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初中级职称试题12页.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60332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3.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档案初中级职称试题12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档案初中级职称试题12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档案初中级职称试题12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档案初中级职称试题12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档案初中级职称试题12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档案初中级职称试题12页.docx

《档案初中级职称试题12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档案初中级职称试题12页.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档案初中级职称试题12页.docx

档案初中级职称试题12页

《档案事业概论》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第一章档案与档案工作自测题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

“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

“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一、单项选择题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

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

“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1、的产生档案产生的客观条件。

A、阶段B、国家C、记录符号D、纸张

2、我国甘肃省发现的为西汉初期(公元前179前—前143年)的纸质地图,不仅是迄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的植物纤维纸,也是世界最早的纸质地图实物和最早的纸质档案。

A、放马滩纸B、金关纸C、马圈湾纸D、敦煌纸

3、代以后,逐步由简、帛、纸并用过渡到以纸张作为撰写文书的主要载体。

A、元B、唐C、汉D、秦

4、档案的本质属性是。

A、知识性B、原始记录性C、信息性D、文化性

5、某单位编印的重要简报,在该单位一般作保存。

A、档案B、资料C、图书D、文物

6、是反映党务、行政管理等活动的档案。

A、文书档案B、科技档案C、专业档案D、公共档案

7、是国家机构或其他公共组织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为国家所有的档案。

A、公共档案B、集体档案C、党政档案D、文书档案

8、从档案价值主体对象来看,可分为。

A、第一阶值、第二阶值B、现实价值、长远价值

C、证据价值、情报价值D、利用价值、保存价值

9、档案的保存价值实际上指档案是否具有被保存的意义,档案保存价值的外在体现就是档案的。

A、作用B、保密期限C、保管期限D、第二价值

10、档案工作是档案由分散到集中的过程,它是档案工作的起点,也是档案工作的首要环节。

A、整理B、保管C、收集D、编目与检索

11、档案工作的根本宗旨是。

A、收藏B、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C、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D、保护

12、下列档案工作标准中属于档案工作行业标准。

A、《照片档案管理规范》(GB/T11821-2019)

B、《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22-2000)

C、《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GB/T11822-2019)

D、《浙江省行政处罚案件档案整理规则》(BD33/T498-2019)

13、档案工作国家标准,是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档案工作技术要求,由国家档案局或国务院其他行业主管部门起草,发布。

A、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B、国家档案局

C、国务院D、国务院办公厅

14、商代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的官府文书,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用文字记录的档案。

A、金石档案B、结绳刻契C、简牍档案D、甲骨档案

15、现行档案是指以来形成的档案。

A、辛亥革命B、1919年“五四”运动

C、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D、改革开放

二、多项选择题

1、档案概念的含义包括。

A、形成主体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B、是有保存价值的文件

C、实存形态多种多样的D、是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

2、档案信息具有信息的一般属性,如中介性、等。

A、原始性B、可替代性C、可传输性D、可分享性

3、科技档案包括科研档案、等。

A、生产技术档案B、基本建设档案C、产品档案D、设备档案

4、科技档案具有成套性、等特点。

A、专业性B、多样性C、易改性D、通用性

5、非纸质档案,又称特种载体档案,有古代纸张发明以前的等,也有胶片、磁盘、光盘等新型载体材料,还有印石、锦旗、金属物等各种实物形成档案。

A、甲骨档案B、金石档案C、简牍档案D、缣帛档案

6、档案发挥作用的规律主要表现为:

A、档案作用范围的递增律B、档案机密程度的递减律

C、档案作用的转移律D、档案发挥作用的条件律

7、档案作用的发挥受到的制约。

A、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B、人们对档案和档案工作认识水平的制约

C、档案管理水平的制约D、档案形成时间的制约

8、狭义的档案工作就是指档案管理,即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与检索、提供利用、编研等活动。

A、保管B、保护C、鉴定D、统计

9、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与检索等各个环节,属于基础业务工作范畴。

A、保管B、保护C、鉴定D、统计

10、档案工作是一项的工作。

A、封闭性B、服务性C、政治性机要性D、科学管理性

11、《档案法》第五条以国家法律的形式确定了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

“档案工作实行”。

A、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B、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

C、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D、努力实现代化

12、档案工作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包括档案工作技术现代化、。

A、档案工作设备现代化B、档案工作组织与管理现代化

C、档案资源管理信息化D、档案工作人员现代化

13、档案信息具有自身的某些特征,主要表现为。

A、原始性B、回溯性C、可替代性D、可传输性

14、专业档案具有等特点,有其独特的管理方法和要求。

A、专业性强B、文件格式统一C、易改性D、程序规范

15、国外早期档案常用的有等载体材料。

A、贝叶B、纸草C、泥板D、羊皮纸

三、是非判断题

()1、档案是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起源、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

()2、原始记事在一定范围内有历史记录、契约、凭证、备忘等作用,因此,可以看作是档案的萌芽,即档案起源的初始形态。

()3、《档案法》所称的档案,专指“对国家和社会保存价值的档案”,而并非一般意义的档案。

()4、档案和图书的区别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档案经过研究、编辑、出版,从而转化为图书;而图书随同原搞保存起来,就是档案。

()5、资料是为了工作查考之需搜集来的第二手材料,具凭证价值和有参考作用。

()6、档案价值,是指档案对国家、社会组织或个人的有用性。

它是主体需要和客体属性的统一和结合。

客体的属性是构成档案价值的基础,主体的需要是构成档案价值的前提。

()7、档案作用是稳定的、被动的、潜在的。

()8、档案第二价值,是指档案对社会利用者所具有的价值,其价值主体主要是非档案形成者。

()9、档案内容即使有造假的成分,仍然是真实的历史记录,仍然具有可靠的情报价值。

()10、档案的保存价值指利用价值大于其保管的代价。

()11、档案作用是由社会需要决定的,社会的需要在各个时期不断变化,档案作用的主要方面也随之变化。

()12、档案的特点是原始记录,多为孤本,价值珍贵,在提供利用中,一般只用于馆内借阅。

()13、不能按档案工作各业务环节机械地划分先后次序,而应注意各业务环节间的衔接,以及相互交叉、渗透和影响,做到全面、统筹、协调发展,共同提高。

()14、编制检索工具的档案,可以是未经整理的档案。

()15、私人档案就是公民个人档案。

()16、档案工作地方标准,是在一个地方或一个区域统一执行的档案工作标准。

一般在有国家和行业标准的情况下也可以制定。

()17、档案工作技术现代化,是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关键。

()18、档案和现行文件,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阶段。

()19、档案、图书、文物、资料都具有知识性和信息性。

()20、根据《档案法》的有关规定,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单位保存的文物、图书资料同时是档案的,可以按照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由上述单位自行管理。

档案馆与上述单位应当在档案和利用方面互相协作。

《档案事业概论》

第二章档案事业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工作是档案事业进步的动力,是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A、档案科学研究B、档案宣传C、档案法制D、档案行政管理

2、在档案事业各组成部分中,工作是重点,是档案事业的业务系统。

A、档案宣传B、档案法制C、档案行政管理D、档案管理

3、档案事业管理体制是指国家档案馆或国家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只管理中央或联邦政府机关的档案和档案事务,不过问地方档案的管理和档案事务。

A、集中式B、分散式C、专制式D、集权式

4、对我国档案工作基本原则作了第一次表述。

A、国务院《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

B、《国家档案局组织简则》

C、《中国共产党中央和省(市)级机关文书处理和档案工作暂行条例》

D、《关于统一管理党、政档案工作的通知》

5、对国家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作了第一次表述。

A、国务院《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

B、《中国共产党中央和省(市)级机关文书处理和档案工作暂行条例》

C、《关于统一管理党、政档案工作的通知》

D、《国家档案局组织简则》

6、,中共中央《关于统一管理党、政档案工作的通知》又确定了党、政档案和党、政档案工作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实现了对全国档案和档案工作的集中统一管理,标志着我国档案事业集中统一管理体制的正式建立。

A、1959年1月7日B、1956年4月16日

C、1955年1月27日D、1954年11月8日

7、,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档案事业开始步入依法治理的轨道。

A、1986年9月5日B、1987年9月5日

C、1988年1月1日D、1996年7月5日

8、是档案事业管理的根本手段。

A、法律手段B、行政手段C、经济手段D、事业手段

9、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在国家机关开展“行政效率运动”,视文书档案为推行政令的重要工具,把“”作为“行政效率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A、文书档案改革B、公文程式改革C、档案整理改革D、文书鉴定改革

10、到年,我国逐步建立起国家规模的档案事业。

A、1950B、1957C、19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