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近十年社区老年教育研究文献综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49686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近十年社区老年教育研究文献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关于近十年社区老年教育研究文献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关于近十年社区老年教育研究文献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关于近十年社区老年教育研究文献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关于近十年社区老年教育研究文献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近十年社区老年教育研究文献综述.docx

《关于近十年社区老年教育研究文献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近十年社区老年教育研究文献综述.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近十年社区老年教育研究文献综述.docx

关于近十年社区老年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

社区老年教育是老年教育领域优先发展的方向和基础。

就近10年(-2021)社区老年教育文献的前沿研究状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评析,其中,关于社区老年教育基础理论问题、关于相关研究成果的决策服务与应用价值、关于社区老年教育模式、以及社区老年教育体系研究等方面的前沿视点,对于促进社区老年教育前瞻性研究、推进老年教育深层次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

关键词:

社区老年教育;文献研究;综述

老年教育既是贯彻国家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而社区老年教育则是打通发展老年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最后一公里的基础工程。

作为一个新兴的教育领域,虽然处在成长期,但也逐步为社会和学界关注。

本文就近十年(2006-2016年)有关“社区老年教育”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对社区老年教育领域的主要视点,作一综述和评析,以期对社区老年教育的前沿与前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把握,旨在促进研究、繁荣学术。

一、关于文献研究的检索概况

在中国知网上,查阅近十年(2006-2016年)有关“社区老年教育”的研究文献,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有751篇,在“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有60篇,在“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有31篇。

总的看来,由于社区老年教育的产生、发展的时间不长,因此,相对于其它类型或学科的研究文献,在数量及品种方面都要少得多。

足见这是一门年轻初生的学科专业领域。

二、关于文献研究的表象分析

(一)研究涉及的范围

大体有这么几类:

第一类涉及全国范围的老年教育研究,如王英撰写的《中国社区老年教育研究》,潘澜的《我国老年教育社区推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陈乃林的《中国社区老年教育基于本土实践的理性反思与发展前瞻》等;第二类针对地区范围的老年教育研究,如华东师范大学谢伟的《上海市社区老年教育研究》,乔维德的《无锡市社区老年教育现状调查》,周朝东的《南京市社区老年教育调查与思考》,东北师范大学李淼撰写的《吉林省老年教育发展研究》等;第三类是从城乡关系的维度对社区老年教育的研究,如四川师范大学梅蕾撰写的《我国城市社区老年教育研究》,南昌大学简单撰写的《江西省城市老年教育发展对策研究》等。

第四编著类,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在对现有的社区老年教育实践进行调研梳理的基础上,编纂了《社区老年教育调研报告和案例集萃》(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年10月出版)。

《集萃》既是我国社区老年教育概貌与风采的展示,也是我国社区老年教育发展最新成果的体现。

从本书的调研报告及案例里,可以看到,通过社区老年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和不断探索,适应区域特点的社区老年教育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正在逐步建立,富有鲜明特色的社区老年教育模式正在逐步形成。

各个案例在社区老年教育的教学、学习、社团、活动等诸多方面,都带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鲜活的地方特色,具有典型性、启迪性,还具有可借鉴性和复制性。

(二)研究所持的视角

第一类属于应用理论研究。

如杨启村的《发展社区老年教育应对人口“三化”高峰》,黄淑萍《论社区老年教育和老年教育社会化》,刘颂《关于社区老年教育特点的研究》,高娟的《社区老年教育模式研究》,段寅雪的《我国城市社区老年教育模式构建研究》,谭文静的《充权取向的低龄老年人社区教育模式初探》,如赵俊清《多点切入,老年教育活起来》,罗玉华的《老年学习团队成长研究》,鲍忠良的《社区教育视野下的老年教育问题与策略探究》,陈乃林的《中国社区老年教育基于本土实践的理性反思与发展前瞻》等。

第二类属于中外比较研究。

如王英的《中外老年教育比较研究》,吴东晖的《闽台老年教育比较研究》,李学书的《中外老年教育发展和研究的反思与借鉴》等。

有的论者,还从国外社区老年教育研究中,揭示对我国社区老年教育的启示,如韩树杰的《美国老年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日本老年教育的实施方式及其启示》等。

这些研究视野比较开阔,一般都从理论取向、基本模式、课程设置三个维度,分析中外老年教育发展的差异和优势,以期借他山之石攻玉,对我国老年教育发展提供一定的具有前瞻性的启示。

(三)研究秉持的方法

从这次检索的论文看,大部分都属于实证研究方面,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开展问题研究和理论分析、对策研究和发展趋势预测,对于社区老年教育具有指导意义。

也有个别的论者,开展了另类研究(质性或质的研究),如华师大高志敏教授指导的王仁的博士论文《老年生活中的老年学习及其相关性分析――基于若干老年学习者的访谈故事》(2014),主要基于个别访谈的叙事研究,重点选择了五位老年人“生活中的学习故事”,开展了深入的访谈和“本土”描述,并就此对老年学习源于老年生活、融入老年生活、丰富老年生活,进行了深入的相关性分析。

这种研究方法与形式,与众多的实证研究比较,把具体的生动丰富的个别访谈和学习故事,与相关性的理论分析结合起来,可谓另辟研究蹊径,令人耳目一新。

三、关于主要研究观点综述

(一)关于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1.关于概念界定。

杨启村认为,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和生命质量,对生活在社区中的老年人进行影响教育,促进老年人的社会化的过程就是社区老年教育。

王英(2009)将社区老年教育定义为:

在社区范围内开展的,以老年人和准老年人为主体的,旨在满足其教育需求,保障其受教育权利,增强其生存发展能力,推进其社会参与和全面发展,并最终实现老年人和准老年人与家庭、社区和社会和谐发展的为老服务活动。

谢伟(2012)认为:

社区老年教育是指社区教育中针对老年人提供的教育服务活动。

可以看出,杨启村强调影响教育和促进老年人社会化过程;王英强调社区老年教育的地域性以及教育服务、为老年人“赋权增能”。

谢伟则专指教育服务。

段寅雪(2012)还认为:

社区老年教育并不是将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做简单的加法运算,对其概念的重构,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

首先,要结合当前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的背景,通过严密的逻辑演绎和论证,运用科学规范的语言,对社区老年教育的概念进行深入探讨,揭示社区老年教育理论的规律和特质,形成精准的概念界定。

其次,通过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界定的方式,确定专门化的研究视角,以专业化和深入化的领域观念,树立社区老年教育专注务实的研究品质。

最后,从现实社会的大量相关实践中,抽取社区老年教育的相关命题,使社区老年教育的研究扎根于我国当下社会发展的实践土壤之中,构架具有中国特色与风格的社区老年教育的专业化体系。

段寅雪还强调,应遵循“以人为本”的方针,以老年人为中心,以实现老年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分析他们的特点与教育需求,探索社区老年教育的发展定位与前进方向,锁定老年人丰富多彩的人生经验,紧扣老年人五彩缤纷的精神世界;对于社区老年教育的发展而言,不宜处于割裂和静态的研究层面上,只专注于一时一地的实践总结和归纳,而应该更加注重系统性和动态意义上的深入研究,以多维共进的研究生态,提出指导社区老年教育实践发展的新的理论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系y观和发展观的必然延伸,也是社区老年教育问题研究的趋势所在。

概念是认识的一个知识单元,一个基础的思维方式,应该力求简明扼要。

笔者认为:

首先要把社区老年教育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其次必须把握三个最基本的要素:

一是外延,也就是地域(范围),二是对象,即为什么人;三是内容,即做什么?

第三还要注意界定尽量简明扼要。

如是,能否给社区老年教育作如下的界定:

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面向老年人群,所开展的教育服务活动。

关于相关概念的关系,有的把社区老年教育作为社区教育的一部分,有的则作为老年教育的一部分,认识的视角不完全一致,但形成的共识是都认为:

社区老年教育是社区教育与老年教育的结合体或重叠部分。

2.关于理论基础。

王英(2009)“中外老年教育比较研究”,指出国外老年教育理论主要有:

(1)权利理论。

特别是198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老年教育越来越强调对老年人的“赋权”、“解放”作用;

(2)福利理论,大多数西方国家都把发展老年教育作为一项社会福利事业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当中,从国家责任角度强调国家保障老年教育的义务;(3)自我完善理论,注重老年人的参与教育、自我教育和互助教育;(4)终身教育理论,指明了老年人也与其他年龄段的人口一样享有不可剥夺的受教育权利;(5)社会参与理论,从老年人个体角度,强调老年人的受教育权利,是社会成果的分享者和社会发展的参与者。

社会参与理论是积极老龄化目标的核心内容,也是当前西方国家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教育实践最重要的理论。

高娟认为社区老年教育是一种独特性质的教育,因此将受教育机会均等、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社会教育和闲暇教育以及健康老龄化作为社区老年教育的理论支撑。

老年教育的理论取向是老年教育发展的价值定位和根本方向,其实质是老年人被整个社会置于一个怎样的价值地位,明确和把握老年教育的理论取向是促进老年教育发展的前提和关键。

因此,理论取向的选择应是中国发展老年教育、构建积极老龄化社会,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些学者通过开展中外老年教育比较研究,介绍了不少国外老年教育的先进理论,对开展我国社区老年教育,无疑是一块足以攻玉的他山之石,相形之下,我国实证研究较多、而理论研究缺失的现状,更是一种紧缺资源的价值体现。

(二)关于社区老年教育特点和功能定位

在类似的实证调查研究成果中,谢伟对上海市宝山区的调查,是属于比较科学翔实的典型调查成果,事实清楚,信度效度较好。

从这份调查中,可以看到宝山区社区老年教育如下一些主要特征:

一是采取区、街镇、居村三级办学,形成老年教育网络,老年人参与教育的覆盖面及比例达到35.9%,在全国各省市区的县市区是比较高的,堪称全国社区老年教育一个样本;二是从街镇与居村两个层面,老年人参与教育41%与59%的比例来看,说明越到基层老年学员所占比例相对越高,验证了老年人就近学习的特征,老年人更愿意选择在家门口接受教育服务;三是社区老年教育绝大多数集中在非学历教育及生活休闲类课程,体现了老年人以休闲娱乐为特征的快乐学习理念;四是就学习的频度而言,老年人年均参与学习的学时数和课程数,都属于比较高的,集中反映了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老年人热爱学习、积极参与学习的鲜明特征。

总之,这份调查研究的结果,比较集中地反映了社区老年教育的若干典型特征,也反映了社区老年教育的走势和未来前景。

刘颂“关于社区老年教育特点的研究”,认为社区老年教育的独特之处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参与性。

社区老年人是社区教育的办学主体,即社区教育的组织者、管理者、实施者和推进者;第二,邻里性。

社区老年教育是社区老年人“家门口的教育”,往来方便快捷无障碍,彼此相邻而居,极具邻里友情;第三,包容性。

社区老年教育将更多地考虑老年人的特殊性,以贴近老年人的需求来架构老年教育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的个性需要,具有充分的弹性和灵活性。

刘文对于社区老年教育特点的概括比较贴近实际。

王仁的博士论文,通过对老年生活中学习故事的访谈,感悟到只有回归丰富的老年生活世界,才可能探寻老年学习活动的价值与意义,从而揭开老年学习与老年生活的这一扇窗,给人们带来二者相关性的深入思考,同时还提供了一种对老年学习现实境遇与未来发展走势的自我认知与思考方式,对于推动老年学习深入持续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提供思维借鉴,进一步透过老年学习与老年生活这一窗口,探寻老年教育的内在价值与意义,引发人们深思。

关于功能定位,高娟(2011)认为社区老年教育具有:

满足老年人教育需求和再社会化,加强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功能;社区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体现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推动教育结构改革,对教育本质的一种回归;发展老年产业,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维护社会稳定与发展。

黄淑萍《论社区老年教育与老年社会化》(2008)认为,社区老年教育具有对老年社会化的功能,有助于老年人实现角色转换,适应新的角色;有助于老年人调适社会关系,尤其是与社区同龄群体间的关系;有助于老年人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曹海涛(2011)从社会分层和公平的视角,就“文化弱势视阈下的社区老年教育”进行研究,指出:

要针对老年人群因文化知识的陈旧、文化心理的固化、文化传递的逆向三个方面造成的文化弱势,提出了改善社区老年人文化弱势的对策:

构建信息型社区,丰富老年的文化知识内容;构建文化型社区,塑造老年的文化参与心理;构建学习型社区,注重老年的文化多元互动。

从一个视域,提醒人们要重视老年人群的个性特点(弱点),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扬长补短,以提高老年教育的有效性。

(三)关于社区老年教育研究的应用价值

刘廷欣(2007)“城市社区老年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一以诸城市为例”,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在对诸城市老年人口受教育的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找出了城市社区老年教育的存在问题:

一是愿望与现实反差较大。

在203份问卷中,76%的被调查者认为老年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表示愿意参加老年教育活动占89%,但实际参加过活动的仅占30%,两者形成了较大反差;在问及原因时,72%的老年人认为老年教育活动设备不齐全,老年人只好坐在马路旁边聊天、下棋,说明我国即使条件相对较好的城市,社区老年教育也不能满足老年人需求。

二是管理体制不顺。

调查发现,老年教育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一般由老干部局、老龄委、文化、教育等几个部门管理,关系不顺,出F交叉管理、政出多门、相互推委的现象,导致老年教育存在的许多问题无法解决,严重制约了老年教育的发展。

三是老年教育经费短缺。

在被调查的密州街道里有企事业单位106家,只有一所市民学校真正开展老年教育活动。

在对居委会工作人员的访谈中(访谈内容见附录4:

访谈记录二、三)了解到,街道从未拨给他们老年教育专项经费。

由于教育经费的短缺,老年教育很难开展,居委会也没有专门的人负责老年教育工作,所以事实上大多数小区的老年教育活动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

居委会供老年人活动的老年活动中心,也因为经济方面的原因,真正发挥作用的很少,其中一些闲置没用,大部分被转租出去了。

老年人对此现象极为不满,抱怨说连起码的活动空间都没有,更别提开展教育活动了。

我国老年教育既无专门的政策规定,也没有专项经费,基层居委会没有经费用于发展老年教育活动,老年人本身能力有限,使之成为制约老年教育活动发展的瓶颈。

四是居民满意度低。

对老年教育满意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的老年人对教育活动非常满意,10%表示满意。

表示不满意的占49%,很不满意的占25%,其余的15%对老年教育现状的满意程度不知道。

这组调查结果证明老年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张如敏(2012)以宁波社区大学老年教育中心为例,对宁波城市1147名老年学员的教育需求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

选择陶冶情操、广交朋友的超过半数,反映了老年学员在满足物质生活需要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日益增长;选择增长知识的比例比较也较高,这反映了老年学员渴望弥补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的知识缺陷。

从办学目标,学员选择让学员高兴、让学员满意的占59.6%,反映老年学员追求人生快乐的愿望。

对学校管理服务,选择满意的占67%;选择基本满意的占32.4%;对教师教学很满意的占85.4%,基本满意占13.3%。

调查的数据为正确确立办学目标、优化专业结构,合理设置课程,加强教学针对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上述刘廷欣和张如敏的实证调查,也反映了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不平衡性,从2007年到2012年的时间跨度,社区老年教育发展逐步向好的现实,反映了我国逐步重视并加强老年教育的常态趋势;而不同地区间的差距,则是必须引起政府在指导和管理方面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

3.变化趋势研究,为社区老年教育管理创新提供了先导性信息支撑。

周朝东《南京市社区老年教育调查与思考》(2011),把目光聚焦在社区老年教育的深层变化与发展趋势上,发现南京市社区老年教育一些深层变化,一是老年学员学习目的指向,正由促进身心健康跃升到提高生命质量、实现自我价值、服务于社会;二是社区老年学员的结构显示出低龄化、高学历和退休干部多的特点;三是老年学员的学习诉求,不仅表现在选学专业上,而且表现在他们所希望的教学方式上。

随着无锡市城市社区建设的不断发展,S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情况正在不断改善,并呈现出良好的参与态势。

从参与的广泛性来看,作为社区参与的主要力量,各种类型的老年居民都己不同程度地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参与内容也从过去仅限于一些简单的健身娱乐活动逐步向社区政治、社区文化、社区服务、社区治安、社区环境等全方位展开;从参与的效应来看,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和参与意识正在逐步增强,主动参与的比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从调查问卷所显示的数据上可以看出,S社区各类型老年居民在社区参与方面有一定的共性,参与形式大多是组织参与;参与意愿较多的是动员参与;参与渠道主要是通过参与社区活动;整体参与率比较低,满意度普遍不高。

差异性主要表现为:

不同类型的老年居民参与内容表现出不同的偏好,男性老年居民、60-69岁的老年居民、文化程度较高的老年居民、中共党员老年居民、户籍在本社区的老年居民、居住时间较长的老年居民、曾在机关或事业单位工作的老年居民、收入较高的老年居民比较偏向于政治参与和管理参与,而女性老年居民、70-79周岁的老年居民、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年居民、政治面貌为群众的老年居民、非本社区户籍的老年居民、收入较低的老年居民则偏向于文化体育参与;此外,在参与动力、参与形式、参与意愿、参与渠道、参与率和满意度方面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从调查看出,文化程度较高、年纪较轻、中共党员、本社区户籍、居住时间较长、曾在机关或事业单位工作、收入较高的老年居民对于社区活动的参与情况相对较好。

但就总体而言,老年居民的社区参与还处于初期的初生阶段。

如何调动老年居民社区参与的积极性,对不同的老年人群,有针对性做好工作,这是一项深入细致的社会工作好,同样待遇社区老年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

朱鸿章(2012)博士论文《社区教育政策与公民学习权保障的研究》,就政策研究的视角,对社区教育政策与公民学习权的保障进行研究,认为社区教育发展应在终身教育的框架体系下,充分保障社区居民的学习自主权、学习条件保障权和自身个性的发展权,相比之下,现实工作中仍然存在较大问题,缺乏教育的权利意识,缺乏稳定的师资队伍,必要经费的短缺、教育资源不足、内容和形式的单一等,从而导致了社区居民参与率低、主体意识淡薄以及基本学习权难以得到保障。

从政策角度分析其原因发现,行政主导性的色彩较浓、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社区教育保障体系尚未形成、政策的执行力度较弱等。

为此,建议推进社区教育理念的提升,加强学习权保障的政策意识;完善政策,构建以保障公民学习权为主的社区教育体系;科学管理,建立公民学习的社区教育保障机制;深化内涵,丰富以公民学习为主的社区教育内容,以保障公民学习权的落实

(四)关于社区老年教育模式

段寅雪(2013)的硕士论文“我国城市社区老年教育模式构建研究”,U述了我国城市社区老年教育发展模式构建的时代诉求,分别从“老有所养”的构建目标、“老有所为”的构建宗旨、“老有所乐”的构建方式三个方面,阐述了我国城市社区老年教育模式构建的社会趋势,彰显了我国城市社区老年教育发展模式构建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在此基础上,就我国城市社区老年教育发展模式的构建框架:

明确了动态学习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并从构建“以民生为本”的城市社区老年教育政策体系,构建“以民意为根”的城市社区老年教育运行机制,构建“以民情为源”的城市社区老年教育人文环境,设计了发展模式的架构。

不过,段寅雪的研究,就构建模式的社会背景、相关领域、构建原则等背景性、铺垫性的阐述占了相当大的篇幅,同时,诚如本人所述,由于获取信息与数据有限,实践基础薄弱,所以所谓城市社区老年教育模式内涵描述比较粗疏,主要还停留在理念设想层面,并不足以构成现实的模式研究成果。

周林芳提出的建设“养、医、为、学、乐”有机结合的社区老年教育模式,对“五有”作了新阐释:

“老有所养”不仅指物质上的保障,更包括精神上的“养老”;“老有所医”不仅指治病,更是指在社区老年教育中通过参加活动,抛弃不良生活习惯,掌握更多保健知识,把身体调节到最佳状态,减少得病几率;社区老年教育的“老有所为”,可以使他们在社会发展中依旧发挥重要的作用;“老有所学”能够丰富“老有所养”的内涵,增进“老有所医”的效果,开发“老有所为”的能力,提升“老有所乐”的品味。

高娟(2011)硕士论文”社区老年教育模式研究”,指出“社区老年教育是依托社区和相关资源开展的包含老年学校教育、老年活动中心、居家入户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的总和。

”探讨了社区老年教育模式问题,包括老年受教育者的教育和老年服务人才的教育培训两个部分,视角虽有拓展,但对社区老年教育模式语焉不详。

吴盛雄,周洪珍(2014)“老年教育融入社区教育的路径及模式与策略研究―以福建省为例”,认为完善的社区教育网络体系为老年教育发展提供基石,老年教育融入社区教育,是老年教育社会化发展趋势所在,有利于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学习需求,构建老年学习共同体。

指出要以观念为导向,深化认识,准确定位;以阵地为中心,整合资源,优化环境;以活动为载体,丰富内容,广泛发动;以制度为保障,完善机制,联动发展,从而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协同、资源共享、志愿者服务,老年人广泛参与”的社会化老年教育新模式。

”该文提出构建老年教育融入社区教育的社会化老年教育模式,分析正确,思路清楚,务实可行,但在业界已成共识,新意似乎不够。

陈乃林(2016)对我国社区老年教育的发展模式作了最新的概括:

积极发展老年学校,形成机构化社区老年教育模式;培育老年学习社团,形塑老年团队自主性学习模式;发展老年远程教育,拓展老年群体数字化学习模式;依托社区养老机构,创新发展社区养教结合模式;参与服务社会需求,打造社区志愿服务实践学习模式。

王英(2009)介绍了国外老年教育几种主要的模式,一是由高等院校创办的第三年龄大学及其衍生发展的函授老年教育、远程老年教育和网络老年教育;二是依托社区建立自我管理模式的老年教育组织(如美国和加拿大等国);三是由老年人自发组织的老年教育(如英国),参加者自由组合相互教授技能;四是福利行政部门创办的老年教育(如日本都道府县福利部门采取委托的方式开办的老年教育);五是非政府组织或民间投资开发的老年教育(如在英国和澳大利亚);六是各种传媒开办的老年教育节目及图书馆等公共服务机构提供的老年教育服务(如瑞典图书馆为老年人提供送书上门服务)。

中国的老年教育模式主要有:

老年大学;社区老年教育;老年人自发组织开展的老年教育;还有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开展的老年教育,和公共文化机构提供的老年教育服务。

通过中外比较研究,国外老年教育重视推动非政府组织和民间机构参与老年教育,而中国老年教育强调福利性,行政化色彩还比较明显;国外的老年大学多由高等院校创办不同,中国高等院校很少介入老年教育领域;西方国家的公民社会相对发达,老年人自发组织的教育活动多基于老年社团组织,自助性和自主性比较明显,而我国则比较薄弱;如此等等,都需要我们思考借鉴。

(五)社区老年教育体系研究也有所涉及

从现有的文献检索中,关于社区老年教育体系建设的探讨较少,个别的也做了一些尝试。

如王英认为,从构建社区老年教育制度保障体系入手,从完善社区老年教育法律体系、完善社区老年教育政策体系、完善社区老年教育政策实施体系和制定社区老年教育的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四个方面论述了社区老年教育的体系建设

段寅雪(2012)认为,目前我国社区老年教育体系建设方面的研究尚未形成比较完整、成熟并且适合社区老年教育发展的理论体系,在不同地区的具体实践方面,也仅是停留在想当然阶段,缺乏针对不同地区特色的基层社区老年教育发展的理论指导。

现有的体系建设研究大多沿用了普通社区教育的基本模式,却没有凸显社区老年教育的特色。

与此同时,对于实践的总结也流于表面化和肤浅化,不能深入根植于社区老年教育的实践基础,因此,从实践出发,探索社区老年教育最核心的本质特征,构建具有社区老年教育特色的体系,是今后社区老年教育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