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易错知识点总结生活与哲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37770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易错知识点总结生活与哲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政治易错知识点总结生活与哲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政治易错知识点总结生活与哲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政治易错知识点总结生活与哲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政治易错知识点总结生活与哲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易错知识点总结生活与哲学.docx

《高考政治易错知识点总结生活与哲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易错知识点总结生活与哲学.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政治易错知识点总结生活与哲学.docx

高考政治易错知识点总结生活与哲学

2017高考政治易错知识点总结:

生活与哲学

2017高考政治易错知识点总结:

生活与哲学

生活与哲学

1世界观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解析:

哲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解析:

哲学于实践。

3哲学是包罗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

(解析:

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哲学不是包罗万象和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

4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解析: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解析:

二者不能等同。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6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崇尚精神生活就是唯心主义,

(解析:

应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根本观点,不可把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庸俗化。

7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

(解析: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不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8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就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前就存在了)

9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解析:

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10物质决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

(解析:

实践的观点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

11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解析:

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但不一定是辩证唯物主义。

12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解析: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有其客观规律)

13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

(解析: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不一定是显著的变化)

14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

(解析:

应该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但二者并不总是统一的)

1规律有好坏之分,是水恒不变的、无条的。

(解析:

规律是客观的、物质的,没有好坏之分,当客观物质发生变化时,规律也会发生变化。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的,要在运动中把握规律。

16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解析:

,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造规律)

17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创造出的。

(解析:

无论是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18意识的能动作用表观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起反作用。

(解析: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应为“意识能反映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强调物质决定意识)

19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

(解析:

不能理解为相互依赖,意识依赖于物质,但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的)

20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

(解析: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

2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解析:

实践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22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解析:

实践决定认识。

23真理是永恒不变的,世界上存在终极真理。

(解析:

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真理,也不存在终极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24对同一确定的对象,正确的认识可能不止一个。

(解析:

对同一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

2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解析:

实践具有社会性,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

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同时,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

26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解析:

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实践不存在)

27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和唯一途径,要获得认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

(解析: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获得认识的途径包括实践和间接经验。

28真理是客观的,所以是无条的。

(解析:

真理都是有条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真理的客观性强调的是,在真理所适用的条和范围内,它是正确的。

29联系、发展、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解析: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30实践活动可以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

(解析:

实践不能割断联系。

联系具有客观性)

31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

(解析:

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32整体功能是部分功能之和

(解析:

整体功能不是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

33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解析:

关健部分的功能在一定条下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34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

(解析: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创造条建立新的联系。

3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解析:

当部分以有序、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36关健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解析:

在一定条下,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37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运动和变化也是一种发展。

(解析:

并非任何运动和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才可能是发展。

38发展就是曲折的运动。

(解析: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39事物的发展是周而复始的循环。

(解析: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是前进与上升。

40事物量变过程实质上就是质变的过程。

(解析:

量变与质变有本质区别。

41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解析:

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并不是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42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是战争发展过程中的质变。

(解析:

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是战争发展过程中的量变)

43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的。

(解析:

联系是有条的。

44任何变化都是发展。

(解析:

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变化才是发展。

4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解析:

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不能用时间标准判断)

46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

(解析:

质变不一定是发展,发展是前进的、向上的质变。

47发挥主观能动性,能消除事物之间的矛盾、

(解析:

矛盾真有客观性,不能消除矛盾)

48即使客观条不变,主次矛盾也可能相互转化。

(解析:

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下才可能相互转化。

49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通过次要矛盾起作用。

(解析: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次要矛盾通过主要矛盾起)

0矛盾就是构成矛盾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矛盾可以调和,不可以缓和。

(解析: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矛盾可以缓和,不可调和)

1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普遍性和特殊性。

(解析: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二性和斗争性。

2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解析:

不能将两方面理解为优点和缺点)

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泉和动力,所以矛盾越多越好,制造的矛盾越多就越有利于事物的发展。

(解析:

矛盾是客观的,不能制造,人为制造的矛盾只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4人们在改造自然的斗争中,有意识地制造出自然界原不存在的东西,而这些事物中包含着矛盾,所以意味着人可以有意识地“制造”矛盾。

(解析:

矛盾的产生与消亡是客观事物自身运动的结果,不是人能够有意识地制造出的。

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解析: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6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解析:

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7主要矛盾就是急需解决的矛盾。

只要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解析:

在特殊的情况下,要先解决好次要矛盾,才能解决好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是必要条不是充分条,解决主要矛盾只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8辩证否定的实质是创新。

(解析: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9创新就是科技创新,

(解析:

创新包括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化创新等。

60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解析:

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具有双重性。

6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解析:

只有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时,才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62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解析:

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只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只有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才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63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解析: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但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64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解析: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6价值选择正确与否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解析:

正确的价值选择有其客观评价标准,即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66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解析:

不同的价值观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的实践活动起推动作用、错误的价值观起阻碍作用。

67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就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解析:

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还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68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人的价值就在于享受价值,在于社会对个人的满足。

(解析: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69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首先看他在物质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其次看他在精神方面对社会的贡献。

(解析:

既要看物质贡献,也要看精神贡献,把二者区分开是错误的。

70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基础。

(解析: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但社会提供的客观条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