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要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61833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要点.docx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要点.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要点.docx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要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二单元(观察) 体会:

我懂得了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就会有所发现。

教材内容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

第五课《古诗两首》

一、教材分析

1.题西林壁。

这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

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气象万千,不可胜数。

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2.游山西村。

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二、解释词句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

不知道庐山的真样子,是因为自己在山里面,只能看到一部分。

2.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译:

不要笑农民的酒浑浊,丰收之年总能用足够的东西招待客人。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译:

走过了一座座山,一条条河,以为没有路,在前面看到一簇簇花,一棵棵树,就知道前面又有村子了。

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译:

在正面看都是连绵不断的山岭,在侧面看都成了一座座山峰。

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形状、姿态是不同的。

三、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答: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答:

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感到没希望了,忽然有了新的转机。

3、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看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应该用那句诗句来形容?

(横看成岭侧成风,远近高低各不同)

四、悟理:

1.《题西林壁》这首诗是(宋朝苏轼)写的,这首诗不仅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即(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2、《游山西村》是(宋)朝(陆游)写的,该诗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的真挚感情。

五、课内阅读题:

(一)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

(1)先把这首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代著名文学家____   __。

诗中_   __、_ __、__ _、__ _、___  、__  _这几个字词告诉我们,诗人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观赏庐山的美景。

_ __、__ _、__ _说明诗人看到的景色各不相同。

(3)写出下列字的意思。

题:

______ __ __  识:

_________  __   缘_____    _____

(4)这首诗中哪句揭示了深刻的道理,并写出它揭示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5)从诗中找出恰当的诗句填在横线上。

        老师在指导我们写作文时,常常用苏轼的名句:

“____    _________,

____         ____”,教我们写作文时不要说人家常说的话,要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写出自己的个性。

(二)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这首诗是____代诗人_  _____的作品。

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_________的品性,表达了诗人_______    ___的真挚感情。

诗中一个“足”字写出了农家主人款待客人时________ __的盛情。

(2)  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浑:

_____  __    豚:

______   __ 疑:

_____   ___

(3)根据意思写诗句。

1不要笑话农家的腊酒浑浊。

_____________

2丰收年景,招待客人的菜肴足够丰盛。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诗中找出恰当的诗句填在横线上。

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的诗句是“        

         ,                         ”。

描写农家纯朴热情款待客人的诗句是“                        ,                        ”。

第六课《爬山虎的脚》

一.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读后使我们也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二.理清思路

1.爬山虎的生长地方

2.叶子的特点

3.脚的特点:

(1)脚的样子

(2)脚是怎么爬的(3)脚和墙的关系

三.通过课文

1.通过课文我们体会到作者观察的方法是(细致、长期连续观察)。

2.爬山虎的脚是这样爬的:

触墙,细丝头上变圆片巴住墙,细丝由直变弯,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四、课内阅读题: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

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步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1)按课文内容填空。

爬山虎的叶子,刚长出来时是(        ),长大后是(           ),叶尖(          

        )。

在墙上(      )那么(        ),没有(             ),也(        )一点儿 ()。

(2)上面节选的三段话中,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自然段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请你在短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用“﹏﹏﹏”画出来,并用“”标出爬山虎爬墙动作的词。

(4)读读画“________”的句子,完成练习。

①爬山虎的脚长在__________     ____,形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颜色_________________。

②请找出片段中的两个比喻句并抄下来。

第七课《蟋蟀的住宅》

一.这篇课文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

在文中,法布尔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

二.蟋蟀的住宅算是“伟大的工程”的原因是:

蟋蟀的住宅向阳、隐蔽、能排水,大小适宜,从住所简朴、清洁、干燥、卫生等可以看出蟋蟀修建这座住宅的精心,让我们感受到它身上似乎有一种聪明才智。

但蟋蟀修建这座住宅的工具是那样的柔弱,只是一对前足和一双后腿。

在这明显的发差中,我们体会到蟋蟀修建这样的住宅简直是一个奇迹。

三.课文解析

1、这篇课文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

作者在文章中大量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把它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把它的活动比作人的活动。

2、“不肯随遇而安”,“慎重地选择住址”,写出了蟋蟀的个性特点;“倾斜的隧道”,意味着住宅有排水功能;“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说明住宅十分隐蔽,有安全感;“在这平台上弹琴”,说明蟋蟀的住宅不仅能安居,而且有休闲娱乐之功能。

3、重点段落和句子的理解。

(1)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

他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

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他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

他不利用现成的洞穴。

他的束缚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问题一:

这句话“随遇而安”指什么?

“随遇而安”是指适应周围的环境,不论环境如何都能满足。

问题二:

(1)从哪里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对于一般的昆虫来说,只要能找到一个临时隐蔽的藏身之地就满足了,而蟋蟀却不同,它不愿利用现成的洞穴,而是慎重地择址,自己一点一点地挖掘。

这是法布尔发现的蟋蟀与别的昆虫的不同之处。

这句话也照应了课文的题目,让读者知晓,为什么把蟋蟀的藏身洞穴称为“住宅”。

(2)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在这句话中,作者巧妙地把蟋蟀发出的声音比喻为“弹琴”,又将蟋蟀洞穴门口的平地称为“平台”,让读者感到,这座住宅的设计是很讲究的,它不仅能藏身栖息,而且还具备休闲娱乐的功能──劳动之余,四周静悄悄之时,住宅的主人操琴弹奏,享受生活的乐趣。

这种形象的语言也反映了昆虫学家对昆虫的特殊感情。

(3)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

蟋蟀的整个身躯是那么的柔弱,用来施工的工具仅仅是细弱的前足和后腿,与要完成的挖土、搬土块、踏地、推土、铺土、修整等工程相比,这是多么大的反差!

另外蟋蟀住宅的选址,住宅内外的设计,如向阳,能排水,大小要适宜,住所要简朴、卫生等。

所以对蟋蟀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也是人们为之惊讶的超凡举动。

四、课内阅读题:

在朝着阳光的堤(dī tí)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

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

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

这就是蟋蟀的平台。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

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zào cāo)的地方修理平整。

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

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简朴(     ) 清洁(     ) 光滑(      )   平整(       )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简朴(    )光滑(    )平整(    )伟大(    )干燥(     )

(4)这两段话是按照从     到     顺序来介绍蟋蟀住宅的。

(5)蟋蟀的住宅内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划横线的词语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让我们感受到作者    

                        的情感。

(3)  “伟大的工程”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这座住宅别称作是伟大的工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