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南矿务局谢二矿瓦斯连续爆炸事故救护战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48080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淮南矿务局谢二矿瓦斯连续爆炸事故救护战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安徽淮南矿务局谢二矿瓦斯连续爆炸事故救护战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安徽淮南矿务局谢二矿瓦斯连续爆炸事故救护战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安徽淮南矿务局谢二矿瓦斯连续爆炸事故救护战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淮南矿务局谢二矿瓦斯连续爆炸事故救护战例.docx

《安徽淮南矿务局谢二矿瓦斯连续爆炸事故救护战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淮南矿务局谢二矿瓦斯连续爆炸事故救护战例.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淮南矿务局谢二矿瓦斯连续爆炸事故救护战例.docx

安徽淮南矿务局谢二矿瓦斯连续爆炸事故救护战例

文件管理序列号:

[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安徽淮南矿务局谢二矿瓦斯连续爆炸事故救护战例

安徽淮南矿务局谢二矿“11.27”瓦斯连续爆炸事故救护战例

淮南矿务局谢二矿4312(3)采煤工作面于1997年11月27日3时05分发生瓦斯爆炸事故,42人死亡,11人受伤。

在抢险过程中,又发生第二次爆炸,造成4人遇难(其中救护队员3人),救护队5人重伤,1名矿工轻伤。

后又发生多次爆炸,但未再造成伤亡。

12月9日,局救护队完成了对灾区的远距离封闭任务。

1998年3月26日到4月3日,救护队又成功地完成了4312(3)采煤工作面的缩封工作。

一、矿井概况

谢二矿于1956年7月建成投产,设计及核定生产能力为90万t/a,矿井开拓方式为立井、暗斜井分组集中联合布置。

矿井共分四个水平,一、二水平已采完,目前主采四水平,四水平的标高为-660m。

矿井为混合式通风方式。

中央回风井和南部回风斜井回风,矿井总回风量为11534m<sup>3</sup>/min,其中中央回风风机型号为2K60,回风量为7146m<sup>3</sup>/min,风压为2923Pa。

矿井地质构造复杂,井田位于反“S”型构造中段南端,为构造应力集中带。

其中落差大于30m的断层有7条,大于5m的断层有15条。

谢二矿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60.37m<sup>3</sup>/min,相对瓦斯涌出量30.13m<sup>3</sup>/t。

所有煤层均有煤尘爆炸危险和自然发火倾向。

煤尘爆炸指数为33%~44.9%,煤层自然发火期为3~6个月。

该矿生产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瓦斯爆炸事故,其中:

1960年11月30日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死亡20人;1985年7月30日31采区采煤1队采面下顺槽因煤自燃引起瓦斯连续爆炸3次;1993年元月15日,B<sub>9</sub>槽3442采煤工作面发生瓦斯连续爆炸51次。

4312(3)采煤工作面(采煤8队),位于43采区一阶段北翼,C<sub>13</sub>槽顶区,走向长340m,倾斜长112m,煤层厚度6.0m,上风巷标高-500.8m,下风巷标高-553.8m。

该面于1996年3月开始施工,1997年4月投产。

采高1.9m,倾斜长壁式分层炮采,上分层沿走向已采280m(上口余5m,下口余60m)。

发生事故当班采面开始甩采工作面下半部。

该面为“双突”煤层,瓦斯绝对涌出量为7~8m<sup>3</sup>/min,抽排量为2m<sup>3</sup>/min。

采面通风系统:

新鲜风流从43辅助轨道和运输石门进入-556mC<sub>13</sub>底板巷,经过南翼平门、下风巷到工作面。

回风从上风巷经过-500m回风斜石门、风桥、-500m回风巷、-500m回风石门到中央回风井。

该面供风量为840m<sup>3</sup>/min。

二、事故经过

11月27日3时20分,矿调度所接到井下采煤8队开泵司机汇报,井下听到响声,巷道煤尘大。

调度所立即调出各生产、施工头面瓦斯探头数据,发现43采区采8队4312(3)采面3时05分探头数据中断,即通知井下停电撤人,并向局调度室和矿领导汇报。

三、事故抢救经过

1、灾区探险,抢救遇险人员救护队接到事故电话后,立即出动,各小队探险情况如下:

三中队3小队沿4312(3)采面主要进风巷-522m正石门、43辅助轨道,到达-556mC<sub>13</sub>底板巷口机头处,测得该处CO浓度为19000ppm,CH<sub>4</sub>浓度为8%,温度为40℃,小队探险受阻。

根据指挥部命令,该小队又原路返回,从-522m南运道经提料上山、-500m回风斜石门入4312(3)采面上风巷探险。

当小队进入回风斜石门前行50m时,发现巷道中的两道反向风门和挡风墙被毁,支架损坏严重,测得此处CH<sub>4</sub>浓度为2%,CO浓度为30ppm,温度正常,回风斜石门有微风。

发现提料上山口有1遇难矿工,小队将其抬着返回。

三中队4小队根据指挥部命令,搜寻、引导31采区外围人员。

该小队从进风巷-522m南运道经轨道上山,进入31采区3151(3)采1队采面上风巷,在上风巷工具房见1人,引导其撤出。

后从采面经下风巷、-522m西石门及-522m南运道回撤至-522m调度站待命。

二中队1小队从4312(3)采面另一进风巷(即5度皮带机巷),经-556m运中巷及运输石门,往-556mC<sub>13</sub>底板巷探险。

测得巷中运输机机头处CH<sub>4</sub>浓度已达10%,CO浓度为19000ppm,小队探险同样受阻。

小队原路返回时从运输石门抬出1名伤员,但升井后死亡。

三中队3小队返回到临时变电所,向指挥部汇报上风巷探险情况后,遇二中队2小队。

根据指挥部陆大队长命令,二中队2小队在临时变电所电话处待命,三中队3小队升井。

根据初步探险结果,指挥部分析认为4312(3)采面采8队41人已无生还可能,同时不能排除有残留火源的可能。

目前的主要工作是尽量搜寻完外围遇险人员,其次是查清巷道通风设施被毁情况。

6时28分,4312(3)采面发生第二次瓦斯爆炸。

当时二中队2小队除1名队员看守电话,没有受伤外,其他跟随矿采煤副总和1名测气人员到-500m回风斜石门测定气体的8名指战员,在刚到提料上山上口平台处,就受到爆炸冲击。

当场遇难3人,其中2人为救护队员,其余7人受伤后自行撤出。

在撤至-522m正石门时,在调度站待命的三中队4小队闻迅赶到,救出受伤7人,其中救护队1人升井后牺牲。

与此同时,二中队1小队在刚从运输石门回撤至-556m运中巷时,感觉到巷中风流发生颤抖约10s左右,小队迅速卧倒,幸无人员伤亡。

小队撤至5度皮带机巷皮带机机头处。

7时35分,该小队向指挥部汇报又听到了一次爆炸声,整个抢救工作再次受阻。

在第二次爆炸后,大队调集三中队1小队、一中队1小队和刚升井的三中队3小队赶赴井下,和三中队4小队共同将受伤7人抬运升井。

为了监听灾区动静,一中队1小队根据指挥部命令,在-522m正石门以里约100m处安设一部监听电话。

11时左右,矿辅助救护队监听人员在-522m正石门口发现里面有灯光晃动,认为有人出来。

一中队1小队立即赶去救助,后发现是一团明火,小队又迅速撤回。

2、减风降压、封闭灾区

11时30分,中央回风井扩散器开始冒烟,风机房听到一次响声。

为了确保抢险人员安全,指挥部决定:

首先,井下全部撤人、停电。

其次,关闭井下瓦斯抽排系统。

第三,采取中央回风井调风措施后,再研究临时封闭灾区、处理明火及缩小灾区范围,实施永久封闭的措施。

13时15分,指挥部决定开始实施矿井主要通风机减风降压措施,以减少灾区供风量。

首先,在地面中央回风井口进行短路。

中央回风井风机负压从2922Pa降至2304Pa,短路风量1100m<sup>3</sup>/min,并安排专人观测风机参数变化,测得扩散器中CH<sub>4</sub>浓度为0.35%,CO浓度为60ppm。

14时40分,地面又一次增大放风量,又减风754m<sup>3</sup>/min,主风机负压降到2138Pa。

测得扩散器中CH<sub>4</sub>浓度为0.33%,CO浓度为65ppm,同时在扩散器中安设了CH<sub>4</sub>及CO监控探头。

16时10分,指挥部研究决定对灾区进行临时封闭,初始方案为:

第一步:

为切断灾区对矿井南部区域的影响,决定首先建造-556m运中巷1号墙和-567m轨中巷2号墙,因为此两巷均是角联巷道。

第二部:

封闭-522m正石门和5度皮带机巷两条灾区进风巷。

以上墙初始方案都定为先打木反墙,后打木段墙。

18时,救护队和矿运料工人一同下井,20时25分在-556运中巷及-567m轨道中巷开始施工1及2号木板墙。

21时10分,两墙施工完毕。

23时05分和23时17分,地面中央回风井主要通风机房汇报听到响声。

测得扩散器中CH<sub>4</sub>浓度为0.5%,CO浓度为20ppm,指挥部决定再次减风。

地面中央回风井井口再打开一处风门短风,同时安排好备用风机随时启用。

短风后负压降到1981Pa。

在地面中央回风井进行风流短路后,又安排救护队入井从-522m正石门入车场,半开车场中风门(a),使风流短路降压。

28日2时20分,风门a未打开前,在井下测出从-520m正石门供给灾区的风量为3100m<sup>3</sup>/min。

在救护队部分打开a处两道风门后,测得从-520m正石门供给灾区的风量降为2584m<sup>3</sup>/min。

地面中央回风井风机负压降到1824Pa。

28日3时为了更确切地了解灾区动态,救护队在交通井上口的-320m大巷内的打点硐室中设专人监听灾区情况。

4时24分,监听小队汇报听到响声。

鉴于灾区进风量仍很大,指挥部决定完全打开车场a处两道风门。

28日10时10分,小队将车场a处风门全打开,再次减少灾区从-522m正石门进风量350m<sup>3</sup>/min,-522m正石门入风量也相应降到了2234m<sup>3</sup>/min。

地面中央回风井风机负压降到1726Pa。

1小时后,又打开风机梯子间,负压出现波动,其值在1334Pa至1637Pa之间波动。

11时05分,交通井上口-320m大巷内打点硐室中救护队员又一次监听到井下有响声。

14时30分,负压稳定在1657Pa到1765Pa之间,在扩散器中测得CH<sub>4</sub>浓度为0.31%,CO浓度为14ppm。

28时17时57分,中央回风井风机房汇报听到风流中有响声,但井下监听人员未听到。

1997年11月13日,救护队在处理潘三矿掘203队施工巷道发生的瓦斯爆炸事故中,三中队牺牲了1名小队长和1名副小队长。

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此次在处理谢二矿事故时,二中队2小队又伤6名队员,死1名小队长及1名队员。

这两次事故的发生,使整个队伍思想波动很大,人员情绪低落,队伍战斗力明显下降。

能否搞好下一步的抢险工作,局领导十分担心,并提出了是否需要外援的想法。

28日下午,大队高书记安排好善后工作后又专程赶到谢二矿同大队主要领导和战技科同志商议下步打算。

大家一致认为,淮南局救护大队历史上是一支能打硬仗、打恶仗的队伍,在今天的困难和挫折面前,相信通过全体指战员的努力,一定能完成指挥部交给的抢险任务。

19时30分,召开了各中队指挥员和部分小队长参加的紧急动员会。

会上,局安监局长和党委副书记作了重要讲话,陆大队长介绍了事故抢险情况和下一步抢险方案。

最后,高书记号召大家在这非凡的危险时期,在煤矿需要我们的时刻,我们应着眼于将来,努力完成指挥部下达的各项作战命令。

会上,要求各中队把会议精神贯彻到每一位参战人员。

为了进一步监测灾区气体情况,随时掌握灾区回风流中气体的变化动态,指挥部决定在图示观1、观2位置安设CH<sub>4</sub>、CO及风速监控探头。

28日23时34分,观2各探头安装完毕;29日零时35分,观1处监控探头也安装完毕。

地面监控房显示出观1处CH<sub>4</sub>浓度为0.66%,CO浓度为11ppm。

观2处CH<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