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肩星天牛DOC.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8998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肩星天牛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光肩星天牛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光肩星天牛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光肩星天牛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光肩星天牛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光肩星天牛DOC.docx

《光肩星天牛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肩星天牛DOC.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光肩星天牛DOC.docx

光肩星天牛DOC

光肩星天牛小编C&C

小时候把天牛叫做“水牛”,因为夏天的雨后,树林里的地上就会掉下来很多天牛,会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把它捉回来当作玩具,胆子大一点的,去头,翅,腿,用油炸着吃。

天牛幼虫食性杂,蛀食为害杨、柳、槭、榆、元宝枫、樱花、泡桐、海棠、苹果、红叶李、刺槐等。

1-2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枝干内越冬。

3月中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5月下旬成虫羽化,7月中旬到8月下旬为产卵盛期。

光肩星天牛幼虫一般选择距离树干基部2米以上的中等枝干蛀食。

低龄幼虫有25〜30天在韧皮部取食,钻蛀部位有长粒状锯末屑,部分外观有伤流。

成虫迁飞性不强,喜在被害树上产卵,产卵时也先在树皮表面啃咬出产卵槽,每槽内产卵一粒。

1头雌虫可产卵40粒左右。

光肩星天牛和星天牛的区别在此注明一下:

区别一是成虫体型,光肩星天牛个体较小,略细长型,星天牛个体较大,短粗型;二是看成虫鞘翅基部有无瘤状颗粒。

天牛的天敌昆虫有:

花绒寄甲、管氏肿腿蜂、蒲有一定效果。

目前消灭天牛的办法,人工捉成虫;产卵期敲击产卵刻槽;成虫羽化期喷药;树干打孔注药;封堵排粪孔等。

螨等。

尤其管氏肿腿蜂的利用,

光肩星天牛防治技术规程

又名黄斑星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glabripennis(Motsch.)天牛Anoplophoranobilis

Gangibauer)(以下简称天牛)防治策略、虫情监测、防治技术、防治效果检查等。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范围内的光肩星天牛综合治理,其它蛀干类天牛防治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45256%磷化铝片剂

GB12475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的防毒规程

LY/T1681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标准地sampleplot

为调查天牛发生情况和防治效果,人为判断选出期望代表预定林分总体的典型地块。

分临时标准地和永久标准地两种,前者是调查时临时设置的非固定标准地,后者用于长期、定期监测用的固定标准地。

3.2有虫株率attackingrate

有虫株数占实际调查总株数的百分比。

3.3虫口密度populationdensity

平均每株寄主树有天牛幼虫的数量。

实地调查时可按天牛幼虫的新鲜排粪孔计算。

3.4目的树种targettrees

又称主栽树种,是森林经营者为达到预期利益或目标所栽植的主要树种。

3.5诱饵树种attractivetrees

天牛喜食、对天牛引诱作用强的树种。

用来诱集并集中防治天牛,以减轻天牛对目的树种的危害。

3.6寄主树种hosttrees

天牛取食并能繁殖后代、能造成危害的树种。

3.7非寄主树种non-hosttrees

天牛不取食或取食但不能繁殖后代、不能造成危害的树种。

3.8伐根嫁接stumpgrafting林木采伐后,利用伐根韧皮部和形成层的活动能力,用枝接的方法将优良品种接穗嫁接到伐根上,使接穗成活并生长。

3.9动态管理dynamicmanagement

因地制宜,适时采取梯度龄级造林,并在不影响林分整体功能的前提下,有计划、分年度采伐达到生理成熟、进入天牛高发期前的寄主树种,始终保持林分低虫口密度、低受害水平的一种管理模式。

4防治策略

4.1总体思路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出发点,以实现可持续控制为目标,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分区治理。

实行动态管理,加强虫情监测,以营林措施为主,药剂防治为辅,协调运用人工、生物、物理、药剂等防治措施,逐步降低有虫株率和虫口密度,减轻危害程度,实现有虫不成灾。

4.2分区治理

1。

天牛防治区划分为老发生区、新发生区和未发生区,划分标准见表表1天牛防治分区划分标准防治分区老发生区新发生区未发生区划分标准天牛发生或传入5a以上(包括5a)的区域。

天牛新传入地区或传入5a以下、发生面积较小的区域。

所有未发生区或以前发生但经治理后未见发生的区域。

4.3分类施策

4.3.1老发生区采取的主要措施:

加强虫情监测,准确掌握种群发生动态;——以治理为主,从发生区外围开始,逐步向内压缩发生面积,做到治理一片,控制一片,巩固一片;——对重度危害的衰弱木、濒死木及成过熟林以更新改造为主,加强虫害木管理及除害处理。

对有虫株率和虫口密度较低的中幼龄林以药剂防治为主,同时辅以人工、物理等其它措施实施综合治理。

4.3.2新发生区采取的主要措施:

加强虫情监测,准确掌握种群发生动态;——以拔点除源、治点保面为主,对虫害木及时进行皆伐或强度卫生伐,根除虫源,再辅以其他措施实施综合治理。

4.3.3未发生区采取的主要措施:

加强监测和普查,应重点监测与天牛发生区毗邻地区;

及时发现,及时治理。

4.4动态管理

4.4.1造林设计时有计划、有规律地合理设置林木龄级,适度拉开网内格间、带内行间的造林时间,使林网的林龄形成梯度。

4.4.2当林木达到生理成熟、生态功能开始衰退、天牛等蛀干类害虫进入高发期前,采取轮伐方式对林分进行采伐更新。

4.4.3条件恶劣地区,可采取逐步隔行采伐的措施。

在应采伐的林分边行,先栽植树木,待其成活后伐除或隔行采伐老龄木。

5虫情监测

5.1踏查

5.1.1时间每年2次,即春季(4月〜5月)幼虫开始活动后和秋季(9月〜10月)越冬前。

5.1.2路线在天牛未发生区或发生区周围,根据森林资源分布图,选定踏查路线。

主要沿道路、林网、村屯,重点对车站等货物集散地、木材加工厂周边的林木进行踏查。

按每500株〜1000株树选1株样株的比例,进行调查。

天牛成虫产卵刻槽,天牛幼虫排出的木丝,成虫羽化孔。

5.2标准地调查在已发生区,设立适当数量的固定标准地或临时标准地,一般200亩片林或1000亩林网设一块标准地。

每块标准地内的树木不少于200株。

每标准地内选取有代表性的标准株20株,进行发生为害程度调查。

5.3发生程度划分执行LY/T1681中的有关规定。

6防治技术

6.1营林技术

6.1.1树种配置

合理配置目的树种、非寄主树种和一定比例的诱饵树种。

可根据本地区树种资源情况,选择适生树种和乡土树种进行配置。

配置技术参见附录A。

6.1.2诱饵树设置与管理诱饵树在林分中应均匀分布,株间或行间混交均可。

适当控制诱饵树高度,准确掌握诱饵树上天牛发生动态,及时防治。

早期可采取插药签、人工砸卵或药剂防治等措施。

天牛虫口密度高、危害严重时,应及时伐除诱饵树或截干处理,并迅速恢复诱饵树比例。

6.1.3伐根嫁接抗性树种参见附录B。

6.1.4高干截头在春季叶芽萌动前,截掉受害严重的林木干部一定高度的有虫部分。

伐下的树干、树冠等应在天牛羽化飞出前除害处理。

对萌生枝条可适度修整,按方位均匀保留枝条。

6.1.5萌芽更新

一般在早春砍伐被害木。

伐桩高度5cmr-7cm,伐桩应及时埋湿土。

萌芽后及时除蘖、除草,适时灌水,防止牲畜等其它动物啃食。

一般在6月〜7月定干,不

同方位留2个〜3个生长旺盛的萌条。

6.1.6.1清理对象

天牛重度危害的衰弱木、濒死木及成过熟林,防治规划或设计中涉及的寄主林木。

6.1.6.2清理时间及程序秋季落叶后至春季发芽前统一清理。

清理前组织技术人员进行详细调查,标记出应清理的林木,做好设计,并取得林木采伐指标。

清理时先外后内,四面压缩或从发生区边缘开始,向内逐步推进。

6.1.6.3虫害木管理采伐后的林木,按干、枝、冠分类,枝桠集中处理,树干编号,集中堆垛,在成虫羽化前进行除害处理。

6.2除害处理

6.2.1熏蒸处理参见附录C。

6.2.2加工处理对虫害木进行制板、粉碎、制纸浆、制胶合板等处理。

制板时加工厚度2cm以下。

6.2.3水浸处理

6.3药剂防治

6.3.1树干打孔注药参见附录D。

6.3.2树干(冠)喷雾成虫羽化初始期、高峰期,对天牛集中连片危害的林分进行树干、大侧枝、树冠

E。

地面常量、超低量喷雾,以微湿为宜。

常用药剂及剂量参见附录

6.3.3药剂堵(注)排粪孔

清理排粪孔,向内注入或塞入药剂,用泥封口。

作业时应按GB12475规定做好

E。

安全防护。

常用药剂及剂量参见附录

2龄以上幼虫至蛹期。

用锥子或铁丝疏通天牛排粪孔,从树干上部到下部逐孔插签,用泥封孔。

插签时注意留下签桩以备效果检查。

常用药签为磷化铝药签。

作业时应按GB12475规定做好安全防护。

6.4人工物理防治

6.4.1捕杀天牛成虫成虫羽化期,人工捕捉成虫,集中除害处理。

6.4.2砸卵和低龄幼虫成虫产卵期和初孵幼虫期,用小锤子砸击产卵刻槽或用刀片铲卵痕。

6.5生物防治

6.5.1保护和招引啄木鸟

保护枯朽的树木、有鸟巢穴的立木、人工挂放鸟巢,增加大斑啄木鸟Picoidesmajor(Linnaeus)及其它啄木鸟的种群数量。

参见附录F。

6.5.2保护和利用其它天敌保护和利用花绒寄甲DastarcushelophoroidesSharp、肿腿蜂Sclerodermaspp.、蒲螨Pyemotesspp.等天敌。

7防治效果检查

7.1检查内容检查天牛成虫当年在树干上新产卵刻槽数、幼虫排粪孔数。

7.1.1检查方法在未进行防治的天牛发生区选择与防治区发生情况相似的林分设立对照区,在防治区选择有代表性林分设立标准地。

标准地内随机选取20株样株,四旁绿化及防护林带每隔100株〜300株各选1株,检查是否有天牛产卵刻槽和幼虫排出的新鲜木丝。

标准地的设置同5.2。

7.1.2检查时间药剂防治效果调查在防治后3d〜10d进行,其它防治在效果出现后进行。

有虫株率(%)=(调查有虫株数/调查总株数)

X100

虫口密度=调查有虫数/调查总株数

(2)

虫口减退率(%)=[(防前虫口密度-防后虫口密度)/防前虫口密度]X100………………(3)

有虫株率减退率(%)=[(防前有虫株率-防后有虫株率)/防前有虫株率]X100………………(4)

校正死亡率(%)=[(防治区虫口死亡率-对照区虫口死亡率)/(1-对照区虫口死亡率)]X100…(5)

资料性附录)树种配置技术

A.1树种选择

A.1.1目的树种一般为当地适生树种,如新疆杨PopulusalbaL.var.pyramidalisBge.、河北杨P.hopeiensisHuetChow、毛白杨P.tomentosaCarr.等。

A.1.2非寄主树种臭椿Ailanthusaltissima(Mill.)Swingle、白蜡Fraxinusspp.、槐树

Sophoraspp.及针叶树等。

A.1.3诱饵树种

Hsu、

一般为箭杆杨P.nigraL.var.thevestinaBean.、大官杨Populusdakauensis槭树Acerspp.、柳树Salixspp.等。

 

A.2.1.1杨树纯林带

新疆杨、河北杨等主栽树种与大官杨、箭杆杨等诱饵树种按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