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探析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16454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探析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从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探析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探析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docx

《从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探析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探析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docx(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探析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docx

2008年第6期

(总第112期)

No.6,2008

SerialNo112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MUDANJIANGCOLLEGEOFEDUCATION

从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

探析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石杨刘妤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摘要]同一性问题是青春期人格发展的核心。

我国的青少年在时代的快速发展和变化下,普遍存在着自我同一性混乱的现象和问题。

本文试图以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的心理学思想为理论基础,阐明该理论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关系.并提出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对当代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深层启示。

©1994-2012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

[关键词]埃里克森:

自我同一性;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埃里克森是一位美国精神分析医生,也是当代最有名望的精神分析理论家之一。

他对青少年心理的发展和成长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具有独特的见解,特别是其提出的自我同一性理论为人们描绘出了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图画。

该理论对青少年人格的形成、发展.以及易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做出了明确而清晰的阐释.为今后更好地理解和研究青少年在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一、 自我同一性理论及其相关概念

(—')自我同一性的涵义

“自我同一性”是埃里克森的自我心理学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其涵义非常丰富,但又极其晦涩难懂。

在埃里克森看来,自我同一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从主观性的角度来看,自我同一性是对一种事实的感知.是个体个性风格存在着的一种一致性和连续性;自我同一性形成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进化的完形过程:

自我同一性是一种能够被体验到的心理社会的安宁感,也就是个体对自身的一种认识.一种自知感:

自我同一性具有集体性的特征.因为发挥作用的自我并不是孤立单一的,有一种集体性把各个自我在一种相互激活状态中联结了起来。

(二)相关概念

1.同一性混乱

所谓’同一感”是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他人眼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社会环境对自己的角色要求是什么等一系列感觉。

这些体软利感觉要求青少年承担相应的责任、职业上的决定性选择、今后生活的策略等等。

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积极的解决.那么青少年获得的是消极的同一性,形成同一性混乱,包括时间前景的混乱、勤奋的混乱等。

2.同一性危机

埃里克森认为“危机”一词不含有灾祸临头的意思.它被认为是一个必要的转折点,一个决定性的时刻。

同一性危机这个词最早是二战时为了一种特殊的临床目的而使用的,主要指的是个体失去了对自•己物理和精神世界的最基本的控制。

对于青少年来说,同一性危机会使他们在遇到社会和生活中的问题时,难以积极有效地应对,并产生心理冲突.严重时会出现情感障碍。

二、 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

[文章编号]1009-2323(2008)06-0085-02

青少年时期一直被认为是个体开始探索并努力寻求符合自我的发展方向.但同时又是个体极为脆弱、极易受伤的时期,所以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被认为是青少年时期发展的最主要课题。

如果青少年能够达成同一性,会有利于促进个体心理健康发展。

(一) 自我同一性在青少年发展中占有核心地位

自我同一性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是最佳心理功能的一个方面。

它是每个人成长的路标,指引自我发展的方向:

是青少年生命中的导师,规划着个体自我发展的蓝图。

可以说,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意味着个体自我力量的增强、自我形象的确立、自我意识的提高、自我概念的明晰。

达成自我同一性的青少年会拥有较高的心理唤醒水平,较为清晰的头脑.能够更好地回答“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将何去何从”“我将如何独立地走向成功”等问题.并对自我进行重新的建构和整合,更加理智地认识和看待自己以及自□与他人的关系.认知能力及心理健康水平都有显著的提高。

(二) 自我同一性是健全人格的关键.是人格完善的标志

自我同一性对青少年人格和心理健康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它有利于青少年更加客观、更加辩证地去认识自我及外周世界,接纳他人,悦纳自我.在一种和谐一致的人际关系中追求自我更好地发展。

自我同一性可以使青少年对自身有更加充分的理解,能够将自己的过去、现在利将来统合成一个有机的连续体,使理想自我、现实自我、虚假自我、真实自我、精神自我、物质自我得到整合.使青少年向着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并获得积极的人格特征,比如说信任、希望、关爱、独立、勤奋、智慧等等。

(三) 自我同一性在个体生命发展的全程中具有普遍性和终生发展的重要性

自我同一性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对于了解利认识当前青少年存在的一些基本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自我同一性理论为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科学的心理学依据,切实提高了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能够使教育者正确地了解和认识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行

[收稿日期]2008-05-08

[作者简介]石杨(1983-),女,辽宁鞍山人,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所究生,所究方向为咨询心理;刘妤(1982-),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习心理。

为规律.并实施更为合适有效的干预措施,对学校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健康人格的培养,乃至是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的预防与诊治都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三、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启不

很多人都把青少年时期看作是人生独一无二的骚动时期,处于这一阶段的个体身体利心理上都经历着“风雷激荡'般的变化.每个青少年都会体验到不稳定的情绪以及强烈的无助感与孤独感。

这种突如其来的巨大压力常常使他们透不过气,以至于在寻求自我同一性的过程中出现同一性失败。

这一时期自我同一性课题的失败.可能预示着今后发展的各种心理问题。

所以.如何引导青少年建构自我同一性’提高个体的心理素质,使他们能够更加健康地成长已经成为全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对我们今天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深层的启

(一) 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概念,充分挖掘青少年的心理潜能

自我概念指的是个体对自我的能力、外貌、人际关系、社会地位等的认识看法、态度与评价的综合。

它包含的是对自我全方位的评价.构成了人格发展的核心。

埃里克森认为人在进入青春期后,会面临着同一性危机,他们不能形成健康的自我概念,对自我没有客观的认识,缺乏清晰的同一感。

青少年不能接受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过大的差异,也不能准确地辨析真实自我和虚假自我的区别,无法整合自我概念。

所以,现在的青少年们经常出现认知失调的现象.他们或者有超强的自我效能感、自我评价过高:

或者经不起失败,遇到一些小小的挫折.就不能正确地面对现实,在心理上经常出现自我贬低、自我否定的状态。

所以,教育者们应该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对青少年自我认知的教育。

使他们建立健康的自我概念,充分挖掘其心理潜能,努力地改善现实自我,使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更统一,并且正确地区分真实自我利虚假自我.在社会上找到符合自我的角色,更多地表现真实自我。

这样,青少年们就会向一个协调、充实、完整、积极的自我的合理的方向发展。

(二) 增强挫折教育,使个体在坚强和独立中走向成熟,提高青少年心理免疫力

埃里克森认为自我同一性从认同到同一要经历一个'形成”的经历。

必须靠个体自□从认同经验中选择、补充、排列、组合,然后再重组之后做自我选择。

青少年们要寻找自我、肯定自我就必须经过同一性形成这一关。

但是,他们在从自我追寻到自我肯定的历程中注定要经过不断的挫折和失败。

而我国的青少年们在抗挫折、磨难的方面存在缺陷。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后出生的独生子女是家庭中的“至宝',父母对他们的过分保护与关爱,使他们过多地依附于他人而较少独立自主地经营管理自lA,这样就会使他们在遇到挫折时缺少应对的心理准备。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该通过不同的形式对青少年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例如,适当地调整青少年的认知结构,使学生们认识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教育者们应该适当地为青少年提供挫折磨炼。

通过这些途径,使学生们领悟到生活的艰辛与无奈,并通过积极的心理调节方法,如期待、知足、补偿、暗示、升华等,使青少年们在坚强和独立中衣向成熟,全方位地提高他们的心理免疫力。

(三) 加强目标教育,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动力水平

青少年有迷失利无助感.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生活缺乏明确的目标利方向.而人生发展目标的明确与完善是同一性理论的重要核心。

自我同一性失败的青少年会对自我缺乏一个清晰的同一感。

他们难以确定或限定自我的目标或h向.而且思维贫乏、简单、绝对.不会理智辩证地去看待利考虑事情,无法用正确的认知能力去分析外部的刺激。

心理健康教育者应该引导学生端正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发展方向,培养青少年的成就动机.使他们摆脱原有思维模式的束缚,提高思维的独特性与辩证性,以更加清醒的头脑去了解利认识社会,体验生活的真实.提高心理动力水平。

(四) 指引学生建立和谐一致的人际关系,使青少年在同伴群体中获得更多的社会心理支持

埃里克森认为自我同一性是指自我整合的一种形式,是一种坚定的内在的同一性。

它的形成有助于个体从那些与他们有密切关系的社会集体中获得集体同一感的支持O青少年特别重视自己与集体的关系.希望在集体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被喜欢和接纳.这会使他们体软到强烈的归属感,形成爱和尊重的品质。

但是青少年在寻求友谊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

他们一方面渴望同伴的注目,另一方面也对他人的评价十分的敏感。

他们对友谊要求过于完美,往往表现出想与人交往又怕与人交往的矛盾心态。

所以,教育者应该指引学生建立和谐一致的人际关系,掌握一些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

使他们学会倾听、换位思考、宽容和气、尊重他人,并能进行适当的自我表露等,从而在同伴群体中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最终形成积极进取、乐观豁达的完善人格。

可以说,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为我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对青少年人格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

尽管个体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每一个青少年都不可避免地要度过种种的同一性危机,经历层层考验,从而最终在社会上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在自我和社会的最佳契合点上实现自我全面利自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美)埃里克森•H•埃里克森.同一性:

青少年与危机[M],孙名之译.浙江: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 叶浩生.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 张文新.青少年发展心理学[M].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4] 郭金山,车文博.自我同一性与相关概念的辨析[J].心理科学,2004,(5).

[5] 张口昇,陈香.青少年的发展课题与自我同一性[J].河北大学学报,2001.

(2).

©^994-2012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

TheAnalysisonChineseAdolescents'MentalHealthDevelopment

fromErikson^Self-identityTheory

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