇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将人与景有机结合起来,为冷寂单调的景物注入了生机。

C.文末引用舟子的话既包含了对“痴”字的赞赏,也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愁绪。

D.同样写出游,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尽显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豁达,本文则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

四、诗歌鉴赏

(题文)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7.(小题1)“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中“最、绝”二字用得好,请说说它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18.(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名著阅读

19.名著题。

按照情节排序,把字母填在相应位置上。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   、  、  、大闹野猪林。

A倒拔垂杨柳、B大闹五台山、C火烧瓦罐寺、D大闹桃花村

六、综合性学习

20.综合运用。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人生在世,离不开朋友。

然而,大千世界,鱼龙混杂,友分益损。

古人这样告诫我们:

“匹夫不可不慎取友”,可见,如何认识和选择朋友,是十分重要的人生课题。

初一年级开展“学名人,交挚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1)诚实真心待朋友

古代文人在送别朋友时,喜欢喝酒吟诗进行饯别,请打开记忆的闸门,写一句表达友情的诗句。

(2)自我介绍交朋友(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名字用XX代替)

假设老师把你安排与林芳同桌,你很想与她交朋友。

于是你主动走到她的面前,说:

                   

(3)擦亮慧眼选朋友

历史上有很多挚友佳话,例如:

(横线上填人名)

知音之交——伯牙和         刎颈之交——廉颇和蔺相如

忘年之交——孔融和祢衡     生死之交——     、张飞和关羽

21.解释下列通假字。

(1)始一反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之不惠(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河曲智叟亡以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厝朔东(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无陇断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

22.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孤岛,失去了陪伴,也失去了生存的意义。

请以“陪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二、现代文阅读

1、

2、

三、文言文阅读

1、

四、诗歌鉴赏

1、

五、名著阅读

1、

六、综合性学习

1、

2、

七、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