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矿井生产知识4学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47505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6.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1矿井生产知识4学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31矿井生产知识4学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31矿井生产知识4学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31矿井生产知识4学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31矿井生产知识4学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1矿井生产知识4学时.docx

《31矿井生产知识4学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1矿井生产知识4学时.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1矿井生产知识4学时.docx

31矿井生产知识4学时

第十一讲矿井生产知识

【本讲大纲】

教学目标

1、了解煤的形成和分类;熟悉煤层的埋藏特征、煤层分类,煤层的顶、底板,煤层的形态与结构、煤层的厚度、煤层的产状; 

2、掌握巷道的用途、服务范围分类,巷道的形态分类,矿井的生产系统。

教学重点

巷道的用途、服务范围分类,巷道的形态分类,矿井的生产系统。

教学难点

煤层的埋藏特征、煤层分类,煤层的顶、底板,煤层的形态与结构。

教学手段

多媒体和板书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具体措施

时间分配/分钟

组织教学

考勤、复习提问

5

课程导入

由煤炭资源在国家经济发展中重要性引入

5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课时.煤田地质

第二课时.矿井巷道

第三课时.矿井开拓

第四课时.矿井生产系统

150

讨论归纳

概括总结,归纳本次课重点

15

课后布置

作业题:

煤层产状三要素是什么?

5

【内容详解】

【笔注】

第一课时.煤炭地质

一、煤的形成和分类

1.煤的形成

煤是由古代植物的遗体变化而成的。

在煤层中找到过保存很完整的树干,不过这些树干已经变成亮晶晶的煤炭了。

在煤层及顶、底板岩层中常见到植物的枝叶等化石。

在显微镜下对煤的薄片进行观察,还可以看到植物的细胞组织及孢子、花粉、树脂等植物结构。

植物遗体变化成煤的过程是极其缓慢和复杂的,需经几千万年甚至几亿年,并且要有多种有利的自然条件相配合。

地质学家认为,煤的形成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泥炭化阶段,即由植物遗体变成泥炭的阶段。

植物遗体在沼泽中被水淹没后隔绝了氧气,在缺氧的条件下,由于厌氧细菌的作用,植物遗体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变。

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沼气等气体逸散出去,剩下的形成褐色多水疏松的物质,即为泥炭。

第二阶段:

煤化阶段,即由泥炭变成褐煤的阶段。

由于地壳缓慢下沉,泥炭不断堆积而形成泥炭层,并且被泥沙等物质层层覆盖掩埋。

在上覆逐渐加厚的泥沙沉积物的压力和地热作用下,泥炭层逐渐被压紧、失去水分并致密起来,体积缩小,密度和硬度增加,氢、氧含量进一步减少,含碳量相对增加而形成褐煤。

第三阶段:

变质阶段,即由褐煤变成烟煤和无烟煤的阶段。

随着地壳的运动和下沉,上层覆盖物加厚,褐煤在地壳深处进一步受温度和压力的作用,逐渐变质形成烟煤。

烟煤继续变质,就形成无烟煤。

我国的主要成煤时期为石炭纪、二叠纪、侏罗纪和第三纪。

在这些地质历史时期,形成了许多有开采价值的大面积含煤地层,称为煤田。

2.煤的分类

煤的种类很多,性质差别很大。

衡量煤炭质量的指标主要是煤中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胶质层厚度、发热量及含矸率等。

挥发分和固定碳是煤中可燃部分,随着变质程度增加,挥发分减少,固定碳相对增加。

胶质层厚度反映煤的黏结性能,胶质层越厚,煤的黏结性越强。

灰分是煤完全燃烧后剩余的固体残渣。

灰分超过40%的煤层,一般认为没有工业开采价值。

(1)我国煤炭分类主要是以煤的挥发分、黏结性指数、胶质层厚度为依据,把煤分为14个大类29个小类。

14个大类是褐煤、长焰煤、不黏煤、弱黏煤、l/2中黏煤、气煤、气肥煤、l/3焦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瘦煤、贫煤及无烟煤。

(2)按照工业用途,煤又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①动力煤。

动力煤主要是通过煤直接燃烧来利用其热量。

②化工用煤。

化工用煤多是对煤进行气化和回收炼焦时的副产品,仅从这种副产品中就可以提取几十种化工原料,如医药、糖精、汽油、塑料、橡胶等,煤也是生产化肥的主要原料。

③炼焦煤。

炼焦煤主要是把煤炼成焦炭,用焦炭冶炼钢铁。

二、煤层的埋藏特征

煤是古代植物遗体经成煤作用后转变成的一种层状可燃矿产,煤层是沉积岩的重要组成部分。

煤层的顶底板岩石性质、形态与结构、厚度、产状等埋藏特征,是评价煤田经济价值的主要内容,也是影响煤矿生产技术和生产安全的重要因素。

1.煤层分类

按不同的要素,煤层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1)按煤层厚度分类。

煤层厚度差别很大,薄者仅几厘米(一般称为煤线),厚者可达到200m以上。

根据开采技术条件的特点,煤层可分以下三类:

①薄煤层:

厚度<1.3m;

②中厚煤层:

厚度1.3~3.5m;

③厚煤层:

厚度>3.5m。

在生产工作中,有时称厚度大于6m的煤层为特厚煤层。

厚煤层和中厚煤层在我国煤田中所占比例较大。

以产量论,厚煤层和中厚煤层大约各占40%,薄煤层仅占20%。

(2)按煤层倾角分类。

①近水平煤层:

倾角<8°;

②缓倾斜煤层:

倾角8°~25°;

③倾斜煤层:

倾角25°~45°;

④急倾斜煤层:

倾角>45°。

煤层倾角变化在0°~90°之间,倾角越大,开采难度越大。

(3)按煤层稳定性分类。

按煤层厚度、结构在井田范围的变化情况,通常可分为稳定、较稳定、不稳定和极不稳定煤层四类。

2.煤层的顶、底板

位于煤层上面和下面的邻近岩层称为煤层的顶、底板,如图l所示。

煤层的顶、底板岩层一般由砂岩、粉砂岩、泥岩、页岩、黏土岩或石灰岩等组成。

煤层顶、底板岩层的岩石性质、结构与构造、强度、含水性等,是选择顶板管理方法和采煤工艺的重要依据。

(1)顶板。

根据顶板自然层位的岩性、厚度、与煤层的相对位置及垮落难易程度,可分为伪顶、直接顶和老顶(又称基本顶)三种类型。

①伪顶。

伪顶是指直接位于煤层之上,随采随落的极不稳定岩层,厚度一般在0.5m以下。

通常由炭质页岩、泥质页岩等强度较低的岩层组成,对顶板维护和煤炭质量有一定影响。

②直接顶。

直接顶是指位于煤层或伪顶之上具有一定稳定性,在支架前移或回柱后能自行冒落的岩层。

一般为页岩、砂质页岩和粉砂岩等,是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的直接对象。

③老顶。

老顶是指位于直接顶或煤层之上,通常为厚度及岩石强度较大,难以垮落的岩层。

常由砂岩、砾岩或石灰岩等组成。

(2)底板。

底板可分为直接底和老底两种类型。

①直接底。

直接底是指直接位于煤层之下的岩层,一般由泥岩组成。

其主要特点为容易遇水膨胀,引起底鼓现象。

②老底。

老底是指位于直接底或煤层之下的岩层,一般由砂岩或石灰岩等坚固的岩层组成。

3.煤层的形态与结构

煤层的形态是指煤层赋存的空间几何形态。

根据其成层的连续程度,以及可采面积与不可采面积比例的大小,煤层形态分为层状煤层、似层状煤层和非层状煤层。

层状煤层的层位稳定,连续性好,厚度变化也小;似层状煤层的形态像藕节、串珠、瓜藤等,层位有一定的连续性,但厚度变化较大;非层状煤层的形状像鸡窝、扁豆、透镜等,层位极不稳定,连续性很差,厚度变化很大,无规律可循。

造成煤层形态变化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沉积条件和地壳运动的影响。

煤层的结构是指煤层中是否含有夹石层。

不含夹石层的煤层称为简单结构煤层;含有夹石层的煤层称为复杂结构煤层。

4.煤层的厚度

煤层的厚度是指煤层顶底板之间的垂直距离。

煤层有薄有厚,差别很大,薄的仅数厘米,厚的可达上百米。

煤层的厚度是决定煤层开采价值和选择不同采煤方法的主要因素。

5.煤层的产状

煤层在地壳中赋存的空间状态,称为煤层的产状。

煤层产状通常是用煤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三要素来表示的,如图2所示。

倾斜煤层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称为走向线,走向线的方向称为走向。

走向代表了倾斜煤层在平面上的延伸方向。

煤层层面上与走向垂直的线称为倾斜线。

倾斜线由高向低的水平投影所指的方向,称为倾向。

倾斜煤层层面与水平面所夹的最大锐角,称为倾角。

倾角的大小,反映了煤层的倾斜程度。

煤层倾角越大,开采的难度也就越大。

第二课时.矿井巷道

【笔注】

煤矿生产需要从地面向井下开掘一系列巷道,统称井巷。

井即井筒,泛指立井和斜井,也包括暗井,一般指地面有直接出口(不包括暗井);巷即巷道,指服务于地下开采,在岩体和矿层中开凿的不直通地面的水平或倾斜巷道。

根据这些巷道的用途、服务范围的不同,把全矿井的巷道分为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和回采巷道三类;在每一类巷道中,根据巷道的形态不同,又可分为垂直巷道、水平巷道、倾斜巷道三类。

1.根据巷道的用途、服务范围分类

(1)开拓巷道。

为井田开拓而开掘的基本巷道称为开拓巷道,即为全矿井、一个水平或若干采区服务的巷道。

例如,井筒、井底车场、主要石门、运输大巷、回风大巷(或总回风道)及主要风井等都是开拓巷道。

开拓巷道是从地面到采区的通路,为全矿井或阶段服务,服务年限长。

开拓巷道的作用是形成矿井新的或扩展原有的阶段或开采水平,构成矿井完整的生产系统。

(2)准备巷道。

为准备采区而掘进的主要巷道称为准备巷道,即为一个采区或数个区段服务的巷道。

例如,采区上(下)山、采区车场、采区硐室等都是准备巷道。

准备巷道是在采区范围内从已开掘好的开拓巷道起到区段的通路,为全采区服务。

准备巷道的作是用来准备新的采区,构成采区的生产系统。

(3)回采巷道。

形成采煤工作面及为其服务的巷道称为回采巷道,也称采煤巷道。

例如,区段运输平巷、区段回风平巷、开切眼等都是回采巷道。

回采巷道服务年限较短。

回采巷道的作用在于切割出新的采煤工作面,并进行生产。

2.根据巷道的形态分类

矿井巷道的布置形式如图3所示。

(1)垂直巷道。

垂直巷道有立井、小井和暗井(盲井)三种。

①立井。

有通达地面的出口,是进入地下的主要垂直巷道,一般位于井田中部。

担负矿井主要提煤任务的称为主井;担负人员升降、下料和提矸等辅助提升任务的称为副井。

②小井。

它也是通达地面的出口,但断面和深度都较小,一般在井田上部边界地点,只作为地质勘探或临时提升以及通风等用。

③暗井(盲井)。

没有直接通达地面的出口的垂直巷道。

根据其所负担的任务不同,可分为主暗井(下一水平的煤炭提升井)、副暗井(下水平的矸石提升、物料及人员的升降等)和溜煤井。

(2)水平巷道。

水平巷道有平硐、平巷、石门和煤门四种。

①平硐。

有一个通达地面的出口,是进入地下的主要水平巷道。

一般除运煤外,还兼作运料、行人、通风、供电和排水等用。

若开掘两条子硐,根据用途的不同,也可分成主平硐和副平硐。

②平巷。

没有通达地面的出口,在地下的煤层中或岩层中沿其走向所开掘的水平(5°以下坡度)巷道。

一般有集中运输平巷、主要运输平巷、区段运输与回风平巷等。

③石门。

没有通达地面的出口,在岩层中开掘的垂直或斜交于岩层走向的水平巷道。

一般有联络石门、运输石门、回风石门等。

④煤门。

没有通达地面的出口,在煤层中开掘的垂直或斜交于煤层走向的水平巷道。

一般在厚煤层中较为常见。

(3)倾斜巷道。

倾斜巷道有斜井、上山、下山、溜煤眼和开切眼五种。

①斜井。

有一个通达地面的出口,是进入地下的主要倾斜巷道。

其用途与立井相同,并有主、副井之分。

②上山。

没有通达地面的出口,且位于开采水平之上,沿煤层或岩层从主要运输大巷由下向上开掘的倾斜巷道。

根据其服务范围不同,可分为阶段上山、采区上山等;根据其用途不同,可分为运输上山和轨道上山;有的采区布置有通风或行人上山、集中溜煤上山等。

③下山。

它的位置和开掘方向与上山相反。

除溜煤下山、运输下山是向上运煤和轨道下山是从上向下运料以外,其他与上山相似。

④溜煤眼。

专作溜煤用的小斜巷。

⑤开切眼。

连接区段运输平巷和区段回风平巷的斜巷。

第三课时.矿井开拓

【笔注】

矿井开拓方式主要是指开拓巷道在井田内的布置形式。

通常主要以井筒形式为主要依据,将矿井开拓方式划分为斜井开拓、立井开拓、平硐开拓和综合开拓。

1.斜井开拓

斜井开拓是利用倾斜巷道由地面进入地下到达煤层的开拓方式。

主、副井均为斜井的开拓方式,斜井开拓时,根据井筒位置及开拓巷道布置方式不同,可分很多类型,其中最主要的有两种,即片盘斜井和斜井分区式开拓方式。

(1)片盘斜井开拓。

片盘斜井开拓是斜井开拓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属于斜井多水平分段式开拓方式。

它是将整个井田沿倾斜方向按一定标高划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倾斜宽度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

这种布置方式的每个阶段习惯上称为片盘。

在井田走向的中央沿煤层由地面向下开凿斜井井筒,依次开采各个片盘。

片盘斜井开拓方式的优点:

初期工程量小,技术装备简单,建井工期短,出煤快,投资少;井筒沿煤层掘进,容易施工,能进一步补充矿井的地质资料;矿井巷道布置和生产系统简单可靠,管理方便等。

片盘斜井开拓方式的缺点:

每一个阶段最多只能布置两个回采工作面,矿井生产能力一般,阶段服务年限短;随着生产需要不断延深井筒,影响生产;由于井筒、平巷都沿煤层布置而且是连续推进,因而井巷维护条件差,当遇到复杂的地质变化时,很难保证矿井的正常生产。

片盘斜井的基本特点是井田沿走向不划分采区,而是按倾斜方向按一定标高划分为若干段(称为片盘)。

片盘左、右各布置一个工作面,由井田边界退后开采,各片盘之间仍采用由上而下的顺序回采。

如图4所示,井田煤层倾斜划分4个片盘,每一片盘斜长等于工作面长度。

片盘斜井开拓方式的适用条件:

片盘斜井适用于煤层埋藏稳定,地质构造简单,井田走向长度较短,煤层埋藏不深,年产量不大的矿井。

在开采煤层群时,只要条件适合,也可采用片盘斜井开拓。

(2)斜井分区式开拓。

当斜井划分为阶段或盘区时,利用斜井集中开拓,称斜井分区开拓(亦称集中斜井开拓)。

当井田划分一个水平,就叫斜井单水平分区式开拓;当划分为多水平时,就叫斜井多水平分区式开拓,下面我们主要介绍一下斜井单水平分区式开拓。

斜井单水平分区式开拓是从井田走向中央开掘,进入煤体后,由一个开采水平开采整个井田。

井田可划分为一个阶段,也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阶段内沿走向划分为采区。

图5为斜井单水平分区式开拓示意图。

斜井单水平分区式开拓与斜井多水平分区式开拓的生产环节和系统基本上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单水平开拓时,是由一个开采水平采上、下两个阶段,开采水平的运输大巷和井底车场是为两个阶段服务的。

为了减少初期开拓工程量和改善运输平巷维护条件,斜井。

单水平分区式开拓的上山阶段一般采用采区前进式的开采顺序,下山阶段则采用采区后退式的开采顺序。

单水平分区式开拓方式在井田倾斜长度不大的缓倾斜煤层的开采中应用较多。

2.立井开拓

立井开拓是利用垂直巷道(进井筒)由地面进入,并通过一系列巷道到达煤层的一种开拓方式。

它也是我国煤矿广泛应用的开拓方法。

当井田的冲积层较厚,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或煤层埋藏较深时,一般用立井开拓。

立井开拓与斜井开拓相比,除井筒形式外,其他如阶段内巷道布置、开采方式及矿井生产系统等没有明显的差别。

由于开采水平设置不同,立井开拓可有多种方案。

其中,以立井单水平或多水平分区式开拓方式为多。

(1)立井单水平开拓。

立井单水平开拓是用一个开采水平将井田沿倾斜划分为两个阶段,上山阶段的煤向下运输,下山阶段的煤向上运。

经阶段运输平巷运往井底车场,通过主井提到地面。

立井单水平开拓方式,在矿井产量较大、地质构造复杂、煤层倾角较小时,其优点比较突出。

缺点是下山阶段无论从开拓、运输、排水、通风等方面都复杂。

因此,这种开拓方式适用于煤层倾角较小而斜长不大的井田。

(2)立井多水平开拓。

立井多水平开拓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水平开拓整个井田。

按开采水平服务的阶段布置方式不同,可分为立井多水平上山开拓、立井多水平上下山开拓及立井多水平混合式开拓等。

①立井多水平上山开拓。

即将井田分为多个水平,每个阶段的煤炭均向下运至相应的水平,通过主井提至地面。

这种方式,每一水平只为一个阶段服务,具有上山开拓的优点。

当第一个水平尚未采完,即延深主、副井到下一个水平,进行第二个水平的开拓和采区准备。

这种方式的井巷工程量较大,只适用于较大倾角的煤层,急倾斜煤层更好。

②立井多水平上下山开拓。

即每一个水平均为上下山阶段服务。

与上山开拓方式相比,相应减少了水平数目和井巷工程量。

但这种方式增加了下山开采,下山采区的排水、通风及采区辅助提升较为困难。

这种方式适用于斜长较大且倾角较小的井田。

③立井多水平混合开拓。

即在整个井田中,上面的某几个水平只开采上山阶段,而最下一个水平采用上下山的布置方式。

这种开拓方式既发挥了单一阶段布置方式的特点,又适当减少了开拓工程量和运输工程量。

因为采用立井开拓时,越向深部发展,石门的工程量将越大。

所以当深部储量不多时,再单独设一个水平,从技术和经济方面而言是不合理的。

总之,立井开拓可以适应各种水平的划分方式和阶段内的布置形式。

立井开拓的优点:

开采水平深度变大时,立井开拓具有井筒短,提升速度快,提升能力大的优点;由于井筒短,还可以缩短各种管线的长度;立井井筒还具有通风阻力小,容易维护的优点。

所以,一般来说,立井开拓的矿井的生产经营费用比斜井要低。

立井开拓的缺点:

与斜井开拓相比,立井井筒掘进及延深需要较高的技术,井筒开凿需要的设备多,掘进速度慢,井筒装备复杂,基本建设投资大。

3.平硐开拓

平硐开拓是利用水平巷道从地面进入地下,并通过一系列巷道通达矿体的开拓方式。

采用平硐开拓时,一般以一条主平硐担负运煤、出矸、进风、排水、设置管路及行人等任务,在井田上部回风水平开掘回风平硐或回风井。

阶段内的布置可以采用分区式或连续式布置。

由于地形和煤层赋存情况不同,平硐的布置方式也不一样。

平硐一般分为走向平硐、垂直平硐和阶梯平硐。

(1)走向平硐。

走向平硐是指平硐平行于煤层走向布置,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方式,具有井巷工程量少、投资省、施工简单、建井期短、出煤快等特点。

主平硐一般沿煤层底板岩层掘进,如图6所示。

(2)垂直平硐。

垂直平硐也是应用较多的一种。

平硐垂直煤层走向掘进,到达煤层或煤层底板时分两翼掘进大巷,到两翼采区位置后,即进行采区准备,如图7所示。

根据地形和煤层关系,垂直平硐可以从煤层顶板或煤层底板进入煤层。

(3)阶梯平硐。

当地形高差较大,主平硐水平以上煤层垂高过大的按煤层的标高把煤层分为数阶段,每阶段各自用独立的平硐来开拓,称为阶梯平硐,如图8所示。

平硐开拓适用的条件是:

平硐标高以上有足够储量足以建井;有能满足布置平硐口和工业场地的地形条件,有条件修筑公路或铁路实现与外界联系的山岭地区。

平硐开拓的优点:

投资少,占用设备少,施工技术简单,出煤快,矿井开拓、运输、排水等系统简单,省去了提升、排水等环节及其设备和动力。

这是一种技术上、经济上都比较优越的开拓方式,只要条件适合,应尽量采用。

平硐开拓的缺点:

平硐开拓受地形条件限制,只适于山岭起伏地区,因为处于山区,难找到足够的工业广场面积,易受洪水、滑坡、雪崩等自然灾害的威胁。

4.综合开拓

综合开拓是指借助于两种或两种以上井硐形式综合开拓井田。

由于井田的自然地质条件极其复杂,故只采用单一的井硐形式开拓井田,便可能遇到技术上的困难或在经济上不合理。

可供选择的综合开拓方式有:

立井—斜井,平硐—斜井,立井—平硐,以及立井—斜井—平硐开拓方式。

有些井田由于地形或地质条件特殊,或几经技术改造,使井田开拓形成了立井—斜井—平硐的综合开拓,如北京门头沟煤矿就是如此。

在选择井田开拓方式时,必须经过可行性研究,在技术上、经济上论证,因地制宜,切不可生搬硬套。

第四课时.矿井生产系统

【笔注】

煤矿企业和其他企业一样,也有很多生产系统,而且每个生产系统在运行的可靠性方面比其他企业要求严格。

只有各个生产系统正常运行,才能保证煤矿井下安全生产。

一、煤矿运输与提升系统

煤矿的产品是煤炭。

煤炭从几百米深的井下要到地面必须经过一系列运输环节,才能到达地面;井下要开掘巷道,掘出的矸石同样要运到地面;井下各种支护材料、采掘设备只有经运输才能到达采掘工作面;人员的上下班等,这些都是依靠矿井的运输、提升系统来完成的。

所以说,运输系统是煤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系统。

下面以某矿立井开拓为例,对井下运输系统作一简述。

1.运煤系统

如图9所示:

采煤工作面的煤炭→工作面(刮板运输)→工作面运输巷(转载机、胶带机)→区段溜煤眼→区段集中巷(胶带机)→煤仓→石门(电机车)→运输大巷(电机车)→井底车场→井底煤仓→主井→井口煤仓。

2.排矸系统

掘进工作面矸石→矿车(蓄电池机车)→采区轨道上山(绞车)→采区车场→水平运输大巷(电机车)→井底车场→副井(副绞提升)→地面(电机车)→矸石山。

3.材料运输系统

地面材料设备库→副井→井底车场→水平运输大巷(电机车)→采区车场→轨道上山(绞车)→区段集中巷(蓄电池机车)→区段材料斜巷(绞车)→工作面材料巷存放点。

二、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系统是煤矿井下生产中最重要的系统。

只有通风系统合理、正常运行,才能保证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的稀释和排放,才能保证人员呼吸所需的新鲜空气,才能创造井下良好的气候条件,否则就无法生产。

如图9所示,风流路线是:

地面新鲜风流→副井→井底车场→主石门→水平运输大巷→采区石门→进风斜巷→工作面进风巷→工作面→回采工作面回风巷→回风斜巷→总回风巷→风井→地面。

三、供电系统

供电系统是给矿井提供动力的系统。

由于煤矿企业的特殊性,对矿井的供电系统要求绝对可靠,不能出现随意断电事故。

为了保证可靠供电,要求必须有双回路电源,同时保证矿井供电。

如果某一电路出故障,另一路电必须立即供电;否则就会发生重大事故。

一般矿井供电系统是:

双回路电网→矿井地面变电所→井筒→井下中央变电所→采区变电所→工作面用电点。

除一般供电系统外,矿井还必须对一些特殊用电点实行专门供电,如矿井主通风机、井底水泵房、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井下各需专门供电的机电硐室等。

四、供排水系统

煤矿井下生产要洒水灭尘,液压设备需要水,井下防灭火也需要水,所以必须向井下供水。

另外,矿井水必须排到地面,否则会淹没采掘工作面。

为此,矿井都建有供排水系统。

1.矿井供水系统

矿井地面蓄水池通过管道→井筒→井底车场→水平运输大巷→采区上(下)山→区段集中巷→区段斜巷→工作面两巷。

在供水管道系统中,有大巷洒水、喷雾、防尘水幕。

煤的各个转载点都有洒水灭尘喷头,采掘工作面洒水灭尘喷雾装置,采掘工作面机械设备供水系统等。

2.矿井排水系统

矿井水主要来自于地下含水层水、顶底板水、断层水、采空区水及地表水的补给,在生产中必须排到地面。

为了排出矿井水,矿井一般都在井底车场处设有专门的水仓及主水泵房。

主水仓一般都有两个,其中一个储水、一个清理。

主水泵房在主水仓上部,水泵房内装有至少3台水泵,通过多级水泵将水排到地面。

水仓中的水则是由水平大巷内的水沟流人的。

在水平运输大巷人行道一侧挖有水沟,水会流向井底车场方向。

排水沟需要经常清理,保证水的顺利流动。

水平大巷排水沟的水又来自于各个采区。

上山采区的水一般自动流人排水沟,下山采区的水则需要水泵排人大巷水沟。

一般在下山采区下部都设有采区水仓,且安装水泵,通过管道将水排到大巷水沟内。

除矿井大的排水系统外,井下采掘工作面有时积水无法自动流出,还需要安装水泵,以根据水量随时开动水泵排水。

五、其他系统

煤矿井下除运输、通风、供电、供排水系统外,还有一些系统,如瓦斯监控系统、灌浆系统、通信系统等。

1.瓦斯监控系统

我国的高瓦斯矿及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一般都安装了瓦斯监控系统。

这种系统是在井下采掘工作面及需要监测瓦斯的地点安设多功能探头,这些探头一天24h不间断监测井下瓦斯的浓度,并将监测的气体浓度通过井下处理设备转变为电信号,通过电缆传至地面主机房。

在地面主机房又安设了信号处理器,将电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并在计算机及大屏幕上显示出来。

管理人员随时通过屏幕掌握并下各监控点的瓦斯浓度。

一旦某处瓦斯超限,井上、井下会同时报警,并自动采取相应的断电措施。

瓦斯监控系统是现代科学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方面的应用,对预防井下瓦斯煤尘爆炸事故起着极大作用。

我们每一个煤矿职工都要爱护、保护好这些安全设施。

2.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