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里的春天》教学设计表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85071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棚里的春天》教学设计表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大棚里的春天》教学设计表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大棚里的春天》教学设计表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大棚里的春天》教学设计表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大棚里的春天》教学设计表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棚里的春天》教学设计表单.docx

《《大棚里的春天》教学设计表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棚里的春天》教学设计表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棚里的春天》教学设计表单.docx

《大棚里的春天》教学设计表单

一、教学内容分析

沪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农家新曲,歌唱《大棚里的春天》。

本单元以改革开放后农村的巨变为主要内容,从体现科技发展的大鹏种植到农民欢庆丰收的威风锣鼓,从田间地头到少数民族农村的欢乐生活场景,处处都流露出农村的一片生机,激励孩子们热爱农村,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面貌日新月异的变化。

2.通过演唱《大棚里的春天》,了解农村科学种田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欣赏《丰收锣鼓》,体会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热爱农村,热爱祖国。

3.能运用清晰的吐字,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棚里的春天》,并能唱准带有滑音与变音的音符。

4.通过听赏区分段落,并能运用想象力,体验乐曲的意境,初步懂得如何通过音乐表现要素去理解音乐“语言”,初步了解吹打乐,掌握基本的变音记号。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初一年级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较浓,但学习方法单一,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不够全面、深刻。

表现为对自己喜欢的音乐感兴趣,或者对流行音乐感兴趣。

因此,需要在学习上提高认识,方法上灵活多变。

2.学生学习音乐作品,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需要教师在听赏过程中授予学生从歌词、形式、结构等方面综合分析。

让学生清楚,欣赏一首音乐作品犹如欣赏一篇美文。

3.学唱歌曲首先要理解歌词以及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歌唱。

4.初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变声期,歌唱时注意嗓音的保护,不喊唱。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首先,在《农村四季歌》声中由学生创编歌词与动作导入本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歌唱环节中,由歌词入手,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作品的结构,在反复的聆听中逐渐熟悉歌曲,由直观感知到乐谱的熟悉,最终达到背唱的效果。

为了保护学生嗓子,在教学中适当加入了听赏环节《丰收锣鼓》以及打击乐这一理论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听赏、模唱、探究以及合作等途径来完成学习任务。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在深切体会农村巨变的感情基础上,有感情地唱好《大棚里的春天》,并注意附点节奏的掌握。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课

师:

我们生活在农村,农村的四季是劳动与收获的四季。

接下来请同学们打开课本33页,在歌声中按歌曲中描写的内容,随音乐节奏模仿劳动动作,也可以根据你见过的劳动情景,编创歌词与动作。

(一)、学生快速浏览歌词,有需要修改的地方,请编创歌词,以适合自己的生活实践。

(二)、听老师播放《农村四季歌》,每一季节请不同的同学上讲台与同学们交流分享模仿劳动动作。

(三)、活动小结与点评

师:

同学们精彩的表现,让老师很惊讶,可以看出,同学们都热爱劳动,具有一定的劳动实践能力,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为农村的学生,作为农村人,最快乐与幸福的时刻莫过于收获劳动后的喜悦,一首《大棚里的春天》表现出了在科学种田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接下来,我们就以劳动者喜悦的情怀学唱《大棚里的春天》,请同学们打开课本34页。

让学生把生活中的感受写出来

聆听《农村四季歌》,并根据自己编创的歌词内容进行模仿劳动动作表演交流。

倾听老师和同学们的点评,努力改进。

明确本节课主要学习目标。

以娱乐的方式导入课题,同时加强学生编创与表演的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二、授课

(一)、关于歌曲

师:

《大棚里的春天》是一首带有鲜明民族风格的歌曲。

歌词生动有趣,它把大自然冬天的情景与大棚里“春天”的景象作鲜明的对比,科学种田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与收获的喜悦溢于词曲。

(二)、教师播放《大棚里的春天》,学生初步感知,要求学生在聆听过程中尝试分析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如何划分。

1.播放聆听《大棚里的春天》。

2.结合歌词与乐谱,分组尝试分析划分歌曲结构。

(讨论、发言)

3.教师小结

师:

全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到12小节,旋律低回婉转,第1到2小节的动机在第3到4小节中得到重复后,开始出现新的音乐素材,第5到12小节,音乐素材集中,展现在眼前的蔬菜令人目不暇接。

第二部分从第13小节起,节奏拉宽,并加上了很多衬词,表现出农村少年在看到这一片好收成后的快乐心情。

4.学习歌曲中较难的节奏

(1)X.XXX|XXXXXX0|

(2)XXXXXXX|X.XXXX0|

(3)X.XX.XXXX|XXXXX0|

(4)XXXXXXX0|XXXXXXX0|

(5)X.XX.XXXX|X.XXXX-|

5.了解变音记号

师:

请大家仔细看乐谱,找出你不理解的符号。

生:

、#

师:

是下滑音记号,演唱的时候有下滑的感觉,听老师范唱,学生体会、模仿。

师:

#是变音记号,有关变音记号,请同学们看课本36页,音乐小辞典二。

6.课堂练习:

本38页的唱唱练练。

7.再次聆听,识谱跟唱

师:

接下来,请大家跟老师一起读唱乐谱,并填词演唱。

(第一、二部分乐谱分开学唱,第二部分较为简单,故第一部分适当加大时间。

(三)、欣赏民族管弦乐《丰收锣鼓》

1.导入

师:

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变声期嗓音的保护,不要硬喊高唱。

现在就请大家让嗓子休息一下。

但我们的耳朵不能休息,现在请同学们听一首民族管弦乐《丰收锣鼓》,听听乐曲中都用到了哪些乐器?

(播放乐曲)

2.乐曲相关

师:

《丰收锣鼓》是一首表现农村收获季节劳动场面的民族管弦乐曲。

音乐中既有表现劳动场面、节奏性强的旋律,又有抒发农民喜悦收获的心情、歌唱性的旋律,描绘了一幅田野丰收的景象,表现了我国农民的劳动生活和喜获丰收的欢乐情绪。

3.打击乐

师:

乐曲由多段旋律和锣鼓部分组成,乐曲吸取了我国民间吹打音乐的素材,不拘一格地吸收了十番锣鼓、舟山锣鼓乃至戏曲锣鼓的手法,使锣鼓语言有了新颖的韵味。

乐曲还充分发挥了民族打击乐器丰富多彩的表现功能,既有民族风格又具有时代特点。

师:

关于吹打乐,请同学们翻开课本36页,音乐词典一。

(四)、巩固练习

师:

好啦同学们,现在又该用嗓子了,请同学们先唱谱后填词,有感情地演唱《大棚里的春天》。

(教师强调附点音符与节奏的唱法)

三、授课结束

师:

亲爱的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到这里,下节课再见!

学生阅读歌词,了解《大棚里的春天》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学生聆听《大棚里的春天》并尝试划分歌曲结构。

通过四人小组、自由组合等形式讨论发言。

通过教师的总结,让学生明白自己在讨论中的问题,尤其是没有考虑到的问题。

同时完美地理解歌曲结构及内容。

发现歌曲中不理解的符号,并通过老师的讲解与范唱掌握这些符号。

掌握升记号、降记号和还原记号。

体会变音记号的运用。

先学唱歌曲的第一部分,再学唱第二部分。

学生要知道自己处于变声期,一定要注意保护嗓子。

让嗓子休息的间隙,可以让耳朵享受一下,聆听欣赏《丰收锣鼓》,并体会乐曲中流露出的欢乐情绪。

了解乐器在乐曲中的表达作用。

了解吹打乐。

有感情地演唱《大棚里的春天》

简单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

为学生学唱奠定理论基础。

通过自己的聆听和小组合作与探究活动,逐步理解歌曲的结构以及歌曲所表达的情怀。

为接下来有感情地歌唱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学生学会了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法。

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同时为顺利演唱歌曲扫清障碍。

逐步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培养学生有意识地保护嗓子,并形成习惯。

通过不同的视听转换,保护嗓子的同时学习其它知识。

了解不同音色在乐曲中的表现作用。

顺便了解吹打乐。

突出演唱时的一个重点:

附点音符的演唱。

总结回顾。

七、教学评价设计

等级评定

评价实施细则

评价结果

总分

15~20分

10~15分

5~10

0~5分

(20分)

1.创意新颖性、构思独特性、设计巧妙性、应用艺术性。

2.设计案例和活动的有效性、突破性和创新性。

充分体现

能够体现

勉强体现

难以体现

16

必备

要素

(20分)

1.教学分析:

教材、学情。

2.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重难点。

3.教学过程:

①教学设计内容科学性、表述准确性、术语规范性。

②教学步骤明晰性,教学环节完整性。

③教学方法、手段,学生活动设计合理规范性。

④问题或任务设计是否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是否有利于教学情境营造和教学活动组织。

4.教学反思:

反思恰当性、评价合理性。

表现出: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准确到位;教学过程科学合理、突出教学情境;教学反思恰当、有余味。

表现出: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完整但不能突出教学情境;教学反思不充分。

表现出: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过程不规范;教学反思不恰当。

表现出: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不到位;教学过程不完整;无教学反思。

16

实践

特性(20分)

1.教学过程设计严谨性。

2.教学过程描述精炼性。

3.可操作性、可移植性。

充分体现

较好体现

基本体现

难以体现

15

教学

资源(20分)

1.资源选择科学性、合理性,资源质量度,支持教学需要度。

2.资源组织的层次性,条理清晰度、运用便捷度。

表现出:

科学优质、突出实效。

表现出:

合理清晰,有一定实效

表现出:

合理,难达实效。

表现出:

选用了资源,但不合理。

18

技术

运用(20分)

1.媒体选用恰当性,设计交互性,操作便捷性,能否发挥计算机和网络的优势。

2.运行稳定性,媒体流畅性。

3.界面友好性,构图合理性,色彩协调性。

4.语言简洁、生动,文字、版式规范、字体运用恰当性。

5.视像、动画的感染力。

表现出:

善于并合理使用所需要的技术。

表现出:

会使用所需要的技术。

表现出:

需要提高所使用的技术。

表现出:

使用技术时,需要他人帮助。

16

八、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音乐素材集中,展现在眼前的蔬菜令人目不暇接。

大棚里的春天

第二部分节奏拉宽,并加上了很多衬词,表现出农村少年在看到这一片好收成后的快乐心情。

九、实践反思

1.本节课内容为反映农村生活的歌曲,通过歌曲演唱的教学,在思想上提升学生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2.最让我满意的地方是学生们能主动展示农村生活劳动场景,模仿劳动动作基本到位。

3.这节课的教学我还是满意的。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包括活动和唱歌。

基本上设计的几个教学知识点都顺利完成了任务。

我认为不足的地方就是没有充分调动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基本上还是这样的流程。

只是一定要在授课之前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把课堂气氛提升上来。

同时让学生尝试多种演唱方式,如对唱等。

丰富课堂内容的同加强学生能力的提升。

5.通过课后的演唱、谈话等活动,我了解到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还是能很好地接受。

学生们反映说他们很喜欢多种形式的课堂,多彩的内容,而不要单一进行。

6.听课老师们有市、县两级的教研员、当地中学的几位音乐老师。

他们反馈的信息是课堂内容容量和时间安排比较合理,教学有序,重点突出,还算一节满意的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