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降排水施工专项方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16081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坑降排水施工专项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基坑降排水施工专项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基坑降排水施工专项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基坑降排水施工专项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基坑降排水施工专项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坑降排水施工专项方案.docx

《基坑降排水施工专项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降排水施工专项方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坑降排水施工专项方案.docx

个旧市大屯镇星河路建设项目基坑降排水施工专项方案

基坑降排水施工

专项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 1

1.1编制依据 1

第二章工程概况 1

2.1项目建设情况 1

2.2工程地质条件 2

2.3基坑概况 5

2.4参建单位 6

第三章基坑降水方案设计 7

3.1涌水量计算 7

3.2总体降水方案 7

3.3基坑内临时明沟降水方案 8

3.4基坑内盲沟降水方案 10

3.5基坑顶部明沟排水方案 11

3.6局部大出水处排水构造 13

3.7沉淀池构造及位置 14

3.8基坑外部地表水截流 14

第四章设备与人员配备 15

4.1主要机具设备 15

4.2人员配备表 16

第五章雨季施工预控措施 18

5.1材料、设备准备 18

5.2技术准备 18

5.3现场部署 18

5.4主要技术措施 19

5.5预防措施 19

第六章施工场地地下水动态监测 20

6.1监测目的 20

6.2监测重点 20

6.3监测点布置原则 20

6.4各监测项目安全、警戒值 21

第七章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 22

7.1安全保证措施 22

7.2文明施工措施 22

第一章编制依据

1.1编制依据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2、《基坑降水手册》;

3、《建筑与市政工程降水技术规范》(JGJ/T111-2016);

4、《个旧市大屯镇星河路建设项目管廊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图》;

5、《个旧市大屯镇星河路建设项目地质勘查报告》;

6、《个旧市大屯镇星河路建设项目拉森钢板桩施工专项方案方案》(专家论证后);

7、《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6);

8、本工程施工图纸。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项目建设情况

云南个旧市大屯镇星河路建设项目包括原星河路扩宽及下设一条综合管廊工程,整体呈东西走向,西接红河大道,东接环湖观光西路,全长2727.69米,原路面宽26米,现扩宽至36米,街头绿地宽度单侧各10米,紧靠拟扩宽道路北侧红线内K0+375~K2+380段设一条综合管廊,高3.7米,宽3.5米,管廊基坑开挖深度6.8~10.4m,结构形式为闭合框架现浇钢筋砼结构,基础形式为筏板基础。

管廊基坑支护采用拉森钢板桩双侧支护开挖施工。

对部分路段有高压线影响施工的采用设计图纸放坡开挖后采用土钉墙喷锚支护方案。

2.2工程地质条件

2.2.1气象条件

本项目地处滇南低纬高原季风活动区域,在大气环流与复杂的地形条件影响下,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山地立体气候特征,光热资源充足,单光热季风分布不均。

大屯年平均气温18℃至20℃,最高气温30℃,最低气温0.1℃,总日照2000至2300小时,年降雨量为700mm至900mm,且多集中在六月至八月。

气候较为温和,霜期较短,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的灾害性天气有干旱、洪涝、冰雹、大风、强降温(寒潮降雪)。

2.2.2地表水

根据现场调查及已有区域资料分析,场地位于蒙自盆地中部,区域上属元江水系。

地表在雨季降雨量较大时会形成少量坡面水流,建议作好地表排水设施,疏排地表水,防止地表积水。

场区周边主要水体为星河路东侧的大屯海。

本项目处于农田水利丰富区,支护施工前调查完善农田水利一手资料,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措施。

2.2.3地下水

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在地面下0.8~3.7m之间,标高介于1283.75~1295.85m,地下水为潜水,具微承压性,以粉细砂、粉质黏土、粉细砂为主,组成了多层结构的含水层。

相对隔水层为粉质黏土。

地下水主要受地下径流渗透补给,其次受灌溉的垂直渗入补给和大气降水的补给。

潜水以蒸发、侧向径流及工程施工降水等方式排泄。

地下水位动态主要受气象、水文、灌溉等因素影响呈季节性变化,顺地势向场地东侧大屯海排泄。

2.2.4地质构造

场地北侧距漾田-鸡街-蒙自断裂约4.5KM,东侧距东山断裂约11KM。

根据《云南省山地城镇岩土工程导则(试行)》附图:

云南活动断裂分布图,漾田-鸡街-蒙自断裂为晚更新世活动断裂,东山断裂为早-中更新世断裂,场区及周边10km范围无全新世活动断裂和发震断裂,抗震设计可不计入近场影响;场地及附近100米内无断裂通过,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建筑物的影响。

本场区勘察深度范围内,除上部填土外,其下地基土均为第四系冲积地层,整个土层自上而下主要分为如下四层,描述如下:

①1层素填土Q4ml:

灰、黄褐色,稍~中密,稍湿,以黏性土混碎石为主,局部含大量灰岩角砾,中等压缩性土,为原星河路填筑路基,堆填时间超过十年的老填土。

层厚0.5~5.0m,层顶标高介于1286.77~1287.88m之间。

①2层耕土Q4ml:

灰褐色,以粉质黏土为主要组成物,局部含少量植物根系及腐殖质,稍湿,松散状态,土质均匀性较差,分布场地北侧K1+920~K2+320段,层厚0.4~0.6m,层顶标高介于1285.31~1286.51m之间。

②1层粉质黏土Q4al:

褐黄、浅黄、灰黄色,可塑状态,局部硬塑,含少量砂粒,中等压缩性土,摇震无反应,有光泽反应,干强度中等~高,韧性中等~高,层厚0.6~18.8m,层顶埋深0.4~5.0m,层顶标高介于1282.09~1295.66m之间。

土层分布连续,本次勘察部分钻孔未穿透此层。

②11淤泥质粉质黏土Q4al:

深灰~灰褐色,湿,软~可塑状态,含腐殖质,摇震无反应,层厚0.4~1.4m,以透镜体形式存在于②1中。

②12粉砂:

浅黄~灰色,中密~密实状态,饱和,主要矿物成份为长石、石英、云母片,密实度随深度的增加,由中密渐变至密实,层厚0.4~1.7m,以透镜体形式存在于②1中。

②13中砂Q4al:

浅黄~灰色,中密~密实状态,饱和,主要矿物成份为长石、石英、云母片,密实度随深度的增加,由中密渐变至密实,层厚0.5~1.4m,以透镜体形式存在于②1中。

②14砾砂Q4al:

灰白~浅黄色,密实,饱和,颗粒成份以石英砂岩为主,呈圆形及亚圆形状,粒径>2.0mm的颗粒质量占25~40%,颗粒空隙由粉、中、粗砂充填组成,层厚0.5~1.7m,以透镜体形式存在于②1中。

②2层黏土Q4al:

褐黄~浅黄色,硬塑状态,含少量砂粒,中等压缩性土,摇震无反应,有光泽反应,干强度中等~高,韧性中等~高,土层分布连续。

层顶埋深15.8~23.8m,层顶标高介于1262.11~1281.04m之间。

本次勘察未穿透此层,据区域地质资料,该层为厚层状。

2.3基坑概况

2.3.1基坑设计深度及设计安全等级

本基坑开挖深度介于6.5m~10.5m之间,属于深基坑,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基坑开挖深度较大,基坑侧壁安全等级根据基坑周边场地情况确定,该基坑的安全等级为二级。

2.3.2基坑周边荷载取值

1、基坑周边空旷地段活荷载考虑20Kpa。

2、周边道路荷载设计考虑为30Kpa。

2.3.3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采用的总体支护方案为:

本基坑南侧紧靠城市主干道,对变形较敏感;基坑北侧现状大部分为农田,部分地段为建筑工地不境较宽松。

基坑周边无居民区,对施工噪声要求不高,综合以上因素,本基坑支护采用拉森钢板桩+

钢管支撑支护体系,采用的拉森钢板桩、工具式钢管支撑均可回收利用,较为经济,钢支撑体系的变形相对较小,支护体系对周边的变形影响较小,安全性高。

基坑部分地段有高压电线和电缆,无法施工钢板桩,采用土钉+喷身混凝土挂网面层支护,通过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放坡开挖,减小支护结构外则土压力,利用密集式土钉加固基坑侧壁,形成土钉加强的原位支护体系。

通过支护体系的复合、联合作用控制支护结构的变形,以满足周边环境要求,同时又较经济。

降排水设计:

本基坑地下水位在基坑底以下1m左右,为多层含水层结构,基坑范围内主要地层为弱透水的粉质粘土地层、富水性差,部分地段夹有透镜体分布的砂层。

采用拉森钢板桩的锁口有一定

的止水效应,阻断基坑外地下水流入基坑。

基坑内降排水设计主要考虑施工期间的基坑内地层的少量孔隙水、基坑内和基坑外侧的地表雨水。

基坑坑底设置0.3m×0.3m排水沟、集水井,基坑底排水沟及集水井在基坑每一步土方开挖时应设置,中间各步可采用土沟和土集水坑,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应做成砖砌排水沟和集水井,集水井内的地表水应及时抽排到地表排水沟;基坑外侧坡顶设置0.3m×0.3m截水沟,坑顶设置沉淀池,地表水经排水沟汇入沉淀池,经沉淀澄清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基坑做到底管廊底板施工完后,将基坑底的排水明沟用碎石回填,改成碎石盲沟,集水井设井管,改成疏干井,继续抽排地下水,防止基坑回填后,地下水位上升,浮力使管廊上浮破坏。

2.4参建单位

建设单位:

个旧市新农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勘察设计单位: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云南世博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单位:

中建力天集团有限公司

第三章基坑降水方案设计

3.1涌水量计算

根据对个旧市大屯镇星河路建设项目地质报告中土质、土层及水位的综合分析,进行降水设计。

 

根据对周围场地水文地质情况的了解,场区地下水将影响基坑开挖和基坑支护,并影响基础施工,该部分水应予以排除。

综合考虑水文地质条件、基坑大小,基坑降水的排水量可估算如下:

式中:

Q——基坑涌水量       

k——渗透系数       

H——含水层厚度(本工程取值5.304)       

S——基坑水位降深(本工程取值7.6)        

R——降水影响半径      

 r0——基坑等效半径 

 

整个基坑土层以粘土和粉质粘土为主,渗透系数不大。

按上述方法估算,基坑总涌水量约为15.6m³/d。

(按30m每段计算)

3.2总体降水方案

根据地质勘查报告,拟建工程场地地下水类型分为上层潜水、孔隙性潜水、微承压水。

影响基坑开挖施工的主要是松散岩类孔隙水,即潜水。

经验算基坑底板的稳定性满足要求,围护结构已将透水砂层隔断,施工中仅需要对开挖土层内的潜水进行疏干即可。

1、土方开挖过程中基坑内降水设计为临时明沟降水,在基坑两侧按分层开挖要求边开挖边设置0.4m×0.4m明沟降水,并每隔30m设置一个0.4m×0.4m×1.4m集水井,用水泵将地下水及坑内积水及时排出。

在基坑开挖之前及基坑开挖施工全过程中,基坑内地下潜水必须降至开挖面以下1m。

2、土方开挖完成后基坑内降水方式设计为盲沟降水,在基坑两侧紧邻钢板桩设置0.3m×0.3mm碎石盲沟,并每隔20~30m设置一个0.3m×0.5m×1.3m集水井,将地下水及坑内积水及时排出。

3、基坑顶部排水方式设计为明沟排水,土方开挖完成后沿基坑边缘2m外设置0.3m×0.3m砖砌排水沟,并每隔30m设置一个1m×1m×1m集水井,将雨水或地表水排出,避免雨水或地表水流入基坑内部。

4、局部大出水处采用集水井排水,在出水口处设置一个1500mm×1500mm×1500mm集水井,让水流进集水井,通过水泵将水排出。

3.3基坑内临时明沟降水方案

3.3.1临时明沟布置原则

开挖土方时,在基坑内紧靠钢板桩一侧布置临时明沟,在明沟沟内每隔30m长度设一个0.4m×0.4m×1.4m的集水井,集水井内的积水用水泵随时抽排。

明沟、集水井随基坑边开挖边加深,保持沟底低于基坑开挖面不小于1m,集水井低于沟底不小于1m。

在基坑顶部外侧,南北方向根据施工场地实际情况布置排水沟,并在雨水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