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科学复习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28484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11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上科学复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六上科学复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六上科学复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六上科学复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六上科学复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上科学复习教案.docx

《六上科学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上科学复习教案.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上科学复习教案.docx

六上科学复习教案

课时计划

课题

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练习课

第课时

总课时

教学

目标

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2、学习实验设计、进行实验验证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

重点

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

教具

玻璃杯、蜡块、生锈的铁钉和无锈的铁钉。

 

一、整理概括单元内容

1.看课本资料回顾:

本单元中我们研究了哪些物质的变化?

请罗列出来。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填表:

物质的变化

伴随的主要现象

变化类型及特点

水结冰、水蒸发

 

 

易拉罐压扁

 

弯折铁丝

 

混合沙子和豆子

 

火柴、蜡烛的燃烧

 

 

加热白糖

 

米饭、淀粉和碘酒

 

小苏打和白醋

 

铁生锈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

 

3.交流表格填写的内容,进行综合概括

(1)小组汇报填写结果;

(2)综合分析:

A你觉得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在什么地方?

B物理变化改变了物体的什么?

C化学变化伴随的常见现象有哪些?

随机完成板书:

 

物理变化→特点:

不产生新物质

物质(改变物体的状态、形状、大小)

的化学变化→特点:

产生了新物质

变化(伴随的现象:

改变颜色、产生气体或沉淀物、发光发热等)

(3)你怎么理解物质是变化的?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会伴随发生物理变化。

二、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

1.活动:

观察:

做茶叶溶解在水中的活动,观察物质溶解扩散的过程。

思考:

这中间存在着怎样的变化?

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变化?

2.录像:

烟花爆竹的生产和燃放。

思考:

这中间存在着怎样的变化?

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变化?

3.交流学生课前收集的有关物质变化的资料。

(通过收集、汇报,使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到物质变化就在我们的身边。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说适当补充和拓延学生的理解领域)

4.小结,板书:

物质的变化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

三、活动制作:

自制饮料

1.同学们爱喝的饮料有哪些?

你觉得它们是怎样做成的呢?

想不想在今天的课堂上尝试自己制作饮料?

2.打开课本第41页,阅读两种饮料的制作方法。

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饮料尝试制作,要求:

仔细观察制作过程中的变化体现。

建议:

也可以尝试制作草莓饮料、苹果饮料等其它水果饮料。

3.品尝后谈谈体会。

教后记

 

课时计划

课题

混合与分离

(二)

第课时

总课时

教学

目标

1.初步了解物质混合与分离的一些基本操作,并从中体会有的物质变化可逆,有的物质变化不可逆。

2.学习几种混合与分离的操作方法。

3.教育学生要学会和同伴合作,保证本组每个学生都有进行实践活动的机会。

重点

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探究几种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分析、比较物质在分离前后的差别。

教具

用具:

烧杯、酒精灯、铁架台、火柴、筛子等;

材料:

盐、醋、小苏打、食油、沙、水、石灰水、蜡烛等

 

用具:

烧杯、酒精灯、铁架台、火柴、筛子等;

材料:

盐、醋、小苏打、食油、沙、水、石灰水、蜡烛等

 

用具:

烧杯、酒精灯、铁架台、火柴、筛子等;

材料:

盐、醋、小苏打、食油、沙、水、石灰水、蜡烛等

材料:

盐、醋、小苏打、食油、沙、水、石灰水、蜡烛等

 

一、情景导入

星期天,妍妍在家里招待小朋友,她把草莓汁和牛奶混合在一起,制成了粉色的草莓奶,又甜又香,味道好极了。

问题:

如果我们也来把果汁与牛奶混合在一起,大家能调配出什么奶呢?

(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思考。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

物质的混合

1.出示课本图

2.导入:

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

有时我们会不小心把它们混合在一起,这些物体混合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3.猜想:

引导学生猜想课本中提出的几种物质组合混合后可能出现的现象,并把自己的猜想记录下来。

4.实验:

小组活动。

按要求进行各种物质组合的混合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5.引导:

(1).混合前要认真观察物质的特点;

(2).混合后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3).观察混合过程中,各种物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4).混合后的物质不能再次重复使用。

6.交流各小组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7.拓展:

哪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混合后有新的物质产生?

 

三、拓展:

分离盐和水

1.出示海水晒盐的图片。

2.导入:

海水在日晒后,水蒸发后就留下了盐。

千百年来,盐场的工人叔叔就是运用这种方法从海水中提取食盐。

任务今天,我们来模仿这个方法,从盐水中取回食盐。

3.演示:

教师演示分离盐和水的实验。

4.小结:

用酒精灯加热蒸发皿中的盐水,当蒸发皿中的水完全蒸发后,剩下的就是盐了。

这说明盐和水混合后,可以重新分离。

5.拓展:

课后,我们可以将盐水在常温下放置,过一段时间后再观察,看看水蒸发后有什么现象。

(了解生产、生活中分离混合物的实际应用,增进学生对蒸发法分离混合物原理的理解。

四、延伸:

分离混合物

1.问题:

我们可以用加热的方法把盐水中的盐和水分离。

其他的混合物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分离吗?

2.讨论:

水和沙的混合物、水和油的混合物、醋和小苏打的混合物、沙和绿豆的混合物可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分离?

需要什么工具?

3.设计:

根据讨论的情况,设计各种混合物相应的分离方法,分析可行性。

4.交流:

小组交流,根据各组同学的意见,调整分离方案。

5.实验:

小组实验。

运用各自设计的方法进行混合物分离,并做好记录。

6.思考:

分离后的物质与混合前的物质是同一种物质吗?

7.小结:

分离实验让我们发现,有的物质混合后又能分离出来,恢复成原状;而有的物质混合后,不容易分离,而且很难恢复成原状。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实践,让我们初步了解了物质混合与分离的一些基本操作方法,并从中体会到有的物质变化可逆,有的物质不可逆的道理

 

课时计划

课题

生锈与防锈练习课

第课时

总课时

教学

目标

1、初步了解铁生锈的原因和常用的防锈方法。

2、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及把科学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重点

难点

1.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根据事实进行分析、预测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及把科学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教具

铁钉、水

 

一.自主学习

1.我们周围的物质都在,有些变化是的,有些变化是的。

对于有利的变化,我们要;对于不利的变化,就要

2.铁门为什么要刷油漆?

3.列举几个生锈的例子,说说它们分别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影响。

二.合作探究

1.观察生锈铁制品周围的环境条件,推测铁生锈跟什么因素有关。

你的猜想:

2.设计并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记录

 

 

实验现象

时间(天)

在干燥的空气中

部分在空气中,部分在水中

完全在水中

1

2

3

我的结论

2

三.应用练习

 

四.这节课我的收获。

 

教后记

 

初步了解铁生锈的原因和常用的防锈方法。

 

课时计划

课题

燃烧与灭火练习课

第课时

总课时

教学

目标

1、初步认识燃烧的条件及控制燃烧的方法。

2、知道不同原因火灾的灭火方法。

3、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及把科学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重点

难点

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及把科学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教具

烧杯、蜡烛。

 

一、填空

1.燃烧是指________与________发生

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________反应。

2.灭火的原理:

(1)________、

(2)________、(3)________,三个条件只需具备一个

3.

(1)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__。

(2)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4.灭火的主要方法有三种,下列灭火措施是利用了哪一种灭火方法?

并简要说明与燃烧的哪个条件相对应。

(1)厨房油锅着火后用锅盖盖上。

(2)扑灭森林大火时设置隔离带。

(3)釜底抽薪。

(4)扑灭油井大火时用炸药在大火上方爆炸。

(5)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灭燃着的可燃物。

(6)将沙土铺洒在燃烧的化学药品上扑灭火焰。

5.将点燃的火柴

竖直向上,火柴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B.火柴梗的着火点比火柴头的高

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6.灭火时往可燃物上喷大量水的主要作用是()

A.隔绝空气B.降低温度

C.使水分解D.使水变成水蒸气以挥发

7.冬天用煤火取暖时,容易使人中毒的是()

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二氧化硫D.碳氢化合物

7.对山林发生的重大火灾,下列方法适合的是()

A.砍掉或清理掉大火前面的干枯树枝、树叶等可燃物

B.组织人力从山下运水到山上灭火

C.用棉被等盖在大火上以隔绝空气

D.打119火警电话,等待用水灭火

8.下列因素与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无关的是()

A.可燃物本身是不是易燃B.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C.周围氧气的浓度D.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9.氢气是未来的理想能源。

根据氢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及氢气性质分析,在氢能源的开发利用中,需解决的课题有()

A.寻找丰富的制氢原料B.探索廉价的制氢方法

C.开发安全、高效的储氢技术D.研究氢气燃烧后产物的处理技术

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可燃物遇到氧气不一定燃烧

B.缓慢氧化不一定能引起自燃

C.自燃不一定有缓慢氧化引起D.剧烈燃烧不一定引起爆炸

11.下列变化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白磷自燃B.硫磺燃烧C.火药爆炸D.铁丝燃烧

12.在太空的国际空间站划燃火柴,火柴过一会儿会熄灭,原因是()

A.氧气不够B.空间站温度太低

C.在失重情况下,空气不流通D.达不到

着火点

13.下列物质中允许旅客带上列车的是()

A.酒精B.白糖C.橡胶水D.白磷

14.你能说出下列成语所包含的科学道理吗?

(1)钻木取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煽风点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火不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杯水车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釜底抽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写出下图煤炉里燃烧过程中发生放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1世纪教育网

(1)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

16.面粉加工厂的车间里若悬浮着较多的面粉粉尘,遇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下面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

如右图,在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上的塑料盖掀起。

试问:

(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

 

①金属筒不加盖时②蜡烛没有点燃时③塑料筒中装的是煤粉时

(3)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教后记

 

初步认识燃烧的条件及控制燃烧的方法。

知道不同原因火灾的灭火方法。

 

课时计划

课题

植物与环境练习课

第课时

总课时

教学

目标

1、知道环境对植物的生长有影响。

2、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一些特征。

3、知道植物具有和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

重点

难点

知道植物具有和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

教具

实物投影

 

一、填空

1.植物的一生是从()开始的。

2.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是()、()和()。

3.在对比实验中的两组材料,一组叫()组,另一组叫()组。

4.蚯蚓喜欢生活在()、()的环境中。

5.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联系,叫做()。

其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

6.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

7.生态瓶里放了小鱼、水、沙石、金鱼藻、小虾、泥土等,其中生物是:

(      ),非生物是:

(             )。

8.食物链通常从()开始到()终止。

9、像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里,不同的动物对()有不同的需求。

10.老虎、草、羊这些生物构成了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写出这条食物链:

()。

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是();消费者是()。

11.水稻→老鼠→蛇这条食物链中,共有()种消费者,生产者是()。

12.由多条食物链组成的网状结构,叫做()。

13.()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14.在做对比实验时,只允许改变()条件,其他条件都不改变。

15.在食物链“小麦→麻雀→老鹰”中,生产者是(),消费者是()。

1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彼此之间也是(),()的。

二、判断题

1.绿豆种子发芽一定需要阳光。

( )

2.香蕉树、松树和仙人掌的生活环境完全相同。

()

3.凤仙花生长消耗水和肥料,所以它是消费者。

()

4.自然界没有植物,动物照样能生存下去。

()

5.母鸡能下蛋,所以它是生产者。

()

6.生态瓶中的植物放得越多越好。

()

7.自然界里一些生物濒临灭绝与我们毫无关系。

()

8.食物链通常是从植物开始的。

()

9.仙人掌的叶变形为刺就是为了让吃它的动物无法下嘴。

()

10.生态系统中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

11.只要没有自然灾害,就不会有动植物灭绝。

()

12.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

13.食物链中横向箭头代表“被…吃”,箭头指向的是捕食者。

()

14.在蚯蚓选择干土还是湿土的实验中,如果一条蚯蚓爬到干土这边就可以中止实验,认为蚯蚓喜欢干土环境。

()

16.生物不会改变它所生存的环境。

( )

17.当生态瓶里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发生变化时,生态瓶里生物的生活一般不会受到影响。

()

18.做一个生态瓶,首先要装水,然后把田螺、小鱼、小虾、泥鳅等放进去就行了。

( )

19.做种子发芽实验时,每个盒子都放三粒种子是为了减少实验的偶然性。

20.发芽后的绿豆种子如果得不到阳光,是无法正常生长、开花、结果的。

()

21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但是它的生长需要阳光。

  ()

22.蜜蜂是要冬眠的。

    ()

2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

24.绿豆芽的根会朝着有水的方向生长。

()

三、选择题

1.生态瓶的制作过程正确的是()

A去盖→种水草→放鱼虾B铺沙装水→种水草→放鱼虾C铺沙装水→放鱼虾→种水草

2.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桔不宜在北方栽种,这里起制约作用的因素是:

(  )

A阳光B温度C水

3.由蛇、蝗虫、高粱、青蛙可以组成一条食物链,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A高粱→蝗虫→青蛙→蛇B蝗虫→高粱→青蛙→蛇C高粱→青蛙→蝗虫→蛇

4.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

A食物链B食物网C生态系统

5.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

A相互利用的关系B吃与被吃的关系C互惠互利的关系

6.蚯蚓适宜生活在()的环境。

A阳光充足B高温干燥C阴暗潮湿

7.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控制(  )条件发生变化。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8.根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说法,我们可以写出食物链:

()

A.螳螂→蝉→黄雀B.蝉→螳螂→黄雀C.树→蝉→螳螂→黄雀

9.浸泡在水里的种子不容易发芽的原因是(  )。

A缺少阳光 B缺少空气  C水温太低

10.下列属于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是(  )。

A青蛙捕食昆虫  B黄鼠狼吃鸡  C长颈鹿吃树叶

11.大量捕食青蛙带来的后果是(   )。

A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  B粮食增产   C害虫增多

12.鱼必须生活在水里是因为(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改变环境  C生物依赖环境

13.一些珍稀的动物正面临灭绝,保护它们的最好办法是(  )。

A进行人工饲养 B把它们迁移到安全的地方

C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不被破坏

14.菜场上有的绿豆芽发黄,主要原因是(  )。

A缺少空气  B缺少阳光  C浇水太多

15.下面不在食物链中的是(  )。

A、蔷薇B、瓢虫C、蚜虫D、小鸟E、花坛

16.在下列环境中,绿豆芽的根会朝着哪个方向生长?

()。

A有水B没有水C与有水没水无关

17.在生态瓶中,为动物提供了氧气的是()。

A微生物B土壤C植物

18.制作生态瓶时,小鱼的数量()。

A越多越好B越少越好C适度放养

19.在种子发芽实验中不是必需条件的是()

A适宜温度B土壤C水分

20.下列食物链没有问题的是()

A落叶→蚯蚓B草→山羊→狼C毛虫→小鸟→鹰

21.春天,生活在草地上的蚱蜢的体色往往是( )。

A褐色 B绿色 C黄色 

22.生物之间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状结构的食物关系,叫做( )。

A食物网B食物链C生态群落

23.增加(  )可以为生态瓶中的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

A水  B植物   C动物

24.农田、苗圃里的植物,株与株之间,行与行之间,都留有一定的距离,这主要是为了获得合适的()。

A温度B水分C光照

25.种子发芽的过程中最先出现的现象是()。

  

A、长出嫩芽B、种皮破裂C、种子膨大  

26.常温下两组相同的种子,一组种子受到光照,加适量的水,另一组种子用纸盒遮住,加很少的水。

这个实验设计()。

A、是科学的B、是不科学的C、我不知道

四、连线题:

请给下面的的特征与生存环境连线。

仙人掌叶刺热带雨林

松树叶宽大山地

香蕉树针形叶沙漠

 

 

五、在右边写出3条水田中的食物链。

老鹰

老鼠

------------------------------------------------------

小鸟

蝗虫

--------------------------------------------------------

狗尾草

水稻

---------------------------------------------------------

六、实验题。

研究问题:

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

我的猜想:

我的实验设计:

把相同大小的绿豆芽分别放在两个盆里,一个盆放在,另一盆放在。

两盆豆苗的环境温度一样,浇同样的水,过几天观察变化。

做这个实验

我们要改变的条件是:

我们不改变的条件是:

七、简答题:

1、草原上生活着老鹰、兔子和各种各样动物喜欢吃的草。

(1)请画出他们之间的食物链。

(2)这条食物链中消费者是谁?

(3)如果老鹰少了草原会变成什么样子?

2、人类对自然环境干扰破坏可能引发沙尘暴,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应该:

教后记

 

课时计划

课题

动物与环境练习课

第课时

总课时

教学

目标

1、了解动物在适应环境方面的具体实例。

2、认识动物的形态和生存本领是与其生存的环境密切联系的。

重点

难点

认识动物的形态和生存本领是与其生存的环境密切联系的

教具

 

1、原始哺乳动物是由()

A、原始两栖类进化而来的B、原始爬行类进化而来的

C、原始鸟类进化而来的D、原始鸟类和原始爬行类共同进化而来的

2、列变化过程中属于生物进化的是()

A、孔雀蛋变成孔雀B、幼虫变成蝴蝶C、古猿变成人D、蝌蚪变成青蛙

3.始祖鸟具有两翼,身被羽毛,翼端有爪,喙内有齿,以上特征可说明()

A、古代爬行动物由古代鸟类进化而来B、古代鸟类由古代爬行动物进化而来

C、古代哺乳动物由古代爬行动物进化而来

D、古代爬行动物由古代哺乳动物进化而来

4.用达尔文的观点解释长颈鹿的长颈形成的原因是()

A、森林中雨水充足使鹿的身体高大,则颈也长

B、生活在食物充足环境中长颈鹿脖子长得长

C、由于生活环境不同,使鹿的颈有长有短

D、长颈变异的个体生存机会多,并一代一代积累而成

5、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其中解释物种进化原因的自然选择学说理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被恩格斯称为19世纪三大发现之一的。

下列观点不符合达尔文的进化思想的是()

A、地球上一切生物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都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B、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必然结果和核心内容,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即适应环境

C、变异分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遗传的作用在于积累并加强有利变异,可遗传的变异具不定向性

D、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行生存斗争的前提

6、原始生命分化为原始藻类和原始单细胞动物的根本原因是()

A、运动方式不同B、细胞结构不同

C、营养方式不同D、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不同

7、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生物进化学说没能解决的问题是()

A、生物进化的原因B、说明物种是可变的

C、解释生物的适应性及多样性D、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8、生物进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