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93498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

第16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课题

第16课三国鼎立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中国历史

年级

七年级

学习

目标

1、掌握官渡之战的史实,分析曹操能统一北方的原因

2、知道赤壁之战的史实,分析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及进步性

3、掌握魏蜀吴三国建立的相关过程

重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难点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赤壁》短片

2、师:

电影《赤壁》讲的是东汉末年,曹操、孙权、刘备各为一方,争夺天下的故事。

影视作品讲述的故事与历史事实是不是一样的?

真正的三国历史又是怎样的?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斗智斗勇、英雄辈出的时代。

学习新课第16课——三国鼎立

根据情景内容各抒己见

利用视频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进而产生探知欲望

讲授新课

一、官渡之战

1、背景

师:

(展示曹操和袁绍的图像)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势力逐渐壮大,而占据黄河以北的袁绍实力强大,两方都想吞并对方统一北方。

所以战争就无法避免的了,请同学来说说他们之间的战争叫做?

2、过程(展示战争形势图,并结合动态路径,增加趣味性)

师:

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了袁绍,这是我国历史上又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它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此后,曹操陆续消灭了一些军事割据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师:

当时袁绍的力量大于曹操,为什么曹操得以统一北方?

(曹操能统一北方的原因)

师:

总结归纳

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招揽各种人才

②、经济上,实行屯田,组织军队和流亡民众从事农业生产,既解决了大批流民的生计,又筹集了军粮

③、军事上,在镇压黄巾起义中,不断发展自己军事的力量

3、知识拓展——曹操

二、赤壁之战

1、背景:

师:

如果你是曹操,统一北方后,你下一步计划是什么?

教师强调:

曹操想乘胜统一全国,这就是他发动赤壁之战的目的。

师:

要统一天下,主要对手是谁?

(展示孙权和刘备的相关介绍)

2、过程(展示战争形势图)

208年,曹操发动了赤壁之战。

孙权和刘备在诸葛亮的促成下,联合抗击曹操,以少胜多,迫使曹操狼狈退回北方,从此不敢轻易南下。

赤壁之战是三国两晋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师:

当时曹操力量大大超过孙刘联军,为什么会被孙刘联军打败?

师:

(总结)孙刘联军:

①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采用火攻,战术得当③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曹操:

客观:

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

主观:

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三.三国鼎立

1、师:

经过赤壁之战后,三国就逐渐形成,那么,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归纳】军事上,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政治上,曹操占有北方:

孙权占有长江中下游;刘备占有今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和四川。

2、经济发展

①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②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③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四、合作探究

从东汉的统一到三国鼎立的分裂,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为什么?

五、课外延伸(三国知识)

1、歇后语

2、趣味竞赛

 

学生阅读课本:

官渡之战

 

学生阅读课本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生:

统一全国。

 

学生:

孙权和刘备

 

学生思考、讨论、发言。

 

学生阅读课本

 

学生合作讨论,分析归纳

 

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史料中寻找有效历史信息。

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层面

 

培养学生从史料中寻找有效历史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了解历史学习的一项基本原则:

史由证来,论从史出。

 

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

课堂小结

学习这一课让我们了解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北方以曹操和袁绍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官渡,最后以曹操胜利结束,统一北方;南方以曹操和孙刘联军对峙赤壁,最后三国鼎立。

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分裂只是暂时的,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结提升

板书

第16课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

1、背景:

2、过程:

200,曹操和袁绍,结果曹操胜利

3、影响: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二、赤壁之战

1、背景

2、过程:

208,曹操和孙权、刘备,结果孙刘联军胜利

3、影响: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三、三国鼎立

1、形成

2、三国经济发展

2019-2020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导学案

第16课《三国鼎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概况;知道魏、蜀、吴三国的建立。

     2.分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曹操胜负的原因,明白骄兵必败的道理。

     3.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曹操。

重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难点: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

学习要求:

(1)认真阅读课本,做好读书标记,掌握基本知识点。

(2)同学们之间要团结合作,认真研究讨论,探求问题,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

(一)明确目标

(二)自主学习

一.官渡之战

1.背景:

________末期,________为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把汉献帝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招揽人才。

在农业生产上,曹操采用________的措施,组织农业生产。

曹操的势力逐渐壮大起来。

占据黄河以北的________实力强大。

曹操和袁绍都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

2.概况:

______年,双方在________进行决战,曹操以少胜多,歼灭袁军主力,为以后________打下基础。

二.赤壁之战

1.概况:

______年,________挥师南下,准备统一全国。

曹军与________在________对峙。

针对曹军不习水战、船舰连接在一起的弱点,周瑜采纳黄盖的建议,向曹操诈降并用火攻,曹军大败。

意义:

赤壁之战为__________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三国鼎立

1.三国鼎立的形成:

______年,曹操的儿子________废掉汉献帝,在________称帝,国号魏。

______年,________在________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______年,孙权称吴王,国号吴(________年,________在建业称帝)。

________的局面形成。

2.三国经济概况: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孙吴开发江东,________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230年,孙权派将军________率领万人船队到达________,加强了________与内地的联系。

蜀汉在丞相________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三)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找出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发生的时间、交战双方、影响及战争特点是什么?

战役名称

发生时间

交战双方

影响

特点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1)材料中提到“操遂能克绍”,这是指哪次战役?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曹操“以弱为强”打败袁绍的原因是什么。

官渡之战。

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屯粮,烧掉其全部军粮。

(2)面对曹操“拥百万之众”之势,诸葛亮在材料中提出了什么策略?

这个策略在此后有何成功的实践?

产生了什么影响?

策略:

联吴抗曹。

实践:

赤壁之战孙刘联合,成功地打败曹操。

影响: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读三国鼎立形势图,回答问题:

 

(1)请根据三国鼎立形势图,填写三国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请根据三国鼎立形势图,绘制一个三国鼎立的示意简图。

3.以下材料是名人们对曹操的评价,阅读回答。

材料一 “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

”   ——毛泽东

材料二 “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

……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   ——鲁迅

材料三“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         ——西晋·陈寿(史学家)

材料四“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

”         ——周瑜

你对曹操的评价是什么?

曹操能谋善断,“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戎马一生,兼并群雄,统一北方,发展生产,功劳不可低估;他用自己富有创造性的诗作开创文学上的新风气;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四)课堂检测

1.东汉末年,控制了汉献帝,取得了政治上有利地位的人物是

A.刘备     B.诸葛亮     C.曹操    D.孙权

2.以少胜多,以弱克强,击敌要害,一战而统一北方的战役是

A.城濮大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3.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A.统一全国 B.消灭袁绍  C.废汉称帝   D.建立魏国

4..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的关键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长平之战

5.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下列关于这次战役中曹操战败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B.曹军疾疫流行,战斗力减弱

C.孙刘联军偷袭烧掉曹军的屯粮   D.船舰连在一起的战术运用不当

6.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正确的是

①都是以曹操的胜利告终    ②都是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7.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

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2年三国局势的是

8.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派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夷洲,加强了内地与这个地区的联系。

“夷洲”指的是今天的

A.黄岩岛    B.钓鱼岛    C.台湾岛   D.海南岛

9.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10.三国时代,波澜壮阔、英雄辈出。

下列史实不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

A.曹操率军南下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战  B.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

C.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D.孙权称王,国号吴

2019-2020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

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

教材分析:

《三国鼎立》一课是本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

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但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为下一课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起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

曹超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超战败、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魏、蜀、吴在三国发展经济、巩固统治方面实行的具体政策和措施。

能认识到三国鼎立是由东汉末年得军阀割据到局部统一的进步,是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过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评价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能分析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以由此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

分析历史现象背后所反映的本质的东西。

例如袁绍的一个谋士许攸投奔曹操的故事,反映了袁绍和曹操对人才的不同态度,也反映了曹操善于抓住人心的特点,再联系曹操为复北方经济所采取的措施,更能看出他胜人一筹的政治家品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东汉末年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导致了分裂割据局面的出现,三国鼎立局面尽管延续了几十年,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逐渐走向统一的;通过三国鼎立原因的分析,认识到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

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历史作用,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评价,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难点: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一段录像。

(放《三国演义》里火烧赤壁一段)

这是大家熟悉的《三国演义》里火烧赤壁的内容。

这场战争中,孙刘联军用火攻打败了曹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是怎样爆发的?

战前形势又如何?

战争中曹操为何会失败?

等我们学完这一课,大家就会明白了。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官渡之战

1、介绍官渡之战形成的背景:

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为了争夺地盘,彼此长期混战,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人口集中在黄河中下游,有不少地方百里无人烟,人民苦不堪言,统一已是民心所向,曹操很有政治头脑,抓住时机,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运用对比的方法介绍曹胜袁败的原因。

A、曹操取胜的原因

(1)在政治上:

曹操很有头脑,纳良臣建议,“挟天子以令诸侯”中可看出重用人才。

(此处结合导入框)

(2)在经济上:

曹操招募流亡之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生产得到了恢复,兵力得发展,深得民心。

(3)在用人上:

曹操赤脚相迎许攸,看出招贤纳士,爱才心切。

(结合书中插图)

(4)在军事上:

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其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B袁绍失败的原因

在军事上:

战前喝酒,掉以轻心,骄傲轻敌。

在用人上:

不听信忠言,气走许攸,一意孤行。

3、归纳小结官渡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意义等。

二、赤壁之战

1、介绍赤壁之战的形成

曹操是个有雄心壮志的人,消灭袁绍残余势力和一些弱小军阀,统一北方后,仍不满足,继而挥军南下,想要统一南北。

2、交战双方发生了什么变化?

(结合对照表和地图)

曹操挥军南下,首先与依附荆州割据势力的刘备交锋,刘备见大事不妙,纳良臣诸葛亮的建议,急忙难逃,联合孙刘共同抗曹。

在周瑜、诸葛亮劝说,谋略之下,在长江沿岸的赤壁一带和曹军对峙,火烧赤壁,曹操慌忙逃跑,大败而归。

这就是历史上的赤壁之战。

3、出示诸葛亮和动脑筋的图片,穿插教学

一提到诸葛亮,同学们不免用足智多谋,老谋深算等词语来形容。

那请同学们看教材104页动脑筋右侧图片,完成动脑筋后,进而从三人出行引出桃园三结义。

4、进行比较,分析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的原因。

A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性,水土不服,患传染病,影响作战。

B曹操骄傲自满,战前饮酒作赋,不与当地人民联系,麻痹大意,不分降书真假,导致骄兵必败。

(此处结合袁绍和周武王正反两个人物)

C孙刘联军力量增强,采用正确的战术。

(总结过渡)曹操统一北方后,北方的社会经济尚未得到恢复和发展,刘备还没有自己巩固的地盘,孙权的江东也在刚刚在开发之中,无论统一的经济基础上,还是能够完成统一的力量对比条件,都尚未成熟。

曹操逃回北方后,不敢轻易南下,结合刘备、孙权得以喘息的机会,从此,曹操郁闷,病死于220年之前,给三国得以形成的机会。

5、归纳小结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意义等。

三、三国鼎立

教师引导、(展示《三国鼎立》形势图)请同学们看三国成立的过程,并能复述出来。

1、魏、蜀、吴三国的建立

国 家

时  间

都    城

建  立  者

 魏

 220年

 洛阳

 曹丕

 蜀

 221年

 成都

 刘备

 吴

 229年

 建业

 孙权

强调:

魏的建立者是曹丕而不是曹操。

(曹操属于东汉末年人,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

教师过渡:

三国鼎立时期,魏、蜀、吴的统治者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打败对手,都特别重视恢复和发展生产。

2、三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教师强调:

(讲述三国恢复和发展经济时,结合三国的地理位置抓住重点简述并通过投影加以理解即可)

教师讲解:

魏国在北方,以黄河流域为中心,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重心,所以特别重视农耕、兴修水利。

吴国位于东南沿海地区,造船业发达。

230年孙权曾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州,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蜀国位于西南部,丝织业发达,蜀锦远销三国。

魏:

广屯田修水利造翻车

蜀:

重农耕织蜀锦改善少数民族关系

吴:

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

吴国的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

(三)课堂小结

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封建割据势力混战的结果。

官渡之战使曹操大败袁绍,从而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赤壁之战使三国鼎立的局面得以形成。

魏、蜀、吴三国统治者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都致力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后来全国的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

(四)课堂练习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壮心”是指曹操想要(  )

A.统一北方     B.统一黄河流域

C.统一全国D.统治江东

2.“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

此战奠定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这段文字是对哪次战役的描述()

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

3.下列历史事件或典故与曹操直接相关的是()

①官渡之战②三顾茅庐③赤壁之战 ④称帝建魏

A.②③ B.①④C.①③D.③④

4.孙刘联军能够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的决定性因素是(  )

A.周瑜的水军B.孙刘的联盟C.诸葛亮的计策D.长江的天险

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