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海兴核电厂一期工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03690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海兴核电厂一期工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北海兴核电厂一期工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北海兴核电厂一期工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河北海兴核电厂一期工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河北海兴核电厂一期工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海兴核电厂一期工程.docx

《河北海兴核电厂一期工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海兴核电厂一期工程.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海兴核电厂一期工程.docx

河北海兴核电厂一期工程

 

河北海兴核电厂一期工程

基础优化报告

 

审定人:

审核人:

项目负责人:

 

核工业井巷建设公司

2016年2月

1、总述

1.1工程概况

河北海兴核电项目规划建设容量为6台1000MWe级AP1000核电机组,一次规划,分期实施,一期建设两台机组。

本工程拟建各子项主要特性见表1.1。

表1.1建、构筑物名称及特性一览表

建、构筑物

名称

厂房高度(m)

平面尺寸(m×m)

基础型式

基础尺寸(m)

基底压力(kPa)

基础埋深(从厂坪算起)(m)

抗震类别

安全等级

反应堆厂房(安全壳厂房、屏蔽厂房)

69.724

圆形半径为22.098m

桩筏基础

圆形半径为22.098

700

约12

Ⅰ类

核安全有关

辅助厂房

24.613

77.419×35.235(U型)

桩筏基础

77.419×35.235

(U型)

460

约12

Ⅰ类

核安全有关

附属厂房

1~4区

24.705

88.9×46.1

桩筏基础

88.9×46.1

(L型)

145

0.9

(1.373,仅用于4区)

Ⅱ类(非抗震类,仅用于4区)

核安全无关

放射性废物厂房

11.5

21.1×54.3

桩筏基础

21.1×54.3

150

0.9

非抗震类/民用甲级

核安全无关

冷却塔

199.48

圆形直径162

塔身人字柱下环基为桩筏基础,内部水池结构等为桩筏基础

环基中心线直径162

环基:

500

内部结构:

200

4.8

非抗震类/民用乙类

核安全无关

1.2自然地理

1.2.1地理位置

河北海兴核电厂位于沧州市海兴县香坊乡境内。

厂址距北京约226km,距天津市约113km,距济南市约176km,距沧州市约80km。

厂址地理位置大致为东经117°43′12.1″,北纬38°08′19.5″。

厂址交通位置见下图1.1。

 

图1.1厂址交通位置图

1.2.2水文气象

(1)水文概况

海兴县位于渤海湾西岸,境内河网密布,沟渠交错,漳卫新河、宣惠河、大浪淀排水渠三条大型行洪河道穿境而过,十一条主要干支渠分布其间,有面积3.6万亩的杨埕水库,水资源丰富。

(2)气象概况

海兴县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东岸,属于温带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根据海兴县气象站资料厂址区域年平均气温12.4℃,其中最冷月1月份平均温度为-4.1℃,最热月7月份平均温度为26.6℃。

历年平均降水量为565.4mm。

年内降水时段分配极不均匀,降水变化大,强度也大,以夏季降水量最多,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0%以上。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地貌主要以滨海平原地貌为主,测区范围内地形平坦,高程为-3m~5.6m。

地表为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海相或陆相沉积物覆盖,地表植被以农作物为主。

厂址北面为杨埕水库,东南面为省道。

测区内绝大多数地段为耕地和盐田,高程一般为1m~3m,杨埕水库堤坝为测区最高点,高程一般为2.4m~5.6m。

水塘、水渠及水沟是测区内高程相对较低的区域,高程一般为-3m~1.3m。

 

图2.1厂址全貌图(镜向90°)

2.2地层岩性

拟建场地地层上部为第四系全新统(Qh4)海陆交互相沉积层、第四系上更新统(Qp3)海陆交互相沉积层,主要为粉质黏土,局部为粉砂和粉土;下部为第四系中更新统玄武岩和沉火山角砾岩,其下揭露第四系中更新统(Qp2)海陆交互相沉积层和第四系下更新统(Qp1)海陆交互相沉积层,主要为粉质黏土,局部夹粉砂。

再往下揭露新近系(N)黏土岩。

2.2.1上部覆盖层

上部为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主要以粉质黏土为主,局部为粉砂、粉土。

整个土层厚度为32.9m~60.5m,平均厚度为44.5m,表现为西北较薄,向呈现东南略微变厚的趋势,北东方向差异不明显。

(1)耕植土(Qh4pd):

地层编号①1,黄褐色,以粉质黏土为主,土质不均匀,稍湿,可塑状态为主,含少量植物根系。

厚度为0.2m~0.7m,平均值为0.56m,层底标高为0.77m(HK48)~2.97m(ZK57)。

(2)杂填土(Qh4ml):

地层编号①2,灰白色、黄褐色,以粉质黏土为主,局部含较多碎石、砖屑等建筑垃圾,可研阶段B6、ZK72、ZK75三个钻孔有所揭露,厚度分别为1.8m、1.5m和0.5m。

本次勘察未揭露该层。

(3)粉质黏土(Qh4mc):

地层编号②,黄褐色,含少量铁锰质斑点、云母片,可见少量姜石,土质不均匀局部夹有粉土薄层,以可塑状态为主,局部为软塑状态,属中压缩性土。

超固结比大于1,为正常固结土。

该层在厂区内广泛分布,层厚0.9m(HK25)~4.8m(HK27),平均厚度2.55m,层底标高为1.56m(HK25)~-2.29m(HK20)。

(4)粉土和粉砂互层(Qh4mc):

地层编号③1,灰黑色,粉砂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质,含少量云母,砂质不纯,局部夹淤泥质粉质黏土薄层,含贝壳残骸。

呈饱和状态,以中压缩性为主,粉土含云母,见贝壳残骸,局部夹夹淤泥质粉质黏土薄层,土质不均匀,稍密为主,局部为中密,呈饱和状态。

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3~20击,平均值8.0击,以松散状态为主,局部为稍密状态。

超固结比大于1,为正常固结土。

该层在厂区内分布较广泛,层厚0.80m(HK18)~9.30m(HK35),平均厚度为5.03m,层底标高为-0.85m(HK22)~-10.84m(HK11)。

(5)淤泥质粉质黏土(Qh4mc):

地层编号③2,灰黑色,土质不均,局部粉砂、粉土含量较高,软塑~流塑状态,含贝壳残骸,与③1粉砂为夹层、互层关系,属高压缩性土。

超固结比小于1,为欠固结土。

该层在核岛区广泛分布,层厚1.0m(HK32)~9.90m(HK2),平均厚度为4.71m,层底标高为0.75m(HK45)~-11.88m(HK2)。

(6)粉质黏土(Qh4mc):

地层编号④,黄褐色,含少量铁锰质斑点、云母片,局部夹有粉土、粉砂薄层,土质不均匀,以可塑状态为主,局部为软塑状态,属中压缩性土。

超固结比大于1,为正常固结土。

该层在厂区内广泛分布,层厚8.1m(ZK58)~15.9m(HK22),平均厚度为11.78m,层底标高为-18.95m(HK45)~-23.55m(HK22)。

(7)粉质黏土(Qh4mc):

地层编号⑤,灰黑色,含少量铁锰质斑点,局部夹有粉土、粉砂薄层,土质不均匀,呈软塑~流塑状态,属中压缩性土。

超固结比小于1,为欠固结土。

该层在厂区内广泛分布,钻孔揭露厚度为2.2m(HK22)~8.6m(HK25),平均厚度为5.92m,层底标高为-25.15m(HK45)~-29.67m(ZK58)。

(8)粉质黏土(Qp3mc):

地层编号⑥,黄褐色,局部夹有粉土、粉砂薄层,土质不均匀,以可塑状态为主,局部为软塑状态,属中压缩性土。

超固结比约为1,为正常固结土。

该层在厂区内广泛分布,钻孔揭露层厚为6.2m(HK27)~13.1m(ZK70),平均厚度为10.57m,层底标高为-33.44m(HK31)~-41.36m(HK24)。

(9)粉砂(Qp3mc):

地层编号⑦,黄褐色,长石~石英质,含云母,砂质较纯,局部含贝壳残骸。

呈饱和状态,以低压缩性为主,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19~60击,平均值38.3击,为密实状态。

超固结比大于1,为正常固结土。

该层仅在1号核岛区部分钻孔有所揭露,层厚为1.3m(HK6)~5.3m(HK18),平均厚度为2.58m,层底标高为-39.12m(HK6)~-43.30m(ZK70)。

2.2.2第四系中更新统玄武岩和沉火山角砾岩

第四系中更新统玄武岩和沉火山角砾岩位于上部覆盖层之下,岩性主要为玄武岩和沉火山角砾岩,岩盘顶面埋深为32.9m~60.5m,岩盘揭露厚度18.5m~168.3m,该层分布较连续。

具体表现为西北部埋深浅,往南东方向埋深略微有所增大,北东南西方向差异不明显。

岩石厚度及岩性沿北西方向差异较明显,西北部玄武岩厚度较大,玄武岩以下为沉火山角砾岩,向东玄武岩逐渐变薄,靠近东南部玄武岩尖灭。

(1)玄武岩(β):

地层编号⑧,以褐灰色为主,局部为暗紫色,斑状结构,气孔构造或块状构造,矿物组成:

斜长石45%~60%,辉石和橄榄石30%~40%,绿泥石、绿磷石等5%~15%,铁质4%~10%。

岩石由斑晶和基质组成,斑晶含量10%~20%左右。

斑晶:

为橄榄石、辉石和少量斜长石。

橄榄石呈半自形粒状,粒径0.4mm~1.2mm,干涉色鲜艳,边部和裂纹中具蚀变;辉石呈半自形柱粒状,粒径和橄榄石相当;斜长石呈半自形板柱状,颗粒较粗,含量低。

基质:

具间粒结构,主要由斜长石、辉石、绿泥石、铁质等组成。

斜长石为自形板条状微晶,呈不规则三角格架分布,微细粒状辉石、板条状铁质等分布斜长石格架间隙中。

此外,局部斜长石间的不规则孔隙中充填有绿泥石、绿磷石等矿物,分别呈浅绿色、绿色纤维鳞片状集合体。

可研勘察仅有15个钻孔揭穿该层,层厚为5.2m~111.9m,层底标高为-48.65m~-141.7m。

根据气孔状构造的发育情况将玄武岩划分为气孔状玄武岩(地层编号⑧1)和致密状玄武岩(地层编号⑧2)两个亚层。

a.气孔状玄武岩:

地层编号⑧1,以褐灰色为主,局部为暗紫色,斑状结构,气孔状构造,气孔较发育。

该层分布广泛,主要位于整个玄武岩岩体的上部,致密状玄武岩中也夹有部分气孔状玄武岩。

b.致密状玄武岩,地层编号⑧2,褐灰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气孔不发育,局部可见少量气孔,该层分布较为广泛,主要位于厚层玄武岩岩体中下部。

 

图2.2-1气孔状玄武岩图2.2-2致密状玄武岩

(2)沉火山角砾岩(Qp2bb):

地层编号⑨褐灰色,岩石具砂状黏土凝灰结构,由火山碎屑70~75%和陆源碎屑25~30%组成。

火山碎屑:

主要是岩屑80%、火山灰10%、晶屑10%等。

岩屑为玻基橄榄玄武岩,粒径0.2~25.0mm,多为粒径>2mm的角砾级碎屑,棱角状~次圆状,由斑晶-橄榄石和基质-黑色玻璃质及少量橄榄石、斜长石组成,局部可见玻璃质脱玻形成细小长柱状斜长石、辉石,亦可见玻璃质的碳酸盐化;火山灰为碎屑间填隙物,颗粒很细,大部分已脱玻成黏土质、铁泥质混合物;晶屑为橄榄石、辉石。

陆源碎屑:

为黏土质、灰岩碎屑、黏土岩岩屑、铁质及长石、石英等,粒径0.005~8.8mm。

黏土质为显微鳞片状集合体;灰岩岩屑由方解石和铁质组成;黏土岩岩屑由黏土质、铁质及石英、长石砂、粉砂组成;长石、石英棱角状。

可研勘察绝大多数钻孔均揭露了该层,其中9个钻孔揭穿该层,该层厚度为8.7m~105.14m,层底标高为-72.03m~-198.1m。

2.2.3下部土层

(1)第四系中更新统沉积层(Qp2):

地层编号⑩,黄褐色,以粉质黏土为主,土质较均匀,夹杂灰绿色粉质黏土,稍湿,呈硬塑~坚硬状态,夹数层粉砂或细砂,厚度一般在5m~8m。

可研勘察在B2、B7两个超深钻孔中均有揭露,B2钻孔揭露深度161.2m(标高为-158.60m),B7钻孔揭露深度为148.60m(标高为-145.93m),本层厚度约80m。

(2)第四系下更新统沉积层(Qp1):

地层编号

黄褐色,黏土为主,土质不均匀,稍湿,呈硬塑~坚硬状态,夹数层粉砂或细砂,厚度一般2m~8m,局部可达约17m厚。

可研勘察在B2和B7以及ZK41三个超深钻孔中均有揭露,B2钻孔揭露深度272.4m(标高为-293.10m),B7钻孔244m(标高为-241.33m)未揭穿该层,ZK41钻孔揭露深度260m(标高为-256.84m),本层厚度约100m。

2.2.4新近系地层

新近系(N):

地层编号

黄褐色,以黏土岩为主,胶结差,为半成岩,呈坚硬黏土状;岩性不均匀,见夹粉砂,厚度约4m~17m。

可研勘察B2、ZK41钻孔揭露该层,揭露厚度分别为55m和106m,未揭穿该层。

2.2.5地基承载力

主厂区地段地层的地基承载力可按表2.1采用:

表2.1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建议值表

地质时代成因

地层

编号

地层

名称

承载力特征值fak(KPa)

Qh4mc

粉质黏土

120

Qh4mc

③1

粉土和粉砂互层

140

Qh4mc

③2

淤泥质粉质黏土

90

Qh4mc

粉质黏土

160

Qh3mc

粉质黏土

140

Qp3mc

粉质黏土

180

Qp3mc

粉砂

250

β

⑧1

气孔状玄武岩

2550

β

⑧2

致密状玄武岩

7570

Qp2bb

沉火山角砾岩

1370

 

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3.1地表水

测区地表水主要为水渠、水塘和虾塘,其中虾塘现状无水。

水渠为场地主要的地表水体。

场地内水渠纵横交错,遍布农田之间,用于农田的灌溉和排碱。

农田间的水渠最终均汇集到测区中部自西南至东北贯穿测区的主干水渠中。

测区西北侧紧邻杨埕湿地,测区北侧为杨埕水库(调查中把原杨埕水库北库区即现在的供水水库称为杨埕水库,原杨埕水库南库区称为杨埕湿地),东侧隔省道S264为漳卫新河。

3.2地下水赋存形式及类型

本区属于滨海平原,根据第四系、新近系岩性及水文地质特征,含水层自上而下可以分为四个含水组,第Ⅰ含水组(相当于Qh),通称浅层地下水;第Ⅱ含水组(相当于Qp3+Qp2);第Ⅲ含水组底(相当于Qp1);第Ⅳ含水组(相当于新近系含水组)。

第Ⅱ至第Ⅳ含水组统称为深层地下水。

第Ⅰ含水组与第Ⅱ含水组之间,一般以厚度大于20m的黏性土相隔;第Ⅱ含水组与第Ⅲ含水组之间,一般以厚度20m~30m以上的黏土或粉土相隔;第Ⅲ含水组与第Ⅳ含水组之间,一般以30m~40m以上的黏土相隔。

3.3水化学类型和腐蚀性评价

3.3.1水化学类型

据可研阶段水样水质分析成果,地下水总矿化度3685.1mg/L~16533.9mg/L,均大于3g/L;PH值7.48~7.89,为中性~弱碱性水,属极硬水,且为咸水~盐水。

杨埕湿地水总矿化度为5119.4mg/L,PH值为8.04,属极硬的咸水。

水化学类型无明显分带性,地下水中阴离子以Cl离子为主,阳离子以K+Na为主,地下水化学类型为CL-Na型。

3.3.2腐蚀性评价

可研勘察根据区内不同水文地质情况,为调查不同地段的水质类型,共在厂区内取了4个地下水水样和1个杨埕湿地地表水体进行了水质分析。

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附录G的注3A,勘察场地环境类型按Ⅱ类考虑;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第12.2节,厂区地下水按环境类型对混凝土结构具中等腐蚀性;按渗透性对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在干湿交替的情况下具中~强腐蚀性,在长期浸水情况下具微腐蚀性。

杨埕湿地水与地下水水质基本一致,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的腐蚀性也与地下水一致。

3.4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方式

3.4.1地下水的补给

(1)潜水的补给

潜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有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漳卫新河等),其中地表水补给包括人工渠道渗漏和灌溉补给。

雨季时,潜水接受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由于厂区及周边地区海拔低,地形平坦,大气降水可充分渗透补给第四系松散层。

厂区纵横交错有许多水渠,且有一个水塘,通常时候水渠水位和地下水位基本一致,当利用渠道灌溉时,渠道渗漏和灌溉渗漏对潜水也产生一定量的补给。

(2)承压水的补给

承压水属半封闭的地下水循环系统,地下水具承压性质。

天然条件下,深层地下水循环系统主要通过侧向径流补给和上覆浅层地下水的越流补给。

3.4.2地下水的径流及排泄

(1)潜水的径流和排泄

潜水的排泄主要通过地下径流排泄。

结合厂区附近范围水文地质调查及搜集资料,厂区地下水稍高于漳卫新河水位。

地下水总是从地势高处向地势低处排泄,厂区东侧为漳卫新河,为厂区地下水的最终径流方向。

通过本次工作中的地下水流向测定,厂区地下水流向大致为NE80°(详见厂区水文地质调查报告附件7:

地下水流速、流向、渗透系数及弥散参数测试报告)。

(2)承压水的径流和排泄

深层承压水受黄骅、沧州地区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影响,地下水流场由天然的自西向东改为自东向西流动,侧向径流为主要排泄方式。

3.5工程建设与水文地质条件的关系

由于厂区拟建建筑的基础布置在第四系松散层中,且厂区地下水位很浅,基坑开挖时会发生一定规模的涌水和渗水现象,故在基坑开挖和基础施工前及施工过程中,应结合基坑开挖支护和基础施工方案,采取合适的基坑降水、防渗和排水措施。

另一个方面,由于工程建设需要对厂区进行回填,回填高度大约为3m~4m,从而使得地下水位会相应有所升高,但总体上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不会有明显改变,即工程建设对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不大。

4、地基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4.1地基稳定性评价

(1)场坪填土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核岛区域厂坪设计标高为6.77m,高于厂区现状自然标高,场平时需回填厚度为3.2m~5m左右填土,填土密度按2.0g/cm3计,假设③2淤泥质粉质黏土为软弱下卧层,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5.2.7-1式,以1号核岛HK5、HK23两个钻孔,2号核岛HK32、HK50两个钻孔资料分别验算软弱下卧层的地基承载力,计算成果见下表:

表4.1软弱下卧层计算表

钻孔

编号

软弱下卧层埋深及编号

孔口标高(m)

填土厚度(m)

Pz(kpa)

Pcz(kpa)

Pz+Pcz(kpa)

faz(kpa)

下卧层稳定情况

HK5

5.2m,③2

3.41

3.36

67.2

61.04

128.24

145.17

稳定

9.7m,③2

102.92

170.12

187.61

稳定

HK23

8.2m,③2

3.31

3.46

69.2

90.6

159.8

175.1

稳定

HK30

9.7m,③2

3.07

3.53

67.4

41.88

109.28

125.5

稳定

8.2m,③2

119.4

186.8

204.3

稳定

HK32

9.0m,③2

3.33

3.44

68.8

99.24

168.04

181.5

稳定

由上表可知,场平回填不会造成场地软弱地层失稳破坏。

(2)反应堆厂房和辅助厂房地基稳定性

反应堆厂房和辅助厂房的基础埋深为12m,核岛区域场坪设计标高为6.77m,从核岛区标高-5.23m工程地质切面图及工程地质剖面图可以看出,1号核岛基础底面处为③1粉土和粉砂互层及③2淤泥质粉质黏土,其承载力特征值分别140kPa和90kPa;2号核岛基础底面处以③1粉土和粉砂互层为主,其承载力特征值为140kPa,局部为③2淤泥质粉质黏土,其承载力特征值为90kPa;1号、2号核岛天然地基均不能满足核岛建筑物承载力要求,核岛区地基稳定性差,建议采用桩基,以满足核岛区建、构筑的承载力要求,也可避免核岛区建筑物基础的倾覆与滑动,反应堆厂房和辅助厂房地基是稳定的,但需要进行地基适宜性专题论证。

(3)附属厂房1~4区和放射性废物厂房地基稳定性

附属厂房1~4区和放射性废物厂房的基础埋深为0.9m(附属厂房4区基础埋深为1.373m),核岛区域场坪设计标高为6.77m,高于厂区现状自然标高,场平时需回填厚度为3.2m~5m左右填土,附属厂房1~4区和放射性废物厂房基础底面均处于回填层中,地基稳定性较差,建议采用桩基,以满足核岛区建、构筑的承载力要求,也可避免建、构筑物基础的倾覆与滑动,附属厂房1~4区和放射性废物厂房地基是稳定的。

4.2地基均匀性评价

(1)反应堆厂房和辅助厂房地基均匀性评价

从核岛区标高-5.23m工程地质切面图及工程地质剖面图可以看出,1号核岛基础底面处③1粉土和粉砂互层及③2淤泥质粉质黏土,其承载力特征值分别140kPa和90kPa;2号核岛基础底面处③1粉土和粉砂互层为主,其承载力特征值为140kPa,局部为③2淤泥质粉质黏土,其承载力特征值为90kPa。

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中5.3.8,结合场地地层分布情况,确定地基变形影响深度为岩石顶面,基础底面以下,该深度内的土层主要为③1粉土和粉砂互层、③2淤泥质粉质黏土、第④层粉质黏土、第⑤层粉质黏土、第⑥层粉质黏土、第⑦层粉砂,呈近水平分布,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动态参数随深度递增,岩石顶面坡度小于10%,反应堆厂房和辅助厂房地基属层状均质地基。

(2)附属厂房1~4区和放射性废物厂房地基均匀性评价

附属厂房1~4区和放射性废物厂房基础底面处为回填层,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中5.3.8,结合场地地层分布情况,确定地基变形影响深度为岩石顶面,基础底面以下,该深度内的土层主要为回填土、①耕植土、②粉质粘土、③1粉土和粉砂互层、③2淤泥质粉质黏土、第④层粉质黏土、第⑤层粉质黏土、第⑥层粉质黏土、第⑦层粉砂,呈近水平分布,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动态参数随深度递增,岩石顶面坡度小于10%,如回填材料均匀,性质稳定,附属厂房1~4区和放射性废物厂房地基为层状均质地基。

4.3地基变形特性

从核岛区标高-5.23m工程地质切面图及工程地质剖面图可以看出,反应堆厂房和辅助厂房基础底面处主要为③1粉土和粉砂互层和③2淤泥质粉质黏土,其下为第④层粉质黏土、第⑤层粉质黏土、第⑥层粉质黏土、第⑦层粉砂、第⑧层玄武岩、第⑨层沉火山角砾岩。

附属厂房1~4区和放射性废物厂房基础底面处为回填层,其下为①耕植土、②粉质粘土、③1粉土和粉砂互层、③2淤泥质粉质黏土、第④层粉质黏土、第⑤层粉质黏土、第⑥层粉质黏土、第⑦层粉砂、第⑧层玄武岩、第⑨层沉火山角砾岩。

根据工程经验,天然地基变形不满足AP1000机组反应堆厂房、辅助厂房、附属厂房1~4区以及放射性废物厂房的要求,建议采用桩基,以满足地基变形要求。

5、方案优化的依据

5.1执行规范

a.《核电厂的地基安全问题》(HAD101/12);

b.《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HAF003)及其相关导则;

c.《核电厂抗震设计规范》(GB50267-97);

d.《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e.《河北省建筑地基承载力技术规程》(DB13(J)/T48-2005);

f.《盐渍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T50942-2014);

g.《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h.《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i.《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j.《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k.《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l.《载体桩设计规程》(JGJ135-2007);

m.其它相关标准、规范、规程。

5.2设计文件

河北海兴核电厂一期工程核岛、冷却塔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总报告(中间资料)。

5.1其它资料

a.类似工程资料

b.业主介绍信息及现场踏勘信息

通过科学、合理分析,在安全性与经济性之间寻找最佳的平衡点,协助建设单位在确保工程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总体投资效益最优化目标,针对本工程的工程地质特点寻求技术可行、造价低廉的技术方案。

6、设计方案的对比及选择

6.1原基础方案

原方案采用旋挖成孔,泥浆护壁的灌注桩施工方案

(1)设计参数

灌注桩桩径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