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调整对通货膨胀的影响.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609250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率调整对通货膨胀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利率调整对通货膨胀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利率调整对通货膨胀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利率调整对通货膨胀的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利率调整对通货膨胀的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利率调整对通货膨胀的影响.docx

《利率调整对通货膨胀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率调整对通货膨胀的影响.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利率调整对通货膨胀的影响.docx

利率调整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成绩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

利率调整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

 

学生姓名崔沥允

学号2008108049

指导教师宋德安

院系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财政学

年级08级

诚信声明

我声明:

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毕业论文中如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注明出处。

文中除已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的文章。

本人完全了解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特此声明。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摘要

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为此,国家采取了调整利率等货币手段以保证流动性。

这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宏观经济的运行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对物价水平产生了深刻影响,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本文首先回顾了历史上一些学派对利率调整、通货膨胀的理论贡献,其次通过费雪效应、IS-LM利率模型同时利用一元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来探讨利率调整与物价波动的相关关系,并对实证结论做出合理解释,最后针对当前利率与物价波动的相关性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

利率调整通货膨胀物价水平

 

Abstract

Thegrowthofeconomicsinourcountryhavefacedtheunprecedentedpressuresincetheglobalfinancialcrisis.Therefore,Theauthoritieshavetakensomemeasuressuchasadjustingtherateofinteresttoensurethemobility.Ithashadaverysignificantimpactontheadvancementofnationaleconomy,theoperationofthemacroeconomyandthedevelopmentofcapitalmarket,especiallyonthepricelevel,italsocasedtheattentionofthewholecommunity.Firstandforemost,thispaperreviewedthetheoriesofsomescholarsontheinterestrateandinflation.Moreover,thoughtheFisherEffect,IS-LMInterestRateModelandSingleVariableLinearRegressionModelwecananalyze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adjustmentofinterestrateandpricefluctuation,andthenmadeanreasonableexplanationfortheconclusion.Intheend,gavemyadviceonthepresentinterestrateandpricefluctuation.

Keywords:

AdjusttherateofinterestInflationPricelevel

第一章 导论

1.1选题背景与意义

利息是一个古老的范畴,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早得多,在原始社会末期,实物交换和信用产生的同时,利息就产生了。

那时利息尚处于初级萌芽状态,接受信用的双方都是出于本能要求,并无深层次考虑。

在商品交换的初期,借贷活动多为实物形式,利息也是实物形式的一种补偿,如种子、牲畜等。

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农民在饥荒时节经常把留作种子的粮食吃掉,来年春耕时期不得不向地主、富农人家借粮食,常有“春借一斗粟,秋还两斗米”这是实物利息现象的真实写照。

随着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利息随之以货币形式来计量。

在商品经济中,利息是在信用的基础上产生的。

由于借贷行为的出现,不从事经营活动的资本所有者可以通过贷出资本而取得一定的报酬,而资本需求者则可以通过支付一定的报酬来借入资本,这种报酬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利率。

利率通常由一国的中央银行控制。

现今,所有国家都把利率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

当经济过热、物价持续上涨时,便提高利率、收紧信贷;当过热的经济和持续上涨的物价得到控制时,便会把利率适当地调低。

因此,利率是重要的基本经济因素之一,也是经济学中重要的金融变量之一,金融现象、金融资产的变化均与利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用牵一发而动全身来形容利率的重要性真是一点也不为过。

当前,利率政策已成为各国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求、进而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世界各国频繁运用利率杠杆实施宏观调控,作为调节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利率亦被用以控制例如投资、通货膨胀及失业率等,继而来影响经济增长。

利率的变动,其影响可以延伸到几乎所有宏观经济变量如GDP、物价水平、资源配置、产业结构、国际收支、经济增长率等等;利率的高低,也是反映一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状况的标尺,因此,世界各国均将利率变动视为判断一国宏观经济形势的重要依据,亦将利率走势分析作为宏观经济形势预测的主要手段。

在现代社会中,通货膨胀和货币、利率等词汇一样,是人们司空见惯的经济术语,亦是当今各国经济发展中经常出现的经济现象。

一般来讲,物价全面地、持续地上涨被认为发生了通货膨胀。

当今主流经济学认为,要确保商品与劳务价格不受通货膨胀的干扰,只有维持稳定的物价水平,在此市场价格机制才能顺利运行,进而提高市场体系资源配置的效率。

然而,通货膨胀对一国经济发展的危害相当大,所以抑制通货膨胀已被各个国家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物价指数作为度量通货膨胀的指标,通常采用的物价指数有: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国民生产总值价格平减指数(GNP)。

由于消费者价格指数的资料易于收集且能较为及时地反映直接影响居民生活费用的物价趋势,其增长幅度被国际上通用为判定某个国家或地区是否发生了通货膨胀。

人们普遍认为,通货膨胀率在百分之三以内,是可以为社会承受的,属于正常的物价上升;通货膨胀率介于百分之三与百分之十,则可称为温和通货膨胀。

2007年4月份以来,我国物价基本上是逐月递增,不但各月的CPI涨幅均在3%以上,并且其涨幅有继续上扬的趋势,2011年6月CPI同比增幅达6.4%,7月同比上涨6.5%。

从有关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近期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较高,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温和通货膨胀。

面对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中出现的温和通货膨胀的现象,2006年8月19日,央行把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7个百分点。

1988-1989年、1993-1995年我国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央行通过提高利率并对存款实行保值贴补,同时辅之以贷款规模管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宏观经济的运行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对物价水平产生了深刻影响,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基于上述背景,我选择了“利率调整对于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这一题作为毕业论文选题,希望通过研究利率调整、通货膨胀率变动,探寻出在利率调整对物价波动有无影响。

1.2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本文首先回顾了历史上一些学派对利率调整、通货膨胀的理论贡献,其次通过近年的利率调整与CPI变动数据联系费雪效应,利用一元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来探讨利率调整与物价波动的相关关系,并对实证结论做出合理解释,最后针对当前利率与物价波动的相关性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在文章结构上,本文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章导论部分,主要介绍本文课题的选题背景及意义、研究思路、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创新和不足之处。

第二章文献综述与理论回顾部分,从国内和国外两个部分总结相关文献,从不同学派的相关利率理论和通货膨胀学说进行了相关理论的回顾。

第三章现状阐述和问题分析部分,从利率调整变化和物价波动变化两个方面对我国利率和物价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分析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理论分析部分,包括利率对通货膨胀各诱因的影响,用费雪效应进行理论分析。

第五章实证分析部分,建立了利率调整幅度与消费物价指数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模型进行了分析与检验,并对实证结果进行了解释。

第六章结论与对策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整体的总结概括并得出结论,同时也对如何从货币政策上抑制通货膨胀提出了建议。

1.3研究方法介绍

计量经济学在对经济现象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时,大量地运用了回归分析这一统计技术,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是整个计量经济分析的基础。

对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研究额方法有多种,其中最简单、最有效的是法国数学家高斯提出的普通最小二乘法。

这种方法从几何意义上来说,是为了使样本回归曲线尽量靠近这些数据点,也就是使剩余ei(或残差)都很小,可是因为ei有正有负,简单代数和∑ei中会出现相互抵消。

为使数学上便于处理,采用使剩余平方和最小的准则。

1.4创新与不足

本文选取了利率为切入点,结合消费物价指数进行相关分析,更能体现利率对于物价的影响。

同时所选用的数据为月度数据,数据很新。

月度数据的使用可以在不改变时间范围的前提下增大数据样本,可以有效满足实证检验的需要。

但是,本文中所选取的名义利率变量为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通货膨胀率由CPI指数上涨率所代替,所以有些结论未免显得有些单薄和片面,加之本人自身能力不足,所读文献甚少,文献综述水平并不代表当前最新水准,理论分析也存在诸多漏洞,实证分析未能运用更准确客观的方法进行分析,结论可能会存在诸多误差。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回顾

2.1文献综述

假定银行存款利率为5%,某人的存款在一年后就多了5%,是意味着他富了吗?

也许这只是理想情况。

如果当年通货膨胀率为3%,那他只富了2%;如果为6%,这就是说一年前100元能买到的东西现在要106元了,而存了一年的钱只有105元,这就是说他反而变穷了。

探讨名义利率是否与通货膨胀存在着一一对应的调整关系的一个重要发现就是费雪效应(FisherEffect)。

“费雪效应”的存在说明货币供给的变动会引起物价等名义变量的同比例变动,因而研究“费雪效应”不仅有着重大理论价值,而且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那么,“费雪效应”是否存在?

如果存在,是存在完全的“费雪效应”还是部分的“费雪效应”?

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

基于美国1948~1990年的季度数据,Wallace和Warner采用Johansen的协整理论研究了名义利率与通胀之间的关系。

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

通货膨胀与长期利率或者短期利率,都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在考察了英国1900~2000年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数据之后,Granville和Mallick也发现完全的“费雪效应”的存在,即通货膨胀率提高1%,相对应地,名义利率也会提高1%。

Ekaterini和Panopoulou通过应用完全修正的最小一乘法(FMOLS)对14个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1960~2004年间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数据的研究,Ekaterini和Panopoulou实证分析的结果进一步支持了以上论断。

他们发现这些国家的名义利率和通胀水平之间长期地存在着一一对应的调整关系,换言之,他们认为这些国家的数据情况验证了完全的“费雪效应”的存在。

近几年来,一些我国的学者也对“费雪效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例如:

通过对于我国1979~2000年间的年度数据的对比分析,李达、申朴和刘康兵利用E-G两步法检验了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研究结果证明在长期和短期中我国都存在“费雪效应”;在运用协整理论检验了我国的“费雪效应”之后,谢卫东、郭整风和刘金全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我国名义利率和通货膨胀这两个变量之间并不存在协整关系,由此他们认为“费雪效应”在我国是不成立的;基于对台湾地区“费雪效应”的修正ADF检验模型检验,中国台湾地区学者王信文、吴幸芳表明“费雪效应”在台湾地区并不存在;通过对非参数单位根和非参数协整理论的应用来检验我国是否存在费雪效应,王少平、陈文静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名义利率与通胀变化率之间长期存在着非参数协整关系。

2.2理论回顾

2.2.1利率

从借款人的角度来看,利率是使用资本的单位成本,是借款人使用贷款人的货币资本而向贷款人支付的价格;从贷款人的角度来看,利率是贷款人借出货币资本所获得的报酬率。

如果用i表示利率、用I表示利息额、用P表示本金,则利率可用公式表示为:

i=I/P

现代经济中,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不仅受到经济社会中许多因素的制约,而且,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储蓄的投资以及金融资产的价值,进而对整个经济活动发生广泛的影响,因此,现代经济学家在研究利率的决定问题时,特别重视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整个经济的平衡问题,利率理论的演变、发展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有: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论、古典利率理论、凯恩斯利率理论、可贷资金利率理论、IS-LM利率分析理论。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是从利息的来源和实质的角度,考虑了制度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的利率理论,其理论核心是利率是由平均利润率决定的。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一种转换形式。

利息的独立化,对于真正显示资金使用者在再生产过程中所起的能动作用有积极意义。

古典利率理论,是指流行于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西方利率理论,也被称为实物利率理论。

该理论认为利率为储蓄与投资决定。

古典利率理论把利率的变化和资本供求的变化联系在一起,认为房贷的资金来源与储蓄,而储蓄则意味着人们要推迟现在的消费,而对人们推迟消费的行为予以的一定的补偿就是利息,一般来说,储蓄是利率的递增函数。

对资本的需求主要来源于投资,而投资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预期投资回报率和利率的关系。

因而利率具有自动调节经济、使其达到均衡的作用:

储蓄大于投资时,利率下降,人们自动减少储蓄,增加投资;储蓄少于投资时,利率上升,人们自动减少投资,增加储蓄。

以利率自动调节为核心的“古典”利率理论在20世纪30年代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后,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人们发现利率的自动调节并不能实现经济运行的均衡,在此情况下,凯恩斯(Keynes,JohnMaynard)的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应运而生。

凯恩斯认为储蓄和投资不是两个独立的变量,而是两个相互依赖的变量。

在他的理论中,货币影响利率,利率与实质因素无关,利率由货币的供给与货币的需求两因素共同决定。

货币供给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没有利率弹性的外生变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率越高,货币的供给量将越大,因为利率越高。

银行持有超额准备金的机会成本就越大,因而银行将降低超额准备金率,从而会增大货币供应量,所以货币供给是利率的增函数,即

Ms=Ms(r)

式中:

Ms代表货币供给。

货币需求由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决定,而人们的流动性偏好的动机有三个,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其出于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与利率没有直接关系,而与收入成正比关系,记为M1=L1(Y);而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则为利率i的递减函数,记为M2=L2(i),因此有Md=M1+M2=L1(Y)+L2(i)。

而利率是由货币的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点决定的,当利率降至非常低的水平时,由于人们都预期利率将上升,因而人们都会抛出有价证券而持有货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流动性陷阱”。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将利率视为一种货币现象,而完全忽视储蓄、投资等实际因素的影响,这一理论一经提出就遭到了许多经济学家的批评。

1937年,凯恩斯的学生罗伯逊(Robertson,D.H.)在古典利率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某种程度上,可贷资金利率理论实际上可看成古典利率理论和凯恩斯理论的一种综合。

该理论认为,对可贷资金的需求并非一定完全会来自投资,还可能来自窖藏,同时可贷资金的供应不仅限于储蓄,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也可以分别通过增加货币供给和创造信用来提供可贷资金。

因而利率不是由储蓄和投资所决定,也不是由货币的供求决定,而是由信贷资金的供求决定的。

利率是使用信贷资金的代价,因而影响信贷资金供求水平的因素也就是利率变动的原因。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希克斯(Hicks,J.R)等人认为以上理论没有考虑收入的因素,因而无法确定利率水平,于是希克斯将货币因素和实物因素综合起来进行分析,于1937年提出了一般均衡理论基础上的IS-LM模型,这一理论认为,在现实社会中,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必然是同时决定的。

储蓄供给、投资需求、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将决定利率水平,导致储蓄投资、货币供求变动的因素也都将影响到利率水平。

这意味着,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必须同时达到均衡。

该模型在严密的理论框架下,融古典理论的商品市场均衡与凯恩斯理论的货币市场均衡为一体。

2.2.2物价波动与通货膨胀

一、影响物价波动的因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价水平的波动包括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具有周期变动的规律性。

这也就是,在经济运行中客观存在着物价水平波动周期,或者说存在着通货膨胀周期和通货紧缩周期。

物价水平的波动,无论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都可从下述五个因素进行分析。

(一)前期的产出缺口。

如果前期出现产出正缺口,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本期就可能会出现通货膨胀;如果前期出现产出负缺口,本期则可能会出现通货紧缩。

其原因在于:

第一,当出现产出正缺口即实际经济增长率高于潜在产出增长率时,意味着资源已被过度利用即资源短缺,因而存在物价水平上涨压力;反之,则意味着资源未被充分利用,存在物价水平下降压力。

第二,由于存在滞后性和价格粘性,本期的物价水平会受到前期产出缺口而不是本期产出缺口的影响。

(二)货币供应量。

如果当局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会造成流动性过剩,物价水平就会随之而呈上升趋势(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反之,物价水平则呈下降趋势。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流通中货币量的多少与国际收支状况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如果由于国际贸易顺差或国际资本大量流入而导致外汇储备大量增加,货币当局就要向流通中注入大量本币进行对冲,这必然增加货币供应量,并推高国内物价水平;反之亦成立。

(三)通货膨胀预期。

通货膨胀预期会引发实际通货膨胀,首先是普遍存在的通货膨胀预期会刺激社会总需求增加,而总需求增加又会导致市场供求矛盾并引发物价水平上升;其次,普遍存在的通货膨胀预期也会推高包括工资和正常利润在内的经济成本,进而导致物价水平上升。

(四)供给冲击。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出现严重的供给冲击,如自然灾害导致农产品大幅度减产,或者由于战争、动乱等原因导致世界性的能源危机,就不仅会引发通货膨胀,甚至会使经济增长出现停滞。

(五)国际传导。

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一般可以通过贸易和货币这两个途径实现。

从国际贸易的传导过程来看,如果原料和能源出口国发生了通货膨胀并导致原料和能源价格上涨,就会抬高原料和能源进口国的生产成本。

如果原料和能源进口国是资本品或消费品的生产国和出口国,较高的生产成本就会推高资本品和消费品的价格,并将价格上涨再传导到其他国家。

通货膨胀通过货币途径在国家间的传导主要表现为资本在国家间的流动。

排除汇率和利率等因素的影响,如果甲国的通货膨胀率高于乙国,这时甲国资本市场的货币供给充裕,而乙国的货币供给相对短缺,在此情况下,资本将从甲国向乙国流动,从而使乙国产生国际收支盈余,迫使乙国采取增发货币等措施进行应对,这就会使乙国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上升。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

(一)爬行式通货膨胀

爬行式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按照不太大的幅度持续上涨,一般是指物价上涨年利率在2%左右的通货膨胀。

(二)温和的通货膨胀

温和的通货膨胀,一般年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在2%~4%之间。

(三)快步的通货膨胀

快步的通货膨胀,一般是指物价上涨年率在6%以上,并可能在短期内达到两位数的通货膨胀。

(四)奔腾型的通货膨胀

奔腾型的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按照相当大的幅度持续上涨。

一般物价上涨率在10%以上,物价上涨年率保持在两位数,甚至接近或达到三位数的通货膨胀。

这时,人们纷纷抢购商品,货币流通速度加快,货币购买力下降。

当奔腾的通货膨胀发生以后,由于物价上涨率较高,公众预期物价水平还将进一步上涨,因而采取各种措施抢购商品,这会使通货膨胀进一步加剧。

如果不采取有力的反通货膨胀措施,将有可能发展成为失控的恶性通货膨胀。

(五)恶性通货膨胀

恶性通货膨胀,是指物价连续暴涨,平均每月物价上涨率超过50%,年物价上涨率超过600%,甚至达到天文数字的通货膨胀。

例如,1923年,德国纸币的发行量达到496×1018马克的天文数字,马克价值的贬值也是空前的。

我国民国时期,纸币发行增加了14000多亿倍物价上涨了85000多亿倍。

这种情况多发生于战争等非常时期,为任何一个国家政府和居民都不能接受的。

三、通货膨胀的成因

在众多解释通货膨胀成因的理论中,较为流行的有四种,即需求拉动论、成本推动论、供求混合推进型通货膨胀论和结构性通货膨胀论。

(一)需求拉动论

需求拉动论是西方经济学界出现最早的通货膨胀理论。

根据这种理论,由于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量超过商品和劳务的总供给量所造成的过剩需求拉动了一般物价水平的普遍上升。

因此,需要克服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就必须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消除过多的总需求。

(二)成本推动论

成本推动论者认为,通货膨胀的根源不在于总需求的上升,而在于产品供给或成本方面,即使在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没有出现过度的情况下,因生产成本的增加,物价也会被推进上涨。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就是指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生产要素价格上涨,致使产品成本上升,从而导致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成本推动论者认为,生产成本的上升既是通货膨胀的根源,也是失业增加的根源。

(三)供求混合推动论

供求混合推动论者将供求两方面的原因综合起来,认为通货膨胀是由需求拉动和成本推进共同作用而引发的。

他们认为,在现实经济社会中,很难分清通货膨胀究竟是需求拉动造成的,还是成本推进造成的,单纯将通货膨胀的成因划分为“需求拉动”或“成本推进”都是不准确的。

(四)结构性通货膨胀论

结构性通货膨胀指在总需求和总供给大致处于平衡状态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方面的某些因素的变动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发生结构性通货膨胀的情况。

2007年以来我国的温和通货膨胀的结构性特点比较突出,主要为食品、能源类消费品价格以及住房等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扬。

2.2.3威克塞尔的利率学说

纳特·威克塞尔(KnutWicksell)作为瑞典学派的奠基人,认为利率变动会对资本价值产生影响,同时,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的差异,决定了物价水平甚至经济规模,只要价格没有变动,银行的利率也不会变动;如果价格上涨,利率即应提高;如果价格下跌,利率即应降低;以后利率保持在新的水平上,除非价格发生进一步的变动,要求利率向这一方或那一方做进一步的变动。

威克塞尔在他的代表作品《利息与价格》中,提出了著名的“积累过程学说”,这本书中阐述的货币经济理论指出了社会经济的非均衡状态,惟有靠宏观的货币政策调节才能够趋向均衡,这便否定了资本经济会自动走向均衡的传统教义。

尽管对于货币价格变动与经济不稳定原因的分析此著作尚存一些缺陷,但是,与那些主张资本经济和谐论的传统观点相比,它能够从经济运行的角度来指出资本经济的不稳定状态,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它打破了经济能够自动趋向均衡的传统观念,提出了用调节货币利率来稳定经济的宏观货币政策主张,这在西方经济学由自由放任主义转向国家干预主义的过程中,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也成为了后来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源泉。

威克塞尔还认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