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医学院行政领导班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60225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中医学院行政领导班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安徽中医学院行政领导班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安徽中医学院行政领导班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安徽中医学院行政领导班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安徽中医学院行政领导班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中医学院行政领导班子.docx

《安徽中医学院行政领导班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中医学院行政领导班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中医学院行政领导班子.docx

安徽中医学院行政领导班子

安徽中医学院行政领导班子

2011年述职述廉报告

王键

省委教育工委考核组及参评的全体同志:

按照省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要求,下面我谨代表安徽中医学院行政领导班子作述职述廉报告,请予评议。

一年来,全校师生医护员工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务实进取,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对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实现了学校“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力推进年度重点工作

去年年初教代会上,学校确定了新校区建设、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等重点工作。

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年度重点工作为中心,抓大事谋发展、促建设。

1.新校区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新校区总体规划方案正式通过合肥市规委会审批,新校区建设被列为“新站区社会事业一号工程”。

先后完成了图书馆及教学组团、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单体设计任务书工作,图书馆及教学组团单体设计方案招标工作,新校区总体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新校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报批工作及地质详勘工作。

建设一期用地500亩土地证申办成功。

新校区围墙建设已于今年3月12日正式开工。

2.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011年8月,我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工作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国务院学位办组织的中期检查,并获得专家组的一致好评。

学校全面超额完成了中期建设目标任务,为2012立项建设全面验收奠定了基础。

3.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批准成立。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省编办、省教育厅等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和设计完善建设方案,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获省政府正式批准组建,机构编制方案经省委常委会议通过。

科学院组建工作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4.“十二五”发展规划出台实施。

在全面总结“十一五”发展的基础上,学校科学制定了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

经过三届三次党代会和四届五次教代会审议,并经党委会审定,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式印发实施。

各项子规划也已完成编制。

5.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扎实开展。

基地基建大楼主体已建到12层。

业务建设方案不断完善,新安医学特色优势进一步凸显,重点病种研究积极推进。

基地建设得到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组及督导组高度评价。

二、狠抓内涵建设,积极提升学校综合实力

内涵建设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我们通过抓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学科学位点及医疗等方面的建设,大力强化学校的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学校综合实力。

1.坚持教学中心地位,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

教学工作永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一年来,学校以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为抓手,狠抓教学内涵建设,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成功召开2011年教学工作暨质量工程建设交流会。

全年有2个特色专业、1个卓越人才培养计划、2个示范实习实训中心新增为省级质量工程项目。

“医疗器械工程”专业已获国家教育部批准,列入今年招生计划。

学校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微调,对400多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了全面修订。

启动卓越医生、全科医师及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培养计划。

推荐93位教师参加“十二五”国家和行业规划教材的编写,其中主编4人,副主编26人。

完善主辅修制度,积极推进医药复合人才培养。

深化校际互派学生模式改革,与长春、福建两所中医药大学互派学生工作拓展到各专业。

开展了学校第二届大学生知识技能竞赛活动。

开展“滚动式教学”、“回归教学”等教学改革,提高学生临床实践技能。

全面开展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工作。

积极开拓实习基地,开拓医学类、药学类及医药相关类实习基地9家。

两所附院重视和加强临床教学工作,继续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坚持领导及专家听课制度,不断完善教学督导和教学信息员制度。

成功举办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

成功承办全国高等中药教育研究会2011年年会、安徽中医药学会临床教学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安徽省高等医学教育合作委员会2011年年会。

建立教学信息化平台,启动网络教学课程资源库建设。

出台了二级院部教学绩效考核办法,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教学绩效考核机制。

继续教育拓宽招生渠道及办学途径,2011年录取新生6190人,在校生达11000余人。

2.强化学科的龙头地位,推进学科学位点建设及研究生教育

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的核心,它不仅代表着学校的办学水平,更决定着学校的发展特点和优势。

一年来,学校积极推进学科学位点建设。

全年新增中医文化学、中医护理学、中医药信息学、药物代谢动力学等4个目录外二级学科硕士点和药物分析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药理学等3个目录内二级学科硕士点。

学校已逐步建成以中医药特色优势学科学位点为主体,以医、管、理、工、文等学科学位点为支撑,各学科相互渗透、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学科学位点体系。

在做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的同时,稳步开展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工作,实行“双导师制”。

发挥中医药学科特色和优势,认真做好中医师承教育的硕士学位授予工作。

修订和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

规范导师遴选和考核制度,遴选新增硕士研究生导师69人,并聘请了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作为学校客座教授和兼职硕士生导师,我校硕士生导师总数达到298人,导师队伍整体实力明显提升。

3.实施科技强校战略,科研及产学研合作工作取得可喜成绩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我们通过大力推进科技强校战略,积极促进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全年学校共获各级各类项目资助246项,获研究经费3120万元,再创历史新高。

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项,在全国中医院校和安徽省高校中均居第7位。

学校抓住机遇,以主持单位申报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即将获得近千万元的经费资助。

协助安徽省人民政府申报的“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安徽)基地”获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

加强科研项目过程管理,全年有35个项目结题,4项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

安徽省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考核优秀,并获专项经费支持。

省部共建新安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积极推进,实验室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完成。

科研实验中心3个设备先进、配套完善的现代化实验室面向全校开放使用。

安徽省“115”新安医药研究与开发创新团队获准组建,现代中药产业创新团队顺利通过验收,内科气虚病证中医药调控的基础及应用研究创新团队顺利通过年度考核。

对遴选组建的10个校级科技创新团队加强培育,科技团队建设不断加强。

成功举办“全国第三次中医学术流派研讨会”、“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华东地区高等中医药院校科研协作会”。

成功承办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培训会议,圆满完成安徽省民间医药暨民营中医医疗机构调查第一阶段工作。

举办了高层次“新安论坛”。

召开了庆祝学报创刊30周年座谈会,成立了第四届编委会。

学报编辑部被教育部评为“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团队”。

同时,学校不断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

学校与黄山、亳州、绩溪、舒城等市县人民政府签订的全面合作协议,与河南宛西、江苏康缘、深圳三九等国内知名中医药企业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正在认真实施,2011年康缘科技创新基金立项13项,深圳三九科研基金第一批项目已经顺利完成并通过验收。

学校与歙县人民政府、四川新绿色药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与安徽省20家企业共同组建了“中药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建有亳州济人药业等22个产学研合作基地,开展50多项技术服务。

与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和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共同协办了第五届皖北地区以中医药为主题的产学研合作对接会,推介了123项科技成果,签订了72项合作协议。

按照省教育厅对口支援皖北教育工作的有关要求与统一部署,主动与对口支援单位—亳州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沟通,积极响应亳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有关需求,围绕对口支援协议的有关支援与合作内容,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对口帮扶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4.坚持人才兴校战略,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学校认真做好教师进修培养工作,对92位新教师和附属医院医护人员进行了岗前培训,63位同志获得高校教师资格。

加大对教师短期培训的支持力度,全年外出进修培训30人次。

全年有18位同志晋升正高、副高职称,有21位教师获得博、硕士学位并按时返校工作。

认真落实学校有关人才政策,全年共录用博士硕士研究生35人。

新增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享受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2人成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人成为后备人选。

3人获得省人社厅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资金资助项目,10人获得高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资助。

完成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机构编制核定工作,获批编制90名。

完成附院重新核定编制工作,一、二附院分别增编681名、176名。

出台年度考核、辅导员聘用、博士引进、超课时费发放、附属医院部分教学人员校内聘任教学职务等方面制度,人事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成功召开学校人才工作会议,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出台了政策,营造了氛围,人才兴校战略正在稳步实施。

5.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一附院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院管理年”活动检查评估中,以优异成绩位居全国省级中医院前列。

医院脑病中心入选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医院被国家局授予“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单位”,获国家“2011医院改革创新奖”,在省卫生厅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业务目标任务考核中获优秀等次,1人获得“安徽省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称号。

全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5%。

二附院开展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获“全国中医特色护理优秀科室”称号。

加强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针灸专科成为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全面实施“名医”工程,新增1个“全国名老中医工作室”。

新病房综合大楼提前封顶,获省、市“安全文明示范工地”称号。

全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0%。

神经病学研究所、国医堂、中西医结合医院坚持做特做强,效益不断提升。

神经病学研究所突出特色,提升科技竞争实力,以优秀成绩顺利通过省卫生厅组织的第三周期省级临床重点学科神经病学的中期考核。

国医堂经营业绩稳步上升,新址已投入试运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创历史新高。

中西医结合医院积极加强内涵建设,拓展经营空间,将三孝口分部搬迁至敬亭山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提高,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三批重点建设中西医结合医院。

三、进一步规范管理,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管理也是生产力。

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既是实现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现实需求。

我们通过进一步规范管理,学校的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学生日常管理方面。

重视学生信息工作建设,学校被评为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工作先进单位。

强化学籍管理工作,学校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

在全省高校资助专项工作检查考核中,学校连续3年受到省教育厅通报表彰。

出台并实施“卓越辅导员”培养工程方案及辅导员队伍建设意见,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招生与就业工作方面。

学校生源继续保持良好的势头。

新招收医学免费定向学生50人。

加大对双困毕业生的帮扶力度,发放求职补贴16.2万元。

重视创业教育,全年开展创业培训2000人次。

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30多位学生顺利进入。

2011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69%。

学校被评为安徽省普通高校就业工作“标兵单位”。

财务管理方面。

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和执行管理,科学理财,民主理财,规范理财。

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新校区和博士点立项等重点项目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制定了学校债务化解工作方案,完成年度债务化解目标。

健全和完善财务制度,修订出台《安徽中医学院社会服务财务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

资产管理方面。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健全资产管理体制和责任体系。

加强资产采购计划和过程管理,应招标项目招标率达到100%。

不断完善二级机构档案建设工作,全面实施资产使用公示制度,资产管理基础得到夯实。

积极落实资产清理工作,在省教育厅组织的核查中获充分肯定。

校产管理方面。

进一步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